太極玄機,陰陽原理

2021-01-15 滄州天道內勁太極拳廣州推廣基地

天地日月人身者皆為陰陽之體。在天地如陰陽消長、有明暗晝夜之分;在日月具消息盈虛、存圓缺變化之象;在人體則別虛實輕重,得引進落空之能。是故先賢言:天地一大太極,人身一小太極,然太極者:何也?


    王宗嶽之《太極拳論》開明宗義昭示了太極之本質原義: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幾、陰陽之母也。無極者一物未有也。太初以上,渾渾穆穆、混混沌沌,所謂大渾沌者,即此時也。


    太極者:仍是陰陽未分、而生機已兆如天地未生時,分之機雖動而清氣尚未上升,濁氣亦未下降。又如受孕雞卵與未受孕雞蛋,形體上人莫能辨之,受孕者即為太極,未受孕者即為渾沌無極。我人「上場後,手足雖未運動,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已俱寓於心腹之內……名之曰太極(見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動則勢成陰陽,靜則陰陽成勢。此所以名太極為陰陽之母、動靜之機之理。太極拳行功走架綿綿不斷的特性,原本陰陽互抱太極圖之陰盡生陽,陽盡生陰,陰不離於陽,陽不離於陰,陰陽相濟而生生不已循環始終的哲學義理。


    祝大彤老師從楊禹廷先師學練的吳氏太極拳,本著動分陰陽的原則,將全套83式分為163陽動勢子、163陰動勢子,這在當今派別林立的太極拳界可為獨此一家!凡陽動勢子,均依合、實有、動、發放、舒展等陽之特性行功,凡陰動勢子均依開、虛無、靜、松、柔軟等陰之特性行功。祝師總結出神意的陰陽之分名之為「陽動手隨視線去,陰動視線逐手回」。手上:去時松肩垂肘,回來墜肘松肩。正面遇敵時:若彼雙手進攻急,切記製造半邊虛。溜臀之陰陽之分在於:去時陽溜、回來陰溜臀等等.


    可以說離開了陰陽,何來太極之理法?祝師秉承楊禹廷宗師陰陽行功法理,進而統歸於陰陽頂陰陽松之學說。祝師行功凡陰動式子則「百會」部位發熱,而陽動式子則囟門部位發熱。祝師指出:修煉太極拳的虛領頂勁,應有兩個頂,即陰與陽。而且其他部位亦存陰陽之別。可以說這個理論學說的成立,給後世練拳而不知陰陽,或知陰陽而無法做到陰陽相濟者指出一條光明坦途。祝師還詳盡論述頂勁功夫之要:太極拳腳為根,腰為司令,而頂則是太上皇。周身上下協調統一,頂即是總調度,頂滯周身僵。正如拳經中所說「身形腰頂豈可無,缺一何必費功夫!腰頂窮研生不已,身行順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終何極?十年數載亦糊塗。」(見《對待用功法》)


    知道了陰陽頂,陰陽松呢?顧名思義:即是松功中有陰陽之分。祝師詳細說道:陰是隱,是虛是空,是靜,是柔軟,是虛靈,是捨己從人。對方攻來,我空接,通過松腳收斂入骨,拿起對方或消化彼力都是陰松之效果。陽松呢?陽是顯,是實,是有,是合,是動,是堅剛,是發放。


    祝師曾演示拳經中所說「筋骨腰松,皮毛要攻,節節貫穿,虛靈其中」的「皮毛要攻 」之功夫、用來解釋陰陽動之別。大熱天祝師臂上汗毛皆沾伏於皮膚之上,而祝師動分陰陽後,汗毛根根直豎觸之有擋手刺膚之感,令人嘆為觀之---此為餘等親見。「手上松空轉,腳下陰陽變」是祝師太極武學的核心理論思想。通過腳下陰陽虛實的變轉,形成形於手指的運動,所以手上是毫不掛力(松)毫無意識(空)。這是祝師「太極手」「太極腳」(太極入門之必備功夫)理念功法的實相境地!也是在太極拳體用練習中通往:無為而無不為(無手、空手、通身皆手)大道的唯一坦途! 


    在太極拳中,陰陽無時無刻無處不在。所以祝師說:練拳不動則已,一動必分陰陽!


    《太極拳論》中「虛領頂勁,氣沉丹田「的要求在練習太極拳時非常重要,歷代名家均十分講究。


    關於頂,許禹生(健侯弟子)說「頂者頭頂,亦曰囟門。小兒出生時骨軟未合,常隨呼吸顫動,道家稱為上丹田泥丸宮,蓋為藏神之府---太極拳者:向主身心合一、內外兼修---故行功時必須運智於腦、貫神於頂。務使頂上圓光虛靈不昧---頭為全身綱領,剛舉則目張;頭頂懸則骨骼正直筋肉順遂,動則全身一致,左右前後無摯肘之虞矣」。


    楊澄甫說「頂勁非用力上頂,要空虛,要頭容正直,精神上提。不可氣貫於頂。練久眼目光明,無有頭痛之病」。


    《易經》中也有「(神意)行其庭(頭頂囟門亦稱天庭如相面人語:天庭飽滿)不見其人(形虛故不見)」之說;《黃庭經》載「子欲不死修崑崙--(崑崙高山喻頭頂)都是指示修養的要決。


    而陳家溝陳氏十六世陳鑫就頭頂部位稍有異議。他說「頂精何在?在百會穴,其意些須領住--領是領起全體精神,令其不偏不倚亦不可太過,過則上下懸,立不穩當」祝師師法先賢、在虛領頂勁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虛靈神頂」的新學說,即將精神放在頂上「輕鬆虛靈」,避免了虛領時易犯的過與不及的毛病。同時又揭示了內修的一大秘密:陰陽頂!百會為陽頂,囟門為陰頂。祝師在幾十年的深研苦修中體悟到:練太極拳「動分陰陽」指的是周身所有部位,自然也包括頭頂;又進一步說明「凡陽動勢子行功,對應的頂為囟門;陰動勢子行功,對應的頂為百會」。


    二零零四年冬師在山東梁山拍攝教學資料時,曾舉一例說明陰陽頂的存在及其功用的不同:向前疾走或奔跑,如意想百會則覺似有牽制而奔走不便,如意在囟門則覺輕靈快捷。後退也是這樣:想百會則輕,想囟門則滯。這其實也是陰陽相濟的一種體驗。


    筆者在日常行功中原也很少想到這個問題,虛領頂勁也罷,虛靈神頂也好,做法也就是隨意向上一想、虛虛的照住一塊;這個動作低頭下個抬頭而已,也不覺有什麼異樣。二零零五年春夏間在湘西與師弟探究師傳法理時,就攬雀尾右掌打擠後,下一動右掌如何舒展、腳下方向如何右轉成右抱七星時的協調身心,反覆演練究異,且不斷調整方位角度以促進身手協調運轉,總覺有不甚明了處。一天忽然憶起師說過頂分陰陽的話,於是在打擠時[陽動]把虛靈神頂的意思放在囟門,頓覺身心清爽--其實也就是做動作不要失去虛靈神頂。下一動右手舒展,身手右轉,神意轉在百會,其時不僅覺得五指神意自然松舒至極遠處,而且弛頸、圓背、松肩、展胸、收胸窩、空手等所有練習太極拳對周身各部位的要求都在那一瞬間自然的在身上感受到了。真正體會到因為「頂頭懸」而帶來的「滿身輕利」,至此也初步領會了祝師「頂是周身上下協調統一的總調度長總協調員」的實際含義。


    按師說「陽動手追視線去,陰動視線逐手回」的陰陽轉換常理,抱七星為陰動勢子,意在陽頂[百會]則上下一條線有陰陽相濟;打擠為陰動勢子,意在陰頂[囟門]仍然是陰陽相濟的做法。肢體動作應是隨頂上陰陽轉換而轉換的,也就是說只需轉換頂上陰陽,肢體動作自然到位!正因為這樣,祝師一再告誡:頂滯周身僵!所以要求學者「絕不能忽視頂的修練!頂上有神、虛虛靈靈,陰頂陽頂、變轉自如。(才可能)有望達到功成」-- 


    在教學中,祝師常以「煉拳要走得開」來說明動分陰陽的道理。什麼是走的開呢?在行功中依據被動減法原則、在減力退力的過程中,神意舒展離開身體、循八方弧線運行;體用中與對方肢體被動接觸後,用太極拳思想「心腦不接」對方來力,神意舒展在不丟不頂中 避開對方力點,遙接輕扶對方肢體。神意至對方身後後,身手即可隨神意向任何方向去--此即為走得開!


    祝師這樣示範:雙足平行,正身直立,一臂平舉於身前,命筆者在他手臂外側向內按推。祝師手臂是要向外走的,正與筆者按推方向相頂撞。以當時情景,除非祝師力量極大,否則任他怎樣用力也難以抵抗筆者勁力,而祝師的目的是要體現、太極拳是如何在不頂不丟中將向外走不開(常人思想)的手臂走開的。後來的事實是:當筆者開始用力推按時,腳下忽然失去平衡,雙手還沒有感受到祝師手臂有外展力量時,身體便因祝師手臂的自然舒展被逐出一旁。


    祝師說:遇到阻攔或與對方力量頂上了,屬無陰陽,自然走不開。先放鬆身體,手指神意向外無形而有意舒展,接觸點自然會放鬆、因為已經形成了陰陽---彼陰我陽或我陰彼陽。「松淨了,自然在對方身上」


    可這樣說吧:在正確的行功法理指導下,你的身手想到哪裡去,不管對手願意不願意、讓不讓去,只要你符合陰陽存在與變轉之理,都能過去!形體雖然是捨己從人隨曲就伸,但意志決不可以別人的為轉移!這也是道家性命雙修功法理義之信念「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體現。


    當然真能走得開,決不是僅想走得開就能走得開的。但在行功中一舉一動都要以「走得開」來檢驗:有力即走不開,不循八方線走不開,有意走不開,無意更走不開(犯了動意之病);主動了走不開,妄動更不行;頂接了走不開,丟扁了走不開;一定要在陰中找陽、在陽中尋陰,能如拳經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總要「在不頂不丟中討消息」,求得「陰陽互濟」,自然周身一家,腳手相隨,極松極靜、於極柔軟中寓極堅剛---日久自可得玄妙於質樸之中!


    祝師相關語錄:


    動分陰陽

    手不要走,意思走,一想就得。

    手不能走,走也走不開。能走開是力大欺力小---

    要走腳,從腳跟向前舒展。

    身體保持中正,不要貓腰,有腰就走不開。

    走弧線,找舒服,舒服了自然走得開。


    走得開可說是祝師所傳太極拳自然法理最具代表性的理念,以筆者淺識:真到了走得開的地步,那是陰陽已相濟於自然,周身渾圓於無間,真正意義上的身居太極境界!架


    陰陽學說乃我中華民族文化文明之精粹,至今仍在天文地理醫學哲學等方面廣泛深度的應用。學者能明此理,自可正心神,返視聽,虛懷以容物,靜心以除垢靜濾以遺欲而之於定性造真復返無形無象之先天自然勝境。


    按人身陰陽「本自具足,何假外求」?行功走架無非證明陰陽之自在吾身,要在如何顯現而已。是故大道皆在勤修以證悟爾!


請您轉發分享,平安喜樂!

太極拳「內勁」之寶典(珍藏)

相關焦點

  • 這才是中國:眾論太極與陰陽
    老曹:陰陽是道,太極為器。形而上在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愛愛:如果拋開道的階段性而言道,道乃不可知矣!遊俠:我對太極懂的不多,對太極的了解始於改革研究,求索改革的哲學原理時方有所感悟。太易生太極,太極歸太真。變者,太極之道也,乃生存之本,通達之要。太極之行也,日日乃新,人安得守舊歟?故君子察於微變,勇於應變,因時而變。
  • 八字命理之陰陽五行——風水師黃玉準
    風水師黃玉準 字乙淮 道法號三進陰陽是古人認識客觀事物的哲學概念。他們把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分為陰陽兩大類:陽類代表光明、向上、生長、正面、外面、動、熱、強、男、雄……;陰類代表黑暗、向下、死亡、反面、裡面、靜、冷、弱、女、雌……。為了解釋這種對自然現象的歸類,古人逐漸形成了一套陰陽理論。陰陽最早出現在《易傳》的書中,上面寫道:「一陰一陽謂之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易經》的太極圖就是陰陽的總結和象徵的標誌。
  • 「中華話語」針對陰陽文化與太極的一場激烈辯論
    中國古代學術思想,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說法,也就是說自然原理(天道)和社會實踐(人道)之間,本來是有橋有路可走的。但你不走,不修橋、不築路,看起來就會無路可走。徐懷清:慈天元老師的陰陽玩法,應該說是比較創新的,也很有學問,使人佩服。但陰陽,既然是二性的、兩面的,也就有正面玩法和反面玩法,各有各的玩法應該是很正常的。
  • 揭秘陰陽眼出現的原理
    看過有關陰陽眼電影或者小說的都會感到好奇。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陰陽眼?
  • 這才是中國:以陰陽之道取代太極文化的罪魁禍首是朱熹
    這裡可以鄭重而鮮明的告訴大家,太極文化不是陰陽文化,太極之道不是陰陽之道,太極學說不是陰陽學說,太極思維不是陰陽思維,太極功夫不是陰陽功夫,太極生命不是陰陽生命。而要建立真正的現代文化的太極學說,是必然要破除和摒棄傳統的或現代的陰陽文化對太極文化的斷章取義、牽強附會、綁架、篡改、架空、幹擾和取代的。
  • 太極八卦圖暗藏玄機,隱藏宇宙誕生之謎,與物理學有緊密關聯
    筆者:三體-小遙在中國道家的傳統文化中,太極八卦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存在,這既是一種圖騰,又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甚至可以解釋世間萬物的存在。人們對太極八卦圖的普遍認知往往停留在黑白對分、合二為一的圓形圖案,整體普通兩條魚環抱在一起,還有「中華第一圖」之稱。
  • 立旭說|簡說太極、陰陽、四象
    太極我們說太極,想到的無非就是太極圖跟太極拳了,對太極的認識也往往止步於此。首先,「太極」一詞是由孔子提出的。太,一個「大」一個「丶」,有大有小。太極就是大到極點而且小到極點,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次,太極是萬物始生之前的混沌之象,與無極的混沌狀態有所區別。
  • 《周易》太極陰陽八卦理解人生世界觀
    那麼首先就從學習《周易》及太極、八卦、陰陽等概念的含義開始,來了解古人的一些基本思想,逐步構建個人的思想價值觀念,完善個人知識體系,促進個人成長。無極與太極《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道家哲學思想裡,認為宇宙最原始是混沌的狀態,即無極。所謂太極就是天地未開、混沌未分之前的狀態。
  • 中國古代神秘文化:太極、八卦與陰陽五行
    這就是人們熟悉的太極八卦圖。「黑白魚」所代表的太極和八卦是《周易》中的重要內容,體現了對自然萬物發展規律的認識。一、何謂太極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致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繫辭上》。
  • 什麼是陰陽八卦,陰陽八卦代表了什麼,你知道嗎?
    當中是一個圓形,由紅色和藍色兩個頭大尾小、漩渦狀的圖案拼合而成,代表陰陽,稱為「太極」;圓形周圍羅列著八卦中的四卦。這幅代表陰陽八卦的圖形,與我國戲曲、影視、圖畫中太上老君以及道士們衣服上的圖形一模一樣。連外國國旗上都用上了陰陽八卦,可見其影響之大了。陰陽的觀念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對世界的一種看法。它代表一對矛盾,如晝夜、明暗、冷熱、上下、左右、等等,互相對立,互相補充。
  • 八字命理:陰陽太極論命法(值得一看)
    (一)、學習八字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學習八字是個通陰陽、轉太極、明吉兇的過程。論命,簡單的說就是通過看陰陽的變化即太極的狀態,來得出吉兇禍福的結果。因為,陰陽和合是判斷人生富貴貧賤、壽夭吉兇的唯一依據。什麼叫通陰陽?就是明白陰陽的本質屬性和在八字中的代表,清楚陰陽的作用方式和作用途徑,掌握陰陽的變化規律和吉兇法則。
  • 「陰陽」思維與太極人生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八卦。太極本有而實無,其最終還要落實到「陰」和「陽」這兩儀上。陰陽的思維和觀念不僅制約著遠古的中國人如何去看待自然界、戰爭和人際關係,最終也規定著他們如何去看待自身。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謂道?一陰一陽謂之道也,天道如此,人道亦然。
  • 不要把陰陽圖當太極
    太極最早的運用是關於先於天地成像而存在的一種宇宙現象的概念。它由「無極」演化而成,由於太極本體有「氣」的存在,所以,太極具有原始的「易」的功能。易,即變化。在太極產生變化的作用下,便形成了「有形」的「個體」,從而產生兩儀。這是太極與無極的最明顯的區別和進化,所謂兩儀是特指天地,是自然界萬物產生形態的基礎,是陰陽的雛形及原始意義,也是陰陽的最大體現。
  • 太極八卦圖的深入解析
    太極八卦圖,是中國上古文化中最神秘難解的一張圖。雖然在今天看來,太極八卦圖只是由一些簡單線條組成的圖案,但是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它卻被認為是能夠推算天命、預測未來的,充滿著萬物天定的宿命論色彩。現代學者雖然否定了這些迷信的說法,但這張歷經亙古歲月洗禮的太極八卦圖卻依然無聲地散發著複雜而玄奧的歷史氣息,人們對於它也依然只有神秘的傳說和並不確切的猜想。
  • 太極理論最早來自《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參悟太極,宋·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又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太極理論從自身的體系上,具有統一的基礎科學理論,掌握其「太極理論」很容易弄通各個分支的學問。弄通一個分支的學問,懂得太極又很容易弄通其它分支的學問。
  • 陰陽是什麼?——太極圖解析
    太極雙魚圖,常見的一個圖案,都知道是表示陰陽轉化運行。那麼太極圖裡面,什麼代表陰、什麼代表陽呢? 陰陽是如何運行的? 對我們的行為有什麼啟示和指導作用呢?本文簡單探討,希望有所啟發。什麼代表陽、什麼代表陰?我以前理解, 白是陽,黑是陰。 上半部分是白想把黑消滅掉,下半部分是黑把白給消滅掉。
  • 中醫八卦的原理
    根據陰陽規律去調理我們的身體時常可以事半功倍。在人們的腦海裡,女人是陰氣旺盛的載體,而男人是陽氣旺盛的載體,這些都是根據中醫八卦學而來的,下面由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為您解答中醫八卦的原理。 易經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這就是中國生命科學產生發展過程。
  • 元和堂 | 調陰陽需太極,不能太急
    提高基礎代謝需太極,但不能太急。基礎是什麼?就是陰陽中的不變量;代謝呢?陰陽中的變量,變量與不變相融,相互交合方可太極。如此的基礎代謝才能圓滿。課程旨在於陰陽平衡相互調和中使身體適應陰陽的自然變化,並在最恰當之時進行調整。
  • 馬雲的《功守道》,就是太極文化中的陰陽、剛柔、動靜之道
    馬雲的《功守道》,就是太極文化中的陰陽、剛柔、動靜之道11月12日零時,馬雲主演的《功守道》上線。萬眾矚目的《功守道》的海報上,馬雲飾演的馬拉師傅,擺出的是一個「太極」雲手的招式。「源易緣」注意到,這部圍繞中國太極文化的演繹的喜劇影視,僅首發當日,有效播放量就迅速逼近2.5億次。
  •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
    太極圖由黑白二色構成,代表著陰陽兩極,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也正是道教的根本思想: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在最初的時候太極圖是由一黑一白兩條魚構成,白魚表示為陽,黑魚表示為陰。 白魚中間一黑眼睛,黑魚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