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人說某處的觀世音菩薩聖像很靈驗,真的是這樣嗎?作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我們應該知道,對於菩薩來說,何處不是道場?何處不可度眾生?千江有水千江月,觀世音菩薩如一月在天,影現眾生,隨處示現,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誠心祈請,不論是哪個地方,菩薩總會如約而至。觀世音菩薩都是一樣的慈悲、平等,但為什麼人們的感覺卻有差別?
人們一進寺院或聖地自然謹言慎行,不論禮拜還是上香祈願,都比平時更恭敬、更虔誠,儘管周圍可能人流湧動,甚至可能聲音嘈雜,但依然不會影響他們的專注,正是這樣的專注才使得他們的心,更容易與佛菩薩相應,這就是他們感覺靈驗的原因。我們與菩薩的距離並不在地理上,主要還是在心靈的「頻道」上,人有誠心,佛菩薩就能感應,這就是「至誠感通」。「千處祈求千處應」的關鍵在於我們持念聖號時是否虔誠至信。
雖然現在我們所看到,觀世音菩薩聖像多為女性形象,但《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菩薩已是無極之體、無男女之分,能以眾生最容易接受和喜愛的形象出現,這樣的幫助更有針對性,也更有效。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或三惡道眾生,只要虔誠持念聖號,觀世音菩薩便會尋聲而至,給予救度。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者,不僅能從火災、水患等各種劫難中得到救度、解脫,還能得身心清淨,使人遠離淫慾、嗔恚和愚痴,能為子女增長福德智慧。《楞嚴經》中也說,稱念觀音聖號、持誦大悲咒,同樣也可以除一切罪障,得以解脫、成就佛道。對眾生來講,念觀音聖號,遇深則深、遇淺則淺,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修持的方法。
《普門品》中有偈子: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觀世音菩薩救濟沉淪、救拔苦難,使我們增加福德,行事無礙,財法增上。「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只要專心稱誦觀音聖號,就能暫離煩惱,進而身心清淨、智慧明了。「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菩薩通過清淨方便的法門啟發眾生,興起慈悲之心。引導我們放下我執,與人為善,化一切為祥和。
通過增福、開智、慈悲三方面,觀世音菩薩能幫助我們找到改善自己身心的方法,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中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