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有百十個咒語,有長有短。咒語也稱「陀羅尼」(梵文音譯),意譯為「總持、能持、能遮」,即能總攝、憶持無量佛法,持各種善法、遮除各種惡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大乘佛教裡比較經典的咒語,如「楞嚴咒」(最長,咒中之王)、大悲咒、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觀音菩薩心咒)、準提神咒、文殊菩薩心咒、十小咒等等。
咒語,聽起來似乎很神秘,其實就是在度心。它一般用於佛教法會上或修行人日常念誦,幫助人破除一切無明煩惱、消除障礙,得無邊殊勝利益和圓滿的光明智慧,獲究竟清淨。「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念咒語可以攝心,令身心安穩、福慧雙增。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著名的「大悲咒」及其與觀世音菩薩的淵源。
「大悲咒」是學佛人必誦常念的經典,是漢傳佛教叢林僧眾每日上早晚功課必定要持誦。「大悲咒」通篇有84句,比較容易背誦。它全稱「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出自伽梵達摩所翻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簡稱《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悲咒」具有不可思議之大方便威神力,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所宣說,其功德利益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之願力的示現,具備無上的大慈悲心、大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無上智慧,一字一句都包含著正等正覺的真實功夫。
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我們常見的觀世音菩薩形象幾乎都是菩薩端坐或者站立在蓮花臺上,左手持淨瓶,右手拿著柳枝,播灑甘露水於世間眾生。其實,菩薩都是應緣示現,本沒有真實的模樣和性別之分,不過是為了更好的渡人,而以各種造像示現。比如觀音菩薩就有三十三種化身,如楊柳觀音、持經觀音、蓮臥觀音、施藥觀音、德王觀音、能靜觀音、琉璃觀音、滴水觀音、白衣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等等。
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有一次,他去了千光王靜如來的住所,千光王靜如來特意為觀音菩薩說了「大悲咒」,並告知他:善男子,你當持此心咒,普度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使其都可得大利樂。觀音菩薩在初次聽聞此咒後,就由「初地」菩薩上升到第八位「不動地」菩薩之果位。
聽聞大悲咒後,為了利益無量眾生,觀世音菩薩發下大願: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觀世音菩薩生此大願後,頓生出千手千眼,十方大地為之震動,十方諸佛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觀音菩薩是因「大悲咒」發願才顯現的千手千眼,以千手千眼救度眾生。以千眼悲視眾生的煩惱,以千手護持、救度眾生。
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前已究竟成佛,法號「正法明如來」,為了更便於救度眾生而選擇倒駕慈航,自請降格為菩薩。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成為信眾最敬仰的佛菩薩之一。他與阿彌陀佛以及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共同接引眾生往生阿彌陀佛所主管的西方極樂世界。與觀世音菩薩密切相關的經典主要是《妙法蓮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佛門四眾,虔心持誦,自利他利他、護持佛法,願大眾多誦大悲咒,獲得無量殊勝法益。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