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孔子形象多半是至尊至聖,近乎完美的存在,是正統的代表,勵志的典範,所以孔子的情感在歷史記載上幾乎是一張白紙,後人大都用不近女色,出塵脫俗來形容他,然而路途魔障萬千,難過最是情關。
孔子雖是人人稱頌的聖人,卻也是肉胎凡骨,生有七情六慾,並且晚年的孔子早已周遊列國,名聲在外,不乏傾慕欣賞之人,人紅是非多,50多歲的孔子來到了衛國,決定先暫居在衛國大夫蘧伯玉家中。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和孔子傳緋聞的女子出現了,並且指明要孔子來見她。其實她是這樣說的:「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願)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凡是想和我夫君衛靈公打交道的,就必須先見我,而我呢,就願意見你。
這句話說出來不得了,要知道,在春秋時期,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更別提幹政了,而且三從四德也是古代女子嚴律恪守不敢逾越的,那麼到底是誰,不僅明目張胆的約見男人,還敢這樣參與朝政呢?
她就是衛靈公的老婆,南子。南子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呢,大概是有傾風月之色,亦有治國之才,是個十足的「女強人」,但是傳統道學家稱其為「美而淫」,為什麼呢?
南子原是宋國公主,傳說她在與衛靈公成親之前就與情人公子朝私通,但是迫於政治的壓迫,弱小的宋國只能將南子嫁給長她三十歲的衛靈公,南子嫁入衛國後仍然忘不了舊情人,所以經常找理由回宋國與公子朝暗通曲款,顛鸞倒鳳。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衛靈公很快便知道南子紅杏出牆給自己戴綠帽子了,誰知這位國君在這方面大度的很,不但不生氣,還自掏腰包在王宮旁邊給他倆建了個宮殿,大開方便之門,甚至經常邀請公子朝來殿覲見,三人嬉笑承歡,一片和諧。
久而久之,南子的淫蕩之名便在鄰國傳開了。據說有一次衛國太子出使齊國,途徑宋國野外,聽到宋國野外的老百姓這樣唱到:「已經滿足你們的母豬,何不歸還我們那漂亮的公豬?」意思是說,已經滿足南子,為何不把公子朝歸還給宋國?太子聽到這般羞辱怒火中燒,加之他平時就對母親南子的行為頗有不滿,他隨即對身邊的家臣戲陽速說:「跟我去朝見夫人,我一回頭看你,你就殺死她。」
二人返回衛國,見到南子時,太子回頭看了戲陽速三眼,戲陽速都沒有動手,這時的戲陽速其實已經後悔了,但是太子頻繁的動作卻引起了南子的懷疑,她猜到了太子可能要刺殺自己,趕忙跑到衛靈公那裡說太子想要刺殺我,衛靈公聽之大怒便將他驅逐出了衛國。
孔子當然知道衛靈公老婆是個什麼樣的人,也知道自己這一去肯定會面對不少的流言蜚語,儘管他的弟子中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是他還是去了,畢竟他和他的一眾弟子還在衛國的地盤上,而且孔子希望通過南子影響到衛靈公,有機會能在衛國推行自己的治國之道,於是,在權衡利弊之下,孔子來到了南子的宮殿內。
關於兩人相見的情形,史料記載實在薄弱,但是正因為這有限的記載,才讓後人對這段相見浮想聯翩。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這段描述影影綽綽,意思就是南子在紗簾後面等著孔子呢,孔子進去後便向南子行禮,隔著紗簾,孔子聽到玉環璧佩叮噹作響,應是南子在紗簾中欠身還禮吧。
欲知後事如何,全靠後人賦說。司馬遷寫的這段,實在是看的讓人心痒痒啊。
做好了萬全準備的孔子萬萬沒想到連南子的面都沒見著就回來了,誰知道回來後就遭到子路的質問,子路對於孔子去見南子十分不悅,畢竟南子名聲不佳,況且孔子一直教導弟子們「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子路一直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直言不諱的人,他一連串的質疑,讓孔子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解釋,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啊!於是他拿出了殺手鐧:既然說啥你們都不信,那我就發誓吧!讓上天來檢驗我!
據《論語·雍也》記載,孔子是這樣發誓的:「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我要是做了什麼不對的事,就讓天都厭棄我吧!讓天都厭棄我吧!」
孔子發誓是在一種被逼無奈的狀態,並且這個發誓的內容不痛不癢,從這個角度來看,後來孔子說出「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樣的話也是情理之中了。
讀到這裡,孔子和南子的故事卻還沒有結束。不知道是不是南子的枕邊風真的起了作用,沒過多久,衛靈公就邀請孔子與他同乘出遊。
三人同遊,著實尷尬,說起來衛靈公也是一朵奇葩,他安排自己和妻子同乘一輛馬車,孔子單乘一輛在後面跟著,並且與南子不分場合的嬉笑取樂,肆無忌憚,走過街市的時候,還聽到有人唱起歌來:「同車者色耶?從車者德耶?」聽到這樣的詞更是讓讓孔子感到羞憤相加,他覺得衛靈公從骨子裡就是一個好色之徒,無可救藥,於是失望的嘆息道:「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我從來沒見過喜歡美德如同喜歡美色的人啊!
孔子的這句話裡包含深深的無奈,衛靈公表面上是非常尊重孔子,請孔子出遊,但是他在美色面前的做法卻表現出極度失去理智的幼稚行徑,孔子意識到了在衛國的土地上並不適合推行自己的治國方略,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離開了衛國。
孔子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磨難,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無數次的碰壁,無數次的東山再起,他這一生,受過追殺,遭過圍困,在最艱難的時候斷炊絕糧,七天粒米未進,在最落魄的時候與弟子走失,煢煢孑立地站在鄭國城門外被人恥笑惶惶如喪家之犬 。但是他仍可以從億萬萬人的質疑和否定中站起來,一生致力於推行自己的治國之策。
作為萬眾矚目的聖人,孔子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拿出來玩味,這次的子見南子也
給世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私以為,情色之事始終都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也屬人之常情,正是有了這種本性,人類社會才得以繁衍下去。對於孔子來說,無論他去見南子的初衷是什麼,都很正常,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在自身道德的規範下,做到不逾矩,不迷失自己,這就足夠了。
人生處處都是考驗,這次對孔子也是考驗,更讓後世之人引以為鑑,只有超越本能的追求,才能真正體現出人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