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美色的誘惑面前,聖人孔子是這樣做的!

2021-01-09 有聽讀書

歷史上的孔子形象多半是至尊至聖,近乎完美的存在,是正統的代表,勵志的典範,所以孔子的情感在歷史記載上幾乎是一張白紙,後人大都用不近女色,出塵脫俗來形容他,然而路途魔障萬千,難過最是情關。

孔子雖是人人稱頌的聖人,卻也是肉胎凡骨,生有七情六慾,並且晚年的孔子早已周遊列國,名聲在外,不乏傾慕欣賞之人,人紅是非多,50多歲的孔子來到了衛國,決定先暫居在衛國大夫蘧伯玉家中。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和孔子傳緋聞的女子出現了,並且指明要孔子來見她。其實她是這樣說的:「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願)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凡是想和我夫君衛靈公打交道的,就必須先見我,而我呢,就願意見你。

這句話說出來不得了,要知道,在春秋時期,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更別提幹政了,而且三從四德也是古代女子嚴律恪守不敢逾越的,那麼到底是誰,不僅明目張胆的約見男人,還敢這樣參與朝政呢?

她就是衛靈公的老婆,南子。南子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呢,大概是有傾風月之色,亦有治國之才,是個十足的「女強人」,但是傳統道學家稱其為「美而淫」,為什麼呢?

南子原是宋國公主,傳說她在與衛靈公成親之前就與情人公子朝私通,但是迫於政治的壓迫,弱小的宋國只能將南子嫁給長她三十歲的衛靈公,南子嫁入衛國後仍然忘不了舊情人,所以經常找理由回宋國與公子朝暗通曲款,顛鸞倒鳳。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衛靈公很快便知道南子紅杏出牆給自己戴綠帽子了,誰知這位國君在這方面大度的很,不但不生氣,還自掏腰包在王宮旁邊給他倆建了個宮殿,大開方便之門,甚至經常邀請公子朝來殿覲見,三人嬉笑承歡,一片和諧。

久而久之,南子的淫蕩之名便在鄰國傳開了。據說有一次衛國太子出使齊國,途徑宋國野外,聽到宋國野外的老百姓這樣唱到:「已經滿足你們的母豬,何不歸還我們那漂亮的公豬?」意思是說,已經滿足南子,為何不把公子朝歸還給宋國?太子聽到這般羞辱怒火中燒,加之他平時就對母親南子的行為頗有不滿,他隨即對身邊的家臣戲陽速說:「跟我去朝見夫人,我一回頭看你,你就殺死她。」

二人返回衛國,見到南子時,太子回頭看了戲陽速三眼,戲陽速都沒有動手,這時的戲陽速其實已經後悔了,但是太子頻繁的動作卻引起了南子的懷疑,她猜到了太子可能要刺殺自己,趕忙跑到衛靈公那裡說太子想要刺殺我,衛靈公聽之大怒便將他驅逐出了衛國。

孔子當然知道衛靈公老婆是個什麼樣的人,也知道自己這一去肯定會面對不少的流言蜚語,儘管他的弟子中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是他還是去了,畢竟他和他的一眾弟子還在衛國的地盤上,而且孔子希望通過南子影響到衛靈公,有機會能在衛國推行自己的治國之道,於是,在權衡利弊之下,孔子來到了南子的宮殿內。

關於兩人相見的情形,史料記載實在薄弱,但是正因為這有限的記載,才讓後人對這段相見浮想聯翩。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這段描述影影綽綽,意思就是南子在紗簾後面等著孔子呢,孔子進去後便向南子行禮,隔著紗簾,孔子聽到玉環璧佩叮噹作響,應是南子在紗簾中欠身還禮吧。

欲知後事如何,全靠後人賦說。司馬遷寫的這段,實在是看的讓人心痒痒啊。

做好了萬全準備的孔子萬萬沒想到連南子的面都沒見著就回來了,誰知道回來後就遭到子路的質問,子路對於孔子去見南子十分不悅,畢竟南子名聲不佳,況且孔子一直教導弟子們「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子路一直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直言不諱的人,他一連串的質疑,讓孔子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解釋,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啊!於是他拿出了殺手鐧:既然說啥你們都不信,那我就發誓吧!讓上天來檢驗我!

據《論語·雍也》記載,孔子是這樣發誓的:「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我要是做了什麼不對的事,就讓天都厭棄我吧!讓天都厭棄我吧!」

孔子發誓是在一種被逼無奈的狀態,並且這個發誓的內容不痛不癢,從這個角度來看,後來孔子說出「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樣的話也是情理之中了。

讀到這裡,孔子和南子的故事卻還沒有結束。不知道是不是南子的枕邊風真的起了作用,沒過多久,衛靈公就邀請孔子與他同乘出遊。

三人同遊,著實尷尬,說起來衛靈公也是一朵奇葩,他安排自己和妻子同乘一輛馬車,孔子單乘一輛在後面跟著,並且與南子不分場合的嬉笑取樂,肆無忌憚,走過街市的時候,還聽到有人唱起歌來:「同車者色耶?從車者德耶?」聽到這樣的詞更是讓讓孔子感到羞憤相加,他覺得衛靈公從骨子裡就是一個好色之徒,無可救藥,於是失望的嘆息道:「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我從來沒見過喜歡美德如同喜歡美色的人啊!

孔子的這句話裡包含深深的無奈,衛靈公表面上是非常尊重孔子,請孔子出遊,但是他在美色面前的做法卻表現出極度失去理智的幼稚行徑,孔子意識到了在衛國的土地上並不適合推行自己的治國方略,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離開了衛國。

孔子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磨難,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無數次的碰壁,無數次的東山再起,他這一生,受過追殺,遭過圍困,在最艱難的時候斷炊絕糧,七天粒米未進,在最落魄的時候與弟子走失,煢煢孑立地站在鄭國城門外被人恥笑惶惶如喪家之犬 。但是他仍可以從億萬萬人的質疑和否定中站起來,一生致力於推行自己的治國之策。

作為萬眾矚目的聖人,孔子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拿出來玩味,這次的子見南子也

給世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私以為,情色之事始終都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也屬人之常情,正是有了這種本性,人類社會才得以繁衍下去。對於孔子來說,無論他去見南子的初衷是什麼,都很正常,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在自身道德的規範下,做到不逾矩,不迷失自己,這就足夠了。

人生處處都是考驗,這次對孔子也是考驗,更讓後世之人引以為鑑,只有超越本能的追求,才能真正體現出人存在的價值。

相關焦點

  • 金錢、美色,這誘惑……
    世界上太多的誘惑,權力、金錢、美色......人的欲望總是在各種誘惑中應接不暇,那麼面對這形形色色的誘惑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電影《你好現任》將同我們一起解析。清朝袁枚有《詠錢》詩:「萬物皆可愛,唯錢最窮趣。生時不帶來,死時帶不去。」又說:「人生薪水尋常事,動輒煩君我亦愁。
  • 不被美色誘惑的星座
    他們未必喜歡世俗眼中的俊男美女,他們有不同一般人的觀念,他們往往品味奇特,對於所謂的美色誘惑,無動於衷這樣的反應常常發生。他們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關注的焦點通常在各種光怪陸離的事情上。水瓶好奇心旺盛且喜歡探索新事物,他們在專心鑽研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最受不了打擾,就是你再天生麗質難自棄在水瓶那兒也不好使啦!
  • 古代人如何抵禦美色誘惑?曾國藩提出一招,雖笨卻好用
    古代人如何抵禦美色誘惑?曾國藩提出一招,雖笨卻好用說起美女這樣的面容,相信所有人都喜歡看。就比如說小編是個女的,也喜歡看美女。而且在面對美女的誘惑,誰都難免會心動,就連偉人想來也都難逃美女的誘惑。但是有的人有賊心沒有賊膽,有的人卻在美色面前收起了色心。
  • 怎樣讓老公抵制美色誘惑?
    怎樣讓老公抵制美色誘惑?古代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帝王,而今天的我們,面對美色當前,你能否抵制誘惑置身世外呢?男人觀點不給「美色」特別關照 當事人:孫先生/40歲/公司總經理。雖然「英雄愛美女」古已有之。但封建社會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男人不僅可以三妻四妾,而且可以對女人始亂終棄。
  • 自控力不強,容易倒在美色誘惑下的四個星座,追求美貌,浮躁膚淺
    不管是挑選物品還是人,人們都傾向選擇好看的,畢竟看著都讓人心裡舒服,但是,面對美人帥哥的時候,有些人只是看看,不會受到誘惑,更不會被迷惑,但是自控力不強的人就做不到,被美色誤終身,下面來和大家講講:自控力不強,容易倒在美色誘惑下的四個星座!
  • 論語:孔子為什麼講戒色?
    眾所周知,中國歷代以來的聖賢,大都講戒色,或倡導戒色,儒家聖人孔子也不例外,也就是說,孔子本人也倡導戒色。那麼,孔子為什麼講戒色呢?也就是說,孔子認為我們人在年少時,由於血氣還不穩定,往往容易受到外部現象的誘惑,所謂「色」,在孔子看來,並不只是美色或顏色,而是強調外部的諸多誘惑。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什麼意思?
    莊子好像很看不上孔子的儒家哲學,處處和孔子的儒家哲學反著來。儒家哲學的代表人物孔子是最崇尚聖人的,在孔子的影響下,中國文化形成了聖人的最高的人格理想。儒家認為,做人就是要做聖人,即使你是做不到,也要心嚮往之。在孔子心中,聖人有兩條標準,第一要有極高的道德修養,注意,是極高的而不是一般的,像你平時做個好人好事扶老太太過馬路這樣的事,這不是極高,這是做人的道德底線一般要求。
  • 女子酒後乘車性騷擾男司機 的哥狂守貞操不為美色所誘惑
    女子酒後乘車性騷擾男司機 的哥狂守貞操不為美色所誘惑時間:2020-10-21 12: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子酒後乘車性騷擾男司機 的哥狂守貞操不為美色所誘惑 現在生活這麼便利,比如出行,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 孔子的三個大願,聖人的胸懷和願望
    聖人王陽明也有一個大願「讀書成為聖賢」。那麼,儒家的聖人孔子有什麼大願呢?有一次,孔子跟子路、顏回聊天,三個人各談自己的志向,孔子說出了自己的三個大願: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說:我願意使老人安樂,使朋友之間互相信任,使年少的人得到關懷。這就是孔子的三個大願,看似簡單的三句話,實則是三個比天高比地厚的大願。
  • 古代名人畫像都慈眉善目,為何孔子偏露兩顆門牙?原來大有深意
    要說我國古代哪一位文人最為出名,那就非孔子莫屬了。他所主張的儒家思想被歷代帝王都作為管理國家的正統思想而推崇,因此孔子也成了我國歷史上的一位聖人。今天我們要說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古代的名人畫像大都是慈眉善目,就連醜陋的朱元璋也畫的端端正正,為什麼孔子偏偏就露出了兩顆門牙呢?
  • 美色當前也能坐懷不亂的三大星座男
    > 處女男是美色當前也能坐懷不亂的星座, 他們性格堅定,道德觀也比較重, 不太能接受美色的誘惑, 因為處女覺得這樣有失自己的身價, 顯得自己很低級。
  • 「仁」字的來源,聖人孔子的仁學又是什麼樣的?
    導語:「仁」字的來源,聖人孔子的仁學又是什麼樣的?有「仁」字而後有仁學。無「仁」字之來源,就無孔夫子對仁學的創始,更不會有後世儒家對仁學的定義與闡釋。在孔子創立仁學之前,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就那就老子,若無老子對於孔子「仁學」的影響,「仁」字也不會在孔子那裡得到升華。
  • 《中國》五千年:從喪家犬到孔聖人,孔子的堅持到底有多難?
    此時孔子終於明白了當初和老子分別時,對方的贈言:「聰明深察之人離死亡很近,因為他喜歡議論別人;博學善辯者常常招致危險,因為他喜歡揭人之短。做子女的要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而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只是這個時候,那個早已看透的老子已經隱退於世真正的四處雲遊去了而他卻在饑寒交迫中等待機會的降臨。
  • 一代聖人孔子受萬人敬仰,他的畫像,為何總露出2顆醜陋的門牙?
    ……相信這些句子,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很熟悉,它們皆出自於一人之口,那便是一代聖人孔老夫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乃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都把孔子稱為「聖人」,早在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把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地位毋庸置疑。
  • 美色當前,難抵誘惑:好一個紅燜羊脊骨
    關於這點,美食照片的濾鏡,光影色調早已運用的爐火純青,如果沒有共性,如何能讓相機智能的做此運用。通俗地說,就是食物的色與相,一般人都有著相似的感覺,只有那些鮮豔欲滴或偏暖純粹、美麗齊整的食物,才能誘人口水,才能讓人的眼睛飽了醉了。至於其他事物的流行色,如今年大火的莫蘭迪色,在美食界其實並無多少市場,飽和度高的純色才是美食的先決追求。當中式菜品呈現出誘人的紅褐色時,就是美色當前的時候。
  • 同時在世的三大聖人: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到底發生了什麼?
    老子,孔子可以稱之為聖人,但是,如果把他倆與釋迦牟尼佛都稱之為聖人,是大錯特錯的事情,釋迦牟尼佛是校長,老子和孔子是教師,在婆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是唯一的肉身佛,現在修行再高,也只是大師或法師,釋迦牟尼佛是唯一悟透宇宙萬物的存在,在彌勒佛末成佛之前,是娑婆世界的唯一教主。
  • 理解了孔子的四個聖人之道,即可理解太極生兩儀的真正含義
    我們還注意到「易有太極」的易,也就是「太卜掌三易之法」的易,也就是《易經》或者《周易》的易,也就是《易傳》中「易有聖人之道四焉」的易。《繫辭上》第十章: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
  • 原來你是這樣可愛和真性情的孔子
    哎呀,花言巧語,掐媚卑恭是左丘明羞恥的,我孔丘也是這樣,你不喜歡我,我也沒辦法拉,但我肯定不會討好你,就算你是領導也一樣啦。但是我也不會心懷怨恨還假裝和你做朋友,我孔丘才不恥這樣做呢。你看,活得多麼真誠的一個人,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人家會說「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而不會冷落你,怠慢你,甚至假裝不認識你。
  • 孔子被尊為聖人,為何畫像多露著兩顆醜陋大門牙,畫師竟是故意的
    說到中國古代名聲最響的人,大概非孔子莫屬了,孔子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至今他的思想還影響著世界。作為大思想家、教育家,這位古代奇人開創了儒學學派,他的儒家思想,被數個朝代奉為治國理念,雖說人們對其褒貶不一,但依舊在當時起到了關鍵作用。
  • 「了如指掌」說禘禮:聖人孔子為何孤掌難鳴?
    對於這種君不君、臣不臣的亂世現象,孔子嘆息道:「觚不觚,觚哉!觚哉!」觚是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上圓下方,有四條或八條稜角,容量大約是二升,後來觚改成了上下都是圓的。孔子藉此表達自己的不滿,說:觚已經不是原來的觚了,那還能叫觚嗎?還能叫觚嗎?觚,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祭祀時的禮器。觚失其稜,孔子認為是名實不符,禮崩樂壞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