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疫情期間多種形式促中馬交流

2021-01-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疫情期間多種形式促中馬交流

2020-09-06 | 來源: 新華社

  原標題:通訊: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疫情期間多種形式促中馬交流

  隨著古箏琴聲響起,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教室中傳出《但願人長久》的悠揚旋律;在繪畫班教室裡,學員們則以菊花、月餅、螃蟹等具有濃鬱秋意的主題作畫。

  隨著馬來西亞國內新冠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位於首都吉隆坡市中心的中國文化中心近日開始以豐富多樣的形式舉辦文化交流活動,並加入了迎中秋的內容。在中心舉辦的古箏和繪畫培訓班上,近日的課程都加入了中秋元素,讓學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琴弦和畫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共同迎接佳節的到來。

9月6日,古箏老師王惜盈(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教授古箏。

  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杰鑫介紹,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文化中心一直在努力以各種方式促進中國文化傳播和中馬文化交流。

  張杰鑫告訴記者,文化中心今年5月聯合當地網絡媒體推出了《作家的作家》系列訪談節目,請馬來西亞優秀華文作家向當地民眾推薦優秀的中國作家和作品。這一活動豐富了當地民眾在疫情居家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引起了強烈反響,節目累計播放量超過了100萬次。

  此外,文化中心還先後推出「鄉村裡的中國」「VR遊中國」「這裡是中國」等在線旅遊推介欄目,推廣中國旅遊。

  隨著當地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中心在採取嚴格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已經逐步恢復運營。在停課一段時間後,古箏老師王惜盈和學員們重新回到了文化中心的教室中。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學員觀摩老師創作中秋主題中國畫。(圖片均由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王惜盈來自馬來西亞檳城,曾在中國中央音樂學院留學8年。她說,許多馬來西亞人都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中國文化中心給他們提供了接觸中國文化的好機會。「在學古箏的同時,學員們可以在文化中心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我覺得這一點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張杰鑫表示,中國文化中心近期計劃舉辦更多活動,促進中馬文化交流,包括與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合作舉辦中馬文化旅遊月活動,並同期舉辦「天涯共此時」中秋節文化周,讓當地民眾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另外,文化中心年度的「美麗中國」系列活動在進行中。其中,「美麗中國·與愛同行」徵文比賽旨在鼓勵中馬兩國民眾用文字記錄疫情下的暖心故事,反映中馬合作抗疫以及兩國人民間的深厚情誼。

  張杰鑫表示,作為中國文化在馬來西亞的展示平臺,文化中心將繼續扮演好兩國文化交流橋梁的作用,進一步融合兩國文化旅遊資源,舉辦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活動,增進兩國人民間的了解。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很多面對面的交流無法實現,但文化交流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實現,」他說,「我們希望通過更多手段,在疫情期間推出和平時不一樣的東西,以此拉近人心,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

  (記者 林昊 王大瑋)

責任編輯:李沫

相關焦點

  • 中馬建交45周年:馬來西亞將舉辦「一帶一路」中馬人文交流與經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靜文】中國和馬來西亞隔海相望,傳統友誼深厚,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今年是中馬建交45周年,值此之際,7月29日,「一帶一路」中馬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論壇將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馬來西亞貿工部主辦,環球網承辦、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支持,還將邀請中國官員、智庫、媒體、企業代表團進行公共外交活動。
  • 中馬建交35周年 中央美院藝術家整體亮相東南亞——中國藝術界首個...
    沈哲初說,「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把全世界的當代藝術帶到吉隆坡,會幫助馬來西亞的藝術愛好者,讓他們也可以在多樣綜合的資源中拮取自己喜歡的藝術品納入到自己的收藏。同樣,藝術博覽會的舉辦對文化交融也是一種促進,這在新加坡和印尼已經得到證明。」  今年第二次參加博覽會的一家新加坡畫廊負責人麥克說,「我認為馬來西亞畫廊博覽會是了解亞太藝術市場變化的一個敏銳的窗口。
  • 中馬聯辦微電影及音樂視頻大賽講述抗疫故事
    新華社吉隆坡9月9日電(記者鬱瑋 林昊)由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主辦、馬來西亞國家電影發展局聯辦的「愛」微電影及音樂視頻(MV)大賽9日在吉隆坡正式開幕。此次大賽旨在為原創作者提供平臺,展現人們在面臨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變化和困境時,尤其是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無私關愛和感人故事。
  • 馬來西亞總理:馬中雙邊關係處於高水平 歡迎更多中企前來投資
    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26日在臉書稱,馬來西亞向來歡迎更多來自中國的公司和企業,並歡迎中企將大馬視為首選的投資目的地,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他說,他也感謝雙邊政府為了強化馬中關系所作的貢獻,並指兩國自1974年建交以來,雙邊關係目前正處於高水平。
  • 中馬建交45周年|馬吉德:我對中馬關係的未來充滿信心
    以馬哈蒂爾為例,他第二次當選國家總理一年內就兩次訪問中國。45年間,中馬關係發展成果豐碩兩國關係在政治經濟文化及人文交流等領域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正蓬勃發展,這值得我們好好慶祝中國東協報導:馬哈蒂爾總理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馬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取得了哪些合作成果?
  • 列謝土米活佛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專題講座
    10月24日晚7點,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佛教協會會長、桑耶寺住持列謝土米活佛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做了一場題為《西藏宗教和我們的修行生活》的專題講座。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參贊李耀光、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陳建陽、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副主任王彥軍、藏學家邊巴拉姆、路德維希費爾德市德中友協會長格魯什卡以及柏林各界人士共百餘人聆聽了此次講座。
  • 吉隆坡黑風洞,是馬來西亞印度教聖地,教徒自殘身體以示虔誠?
    從中國城有公共汽車可到。但不是終點站,要司機教你下車,4路和70路車均到黑風洞。沙阿南大清真寺:位於離吉隆坡1小時車程的沙阿南市。這是馬來西亞最大、世界第四大的清真寺,位於湖邊,寺的四周有四個高高的尖塔,襯託著高大的清真寺圓頂非常壯觀。這裡已屬雪蘭莪州clangor)首府沙阿南市(Shan alam)。
  • 疫情期間的線上日語交流能力鑑定考試-JLCAT
    因疫情原因所有日語考試都陸續被取消了,這期間申請日本留學的留學生和想要到日企求職的人實在太難了....但是不要緊!悄悄地安利你們~小編還知道個考試沒有取消哦~受新冠疫情影響,導致全球範圍內很多如日語能力測試在內的考試都無法正常開考。
  • 中國有一個獨立的家馬起源中心(圖)
    》,1997年6月15日水濤《馴馬、馬車與騎馬民族文化》,1998年8月12日王宜濤《也談中國馬類動物歷史及相關問題》)對國際國內最新的關於家馬和馬車起源的研究作了比較簡明的介紹和討論。論者的觀點明顯地分為兩種,一種認為馬和馬車是從黑海和裏海之間的草原地帶傳入中國的;另一種認為中國養馬、馴馬和用馬的歷史可以早到龍山文化時期,儘管中亞和西亞地區考古發現的家馬較早,但中國內地的家馬起源不一定是從西方或北方傳來的,言外之意,中國有一個獨立的家馬起源中心。關於中國家馬的起源,的確還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恐怕還要依靠今後的考古發現。
  • 《中國統一戰線》雜誌刊發文章介紹濱州援青工作:促團結和諧潤物無聲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近日,記者獲悉,10月27日出版的《中國統一戰線》雜誌刊發了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委統戰部文章《青海祁連:山東濱州援青多措並舉 促團結和諧潤物無聲》,點讚濱州援青工作。文章共計3000餘字,從「著眼就醫就學,把同藏區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做細做精」「著眼鄉村振興,拓寬產業協作領域助推藏區經濟發展」「著眼推進文化認同,拍攝院線電影《牛王》促交往交流交融」「著眼鞏固脫貧成果,實施失恃失怙兒童關愛工程」四個方面,全面總結了今年以來濱州市第三批援青幹部人才為維護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所做的工作。
  • 青海祁連:山東濱州援青多措並舉 促團結和諧潤物無聲
    通過遠程會診、醫療微信群等方式,開展諮詢服務,為祁連縣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提供遠程會診、專家會診支持,通過「面對面」的對口支援,為祁連縣一線的醫護人員指導疫情防控知識,以安全、便捷的手段開展疫情防控指導,為兩地共同抗擊新冠肺炎架起了連心橋。專家組迅速投入工作,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祁連縣人民醫院兩家醫院的疫情處置小組實現無縫對接,在防控制度和流程、消毒隔離、院感、護理等領域開展了深入交流。
  • 多種形式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建設實踐分享
    多種形式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建設實踐分享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彭宗政首先,祝賀本屆年會順利召開。我介紹一下我們學院疫情期間在信息化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內容是「多種形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分享」。實際上,很多內容與鐵軍和吳瓊雷講的很相似,大家可能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建設背景,疫情催生,教育部要求停課不停學。當初接到這個任務是在3月份,不能耽誤上課。建設的理念是以學生為本,確保教學任務完成,其次才是考慮其他的工作。
  • 中國外文局2019年國際合作交流重要事件
    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覆信寄語中外文化交流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向中國外文局工作對象——《我不見外》作者潘維廉、義大利羅馬國立住讀學校師生、 「 熊貓杯 」 徵文大賽獲獎日本青年中島大地覆信,向 「 讀懂中國 」 廣州國際會議致賀信,勉勵他們積極做國際交流的文化使者。
  • 【黨務在線】疫情防控期間,黨務工作如何開展?
    如疫情持續時間較長,確不方便召開會議時,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探索通過視頻會議(非語音或文字問答交流的形式)召開支委會(支部黨員大會),參會人數仍按規定要求不變。2.疫情防控期間如何進行民主推薦?可否採取視頻會議或藉助微信等工具進行在線投票?
  • 中馬建交40年:抹不去的鄭和形象與華人作用
    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新華網消息 國際先驅網4月4日刊登題為《中馬建交40年:抹不去的鄭和形象與華人作用》,主要內容如下:    作為東協10國中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國家,馬來西亞一直希望通過合作贏得更多的收益。馬中兩國建交的歷史在2014年5月達到了40周年,此前雙方一直宣稱要以熱烈的慶祝活動進行紀念,並且已經分別精心準備了許久。
  • 濱州援青管理組多措並舉推動「五個認同」 促團結和諧潤物無聲
    通過遠程會診、醫療微信群等方式,開展諮詢服務,為祁連縣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提供遠程會診、專家會診支持,通過「面對面」的對口支援,為祁連縣一線的醫護人員指導疫情防控知識,以安全、便捷的手段開展疫情防控指導,為兩地共同抗擊新冠肺炎架起了連心橋。專家組迅速投入工作,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祁連縣人民醫院兩家醫院的疫情處置小組實現無縫對接,在防控制度和流程、消毒隔離、院感、護理等領域開展了深入交流。
  • 深馬交易所舉辦中馬電子產業線上研討會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4月24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馬來西亞交易所會同廣西工信廳、廣西金融局共同舉辦中馬電子產業線上研討會。本次活動緊貼疫情期間市場主體需求,進一步創新工作模式,以有代表性的特色產業為切入點,結合中馬兩國的企業和投資機構需求,提供更加深入專業的對接研討。
  • 「馬來西亞」熱門打卡景點:彩虹階梯黑風洞,吉隆坡市區指南
    馬來西亞觀光景點探索馬來西亞迷人的文化,我個人真的很推「黑風洞半日遊+吉隆坡市區觀光」!再利用下午及晚上,到吉隆坡市區看看雙子塔、吉隆坡高塔、城市規劃展覽館,吃周邊美食肉骨茶、咖哩麵包雞。看看這個新舊輝映、東方色彩與西方文明有機融合的新興大都市!
  • 「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疫情期間,北京市7位初中生發起了「拿起紙筆 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號召同學們以書信形式交流,弘揚傳統文化,感受獨特魅力。9月10日,市教委發出第二期活動通知,鼓勵倡議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參與書信交流和朗誦活動。11月27日下午,學生代表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再次發出倡議「讓我們給故宮寫信吧!
  • 2019「蘭馬」將以三種形式直播
    記者從5月15日蘭州市體育局召開的相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2019蘭州國際馬拉松賽直播將以國際媒體直播、地方媒體同步直播、網絡平臺直播3種形式進行。其中,國際直播信號將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覆蓋歐洲、北美及亞洲的電視和網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