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建交35周年 中央美院藝術家整體亮相東南亞——中國藝術界首個...

2021-01-15 藝術中國

  2009馬來西亞藝博會聚焦東南亞

  2009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於11月19日至23日在吉隆坡國貿大廈會展中心舉辦。據了解,這是馬來西亞藝博會自2007年舉辦以來,招展規模最大,參展畫廊最多的一次藝博會,展場覆蓋了國貿大廈會展中心5000平米的核心空間。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家畫廊和和藝術機構齊聚吉隆坡,泛亞太地區的當代藝術再次集合,將讓馬來西亞公眾將看到一個動態而富有生機的藝術圖景。

  正如馬來西亞藝博會主席沈哲初所說,作為馬來西亞地區唯一的藝博會項目,他如何在亞太地區現有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在風雲變幻的藝術市場中發出「馬來西亞」獨特的聲音?如何發現和引導馬來西亞藏家的收藏方向?這些都是馬來西亞藝博會成立以來一直在思考並致力於實踐的問題。

  焦東南亞當代畫廊與藝術品

  經過三年的品牌打造,馬來西亞藝博會已在當地頗具影響力,2008年更是獲得了「全馬最大型國際藝術博覽會」的稱譽。「我們將立足於馬來西亞本地藝術,依託東南亞地區的藝術生態鏈的建構,我們著眼於全球藝術品交易和收藏的核心價值。」沈哲初表示。

  據悉,今年的馬來西亞藝博會對參展畫廊「提供新政策」。這其中最重要的即是聚焦東南亞當代畫廊與藝術品。據沈哲初介紹,亞洲當代藝術崛起,相對的也讓東南亞當代藝術品受到矚目。各大藝術拍賣行紛紛設立 「東南亞現當代藝術拍賣專場」,其中包括佳士得與蘇富比,足見東南亞當代藝術的市場正漸漸被擴大。「在這樣的藝術市場趨勢之下,第三屆馬藝博更著重於區域內的當代藝術推廣,以更低的門檻向東南亞地區的畫廊招商,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緬甸等地。」沈哲初透露,今年馬藝博將以畫廊的專業運作模式和所代理的藝術家為標準,對參展的馬來西亞畫廊作出更嚴謹的篩選,以便提高博覽會的整體素質,讓收藏家作出更有利的藝術投資。

  特別展區多元化設計

  事實上,通過藝博會展覽和媒體的推介,新媒體藝術對於中日韓、歐美而言已不陌生。然而,東南亞區域的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對於新媒體藝術的認識還屬啟蒙階段。本屆馬藝博將特設新媒體藝術展示專區,推廣新興的藝術。從提升初始的認識,漸漸向欣賞、收藏的階段推進。

  「另外,今年馬藝博將籌劃觀眾互動式的非營利活動,通過大眾的參與,讓藝術從名詞變成動詞。」沈哲初說,藝術欣賞對區域內的愛好者而言,多半局限於瀏覽美術館、逛畫廊等靜態的、屬於精神層次的活動。今年的馬來西亞藝博會將打破這一靜態局面。

  據悉, 延續前兩屆馬藝博的理念,第三屆馬藝博將設立馬來西亞大師專館,以表揚對馬來西亞藝壇作出莫大貢獻的資深藝術家。此外,大會也將特設單位展出智障兒童的作品,強調藝術創作對弱勢群體與社會各階層的重要性。

  發問藝博會「方向」何在?

  如果說當下藝博會的舉辦如雨後春筍,不如說當代藝術的「熱錢」在起作用。經過兩屆博覽會的歷練,以沈哲初為首的馬來西亞藝博會組織團隊也在探索——藝術熱的背後到底是什麼,人們判斷藝術何以成為藝術的標準是什麼?

  「經過前兩屆博覽會,每次我們都會欣賞到具有很高藝術水準的作品。」沈哲初說,「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把全世界的當代藝術帶到吉隆坡,會幫助馬來西亞的藝術愛好者,讓他們也可以在多樣綜合的資源中拮取自己喜歡的藝術品納入到自己的收藏。同樣,藝術博覽會的舉辦對文化交融也是一種促進,這在新加坡和印尼已經得到證明。」

  今年第二次參加博覽會的一家新加坡畫廊負責人麥克說,「我認為馬來西亞畫廊博覽會是了解亞太藝術市場變化的一個敏銳的窗口。這是一個具有商業價值和學術意義的重大項目,它正塑造著今天世界藝術市場生態,其特徵不僅表現在不斷刷新的藝術品價格上,更表現在收藏家的藝術接受方式、市場表現以購買能力等諸多方面。我們去年已經參加了這個盛會,而且受益匪淺,我很高興今年再次來到吉隆坡。」

  對此,沈哲初深有感觸:「更多的來自其它國家的藝術家和畫廊已經表現出對博覽會的興趣,我們也希望會有更多領域的參與。那些來自遙遠的或者我們不了解的國度的藝術品,如果在作品背後隱藏著極為不同的文化,這經常會帶來一種啟示。在這個逐步微縮的全球化世界中,我們都有很多需要互相學習的東西。從以往兩屆博覽會的成功來看,我們可以確信無疑的是竭盡全力打造一個自由的藝術交易場所,並建立一個輕鬆愉快的平臺來交流觀念,增進友誼是非常必要的。」

 

  在2009年11月19日開幕的第三屆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學院明星——馬來西亞藝博會09特展」引起當地藝術和收藏界的強烈關注,並獲得馬來西亞皇室成員、馬來西亞商務部、文化部官員的高度認可。這是東南亞地區首次舉辦高規格的學院藝術家作品展,同時也是中國學院藝術家第一次以整體形象亮相海外。

  「學院明星—馬來西亞藝術博覽會09特展」策展人朱小鈞表示,在今天的藝術市場,學院藝術家是受市場衝擊最小的群體,但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藝術價值並未受到應有的尊重和體現,也未獲得足夠的機會向公眾展示他們的才華和造詣。「學院明星」計劃,就是要以中國最好的藝術院校為依託,打造學院明星藝術家。

  「參加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是『學院明星』計劃的第一步,」朱小鈞說,「未來我們將通過更豐富的平臺和方式,讓學院藝術走向公眾,讓學院藝術家獲得更好的認知。」

  據悉,共有18位藝術家參加「學院明星」計劃首次展覽,他們均來自或畢業於中國藝術最高學府中央美術學院,包括畢建勳、丁一林、王少倫、胡偉、蔡志松等實力派「學院明星」在內,共向東南亞觀眾展示了油畫、雕塑、國畫等類型的52件作品。

  這些作品能整體亮相東南亞第一大藝術博覽會,則直接來自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主席沈哲初先生的支持。2008年4月,由青年策展人朱小鈞策劃的「1+1慈善展」亮相「藝術北京」,中央美院近20位藝術家通過展示作品,籌集善款,最終為汶川地震中受災的10位母親和家庭提供幫助。在現場觀摩展覽的沈哲初先生不僅被中央美院藝術家的善舉感動,也第一次深入了解了中國學院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在2009年第三屆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舉行前,沈哲初先生向中國「學院明星」發出邀請,以特展形式整體亮相馬來西亞藝博會,成為展會期間規模最大的展覽之一。

  「現場觀眾的熱烈反應證明,這些參展藝術家都是『學院明星』的典範,他們帶來的作品為東南亞地區帶來了更豐富的中國藝術形態,也讓馬來西亞藝博會成為東南亞地區權威展示中國學院藝術的平臺。」沈哲初先生說。

  沈哲初先生還特別提到學院藝術家在中國藝術市場的價值。「近幾年中國出現了很多成功的藝術家,他們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和榮耀。」沈說,「這讓我更欽佩來自中國中央美術學院的藝術家,他們在最熱鬧的市場中,堅守藝術的本分與追求,他們的作品也成為藝術與人生的最好詮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是中國和馬來西亞建交35周年,「學院明星——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家作品特展」也成為中馬兩國民間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事件。為此,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對展覽進行了高度評價,「在中馬兩國建交35周年之際,這個展覽推薦藝術家參與對話與交流,體現出文化上的自動性和主動性,這無疑是中馬兩國民間藝術交流的新篇章。」

  據悉,「學院明星——馬來西亞藝術博覽會09特展」在馬來西亞的展出時間為2009年11月19日-11月23日,而來自新加坡、印尼等地的藝術機構則表示,希望以此次展覽為契機,未來將邀請中國「學院明星」在東南亞地區進行更深入的展示和交流。

  關於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

  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是由馬來西亞著名的華人收藏家沈哲初先生創辦,自2007年啟幕以來已連續舉辦三屆。在馬拉西亞以及東南亞地區龐大的華人收藏家群體支持下,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取得飛速發展,現已成為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成交量增長最快,最具區域影響力的藝術平臺。第三屆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於2009年11月19日-11月23日在吉隆坡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中國、中國臺灣、韓國、泰國等近10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家畫廊和機構參展。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華裔政治家曾永森:為中馬建交牽線搭橋
    馬來西亞華裔政治家曾永森:為中馬建交牽線搭橋 2019年10月25日 09:5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中馬建交45周年|馬吉德:我對中馬關係的未來充滿信心
    拿督馬吉德(Abdul Majid Ahmad Khan)自1980年出任馬來西亞駐華外交官到擔任馬來西亞駐華大使,如今擔任馬中友好協會(下簡稱「馬中友協」)會長,馬吉德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推動了中馬兩國友好往來《中國東協報導》就中馬兩國發展和經貿合作等對馬吉德進行了專訪。中國東協報導:您如何評價中馬關係在過去45年的發展?您又如何評價當前的中馬關係?
  • 中馬建交45周年:馬來西亞將舉辦「一帶一路」中馬人文交流與經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靜文】中國和馬來西亞隔海相望,傳統友誼深厚,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今年是中馬建交45周年,值此之際,7月29日,「一帶一路」中馬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論壇將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馬來西亞貿工部主辦,環球網承辦、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支持,還將邀請中國官員、智庫、媒體、企業代表團進行公共外交活動。
  • 中美建交30周年和平友好紀念雕塑落戶長春
    中美建交30周年和平友好紀念雕塑《和平之星》落戶長春  東方網4月14日消息:13日,本應是春日融融的季節,長春市卻迎來漫天飛雪。儘管如此,中美建交30周年和平友好紀念雕塑活動依然如期舉行。
  • 中馬建交40年:抹不去的鄭和形象與華人作用
    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新華網消息 國際先驅網4月4日刊登題為《中馬建交40年:抹不去的鄭和形象與華人作用》,主要內容如下:    作為東協10國中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國家,馬來西亞一直希望通過合作贏得更多的收益。馬中兩國建交的歷史在2014年5月達到了40周年,此前雙方一直宣稱要以熱烈的慶祝活動進行紀念,並且已經分別精心準備了許久。
  • 中越建交65周年回顧:經驗與反思
    美國人在越戰中失去了58000條生命,這個美國在對外戰爭中創下的紀錄至今一直沒有被打破。慘烈的越南戰爭結束已經40年了,但其影響人們仍然記憶猶新。  最後,中國幫助越南建成了一支東南亞最強的軍隊。當今的越南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重要國家,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都排在地區前列。
  • 2019年中國美術大事記
    1月11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翰墨丹心——尹瘦石百年誕辰回顧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揭幕。    1月12日,「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代美術(1911-1949)」大展在中央美院美術館開幕。    1月16日,「叩問·西東——油畫名家邀請展」在重慶美術館開幕。
  • 法國發行豬年生肖郵票 為中法建交55周年添喜氣
    法國發行豬年生肖郵票 為中法建交55周年添喜氣 2019-01-27 04:44: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徐悲鴻畫馬 也畫十二生肖?
    歸國之後,先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授,後又任北平藝專校長,門下人才無數。「霧明樓」主人張蒨英、費成武夫婦是徐悲鴻在中央大學藝術系的弟子。二人曾協助徐悲鴻在重慶創辦「中國美術學院」,在上世紀40年代頻繁活躍於重慶文藝圈,與各位藝壇大師皆有交誼。
  • 1月27日:中法建交
    1945年—中國遠徵軍收復緬北,打通中印緬公路。  1946年—美國80萬鋼鐵工人加入罷工。  1949年:由上海駛往基隆港的太平輪在舟山群島附近海域與貨輪建元輪相撞後沉沒,近千人罹難。  1950年—我國建立統一稅收制度。  1964年—我國與法國建交。  1965年—香港政府銀行業監理處接管明德銀號。
  • 中央美院2021年招生政策解讀!初試預計淘汰90%的學生!
    但是,作為美術藝考生中的美院扛把子  央美依然吸引著  大量的美術生參加考試!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是中央美術學院下屬八所學院之一,是中央美術學院著眼於城市文化發展的前沿趨勢,以中國城市戰略成長為頂層目標,建立中國新型創新成長型學科與教育系統,適應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帶來的新問題和新的社會需求
  • 陌陌公益音樂會舉辦 中央民族樂團藝術家籌集10個兒童繪本館
    (原標題:陌陌公益音樂會舉辦 中央民族樂團藝術家籌集10個兒童繪本館)
  • 專訪藝術家馬子愷:篆書是濃縮的中國文化符號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上官雲) 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藝術家馬子愷古篆藝術展於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巴黎羅浮宮成功舉辦, 據稱,他是第一位在羅浮宮舉辦書法藝術展的華人。21日下午,馬子愷這位專事古篆創作的藝術家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將從事古篆創作的家傳、師承娓娓道來。他說,篆書一直是中國古文字的代表,是濃縮的中國文化符號。
  • 今天是中加建交50周年紀念日,趙立堅:解鈴還須繫鈴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今天是中國和加拿大建交50周年紀念日。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答問時表示,中加之間沒有歷史糾葛,也沒有現實利害衝突。
  • 美院教授發明英文「書法」,網友:看不懂,專家:拆解開再看看
    美院教授把英文寫成書法作品,發明英文「書法」,網友:看不懂,專家:拆解開再看看。書法是中國的傳統藝術,是一門以漢字為基礎的藝術,中國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本,離開了漢字談書法,好像就有一點天方夜譚了。他創作的這些「書法作品」和書法一樣有很多種形式,包括時間、鬥方、條幅等等,乍一看還真是中國書法,但是稍微仔細一看,卻一個字也不認識,這些字明明是方塊字,似乎也有著漢字的筆畫,卻一個也看不懂,不知道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韓語。
  • 當代藝術家崔岫聞英年早逝 她的藝術生涯可用「光彩奪目」來形容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女性代表人物之一,崔岫聞的成就獲得了國內外當代藝術權威機構的高度評價和深度認同,她是第一個在英國泰特美術館展出作品的華人藝術家,其代表作《洗手間》被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榮獲2010年度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年度青年藝術家獎」、全球華人女性藝術家大獎——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2008蕭淑芳藝術基金 女藝術家獎」。
  • 2019年重大周年紀念日 中國2019政治大事件一覽
    2019年重大周年紀念日 中國2019政治大事件一覽  2019年趕上哪些周年大事件,現在就先隨小編看看是哪些事件吧!2019年是建國七十周年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
  • 水落石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教學研究展
    開幕式現場雕塑系三工師生會場合影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調整,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如今形成了四個學科方向的六個導師工作室教學格局。本次展覽是「百年校慶」雕塑系導師工作室教學梳理展系列的收官之作,這一系列展覽分別呈現了雕塑系六個工作室的鮮明教學面貌。此次展覽包括13組作品,由12位畢業於三工的青年藝術家代表作,和一組在校生的現場集體創作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