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從放牛娃到「戰士作家」,高玉寶傳奇謝幕
12月5日,大連,天空飄著零星雪花,美且無聲,92歲的傳奇老兵在《我是一個兵》的旋律中悄然而去。
病床旁,兒子為他唱《我是一個兵》
「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12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七醫院1628病房,傳出了低沉、時斷時續的《我是一個兵》的歌聲,高玉寶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雙目緊閉。彌留之際,長子高燕飛明白父親最後的心思,在父親耳邊輕輕地唱起這首他一生最愛的歌曲。
高玉寶在病床上敬軍禮。
1947年11月,出身貧苦家庭的高玉寶在家鄉遼寧瓦房店參軍入伍,那一年他剛滿20歲。參軍不到一年的高玉寶隨後就在塔山經歷了一生最慘烈、最難忘的戰鬥——塔山阻擊戰。在塔山陣地,電話線被炮火炸斷,通信員高玉寶冒著炮火跑步傳達命令,因作戰勇猛,高玉寶在塔山榮立大功。
今年7月,患有重病的高玉寶回憶說:「一生都忘不了那場光明與黑暗的塔山決鬥;忘不了那6天6夜的陣地拼殺和血雨腥風;更忘不了那些在陣地上寧死不退、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的戰友們……」
今年八一建軍節前夕,高玉寶忍著病痛的折磨,帶著從工資積蓄中省吃儉用下來的10萬元參加塔山阻擊戰紀念館捐贈儀式。在他人的攙扶下,他走上臺激動地說:「等我生命終結之後,我也請求回到塔山,回到我們的『初心』之地,與塔山阻擊戰犧牲的英烈戰友們相伴到永遠!我們老戰友們將在『塔山陣地』重新集結,靜靜等待我們親愛的祖國日益強盛,我們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那一天!」
從遼瀋大地到平津戰場,從南下作戰到廣西剿匪,高玉寶先後榮立大功六次,小功兩次。
此後高玉寶被組織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習,1962年畢業後,他本可以留在北京總部機關工作,但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叫囂反攻大陸,他向組織請纓到「海防前線」,他說,作為一名戰士,前線才是他的哨位。
從通信員、警衛員到創作員、瀋陽軍區創作室榮譽主任,從戰士到師職幹部,高玉寶的崗位在變、級別在變,但「兵心」不變。當別人叫他首長時,他擺擺手:「我就是一個兵,為戰士寫作的兵。」
在高玉寶10平方米的臥室裡,有個老式玻璃櫃,佔據了整整一面牆,櫃裡除了一尊毛主席塑像和幾本榮譽證書外,滿是武器模型,連珍藏的兩瓶酒也是炮彈形的。臥室的檯燈是高玉寶用迫擊炮彈殼改造的,上面用紅筆寫著「上甘嶺留念」。
畫出來的入黨申請書
記者在高玉寶的家裡,看到一張特殊的名片:正面印有戰士作家高玉寶的字樣,背面上方印有入黨申請書五個字,下面是他1948年當戰士時畫出來的入黨申請書的內容。
畫只毛毛蟲代表「從」、畫個心形代表心,畫隻眼睛代表「眼」……窮苦出身只認識幾個字的高玉寶用各種圖形代替文字畫了八個字的入黨申請書:「我從心眼裡要入黨」。
當時的指導員猜了半天,聽完高玉寶的解釋後,哈哈大笑:「你這個入黨申請書寫得好!」
1948年6月,高玉寶光榮入黨。從小喜歡聽評書的高玉寶編了一首歌謠:「黨是媽媽我是娃,叫我幹啥就幹啥,不折不扣不講價,永遠聽我媽媽話。」
因為沒有文化,入黨申請書只能靠畫,因為沒文化,高玉寶差點犯了大錯。高玉寶任團通信員時,一次團部讓他給三個營送文件,文件袋上標註著「壹、貳、叄」,他不認識,因為是深夜了,又不好意思打擾戰友詢問,硬著頭皮抱著僥倖心理就去送。第二天,團首長大發雷霆,斥責高玉寶把文件全送錯了,高玉寶哭著低聲說:「我不識字。」首長心一軟沒有處罰高玉寶,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沒有文化幹不好革命。」
以瓦片為紙釘子為筆,寫字識字;攔下騎馬首長,學字問字……軍旅作家胡世宗在追憶高玉寶時說:「當時一位軍首長騎馬下部隊,被高玉寶截住問字,警衛員說首長忙,你這同志怎麼這樣……軍首長下了馬,高興地說,他問字,愛學習,很好嘛!」事實上,高玉寶當時並不認識軍首長,而攔首長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首長文化水平應該高。
在部隊進行訴苦教育後,高玉寶想把自己當放牛娃、小長工的經歷寫出來給弟弟看,這就是廣為流傳的自傳體小說《高玉寶》的草稿。1955年,草稿經反覆修改後,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其中《半夜雞叫》《我要讀書》等章節引起極大轟動。此後他又陸續創作出了《高玉寶續集》《春豔》《我是一個兵》等文學作品。
高玉寶大學時的老師評價高玉寶,在同班同學中,他的學習不算突出,主要受他原來基礎的限制,他的文化底子比較薄,入學的時候年齡已偏大,但他在學習上還是很努力很投入的。
一句「沒有文化幹不好革命」讓文盲高玉寶刻苦發奮學習成長為「戰士作家」,成為全國、全民族掃盲運動的標誌性人物。「我是在新中國溫暖的懷抱裡成長起來的,沒有共產黨和新中國,就不會有現在的高玉寶,我一輩子都要和祖國同命運,共患難。」高玉寶說。
5000多場報告,他只收紅領巾
高玉寶去世後,遼寧警察學院幹部趙宏光帶來了紅色的「大學生德育導師」聘書,要頒發給今年9月到學校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高玉寶,「我和高老結識20年,高老講的革命傳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從畫出「我從心眼裡要入黨」後,高玉寶就用一生的努力去踐行自己的承諾。1952年,高玉寶在北京東絨線胡同小學作了第一場革命傳統報告,60多年來,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先後作報告5000多場。
「20多年前,我們邀請離休的高老到許昌作革命傳統報告,他不辭辛苦,深入到許多學校、企事業單位作報告,鼓舞人心。」河南許昌退休幹部金和敏至今對高玉寶作報告的場景歷歷在目。
高玉寶在小學講革命傳統。(圖片由高玉寶家人提供)
多年照顧高玉寶生活起居的次子高燕翔說,晚年由於身體不好,父親無法作幾個小時的報告了,但凡是有老師和學生來到家裡,他都熱情接待,「在他看來,革命傳統教育是他能做的替黨分憂、為黨盡責的事。」
高玉寶曾不止一次地說:「我這一輩子就是要講愛黨愛國,哪怕只有一個學生願意聽我講課,我也要講黨和祖國這一課。」
一些聽過高玉寶報告的人說,他講課生動,常常脫稿講,即興講,尤其是講到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講到自己小時候的苦難生活,常常禁不住掉下眼淚。
只收紅領巾、鮮花和聘書是高玉寶60多年來作報告的原則;不收酬金、不收禮品、不吃請是規矩。收到紅領巾後,他會籤上名字,再贈送給學生。在高玉寶臥室的玻璃櫃最上的格子裡,繫著紅領巾的毛主席塑像格外醒目,他離世後,子女在他臥室的床頭柜上擺上了一個繫著紅領巾的高玉寶塑像,朝著毛主席塑像凝望。
「紅領巾是高老贈予孩子的珍貴禮物。」老戰友胡世宗回憶說,高老曾把紅領巾贈予我的兒女,後來他來瀋陽作報告時還在紅領巾上籤上贈言贈予我的外孫,並為孩子別上雷鋒紀念章。
「我20多年前開始與高爺爺通信,爺爺親切的話語伴我從小學到大學,樹立起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價值觀。」已過而立之年的毛萃曾是高玉寶的「筆友」,她說:「爺爺沒有刻板的灌輸,沒有家長式的說教,讓我感到老前輩對下一代的良苦用心和殷殷厚望。」
「第一次作革命傳統報告時,孩子們叫他高玉寶哥哥,後來變成了高玉寶叔叔,再後來變成了高玉寶爺爺,最後變成了高玉寶老爺爺。」高燕飛說。
大院裡的「磨刀師傅」
「高叔叔磨菜刀可不是『練攤』,很專業,有一整套工具。」高玉寶的鄰居韓愛平說,一般人很難相信名人高玉寶竟然還是磨刀師傅。在高玉寶居住的社區,他磨刀手藝是出了名的,也樂於幫鄰居磨刀,以致於兒子高燕飛小時候一聽到《紅燈記》裡「磨剪子,戧菜刀」的選段時,腦海中就會浮現父親磨刀的畫面。
「磨刀有什麼可說的,就是會磨才幫幫大家。」高玉寶80歲時一邊磨刀一邊對採訪他的記者說。在大院裡,鄰居們時常看到,高玉寶坐在樓前,挽起袖子,用自備質量上乘的砂輪和磨石熟練地打磨刀鋒。逢年過節,常常有三四十把刀排隊等著他磨。
高玉寶常說:「黨給我榮譽,不是叫我去享受,也不是叫我高人一等,而是給我為人民服務的巨大動力,如果有一天,我離開這個世界,不帶走半棵草。」
1988年,高玉寶離職休養,住進了幹休所,住房90平方米左右。水磨石地面、幾十年前老樣式的桌椅板凳、用了20多年的紅色塑料保溫瓶……「這個屋子30年沒有變,最新的物件是這兩年買的空調,那時父親身體已經不好,受不了夏季炎熱。」高燕飛說,父親摳門,「家裡的洗衣機破得快不能用了,他捨不得換,還是我偷偷買來一個,趁父親不在讓安裝工人把舊洗衣機搬走。」
高玉寶到外地作報告總是儘量坐便宜的交通工具,能省則省,坐船通常都是坐最便宜的通鋪。離休後,在大連本地作報告,他騎著一輛上世紀50年代產的斜梁自行車,60多年過去了,他的自行車還放在家中的小倉庫裡,捨不得扔。
高燕飛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他去碼頭接從南方回來的父親。「父親兩個包系在一起,胸前一個、背後一個,搭在肩膀上,和農民一樣。我趕忙搶過來拿上,說你好歹是師職幹部。父親則笑著說,一個當兵的,哪那麼多講究!」
高玉寶對自己摳門,卻總想著把東西給更需要的人。高玉寶晚年牙口不好,子女給他買來食品粉碎機,他藏起來,子女問他為何不用,他說:「我還能行,我準備送給更需要的老戰友。」
高玉寶的孫子高天晨小時候經常被爺爺奶奶帶著去郵局匯款,「爺爺說帶我去幫助有困難的人。爺爺去世後,我才發現一個小本上密密麻麻的捐款記錄。」
2017年8月1日,大連晚報社舉辦「家鄉父老送你上大學」募捐的第二天,工作人員接到高玉寶電話,他說他腿腳不便,你們方不方便來我家一趟,拿一下捐款,我想為孩子們出一份力……
不完全統計,高玉寶先後為「希望工程」、貧困地區和困難群眾捐款捐物10多萬元,贈送圖書1萬多冊。2019年還分別向塔山阻擊戰紀念館和湖南衡寶戰役烈士墓捐款10萬元和5萬元。
「不忘初心永葆共產黨員本色,牢記使命盡顯人民戰士風範。」12月7日悼念大廳裡高懸的輓聯,凝練了高玉寶的傳奇人生。高玉寶走了,穿著那套永遠不變的綠色軍裝,他留下了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全軍優秀共產黨員等近百項榮譽,留下了那段永遠抹不掉的紅色記憶……(記者於力、蔡擁軍、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