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3人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8批面上項目資助

2021-01-09 網易

2020-11-14 08:27:34 來源: 海洋知圈

舉報

  2020年11月3日,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公示了第68批面上項目獲資助人員名單,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尹新堅獲得一等博士後基金資助,盧小兵、曾燊正獲得二等博士後基金資助。

  據悉,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的設立,旨在促使具有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在站博士後人員開展創新研究,培養和造就一支跨學科,具有複合型和戰略性特點的博士後人才隊伍。博士後基金每年可申請三次,其中,一次為特別資助,兩次為面上基金。本次面上項目共資助3764人,其中一等資助63人,「西部地區博士後人才資助計劃」資助100人。中山大學共獲得164項,位居全國第一。

  人物名片


  尹新堅,博士後,於2019年8月正式加入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海洋天然產物研究團隊。

  尹新堅博士2019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博士研究生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生物酶催化劑挖掘、改造及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博士後階段主要是利用化學生物學手段,構建高效和便捷的酶蛋白高通量活性測試方法,提高海洋天然產物化合物庫和海洋微生物粗提物的篩選效率,挖掘和改造海洋微生物或海洋宏碁因組樣品中新穎酶催化劑,最終獲得具有成藥潛力的海洋天然產物並開發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海洋生物催化劑。其部分研究工作發表於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以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學術期刊。


  盧小兵,博士後,於2019年5月正式加入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生物技術研究團隊。

  盧小兵博士2019年1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研究生期間主要篩選可用於草魚抗病育種的分子標記,同時研究草魚出血病病毒的免疫逃逸機制。現階段主要以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症病毒(VHSV)為研究對象,探究VHSV與宿主的互作機制,挖掘VHSV的關鍵毒力因子並分析其發揮功能的結構域。同時,通過反向遺傳學構建VHSV結構域缺失病毒,開發可用於海洋養殖魚類疾病預防的VHSV基因缺失疫苗。目前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教師培育項目各1項。


  曾燊正,博士後,於2020年8月正式加入中山大學海洋生物養殖與環境研究團隊。

  曾燊正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研究生期間主要從事凡納濱對蝦白斑綜合症的病因研究,闡釋了腸道細菌群落紊亂導致白斑綜合症發生的微生態機制。現階段研究興趣主要包括養殖環境與腸道菌群的關係,以及腸道菌群與宿主免疫的相互作用。其部分研究成果發表於Microbiome,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和Frontiers in Genetics等微生物生態學知名學術期刊。目前已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的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資助。

  編輯:馬康博
初審:曾瑛、林奇琦

  審核:鄒世春、廖喜揚

  審核發布:李春榮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哪些高校獲得的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最多?
    通常,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每年開展兩次面上資助,資助人數約為當年進站人數的三分之一,對從事基礎研究和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開展創新研究的博士後研究人員適當傾斜。該基金的設立意義重大,為博士後未來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礎,也對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國內各高校獲得的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情況如何?又有哪些高校表現優異呢?
  • 深圳先進院29人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深圳先進院29人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9日訊(
  • 逸仙榮光 | 我院博士後獲多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
    近期,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公布2020年度多項基金資助人員名單。我院共有16位博士後獲得項目基金資助,其中「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1項,第2批特別資助(站前)9項,第13批特別資助(站中)2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項資助1項,第67批面上資助3項和博士後國際化交流學術交流項目1項。
  • 【通知】關於對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2批特別資助(站前)和第13批...
    :  根據《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規定》,現將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2批特別資助(站前)和第13批特別資助(站中)擬資助人員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7月31日至8月7日。  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者,請於公示期內,以傳真、信函或電子郵件方式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提交書面材料。個人提交的材料請署明真實姓名和聯繫方式,單位提交的材料請加蓋所在單位博士後管理部門公章。
  • 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
    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本次公示的建議資助名單中有300人次,其中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各15人,入選人數位居各大高校研究所首位,其中建議資助人數10人次以上的高校還有北京大學(14人)、南京大學(14人)、上海交通大學(12人)。
  •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面向海內外誠聘博士人才
    學校下設13個學院和1個研究所,地域覆蓋湖南長沙、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湖北武漢、陝西西安等多個城市。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前身是「哈軍工」電子工程系,是「哈軍工」按學科設立的系,位於湖南長沙。學院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國家重點學科(A類,併入選教育部首批雙學科建設名單),以及電子科學與技術湖南省重點學科(B類),兩個學科均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且均已納入國家「雙」專項建設。
  • 創歷史新高|西電2020年共5人獲優青資助立項
    西電人才項目立項成績突出,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張逸群、通信工程學院教授項水英、人工智慧學院教授吳金建、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教授鄧敬亞、微電子學院副教授劉術彬共5位教師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均為120萬元,創學校歷史優青立項數最高。
  • 最高資助400萬元!青島這33位青年科研「骨幹」擬獲傑青、優青基金...
    經統計,2020年度,青島有3人擬獲國家「傑青」支持,3人擬獲國家「優青」支持;15人擬獲省「傑青」支持,12人擬獲省「優青」支持。在青島33位擬獲支持的人選中,中國海洋大學共有11人在列,數量居全市科研院所及高校首位,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市海洋領域科研實力突出。
  • 香港理工大學四位學者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中新社香港9月22日電 (記者 張曉曦)香港理工大學22日表示,該校四位青年科學家獲得本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每人將獲得120萬元人民幣,直接支持他們在香港進行研究,資助期限三年。據悉,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於2019年首次向港澳地區開放。
  • 2020年交大人的「高光時刻」!
    一附院先後派出5批158名醫護人員、二附院先後派出3批144名醫護人員,以醫者護佑蒼生的使命和擔當,投身這場抗疫戰爭。西安交通大學組織引導廣大教師科研人員積極投身抗疫研究,並取得了系列成果。2020年度學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1項,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7項。12項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的獲得,是繼2018年度獲批11項這一歷史最好成績的又一新高。西安交大11項成果獲得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一等獎1項,實現「0」的突破,二等獎7項。
  • 海大,國家優青+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一批評審結果日前公布
  • 全國400名博士入選一項國家名單,天津大學2人入選,來自同一學院
    《關於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通知》,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申報和評審工作,最終確定了400名獲選人員,天津大學林強、何春雷成功入選。
  • 【中國科學報】為海洋重大工程穿上「鎧甲」
    當時國內沒有海洋腐蝕類專業期刊,大家只會俄語,看到英文資料幾乎「兩眼一抹黑」,只能抓緊在業餘時間學英語、學日語,多方查閱先進的外文資料。  後來,陸續從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前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分配入所多名職工,逐步形成一支強大的研究力量,為早期海洋腐蝕研究奠定了基礎。
  • 南方科技大學招聘 博士後、科研助理·
    因項目進展需要,現招聘博士後3名,科研助理若干名。 博士後崗位(3名) 基本要求: 35歲以下,一般博士畢業不超過3年 A.
  • 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暨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名單公布
    經專家評審、社會公示並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批准,現將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暨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名單予以公布,共1021項。
  • 國內這12所神秘的保密學院,畢業就是鐵飯碗,你願意報考嗎?
    4、四川大學國家保密學院四川大學國家保密學院暨國家保密教育培訓基地成都分基地2011年9月29日正式成立,學院是全國成立的第10所保密學院,由國家保密局、四川省國家保密局和四川大學三方共建。學院計劃設立信息安全(保密技術方向)本科和研究生專業,此外,學院還將積極開展保密學科建設和保密技術及理論研究。
  • 會議預告丨「健康中國 澤被華夏 金融科技 賦能未來」——2020年...
    歷任⾸都醫科大學衛生信息管理學系創系副主任,創新藥械CRO公司聯合創始⼈,基層醫療領域獨角獸健康集團副總裁,開金控股集團大健康產業基金負責人,中國健康產業投資基⾦產業研究部主任,松果生命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等職務。
  • 劉穎、陳雲霽等50人獲首屆「科學探索獎」
    科技日報記者操秀英 經過四個多月的評審,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今天出爐啦!50位獲獎人最終從千餘名申報人中脫穎而出,每位獲獎人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
  • 20名優秀青年獲第十二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 10人獲提名獎
    中國江蘇網5月4日訊(記者 郭蓓 通訊員 沈團軒)2017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共青團江蘇省委、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對第十二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進行表彰,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融創區數媒中心交匯點新聞客戶端要聞組組長王高峰等20名同志獲第十二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大科護士長王明明等10名同志獲第十二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