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提到「銜蘆鴻」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大雁飛翔時要口銜蘆葦?

2021-01-20 晨之論史

古人經常提到「銜蘆鴻」一語,它在古代詩歌中提到的尤其多,古畫中也經常出現。如李賀《野歌》中有「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一語(它曾被選為2018年全國高考卷一)。明代著作《太古遺音》中有「賓雁銜蘆勢」的插圖。

「銜蘆鴻」中的「鴻」指的是大雁。元無名氏雜劇《貨郎旦》第四折有〔轉調貨郎兒〕九支,其中第八支唱道(脈望館本):「我則見一品風流人物,打扮的諸餘裡俏簇,繡雲肩胸背是雁銜蘆。繫著條兔鶻、兔鶻,海斜皮偏宜玉聯珠,都是荊山玉……」那麼,為什麼古人說大雁飛翔時要口銜蘆葦?這種傳說是真的嗎?

一 古人的解釋

第一,以備「矰弋」。

《淮南子》卷十九《修務訓》中說:「夫雁順風以愛氣力,銜蘆而翔,以備矰弋zēng yì。」東漢·高誘註:「銜蘆,所以令繳不得截其翼也。」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雁自 河 北渡 江 南,瘠瘦能高飛,不畏繒繳。 江 南沃饒,每至還 河 北,體肥不能高飛,恐為虞人所獲,嘗銜蘆長數寸,以防繒繳焉。」

這裡都將雁的口含蘆草,作為一種自衛的手段。繳zhuó,是古代射鳥時系在箭上便於收回的生絲繩。古人經常射雁。如「驚弓之鳥」中更羸射雁,《水滸傳》中小李廣花榮射雁等。《詩·鄭風·女曰雞鳴》說:「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詩之「弋鳧與雁」,便是弋射,亦即遠射高飛著的鳥。

弋射的工具有矰、繳和角發角酋等。矰是沒有鋒刃的平頭的鏃,先秦墓葬中出土不少,有的還裝飾花紋,製作精美。繳,《說文》稱作「生絲縷」。弋便是繳射,即以生絲系矢而射。角發角酋,《說文》分作角發、角酋兩條,皆雲「弋射收繳具」,依其形狀可稱之為「繞線棒」。角發角酋發明之前,還有用石的,《說文》稱作「磻」,曰「以石箸弋,繳也」。

弋射時,矰下系繳,繳下連角發角酋。其難度便在於掌握一個合適的角度和精確的提前量,使鳥衝飛過來和矰相撞的瞬間,連著角發角酋的繳就會牽動矰矢翻轉下折,繞住飛鳥的脖頸,詩所謂「弋言加之」,便是「以弱弓微繳加諸鳧雁之上」(《史記·楚世家》)。如是,被縛的鳥若帶矢而逃,繳的下邊卻還連著角發角酋,便會越收越緊。而大雁一方的防範呢,以《淮南子·修務訓》等的記載,則是銜蘆以備之。於是,雁銜蘆的傳說便流行不衰。

李白《鳴雁行》:「胡雁鳴,辭燕山,昨發委羽朝度關。一一銜蘆枝,南飛散落天地間,連行接翼往復還。客居煙波寄湘吳,凌霜觸雪毛體枯,畏逢矰繳驚相呼。聞弦虛墜良可籲,君更彈射何為乎。」至後世為此詩作注,銜蘆便又添了新說。

二 今人的解釋

今天,矰繳獵雁的辦法已經漸漸不用。長居城市,大自然中的雁,已經久違,銜蘆而飛的雁,更是難以親見。所以對於古人的說法,今人多有懷疑。

更何況古人的說法也有不少荒誕之處。如清王琦注先引《淮南子》,再引崔豹《古今注》,更曰「一說代山高峻,鳥飛不越,唯有一缺門,雁往來向此缺中過,人號曰『雁門』。山出鷹,雁過,鷹多捉而食之,雁欲過皆相待,兩兩相隨,口中銜蘆一枝,然後過缺中。鷹見蘆,懼之,不敢捉」,是直可作小說讀也。甚至雁門關還有「雁北歸必銜蘆,越關則輸之(以供稅)」的傳說。

於是今天就有了其它方面的解釋。如賈祖璋《鳥與文學》說雁一篇中,將古代的說法皆稱為「奇怪的傳說」,他認為:「照現在推想起來,雁類自江南還河北達塞外,適當營巢育雛的時節,所以銜蘆拾草,是事實上所可有的現象,不過絕不會用以避繒繳或助風力耳」。

還有人認為大雁銜蘆是為了防備羅網。並引《抱樸子外篇·詰鮑卷第四十八》中的「蜂蠆挾毒以衛身,智禽銜蘆以捍網,獾曲其穴,以備徑至之鋒,水牛結陣,以卻虎豹之暴」,屈原《九章·惜誦》裡說的「矰弋機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以及錢謙益《秋夜聞雁》詩之「未信銜蘆葉,真能捍網羅」以證其言。這裡說大雁(智禽)銜蘆是為了抵禦羅網,倒是更容易讓人理解,因為將蘆管橫在內口,可以起到攔阻的作用,避免大雁鑽進網孔中。這個說法與「防繒繳」有相似處。

三 結論

由於缺乏古代的捕獵知識,大雁銜蘆是否真的是為了躲避獵人追殺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唐代起大雁已經逐漸進入瑞鳥的仙班,與鸞鳥、鸚鵡、仙鶴、鴛鴦一起飛舞於絲帛,盤旋於銅鏡,又金盞、銀盤,琵琶、阮,棋局、書案,乃至牙尺,釵簪。瑞鳥多銜瑞草或折枝花,以兆吉祥。唐人曾有《吐綬鳥詞》唱和之作四首,劉禹錫有「鶴吐明珠蹔報恩,鵲銜金印空為瑞」之語。大雁也作為符瑞被納入唐代輿服制度,即「三品以上服綾,以鶻銜瑞草,雁銜綬帶及雙孔雀」。

當然,有喜也有悲,大雁與蘆葦也往往一道成為詩人們悲秋隱逸思緒的寄託。明楊一清《畫雁》:「江岸蘆花秋簌簌,江頭旅雁群相逐,啄者自啄宿者宿。昨夜南樓聞北風,天長水闊雲濛濛。何當舟一葉,棹入蘆花叢。」「江岸蘆花」,與唐白居易《琵琶行》」楓葉荻花秋瑟瑟「同類,正是風景舊曾諳。江頭一雙相逐之雁,將欲銜蘆尚未銜蘆耶,抑或原本與銜蘆無幹,然卻與詩人「何當舟一葉,棹入蘆花叢」的氣息相得:我非雁,卻何妨與雁同飲秋風,同濯秋水,相與相得呼吸於天地之間。

「看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鳶飛魚躍無非生意,代表何情不過是依人的處境而定罷了。畫家胸中眼裡貼戀自然、拍合生命之節奏的一點逸氣,官員眼中則是升官發財的吉兆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康熙「緙絲蘆雁圖軸」(圖5)以及清代「紫檀柄青玉鏤雕蘆雁三鑲如意」,在如意的首部便鑲嵌了一塊帶有「春水」風格的「雁銜蘆」玉飾(圖6)。明代四品文官常服圓領使用的「雲雁」補子(胸背)同樣是一幅加了蘆葦的「蘆雁圖」。

參考文獻:

與之同裳《明朝人如何穿出時尚正月?》

點逸《「雁銜蘆」 雜談》

相關焦點

  • 蘆葦是什麼梗 蘆葦是什麼意思
    鬥玩網(d.chinaz.com)原創:相信最近很多小夥伴被「蘆葦」這個名詞刷屏,很多人不明白這個植物的名稱到底是什麼梗又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來為大家具體的介紹一下盧本偉為什麼叫蘆葦。
  • 北大校長林建華念錯字引熱議 「燕雀」和「鴻鵠」到底都是什麼鳥?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便認為是一種鳥,釋「鴻」稱「鴻鵠也」;釋「鵠」還稱「鴻鵠也」。清訓詁學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亦稱:「凡經史言鴻鵠者,皆謂黃鵠也。或單言『鵠』,或單言『鴻』」。既然是一種鳥,為什麼還要分「鴻」與「鵠」?「鵠」到底是什麼?南朝梁顧野王《玉篇·鳥部》釋「鵠」為黃鵠,並指出這是「仙人所乘」;唐朝學者顏師古注稱:「鵠,水鳥,其聲鵠鵠。」黃鵠又是什麼?
  • 雁字回時終不悔,你知道大雁在古代的象徵意義嗎
    立秋之際,大雁將向南飛去,帶去了北地的涼爽,也帶走了濃濃的思念。野雁乃是禽中之冠,是鳥類的一種,形狀略像鵝,頸和翼較長,足和尾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於遊泳和飛行,自古被視為「五常俱全」(仁、義、禮、智、信是為五常)的靈物。我們來看看大雁在古代的象徵意義。
  • 「八月十五雁門開,小燕去,大雁來」是什麼意思?和中秋有何關係
    又到北燕南飛的時候,小燕子剛過,大雁也從遙遠的北方(西伯利亞)集結、等待……,等著雁門開。所謂「八月十五雁門開,小雁去,大雁來」,在我國流傳的這句諺語,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於自然現象規律的總結,物候到了此時,便出現了。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小燕去」?為何會稱「大雁來」?至於「雁門開」,真的有雁門嗎?這些將在此文中一一說明。
  • 古人常說: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明白意思後,真嘆服古人智慧
    但是在古人看來,這是身體不健康的表現。那麼這一句古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古人會怕呢?下面帶大家一起來揭曉答案。圖片來源於網絡:小噘嘴說到水蛇腰,大家都很想到一個身姿「S」形的美女,纖細的腰身,楚楚動人。所以一提到「男怕水蛇腰」時,大家理解的意思就是不要找那些水蛇腰的女人,她們太性感妖豔了,不適合作為戀愛對象,甚至會惹來什麼禍端。
  • 王者榮耀四美特效,貂蟬扔月亮,昭君下大雁像香蕉皮,玉環全是花
    王昭君有落雁之稱,所以整款皮膚也是和大雁有關,具體形象未曝光,但是技能特效已經全部出來了。普攻的光效是一隻黃色的大雁,被動就是三隻大雁。一技能在地上有大雁的剪影,二技能地上緩緩形成一個光碟,上有祥雲,邊上三隻大雁旋轉產生。大招相對比較華麗,一幅山水相間的畫面,大雁的羽毛林立好似水面上的蘆葦,空中也不斷有羽毛落下。整體的色系和鳳凰于飛很像。
  • 口嗨型戀愛什麼含義 口嗨型戀愛是什麼梗出處意思解釋
    最近,在網上很多人都提到過一個詞,叫做口嗨型戀愛。很多人乍一看都會有點摸不著頭腦,戀愛就戀愛,口嗨型戀愛什麼含義?其實這個詞並不難懂,不過需要聯繫當下年輕人們的戀愛狀態,就能輕鬆讀懂何為口嗨型戀愛了。  網上經常會有一些流行語出現,而當你看懂了之後,才會知道大家的調侃都是在說些什麼。口嗨型戀愛什麼含義?
  • 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啥意思?古人經驗的育人智慧
    比如這句「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其中末尾一句便是來源於古時候的粵地民俗。而這句俗語也是教導我們在教育後人的時候應當有所準備,避免到老一場哭。麒麟和龍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古代神獸了,兩種都是祥瑞的化身,從古至今都有極高的聲望。
  • 口嗨型戀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戀愛其實都是我口嗨的
    口嗨型戀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戀愛其實都是我口嗨的時間:2019-03-20 12:14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口嗨型戀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戀愛其實都是我口嗨的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結婚了?近日,有報告稱2019年中國結婚率下降,讓越來越多的疑惑為什麼他們不結婚了。
  • 納蘭性德最悲苦的詩詞:「霜冷離鴻驚失伴,有人同病相憐」
    因為按照大雁的生活習慣,他們都是成群結隊,最少也都是成雙配對的,很少有孤獨的飛行。最著名的莫過於元好問筆下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就是詠嘆的大雁。在那首著名的詩詞當中,元好問看到一隻大雁被獵人射下來,另外一隻大雁則為其殉情。這給當時只有17歲的元好問帶來極大的震動,所以在寫出那樣的詩句。詠嘆他們的情真意厚,情意連綿,在今天也被很多人運用到愛情的表達之中。
  • 古人常說: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是啥意思?你可能不懂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但是由於古代的條件的差異,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告訴下一代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是總結。而這些口耳相傳留下來的古人的智慧也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形成了我們現代人常說的俗語。
  • 「五羊銜谷」與「三羊開泰」
    原標題:「五羊銜谷」與「三羊開泰」  潮白   農曆甲午馬年就要離去、乙未羊年就要到來了。馬年談馬,羊年談羊,×年的時候談×,最近這幾年大家都非常熱衷於此,伴隨著十二生肖的輪迴而輪迴。所謂熱衷,就是把關於該生肖的、那些帶好意頭的字眼或詞語挑出來,津津樂道。即便「形貌」對不上,諧音也成,生「雞」勃勃、「鼠」一「鼠」二什麼的。
  • 《清平樂》中提到的官名都是什麼意思?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在《清平樂》中提到的諸多官名,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等等都各是什麼意思,以及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這個官名聽起來有點拗口,但卻是絕大多數大臣夢寐以求的職務。北宋的最高行政機構叫政事堂,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而政事堂的最高長官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相當於現在的總理。
  • 老人常說「犯太歲」,這「太歲」是什麼,能影響古人幾千年?
    老人常說「犯太歲」,這「太歲」是什麼,能影響古人幾千年?太歲,作為古代中國天文學的名詞,通常表示一年的時間,以幹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在《爾雅·釋天》一書當中對其有過明確的表示。然而在日常生活當中,老人們常說「犯太歲」,這裡的太歲又是指什麼呢?為何可以影響古人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首先從天文學名詞上來說,在遠古時期,人們以天象的空間變化來表示一年四季的變化,天皇是創製了歲星名,用「歲」來表示一年。因為當時天文學的不發達,大家對於天上的東西都會習慣性的神話,因此太歲神也就誕生了。
  • 算命常說的大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影響?
    1、算命中的大運,流年是什麼意思?2、大運與流年對命局有什麼影響?很多朋友來向易火求測時,常常對大運與流年是什麼感到疑惑,今天易火給大家普及一下概念,不涉及大運流年的推導方式,因為沒必要,也太專業。1、算命中的大運是什麼意思?我們常說的八字,是由年、月、日、時組成。可以看成命局的先天信息。從八字的角度來說,一個人命中格局的高低,就是由這個八字來決定。我們常說的好命,就是指這個八字的格局高低。它們就像一幢房子的整體框架,是相對靜態的。你八字的高度,是兩層樓高,還是二十層樓高,就是由這個出生的八字所決定。
  • 為什麼說豬朋狗友?古人的說法原來是有深意的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朋」和「友」是一個意思嗎?為什麼說「豬朋狗友」而不是「狗朋豬友」?下面讓老程和你一起探究一下,古人造「朋」和「友」這兩個字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我們現在所用的漢字,是由殷商時期的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每個字都有它單獨的意思,每個字都是一幅畫。
  • 沙口是什麼梗 沙口是什麼意思出處在哪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沙口最新資訊 > 正文 沙口是什麼梗 沙口是什麼意思出處在哪
  • 「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堂」是什麼意思?可有什麼道理?
    羊大即稱為美,乃古人實用主義審美傾向的生動體現。羊可充作美食。「魚」和「羊」結合便成「鮮」字,折射出古人口福不淺,不禁讓人垂涎欲滴。「羊」字孕育文化,古人以象形之法造出「羊」字,又因之大展其用。《漢字大字典》中,以「羊」為部首的漢字竟多達204個,充分說明其對先民生活影響力的巨大。不知不覺中,羊的影響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