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啥意思?古人經驗的育人智慧

2021-01-08 古今三千事

民間文化中的俗語作為民間百姓的經驗之談往往讓人記憶猶新,尤其是前些年農村依舊熱鬧的時候,人們總會在農忙過後圍坐在院子聽老一輩講那些書本上沒有的傳聞和故事,他們講得聲情並茂,讓小時候的我們總是津津有味、意猶未盡。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口口相傳的故事無不體現了老百姓淳樸善良的心境與導人向善的育人情懷。其中不乏一些看似詼諧幽默,實則寓意深刻的地方性俗語。比如這句「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其中末尾一句便是來源於古時候的粵地民俗。而這句俗語也是教導我們在教育後人的時候應當有所準備,避免到老一場哭。

麒麟和龍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古代神獸了,兩種都是祥瑞的化身,從古至今都有極高的聲望。但是此處所說的麒麟子和化骨龍在人們心中似乎有著不同的看法,主要還是因為這條龍和我們傳說中的青龍和應龍有著本質的區別,因其特點和人性的一個弱點極為相似,從而古人才以此龍比喻,所以確切的說人們並不是討厭這條龍,而是具有與其特性相似的人。

要弄清楚古人為什麼放著神獸之首不要,選擇次之麒麟呢?首先我們看下什麼是麒麟子,在古代八字預測學中就有提到麒麟子一說,並對什麼樣的格局可得麒麟子也作想了詳細的說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超前智慧。八字學中有一種叫做時上一位貴的四柱,大意是說如果七殺出現在時柱的天幹地支當中,且全局獨一,隨後又在年月柱上出現能夠制約七殺的食神,再外加此人本身強旺,那麼此人必得麒麟子。而降生的時間一般在此人的中年或晚年,所以民間才有「時上七殺本無兒,運至官鄉得子奇」的說法,人們常說的晚子英奇便是此意,也是民間麒麟送子的由來。而麒麟子在民間素來都是英奇傑出之才的美譽,是富貴臨門,大吉之兆,相傳孔子便是麒麟子。

麒麟子珍貴,龍作為神獸之首,其子當更珍貴才對,為何此處遭人嫌棄?這龍古代粵地叫化骨龍,常以此來做謙稱代指子女,和我們常說的「犬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人此處說的化骨龍就是傳說中的饕餮,它的來歷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一說是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縉雲氏之子,不過大多推崇前一種說法,此處就不細表了。饕餮大家並不陌生,傳聞其是兇惡貪食的怪物,不僅永遠吃不飽還只進不出。古人根據這一特點引申為那些肆意揮霍只出不進的子女,所以才有了「不要化骨龍」一說。

總的來說古人此言還是頗有道理的,前有麒麟子振興家族,後有化骨龍敗家無底洞,這也是那句「富不過三代」魔咒的根源。古人是想藉此讓我們能夠重視後代的培養,即使沒有麒麟子也不要養成了化骨龍,否則不僅很難安度晚年,甚至可能雞犬不寧。而孩子成長的關鍵就在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就如同小樹苗如果有人精心呵護就一定能夠經受住風雨而長成正直參天大樹,反之便很可能在風雨的吹打下東倒西歪難成棟梁了。

相關焦點

  • 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啥意思?老祖宗說給為人父母的話
    這兩種特別的神獸常出現在古人的口中,和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繫,教育子女則是許多父母都特別操心的事情,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育兒經。
  • 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到底何意?古人智慧之談
    所謂的積累,體現在古書典籍裡面,也體現在民間俗語裡面。比如關乎麒麟子和化骨龍的俗語,就是其中典範。化骨龍,也是一種上古神獸,學名叫做「饕餮」。「饕餮」這種神獸特別能吃,被視為敗家的象徵。而所謂「難敵化骨龍」,需要結合上一句「縱有麒麟子」來解讀。意思是,一個家庭即便是有「麒麟子」這樣的孩子,也架不住「化骨龍」來折騰。這其中原因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第一個角度。倘或一個多子女家庭,一個兒子自小勤奮聰穎,而另一個兒子打小調皮搗蛋遊手好閒,那麼,這個家庭也不免敗落。
  •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說的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民俗文化這一部分的東西,其實在俗語之中就有著很好的體現。有時候古人想要表達的一些道理,在俗語之中就一句話給說得明明白白,尤其是這些讓人熟悉的俗語也一直流傳至今。俗語算是古人民俗文化的一種結晶,而且其中很多的道理至今也仍舊還是在延用。
  • 俗語「家有化骨龍,因為討債鬼」啥意思,化龍指的是誰?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有的俗語很容易理解,有些俗語看起來,表面意思通俗易懂,其實蘊含著更深刻的人生道理,這些農村俗語,都是過去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即使流傳到今天,還是讓很多人喜歡的。對於很多農村俗語,我還是比較了解的,但是昨天偶然刷頭條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句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這句老話讓我很是費解,對於化骨龍這個名詞,我覺得很陌生。
  •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你知道真正的含義嗎?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幾千年的文明足以證明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無論從文化的廣度還是深度,我們中華文明都是世界的翹楚。這些優秀的文化通過口述和書寫一步步傳承下來,成為我們中華文明不可磨滅的重要保障。在古代,人們經常說俚語,這些俚語也有很多傳承到今天,我們今天要說的只是俚語。古人常說,"縱麒麟,難勝骨龍",這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變色龍?這句話的道理是什麼?眾所周知,麒麟是中國古代的神獸之一,地位十分尊貴。據記載,麒麟是"應龍"的後代,而應龍是龍的最高形態,力量十分強大。而根據《山海經》的記載,黃帝實際上是由殺死蚩尤的應龍改來的。
  • 俗語「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輝煌,尤其民間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其中為廣大人民群眾熟知的俗語就是最好的證明,不僅言簡意賅,而且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像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就是這樣一句很好的俗語,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說的是什麼意思?
    既然我國的農業基礎十分的雄厚,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自然是少不了有關於農業的文化習俗,畢竟古人們的創造力和智慧還是非常強大的,24節氣就是跟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這句俗語就是結合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還有24節氣中的「立冬」,來總結農業生產的規律。
  • 俗語:「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什麼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勢不使盡,福不可享盡」什麼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從古至今,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古人們也用自己的智慧總結出了許多生活上的至理名言。雖然這些話有時候看起來會有那麼點彆扭,但每一句俗語卻都是祖先們通過多年來生活上的經驗積累,最終才總結出來的人生警言。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話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話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鏡物之情,揆事之本;福始禍先,驗不回瞬;藏鉤射覆,莫予能隱。——《智囊全集》這句話的意思是:察照事物的真相,度量事物的根本。如此,在福禍發生以前就能迅速預測它。即使如藏鉤射覆這樣的事,也都不能矇騙我。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但在農村,你還是會聽到一些看似迷信的俗語。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甚至,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個好命,還選日子剖腹產。
  • 古人說:「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啥意思?道盡人生大智慧
    古人說:「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啥意思?道盡人生大智慧在我國有很多的民間俗語流傳下來的,雖然這些俗語有些十分的粗鄙,但是講述的道理卻是非常的簡單。這些話不一定是真理,但都是人們長年累月在眾多經歷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俗語「山管人丁水管財」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經歷,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寶貴的經驗,並以俗語亦或者是諺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希望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啟迪,比如「山管人丁,水管財」。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古人傳下來的忌諱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古人傳下來的忌諱古詩大家都在熟悉不過了,在字數上和韻律上都非常講究,一般都是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另外古代還有一種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句,一般說起來也比較押韻,大家稱呼它為俗語。
  • 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啥意思?古人的修身經驗
    我們悠久的歷史長河裡有一種既特別又意義非凡的文化現象,那就是民間流傳的包羅萬象的俗語。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為人處世,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可以說俗語古代百姓生活的縮影,更是了解古代人們生活風貌的百科全書。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更是民間文化精髓的體現,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口頭文化卻蘊含著古人獨特的智慧與經驗,除了我們熟知的農業生產相關的節氣俗語外,那些導人向善的處世俗語同樣讓人記憶猶新。就如這句「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聽之不知所云,思之醍醐灌頂。
  • 俗語:「床上蘿蔔,床下姜」,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
    俗語:「床上蘿蔔,床下姜」,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大家都知道,俗語的形成完全得益於龐大的群眾基礎。在數千年的歲月長河中,由於古人文化水平有限,而俗語又比較通俗易懂,具有口語化等特點,因此很容易被人們廣泛流傳與銘記。
  • 民間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啥意思?
    那為什麼民間的俗語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明明可以娶妻,為何不娶? 其實這個要結合時代去分析。被休掉的女人固然可憐,但古代更加看重的是傳承和延續,如果沒有子嗣,就等於家族沒有了希望。把這樣的女子娶回家就變成了累贅與負擔,還不如不要的好。 不過這還不是主要原因,最為讓人感到害怕的,還是那部分道德敗壞的女子。
  • 民間俗語:「男怕摸頭,女怕摸腰」是啥意思?「摸了」會怎樣?
    民間俗語:"男怕摸頭,女怕摸腰"是啥意思?"摸了"會怎樣?俗語在古代中國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和詩歌,辭賦相比較俗語無疑更加親民,所以在民間俗語的流傳度是非常廣的。隨著時間的發展,俗語的種類也是豐富多樣,大部分的俗語都是長輩們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從而總結出的生活經驗,堪稱當時智慧的結晶。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性強,更加口語化,即使是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也可以從俗語中獲益良多,所以研究學習俗語無疑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男怕摸頭,女怕摸腰",這是一則非常有意思的俗語。
  • 俗語「不色者腎絕,不言者氣絕」,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
    在華夏民族屹立於東方五千年,在這五千年時間裡,一代又一代人通過觀察、總結,為後世積攢了大量的生存、生活經驗,並加以總結為俗語。這些俗語,涵蓋方方面面——包括做人哲學,包括農耕生產,也包括醫療養生。在這些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讓很多人不明所以:不色者腎絕,不言者氣絕。
  • 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啥意思?問問家裡的老人就知道答案!
    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老祖宗的話啥意思?言語間透出心酸!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古人的忠告引人深思
    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的沉澱,讓我們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因為這裡有古人的聖訓,有智慧的果實,我們隨意翻看任何一本經史典籍,都能從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京劇戲曲,或是書法繪畫陽春白雪,我們在每一個領域當中,都有拿得出手的珍品。在這眾多傳統文化的種類當中,俗語文化更像是一顆璀璨的新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