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
幾千年的文明足以證明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無論從文化的廣度還是深度,我們中華文明都是世界的翹楚。這些優秀的文化通過口述和書寫一步步傳承下來,成為我們中華文明不可磨滅的重要保障。
在古代,人們經常說俚語,這些俚語也有很多傳承到今天,我們今天要說的只是俚語。古人常說,"縱麒麟,難勝骨龍",這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變色龍?這句話的道理是什麼?
眾所周知,麒麟是中國古代的神獸之一,地位十分尊貴。據記載,麒麟是"應龍"的後代,而應龍是龍的最高形態,力量十分強大。而根據《山海經》的記載,黃帝實際上是由殺死蚩尤的應龍改來的。每逢天下大旱,應龍也會現身,降下大雨,拯救世界。如此強大的應龍,其子孫也差不了多少。古人也非常喜歡麒麟,基本上其他動物的優點都集中在麒麟身上。這也是古人的一種審美,也代表了古人對於麒麟的喜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人對麒麟的期待越來越美好。古代有麒麟送子的說法,通常把新出現的男孩稱為"麟兒",表示希望孩子將來像麒麟一樣優秀。知道了什麼是獨角獸,什麼是骨龍?
也許很少有人熟悉這個名字,但說到"饕餮"這種神話般的生物,沒有人不清楚。而所謂的骨龍,其實就是饕餮的另一種叫法,通常被南方的人才這樣稱呼。饕餮在神話中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生物,它看起來很奇怪,聽起來像一個嬰兒。當然,饕餮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能吃,而且胃口無窮,似乎永遠都是餓的。
按照民間的說法,其實饕餮也是"龍生九子"中的一員,論資排輩。連麒麟都不如。但與麒麟的好名聲相比,饕餮似乎有點讓人討厭。據《神通經》記載,饕餮身上毛髮濃密,而且非常貪財,到處搶奪財物。但他不使用它。而最可惡的是,每當莊稼成熟的時候,貪吃的人總是來破壞莊稼。
因此,在古人的印象中,對饕餮並沒有什麼好的印象,據傳說記載,饕餮平時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會把自己的手腳藏起來,如果進入人體後,手腳就會恢復原狀,然後這個人的骨骼就會完全丟失,所以才會有骨化龍這樣的稱呼。
在廣東一帶,人們稱小孩為化骨龍,其實是指小孩很調皮,或者特別能吃。但當父母這樣稱呼孩子時,這是一種謙虛。而此時骨化龍的含義其實和"犬子"是一樣的。那為什麼要說"即使有獨角獸,也難以戰勝骨龍"呢?其實古人這樣說是有依據的。
在古代,如果家裡有一個男人做出了一些成績,學習好,順利通過科舉考試,人們會叫孩子"麒麟子",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但是僵化龍不是這樣的,僵化龍在這句話裡面,其實說的是只知道吃的孩子,又喝又玩,又不知道怎麼發展,不管是哪個家庭,這種孩子都是一種"災難"。
其實,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富商或官員,結果家裡養了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上一個孩子犯了大錯,導致家庭敗落,這種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而即使孩子沒有犯什麼大錯,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那麼整個家庭也會一敗塗地。長大後更加遊手好閒,喜歡貪吃,把家裡的財富"吃光"。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縱有麒麟,難勝骨龍"。畢竟你這個"麒麟兒"再優秀,遇到"骨龍",你也不能興家,畢竟骨龍無時無刻不在揮霍著這個家。現在很多人都是花錢容易賺錢難,還說自己是所謂的"月光族",其實就是一條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