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仿佛一個輪迴,當人們最早組織起聚會慶典時,都是本地民眾相互聚集在一起的活動。當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社會格局不斷擴展,為了生存或者其他的原因,人也在不斷遷徙繁衍離開故土。
當現在再有慶祝新年的活動時,天各一方的人們都將聚集在同一個叫做「家鄉」的地方歡度佳節,想再如同最早時那樣的在當地過年,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過年了。
而現在「就地過年」第一次出現在我國人民面前,也許歷史又印證著一個輪迴。
距離春節還有1個多月,面對嚴峻複雜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勢,為了減少春節期間的人員大規模流動,近日,北京、上海、寧夏、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河北等地先後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鼓勵企事業單位安排彈性休假,有條件的就地過年。
從這個倡議出發點來看,肯定是正確的。尤其是在河北又接連出現疫情感染的病症出現,防疫等級也被提到最高級。減少全國範圍內大規模人口流動將是有效減少疫情出現反彈的措施。
但對於春節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日,在非常重視傳統的國人看來,不能在家鄉歡度佳節,那肯定不算是過春節,那樣完全就沒了年味。
所以這個時候提出倡議,能夠成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離過年的時間越來越近的情況下,需要相關部門做好對應的措施,僅依靠倡議是不行的。
有人提議,在國際疫情非常嚴峻的形勢下,應該禁止和海外通航,減少境外人員的流入。「就地過年」要儘快制定成官方文件,除了要求國內民眾「就地過年」之外,也需要國外的人員儘可能的選擇「就地過年」。
但是依靠強制措施去限制人員的流動,對於度過春節這個特殊節日來說,還是有違情理人倫的,國家肯定會慎重考慮該如何實施春節期間的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