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濤曾說:"漫將一硯梨花雨,潑溼黃山幾段雲。"這寥寥數字,卻是其獨特的墨客情懷,是他由性情升華到情懷的藝術表達。
古往今來,無數丹青墨客,妙筆文人都是這樣簡單而暢達。他們放蕩佻達,以天地為廬,以日月為蓋。隨處都可做他們抒懷胸中志向,一澆心中塊壘的"筆墨紙張"。他們只需由著自己心性,開懷而坐,放聲而歌。
齊白石畫畫中
仿佛在落筆的那刻,他們的靈魂已經擺脫了世俗喧擾,肉體羈絆,飛向了自己所追尋的世外桃源。他們是那樣的天真闊達,意定神閒。
在筆墨紙硯間,無論他們如何命運迥異,無論遇到順流亦或逆流,一切都不再重要了。在三尺長絹上,在一方松墨裡,他們已經實現了精神的自我超脫,真正回歸到生命本源去。
齊白石在畫室
齊白石一生,畫出無數蔬果繪畫作品。其中,白菜是齊白石最愛的"模特"。這也與齊白石的幼年處境有關。齊白石自幼家境貧寒,常吃白菜。後嘗過其他果蔬,也仍尊白菜為"菜中之王"。正是因為對白菜有種特殊情感與記憶,齊白石一生都愛吃白菜。
一次,一位客人帶著滷肉前去探望齊白石。而齊白石十分高興,只因用以包裹滷肉的,是鮮嫩的大白菜葉子。齊白石細緻地將白菜葉子抖乾淨,吩咐家人:"把這些菜葉切好拿鹽碼上,再加點油。這樣,中午就能做出一頓美味啦。"
齊白石作品《白菜》 收錄於:經典繪畫臨摹範本 ·齊白石蔬果篇
《經典繪畫臨摹範本 ·齊白石蔬果篇》記載了齊白石畫白菜時,也緊抓住白菜的特點,他畫出的白菜翠綠鮮活,靈動無比。有位畫家也學著臨摹起了齊白石的白菜,卻總是畫的不自然,顯不出白菜的神韻。他只好前去向齊白石請教。齊白石嘆道:"你通身半點蔬筍氣也無,怎麼能畫出和我一樣的白菜呢?"
一次,齊白石正在家中畫白菜。前來拜訪的賓客見了問道:"您這白菜,為何用墨濃淡不一呢?""這是蒼生色啊。"齊白石自答道,"用這濃淡不同的墨色去畫白菜,也就是以喻大眾的蒼生色,意味著蒼生貧苦,人間萬辛。"在齊白石心中,是白菜養育了他。因此齊白石畫出的白菜,充滿了勃勃生機與生活氣息,齊白石的不羈個性、脫俗的生活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齊白石作品《白菜圖》
文人畫走到如今,也是飽受爭議。但依舊會有人,仍然沉浸於畫中的山水丘壑。那些文人們,在如今日益浮躁的時代,甚至某些時刻會被賦予諷刺的意味。可在我們不屑與嗤笑過後,卻難免會有些悵然失神。
如今看來,或許他們會顯得有些過於天真,甚至矯情造作。但當你細細去揣摩,去品味他們的過往和靈魂時,或許你會減輕一點對他們的輕視。那些經歷,是浸染了千年風霜,依舊難掩的苦澀淚滴;是被宿命纏繞折磨,卻循環不斷的芳華易逝。
(本文圖片素材源於齊白石傳人書畫網)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發布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詳解是誰幫助齊白石一舉成為了畫壇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