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用畫換菜的故事!

2021-01-11 齊白石文化藝術中心

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濤曾說:"漫將一硯梨花雨,潑溼黃山幾段雲。"這寥寥數字,卻是其獨特的墨客情懷,是他由性情升華到情懷的藝術表達。

古往今來,無數丹青墨客,妙筆文人都是這樣簡單而暢達。他們放蕩佻達,以天地為廬,以日月為蓋。隨處都可做他們抒懷胸中志向,一澆心中塊壘的"筆墨紙張"。他們只需由著自己心性,開懷而坐,放聲而歌。

齊白石畫畫中

仿佛在落筆的那刻,他們的靈魂已經擺脫了世俗喧擾,肉體羈絆,飛向了自己所追尋的世外桃源。他們是那樣的天真闊達,意定神閒。

在筆墨紙硯間,無論他們如何命運迥異,無論遇到順流亦或逆流,一切都不再重要了。在三尺長絹上,在一方松墨裡,他們已經實現了精神的自我超脫,真正回歸到生命本源去。

齊白石在畫室

齊白石一生,畫出無數蔬果繪畫作品。其中,白菜是齊白石最愛的"模特"。這也與齊白石的幼年處境有關。齊白石自幼家境貧寒,常吃白菜。後嘗過其他果蔬,也仍尊白菜為"菜中之王"。正是因為對白菜有種特殊情感與記憶,齊白石一生都愛吃白菜。

一次,一位客人帶著滷肉前去探望齊白石。而齊白石十分高興,只因用以包裹滷肉的,是鮮嫩的大白菜葉子。齊白石細緻地將白菜葉子抖乾淨,吩咐家人:"把這些菜葉切好拿鹽碼上,再加點油。這樣,中午就能做出一頓美味啦。"

齊白石作品《白菜》 收錄於:經典繪畫臨摹範本 ·齊白石蔬果篇

《經典繪畫臨摹範本 ·齊白石蔬果篇》記載了齊白石畫白菜時,也緊抓住白菜的特點,他畫出的白菜翠綠鮮活,靈動無比。有位畫家也學著臨摹起了齊白石的白菜,卻總是畫的不自然,顯不出白菜的神韻。他只好前去向齊白石請教。齊白石嘆道:"你通身半點蔬筍氣也無,怎麼能畫出和我一樣的白菜呢?"

一次,齊白石正在家中畫白菜。前來拜訪的賓客見了問道:"您這白菜,為何用墨濃淡不一呢?""這是蒼生色啊。"齊白石自答道,"用這濃淡不同的墨色去畫白菜,也就是以喻大眾的蒼生色,意味著蒼生貧苦,人間萬辛。"在齊白石心中,是白菜養育了他。因此齊白石畫出的白菜,充滿了勃勃生機與生活氣息,齊白石的不羈個性、脫俗的生活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齊白石作品《白菜圖》

文人畫走到如今,也是飽受爭議。但依舊會有人,仍然沉浸於畫中的山水丘壑。那些文人們,在如今日益浮躁的時代,甚至某些時刻會被賦予諷刺的意味。可在我們不屑與嗤笑過後,卻難免會有些悵然失神。

如今看來,或許他們會顯得有些過於天真,甚至矯情造作。但當你細細去揣摩,去品味他們的過往和靈魂時,或許你會減輕一點對他們的輕視。那些經歷,是浸染了千年風霜,依舊難掩的苦澀淚滴;是被宿命纏繞折磨,卻循環不斷的芳華易逝。

(本文圖片素材源於齊白石傳人書畫網)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發布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詳解是誰幫助齊白石一舉成為了畫壇巨擘

相關焦點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不止畫小魚小蝦
    從2008年開始,我便在從事齊白石展覽策劃工作,如今已經過去十年了。擬門已經系統地做過了齊白石十個專題的陳列展,現在已經開啟了齊白石第二輪的陳列規劃。齊白石像這十年來說,對於中國畫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但是我對於這位中國畫史上最有名的老人,卻越來越看不懂了。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齊白石畫過多少種工筆草蟲
    齊白石畫上的工筆草蟲我們在白石先生的畫上,經常看到不同類別的昆蟲,我們統一叫工筆草蟲。其中有很多是常見的,譬如蟈蟈、螞蚱、螳螂、知了、蜻蜓。但是,也有一些您可能見得比較少。比如蚊子,您沒見過吧?還有蒼蠅、蜘蛛,甚至屎殼郎,這些白石先生都畫過。
  • 聽齊白石國畫藝術傳承人-少白湯發周怎麼說?
    「畫完一幅畫,在哪個位置題款好?」「左側題款還是右側?橫著題款還是豎著題款?」近日,齊白石藝術中心暨上海齊白石書畫院名師繪畫班的不少學員在題款時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那麼,中國畫到底該如何題款?它包含哪幾方面的內容?在國畫上題款時又應該注意啥?
  • 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揭秘:是否有人說過齊白石的畫是「野路子」
    齊白石畫畫中當年白石先生到了北京以後,他的畫風其實很有探索創新精神。在那個時候,因循守舊的中國傳統畫壇人士對白石的創新面貌一時接受不了,所以不少人說齊白石的畫沒出處、沒章法、就是一個「野狐禪」。齊白石作品《蜜蜂絲瓜圖》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齊白石全集》裡講述了創新是白石先生藝術上的一大特色,不光他的畫是這樣,他的印章也是這樣。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2021年齊白石首次書畫精品展開展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國畫院(今北京畫院)成立,齊白石擔任名譽院長。白石老人去世後,家屬遵照他的遺願,將家藏的齊白石作品、物品及收藏等捐獻給國家,並劃歸北京畫院收藏。如今,北京畫院不但是齊白石作品收藏最多的機構,更是研究、展示、推廣齊白石藝術的重鎮。蘇州博物館是江浙地區書畫收藏與研究的中心,北京畫院與蘇州博物館建立了良好合作基礎。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2020年保利拍賣的精品回顧
    齊白石 1864-1957山水十二條屏1925年作紙本 180×47 釐米×12北京保利2017秋季拍賣會 Lot 2806成交價:RMB 931,500,000出版:《齊白石繪畫展覽會》,編號16-19,中國美術家協會,1954年。《齊白石遺作展覽會紀念冊》,插圖6,中國美術家協會,1957年。3.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趣談後疫情時代,學學古人怎麼分餐
    由於遠古時代物資匱乏, 生產力較低,食物來源少,所以此時期實行了嚴格的平均分配製度。新時期時代仰韶文化 用於盛放食物的彩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生產力逐漸提高,食物也日漸充足。商代之後,人們普遍實行分餐制,這不僅是根據當時的生產狀況而定的,同時也是當時禮制思想的體現,即定等級,明貴賤。這一時期,分食制具備一定的政治和社會意義。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那些來自古畫中的駿馬圖
    千鈞一髮間,一人策馬殺出,長劍當空、銀鞍颯沓;先左右開弓,弦無虛發,擊退近前的敵兵;又將自己的坐騎換於太宗,拔下御馬胸前的箭矢,一手牽駿馬,一手執長刀,威風凜然,傲嘯陣前,一連斬殺數人,護衛太宗突圍。最終,太宗全身而退,隨後大破敵軍,平定洛陽,一統天下。
  • 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弟子名家輩出,為何在他眼裡婁師白最佳?
    少懷,師白之名是齊白石後來給起的,婁師白在文章中講過其過程:「老師為我刻名章時,把紹懷的『紹』字改成『少』字。他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少』字比『紹』字意義更好些。刻完名章,老師又為我刻號,他說:『燕生這個號太俗了,你跟我學畫,學得很像了,將來變一下,必能成個大家,他日有成,切莫忘記老師,我給你改個號叫師白吧!』兩番為其取名號,可見齊老對婁師白的器重。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的《秋海棠蜻蜓》真偽鑑賞
    在寫意的花卉上面加上工筆的蜻蜓,這種寫意和工筆草蟲熔為一爐的作畫方法,是從齊白石先生開宗立派的。在這之前,工筆是工筆,寫意是寫意,很少有二者融在一幅畫裡的。齊白石真跡作品《秋海棠蜻蜓》 收錄於:齊白石·花卉這天為大家分享的這兩幅畫,上面的這幅是真跡。但是需要強調一下:是真跡,不一定這幅畫的所有地方都是齊白石本人所畫的。
  • 白石傳人、少白湯發周揭秘:齊白石老人最後一張畫上書法寫的啥?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 「人罵我,我也罵人」——關於齊白石的諷世畫
    齊白石作畫素有留稿的習慣,尤其是人物畫,幾乎都有反覆修改過的草稿。現存北京畫院的齊白石遺稿中,即有此畫的草稿,一張殘紙上用濃墨線條仔細勾勒出人偶的眉目、衣扇、形體,旁有一行小字注「壬戌四月初六為友人畫存稿」,壬戌是1922年,可知是當時作畫完成後,再以另紙勾存作為畫稿用。這種勾存畫稿的做法在齊白石作畫習慣中往往出現在他利用新題材創作的初期,有些得之偶然的佳構會先用此法存其圖樣,以後再行修改完善。
  • 徐悲鴻畫馬祝賀78歲齊白石生兒子,齊白石如何回禮?網友:摳門!
    但是在這禮尚往來之中,同樣也講究平等——你贈我一首詩,我也會回一首詩,你贈我一幅畫,我回一幅字,遵循的,仍然是不佔便宜的基本原則。歷史上就留下過很多文人之間禮尚往來的趣事,比如說杜甫和李白之間互贈的詩,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詩佳話。近一點的,如雷貫耳的大師齊白石和徐悲鴻之間,也有過禮尚往來的有趣故事,而且他們互贈的禮物如今也成為了超級藝術文物。
  • 齊白石畫「柿」,祝朋友們豬年諸事如意!
    柿子是齊白石最常畫的題材之一,因「柿」與「事」、「世」等字諧音,有吉祥的寓意。齊白石好畫方柿,一種呈青灰色、方形柿子。還總要題上「世世平安」一類的吉祥句,借畫寓意,借物送福,寓世世祥和,更曾自喻為柿園先生。
  • 羅元欣:齊白石畫呆萌小鳥所藏的真意
    磚紋若鳥稿 29cmx21cm 託片 北京畫院藏釋文:己未六月十八日與門人張伯任,在北京法源寺羯磨寮間話,忽見地上磚紋有磨石印之,石漿其色白正似此鳥,餘以此紙就地上畫存其草,真有天然之趣齊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記載是陰曆三月初來到北京。因此他是這些歷史事件真實的旁觀者。一個為了求得生存,期望能夠到北京安定賣畫的人,反而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浪潮,命運有時候就像開了一個玩笑。時代浪潮卷雜著個人命運,翻滾出無數的無奈無助的故事。
  • 女弟子臨摹齊白石的畫,擅自添了幾筆上去,賣價從764萬變63萬
    齊白石先生不是以畫蝦出名的,但是卻以畫蝦聞名。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一絕,通過自己一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蝦的形神特徵。 在齊白石六十多歲的時候他畫蝦已經非常相似了,但是他覺得自己畫出來的蝦是「死」的,沒有生氣,於是便在碗中養了幾隻長臂蝦以便每天觀察。
  • 畫吾自畫:從齊白石的京華生活與梅、菊作品談衰年變法(上)
    但《自傳》中相關的記述也可能有誇張之嫌,以至於後世讀者將之不斷放大,以為齊白石在那時真的落魄窮途了。1、這一時期齊白石真的很窮困嗎?齊白石此次來京,是因為湘潭家鄉有人叫嚷:「芝木匠發了財啦!去綁他的票!」為避匪亂而無奈進京。可見他當時在湖南是收入頗豐的。
  • 正在畫牡丹的齊白石,你可見過
    齊白石《牡丹》設色紙本鏡框白石老人晚年喜畫牡丹,此畫為他與德國著名攝影師希爾馬.帕貝爾(Hilmar Pabel)會面時,贈予對方的紀念之作。帕貝爾尤擅長拍攝新聞相片及人物肖像,曾獲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獎項。
  • 齊白石第四代傳人|齊派後人齊駙趣談白石老人
    齊白石的人生旅途中,曾有過五出五歸的記錄。1903-1904年間,四十歲的齊白石應朋友夏午詒與郭葆生之邀前往西安, 在西安以畫會友,結識了當時文化名人徐崇立、樊樊山等,與他們交流之後獲益匪淺,後來由輾轉來到北京,在京以賣畫刻印為生,期間曾被舉薦給慈禧太后作畫,後又被舉薦作縣丞,但都被他婉言相拒,最後告別友人經天津、上海、漢口回到家鄉湘潭。此為其一出一歸。
  • 弟子以為師傅齊白石沒畫完,順手補了幾筆,賣價從764萬變63萬?
    在戰國時期有一行人以畫蛇的速度作為獲得好酒獎勵的依據,其中一個人早早畫完自傲不已,乾脆畫起足來,結果還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就畫好了蛇,並且得到了好酒作為獎勵。畫龍點睛與畫蛇添足同有一個「畫」字,但前者指的是錦上添花,而後者則是比喻做無用之功而反受其害了。而齊白石就有一個弟子,在齊白石原畫的基礎上添了幾筆,拍賣價格居然大打折扣,從764萬直接降到了6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