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八字的基礎知識裡,五行可以說是重中之重。關於五行的特徵與搭配都有哪些?今天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首先先說說五行它們各自所具備的特徵特性都是什麼?
木:具有生發,條達的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長養,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清靜,收殺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五行搭配五方;
東、南、西、北、中合稱五方。《周禮》中有「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可見五方的概念於殷商時期就已經產生了。五方的定為稱為五位,五行與五位是如何配置的呢?
按伯陽父的土雜以金木水火土的觀點,土居中央,其四方是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東方生風,風生木;南方生熱,熱生火;中央生溼,溼生土;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
這裡部分反映了中國大陸氣候的特點,也就是東邊多海風,南方暑熱,中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溫溼,西部乾燥少雨,北方是寒區。在人身上和四周,到處存在著與五行搭配的五方、五位。
五行和五色的搭配;
五色即青黃赤白黑,把這五種顏色作為元色,起源也早。《尚書》中有記載:「以五採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依照《黃帝內經》,五行與五色的搭配關係是:東方木,在色為蒼;南方火,在色為赤;中央土,在色為黃,西方金,在色為白,北方為水,在色為黑。
早就有人指出,五行之配五色,是參照土壤分布得來的。古代都城所在地的陝西與河南是黃土區域,南方有紅色土壤,北方有黑色灰化土,都很明顯,西方有鹽鹼土,
乾燥時土面呈白色,西北大面積的沙丘、灰鈣土、漠鈣土等顏色也較淺,東方則溼潤時土呈現青灰色,也許古代創建五色方位時。是參照實際土色分布的。
五行搭配五味;
五味即鹹苦酸辛甘。五味與萁子當年所說的「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土配甘。」五味尚可進一步延伸,《周禮·天宮·疾醫》中說:「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
所說的五味是指醋、酒、飴蜜、姜、鹽。醋則酸,酒則苦,飴蜜即甘也,姜即辛也,鹽即鹹也。這樣,幾種基本生活用品因其味被納入五行系統了。所以說五藥是指草、木、蟲、食、谷,它們也因之被納入五行。從五味出發,中醫提出了對食物的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五行搭配五音;
五音即古樂五聲音階的五個階名:宮、商、角、徵、羽。又稱五聲。早在《尚書》中便提到了「六律五聲八音」,《左傳》中亦有「章為五聲」句。「土為官,金為商,木為角,火為徵,水為羽」。《左傳春秋》說:「七音六律以奉五聲」
五行搭配五星;
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也作五耀,五緯。《史記·天官書》云:「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漢代劉向的《說苑·辨物》稱木星為歲星,火星為熒惑,土星為鎮星,金星為太白,木星為辰星。《漢書·律曆志》中說:「水合於辰星,火合於熒惑,金合於太白,木合於歲星,土合於鎮星。」這是五行與五星的配合
五行搭配五徵;
五徵指的是雨、暘、燠、寒、風五種自然現象。雨以潤物,暘以乾物,燠以長物,寒以成物,風以動物。古人把這五種自然現象是否正常附合為統治者施政得失的徵兆。
五行搭配五藏;
五藏即五臟,脾、肺、腎、肝、心。它們與五行的對應關係是通過五味聯繫的,恰如《管子·水地》所說:「五味者何?日五藏。酸主脾,鹹主肺,辛主腎,苦主肝,甘主心。」
五藏勞損稱「五勞」。肝風,心風,脾風,肺風,腎風合成「五風」等等,《黃帝內經》稱木、火、土、金、水為地五行,風、熱、溼、燥、寒為天五行,地五行依次前一個生後一個,每一個隔一相剋。由於五藏分別屬於五行,於是有了抑木扶土,滋水涵木等一系列方法並以目、舌、唇、鼻、耳分別為五藏之官。
把零星的認識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建立了人體模式,可見我們人體的每一個部分,包括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五行發生著關係,都被納入五行這個大系統之中,我們被五行所「包圍」著的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卻是事實,只不過沒有被認識到罷了。
更多《周易》文化內容敬請關注、收藏、轉發分享、點讚
關於《周易》你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呢?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