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歌釋義中,為何要去研究詩人主觀意圖?研究時需要注意什麼?

2021-01-15 feintkotlim

如前所述,既然存在著意圖偽裝的事實,我們在進行詩歌釋義時,就不能不將真意圖與假意圖弄個水落石出。此外,即使詩人發表意圖宣言,這宣言是真是假?是不是詩人故意混淆視聽而轉移人們的視線?還是有待於深究的。不過,話又說回來,詩人創作的意圖如何,並不是我們進行詩歌釋義的唯一目的。因為,明確了詩人的意圖,並不能最終確定詩歌的意義值。詩歌的意義值,是由作品的含義量決定的。

那麼,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必要去研究詩人的主觀意圖呢?尤斯說得有些道理:「在文藝批評中對意圖的探討,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有一種重要作用,與本文關於內在標準的論斷十分契合。這種探討將把藝術品觀賞者的注意力引向作品的特徵,而不是引向藝術家的心理活動。」我們閱讀作品,是從作品特徵去窺探意義的消息的。如此看來,探討意圖,確有必要!

如果詩人所宣稱的意圖是真實的,那麼,我們就可以看作品的形式特徵是怎樣體現這個意圖的,這樣,意圖就好像是一張導遊說明書;如果詩人所宣稱的意圖是不真實的,我們就可將作品的實際效果與詩人的主觀意圖進行對照分析,這樣,就可以從中看出許多藝術表現上的問題。即使詩人沒有公開宣稱自己的意圖,讀者通過分析歸納,去理解詩人的主觀意圖,對於揭示作品意義的生成、作品的價值傾向,也不是多餘的。

在分析歸納意圖時,最忌將某種明確的意圖強加給詩人。詩人寫詩,有時有明確的意圖,有時卻沒有明確的意圖,甚至作品寫成之後,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詩中表現了什麼明確的意圖。詩人否認自己的作品有明確意圖的情況並不是個別的。例如,人們總是愛向羅伯特·弗魯斯特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的《風雪夜,受阻叢林》這首詩中最後幾段是否象徵著「死亡」?或者,你想表達的意思是否是「死的欲望會被此時此地的繁重的責任所抵消?」對此,他總是解釋說,他的詩句就是描繪一個旅人把馬車停在樹林裡,觀看大雪覆蓋的林中景象,然後又繼續向城裡進發。

在分析歸納意圖時,如果牽強附會,別有用心,把意圖分析作為一根隨便整人的棍子,那就極其危險了。許多詩人,就是由於這個原因而蒙受不白之冤的。流沙河寫《草木篇》,並無反黨反社會主義的主觀意圖,可是「右派分子」的政治帽子就給他戴上了。這種情況,應當引以為戒,再也不能允許發生了!

分析意圖,也是為了確定詩歌作品的意義。是不是一切可以稱為詩歌的作品都有意義?還有,是不是我們對所有詩歌都能作出意義說明?這是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提出的問題。有人認為,詩不表達任何意義,如阿齊巴爾德·麥克雷什(Macleish);有人認為,對現代藝術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意義,而是它的效果(刺激),如瑪什爾·姆克魯漢(Mcluhan)和蘇珊·遜塔格(Sontag)。我們認為,這些說法都是不可取的。

不管詩人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詩中的意義,只要他寫的是真正的詩,而不是文字遊戲,那麼,其中必然有意義。這種意義,是自然沉澱的,意義隨著語言材料,會自然地沉澱在詩行中。如果你想驅除意義,那麼,你就必須驅除語言;如果語言被驅除了,詩行就不存在了。詩的語言中所使用的詞彙,都是有含義的詞彙。有含義的詞彙的組合,其結果就產生了意義。詩的意義的深淺高低,就在於語言的組合藝術的高低。

詩中的意義,讀者是否都能加以說明呢?布萊德雷說:「對一首真正的詩來說,除了它自身之外,根本不可能用別的語句把它的意義傳達出來」,又說:「當我們堅持追究一首詩的意義時,最後不得不回答說,『它的意義就是它自身」。究竟能不能說出詩的意義呢?布洛克有一個十分特別的解釋,他說:「即使我們純粹從語言學角度來談論,認為一定能說出一首詩表達的意義,也要看我們的所謂『說出』,具體是指什麼。

如果它是指提供一種等同於其『意義』(或能代表其意義)的語言形式,我們肯定無法辦到,也就是說,我們無法說出詩的意義。當然,不僅詩如此,任何事物的意義也都無法說出。如果『說出』是指『暗示』、『喻示』、或『闡明』,我們就當然能夠『說出』詩的意義。再者,我們還可以把意義限定在一個為絕大部分人所遵守的範圍內。」所以我們所談的「說出」,當然是指一種「闡明」,所以,「說出」詩歌的意義,是完全可能的。

參考資料

《詩歌釋義學》

本文乃作者「大春說汽車」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朦朧詩:詩歌中的新詩潮,詩人自我心靈的反思與尋覓
    朦朧詩之所以稱之為朦朧,他們的詩歌是迷惘感傷的,但是在這種迷惘感傷中,卻又構築出他們獨有的詩歌世界以及審美主體。朦朧詩在創作時大量運用隱喻、暗示、同感等創作手段,意象的多種組合,時空的顛倒,並且將詩歌作者本身複雜多層次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詩歌的內涵豐富,想像瑰麗。
  • 英語詩人與勞動詩歌
    提到洋溢著土壤和詩文味道的絕佳組合,不得不提起愛爾蘭詩人希尼,他既是歌頌勞動行為的詩人,又是自幼從事田野耕作的農民。事實上,從他創作的勞動詩歌來看,將勞動模範詩人這個稱謂賦予他毫不為過。1939年,希尼出生在北愛爾蘭的德利縣,父輩沒有文學基礎,終身在田地中耕作。
  • 顧愛玲:從詩歌出發走進中國故事
    和她剛接觸當代詩歌時的感覺一樣,現在她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敢翻譯古代詩歌。「當代詩歌也需要很多學術背景和研究,但是對於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生活,認識中國詩人,跟中國詩人交流,了解當下的狀況。」她說。  翻譯是一個犧牲過程  作為一個詩人、作家、美國漢學家,「翻譯」滲透著顧愛玲生活的方方面面。
  • ...坐而論道、採風創作、詩歌快閃 百位詩人走進成都感受天府文化...
    通過節會宣傳,展示中國詩歌創作和研究成果,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詩歌反映時代、走向群眾的新途徑新形式,推動詩歌藝術繁榮發展,振奮民族精神,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再回頭看重慶,這裡也有著源遠流長的詩歌傳承,尤其是三峽地區。三峽是詩之峽,是一片詩的沃土,而奉節則素有「詩城」之稱。詩人楊克將以《打通傳統巴蜀和川渝新時代的時空》為題,進行觀點分享。他認為,中國古典詩歌中大量寫巴山蜀水的作品,更為今天的寫作提供了借鑑和創造新的可能的強力支撐。
  • 柳向陽:「斜槓青年」的詩歌翻譯之旅
    沒有脫產,只是業餘時間去華中師範大學上課,學習一些翻譯的理論和規範,然後找一個方向做課題研究,提交論文。不過,這篇讓他獲得碩士學位的論文不容小覷,《論奧古斯丁時間觀與羅伯特·潘·沃倫的詩歌創作》,發表在2005年第5期的《外國文學研究》上。當時國內還沒有人做沃倫的詩歌創作研究,柳向陽算是第一個。接著,2006年,他的《論黑格爾藝術美定性的倫理研究》也公開發表了。他的詩歌翻譯的理論功底不斷加深。
  • 詩歌與佔星對談:日常生活中的宿命感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了解佔星學的意義是什麼?詩人和戲劇寫作者張杭,也是一名佔星研究者。他將自己的詩歌寫作歸納為「即興與故事」,看似兩種對立的方式,共同構成了「生活史」的記述。但對他而言這並非詩歌的全部目的,詩歌承載了他在日常對於規律的發現。規律的模型既有心理學的,也有佔星學的。《即興與故事》這本詩集中甚至有幾首直接表達了他的佔星宇宙觀。
  • 「原創」詩論《談幾種對詩歌美的錯誤理解與追求》陳虛炎
    {朱光潛為了說明他主客觀統一的觀點,還引了蘇東坡的《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他認為:「說琴聲就在指頭上的就是主觀唯心主義……說琴聲就在琴上的就是機械唯物主義……說要有琴聲,就既要有琴(客觀條件),又要有彈琴的手指(主觀條件),總而言之,要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主觀條件):這是不對的,它是客觀條件,因為主觀是客觀反映到人腦的心理和生理的印象。
  • 客觀色彩與主觀色彩怎麼理解
    主觀色彩表現是學習色彩表現的延續階段,側重研究色彩表現人為的形式構成效果。如果說研究客觀色彩是為了達到對色彩客觀真實再現的話,那麼研究主觀色彩則是為了能夠靈活運用色彩,達到滿足個性審美表現的需要。這兩種研究層次不同,但殊途同歸,又因不同的需要有時還會交叉進行。
  • 上班族注意!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顯示「久坐易早死」
    據中新網9月13日援引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內科學年鑑(scholarly medical journal)公布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無論一個人的運動量多大,也不論年齡和性別等因素,久坐不動的現代生活與工作方式容易導致早死。
  • 注意久坐易早死 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是真的嗎
    注意久坐易早死 哥倫比亞大學 研究是真的嗎時間:2017-09-13 19:1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注意久坐易早死 哥倫比亞大學 研究是真的嗎 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編譯稱,內科學年鑑(scholarly medical journal)公布研究顯示
  • 論顧城的詩歌
    一顧城的創作是從聽到自然中秘密的聲音開始的。他記錄這個大自然給予他的啟發時,選擇了詩歌這個表現形式,這的確跟他父親是著名詩人——顧工這個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所以讀者在這個組詩荒唐的語言裡起碼可以讀出詩人對以主觀的自我為主的抒情詩表示出來的某種懷疑和反抗的態度。而且詩人也在組詩裡讓布林表達「自己?自己是什麼東西?」就這樣,顧城進入到「反文化的我」的階段,「完成了一次自我更新的試驗」。但是,顧城很快發現「反文化」仍然無法解決他的「惶惑」。
  • 科學研究需要一個好的場域,做研究莫拘泥於「有用之學」
    「念念不忘」的勁頭是做研究很重要的品質從兒時起,數學就在劉若川生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愛上數學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如果非要說一個原因的話,那就是興趣。」小學時,劉若川就在數學領域表現出了很高的天賦,很喜歡挑戰難題。「一天想幾個小時想不出來,就第二天再想,可能反反覆覆琢磨一年,突然有一天豁然開朗。」
  • 災難詩人-英語中最差的著名詩人
    當然,有較差的詩人,因此,將麥格教授描述為英語中最差的著名詩人會更準確,這部分證明了男人的自我提升能力和文學史上的反覆無常。但是,麥格教授的臭名昭著仍然要歸功於他自己的不幸所具有的奇異力量。我認為,在「泰橋災難」這樣的詩中,還有麥格教授關於死亡和破壞的偉大主題的許多詩中,都有一些值得研究。
  • 洪紹乾書籍《夢見燈塔和雪山》出版著名詩人南鷗高度評價親自作序
    而此刻我真正要為作者寫下一些文字時,我卻有些犯難了,在這有限的文字裡,是寫他作為個體生命在現實生活中的卑微、渺小、無助、掙扎、絕望的境遇呢,還是寫他坦然、自信、堅定、勇敢、充滿著希翼、閃動著力量的心靈呢,或者是寫他詩歌文本的藝術表現呢,我試著從文本出發,以我顫抖的手指努力觸摸他幾乎是啼血的心靈……從我閱讀到的文本來看,我大致知道青年詩人洪紹乾從小生活在貴州大方縣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從小聰穎而刻苦的少年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江西一所大學
  • 為何我們完全不用去研究它?
    當然,它到底能不能預測,我們不敢妄下結論,因為這樣的說法畢竟都是道聽途說的;於是,我們就很想知道,我們普通人有必要去研究「生辰八字」嗎?本文告訴你的答案只有四個字——完全不用!首先,「生辰八字」真的太玄妙,或者說太複雜,如果我們去研究它,定會損失我們成千上萬的腦細胞,換句話說,研究它的代價太大。
  • 知名詩人、翻譯家樹才幾年來為近七千學生上詩歌課
    而線上詩歌課、詩歌講座,樹才則開過上百場。給孩子們上詩歌課,詩人樹才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近日《寫詩真好玩:樹才老師給孩子的詩歌課》一書與大小讀者見面。詩就在你家寶貝的話語裡這本《寫詩真好玩》,是兩年前樹才在聲音平臺「三聯中讀」上線的「樹才詩歌課」的文字版,包含了三十六節課。
  • 詩人樹才教近七千個小朋友寫詩:給孩子們上詩歌課,我的心又暖過來了!
    它的了不起在於,它是最簡單的,你不需要專門準備什麼,你自己有感覺了,還沒來得及多想,詩句就脫口而出了。」樹才更相信,小朋友在生活裡已經無意中說出了很多詩句,有的爸爸媽媽聽懂了,記下來了,有的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就讓詩句飛走了。「讀了這本書,小朋友們一定記得,隨時隨地把自己的感覺,用生動、有趣、有味道的語言表達出來。學詩,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對世界的感覺和心裡話。」
  • 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武俠審美文化研究_孫剛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歸納法、跨學科研究法,從歷史學、文化學、審美學的多維視域審視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審美意象,發掘蘊涵其中的武俠審美文化
  • 「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語音交互中的機器話術研究
    設計原則提煉與驗證基於案頭研究和實驗發現,我們提煉了初步的設計原則。之後,要求用戶對原則的可理解性、全面性、適用性等進行評估。經過多輪評估,我們不斷調整原則,最終獲得了現在的話術設計原則。二、話術設計原則:用戶關注什麼?哪個更重要?我們發現,在用戶心中,好的話術要兼顧理性和感性原則。
  • 英語詩歌美國詩人愛倫坡的《孤獨》
    不同的詩人,他們描寫詩歌的意思也不一樣,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英語詩歌美國詩人愛倫坡的《孤獨》,歡迎大家借鑑參考!Alone孤獨曹明倫 譯From childhood's hour I have not been從童年時起我就一直與別人As others were; I have not seen不一樣——我看待世間的事情As others saw; I could not bring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