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論道、採風創作、詩歌快閃 百位詩人走進成都感受天府文化...

2021-01-09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李婷

11月1日,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在杜甫草堂博物館浣花園林區萬竹廣場盛大開幕。在開幕後的5天裡,百餘位國內著名詩人、詩評家、學者及部分詩歌刊物主編齊聚成都,坐而論道、採風創作、詩歌快閃……記者了解到,此次詩歌節的配套活動精彩紛呈,詩歌節不光是詩人們的坐而論道,也是普通公眾感受文化魅力的節日哦。

展現天府文化魅力

為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助力

中國詩歌節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大型文化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與承辦地省市政府共同舉辦,是國內最高規格的詩歌盛會。通過節會宣傳,展示中國詩歌創作和研究成果,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詩歌反映時代、走向群眾的新途徑新形式,推動詩歌藝術繁榮發展,振奮民族精神,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本屆中國詩歌節在秉承前五屆弘揚中華詩歌傳統、推動詩歌藝術繁榮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辦會理念基礎上,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決戰脫貧攻堅、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新時代最強音融入其中,用學術交流、吟誦表演、創作採風、藝術賞析等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形式讓詩歌走向群眾,反映時代。成都作為蜀地的重心,歷來都與詩歌有著特別的緣分,有很多偉大的詩人在蜀地寫出傳世佳作,很多偉大的詩人也誕生在蜀地。直到今日,四川的詩歌,尤其是成都的詩歌已成為一個城市的精神地標。此次詩歌節將多層次詮釋成都獨具一格的生活美學,充分展現天府文化的獨特魅力,擴大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坐而論道

詩歌名家大腕成都展開觀點碰撞

作為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的重要亮點,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論壇於今(2)日在成都舉行。100位國內著名詩人、詩評家、學者及部分詩歌刊物主編將就世界格局與本土寫作的美學轉化、抗疫詩歌的時代擔當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巴蜀文化、傳統資源與新時代創造等主題舉辦詩歌論壇活動,開展學術交流和探討,展開觀點碰撞。

據了解,詩人呂進將就《巴蜀,中國新詩的聖地》為題,與大家分享巴蜀的詩歌文化。他認為,四川有深厚的文脈,這裡是李白的故鄉,也是杜甫草堂的所在地。蜀人陳子昂、蘇東坡、楊慎都是大家。在現代,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馬識途等「蜀中五老」產生了全國性的影響。新時期以來,四川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就有三位:周克勤、王火、阿來。李白以降,四川從來是詩的故鄉。再回頭看重慶,這裡也有著源遠流長的詩歌傳承,尤其是三峽地區。三峽是詩之峽,是一片詩的沃土,而奉節則素有「詩城」之稱。詩人楊克將以《打通傳統巴蜀和川渝新時代的時空》為題,進行觀點分享。他認為,中國古典詩歌中大量寫巴山蜀水的作品,更為今天的寫作提供了借鑑和創造新的可能的強力支撐。

採風創作

感受成都詩歌氛圍

「自古詩人皆入蜀」,歷代文人墨客都沿著蜀道進入四川,在這裡留下了文學作品。隨著時代變遷,詩歌傳統沒有被中斷,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成都是中國新詩的重要發祥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的整個現代詩歌運動過程中,成都是一個重鎮。11月3日,詩壇名家大腕們將走進成都這個詩歌的國度,感受這裡的詩歌氛圍。他們將來到「戰旗村」、七裡詩鄉城市綠道、成都市規劃館、騰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成都具有代表性的點位進行採風創作,體驗成都生活美學,感受高新產業、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區魅力,創作一批謳歌鄉村振興、全面小康、新時代共創中國夢的主題詩歌。

七裡詩鄉傳承千年「詩」的基因,秉承以詩意棲居的美學價值理念,形成移步換景、相融共生的鄉村田園景致。值得期待的是,屆時,在七裡詩鄉青城灣,詩壇名家們將在山水田園之間舉辦「詩與遠方」詩歌朗誦音樂會。著名詩人、朗誦藝術家與當地農民詩人一起吟誦經典詩句,在柳街薅秧歌表演和民族管弦樂悠揚樂曲聲中感受詩歌之美。

詩歌進社區、校園

詩歌快閃在身邊

從詩文的角度去看成都,你會發現遊走在哪裡,都能和古人有靈犀相通之感。晴空萬裡時,抬頭就能看到西邊的雪山,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一下就從唐代衝到你的面前;「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假如是路過駟馬橋,會記得唐人岑參寫過「長橋題柱去,猶是未達時。及乘駟馬車,卻從橋上歸。」他似乎聽到了司馬相如「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的回音……關於成都的詩詞歌賦實在太多了,錦江、青羊宮、浣花溪、望江樓、武侯祠……幾乎成都的每個角落都有詩文流淌。11月3—7日,詩歌節還將在棗子巷、草堂小學、石筍街小學、華僑城方庭等地舉辦經典詩歌吟誦、詩歌沙龍、詩歌快閃等群眾性詩歌文化活動,在全社會營造「誦詩、愛詩、樂詩」的良好氛圍,推動詩歌進校園、進社區、進綠道、進景區、進書店。

據悉,詩歌節期間還將舉行「詩意匯蓉城」名家詩歌大講堂、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特刊出版等活動。

相關焦點

  • 哥倫比亞詩人費爾南多夫婦:坐地鐵逛天府之國,感受成都的熱情
    9月4日下午, 哥倫比亞詩人費爾南多倫東和夫人、詩人格洛麗亞查瓦達雙雙來蓉,非常熱情地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的採訪,表達了對成都國際詩歌周的期待,尤其對成都人的友善表示讚賞。兩人上午已經坐地鐵去逛了一圈,感受到成都的熱情與友善。
  • 李宇春入選天府十大文化名人:李宇春頒獎詞及入選原因
    他是英勇的革命家,他是書齋裡的作家,他是天府文化的領軍者,中國文壇的堅守者,世界文壇的奇蹟。他104歲,穿行一個多世紀,大半輩子在天府之國耕耘,他關注時事,敢說敢為。從《清江壯歌》,到《夜談十記》,從《滄桑十年》,到《百歲拾憶》,他的文學創作延續近80年,他的作品就是一部四川,乃至中國人的歷史史詩。和他同輩的人多已走進歷史,但他至今仍筆耕不輟,還在書寫歷史。
  • 為上山文化創作歌曲 省音協來浦採風
    為上山文化創作歌曲 省音協來浦採風 2020-10-16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真正學習傳承天府文化?聽聽名人名家怎麼說
    成都商報記者 張瑾  近日,成都全市中小學生都收到了一道暑期社會實踐「題」——推薦自己心目中最能代表天府文化的文化名片,題目將通過孩子們去認識了解並推薦天府文化,以此引導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 朦朧詩:詩歌中的新詩潮,詩人自我心靈的反思與尋覓
    尤其是當時創作朦朧詩的有很多詩人都曾受過七十年代的政治革命的影響,這就使得其不論是身體經歷還是心路歷程,都有著不一樣的感受,尤其是那個年代對人性的壓抑以及摧殘,看多了悲歡離合,這些詩人的創作更多的是一種反思。而這種反思,不僅僅是對自我的反思還有對那個時代發生的一切的反思,尤其是對"五四"人文主義的繼承以及發展,他們呼喚人道主義以及人性的回歸。
  • 九歌微訪談之詩人土牛:牛背上長大的詩人,懷揣一顆愛國心
    4、藝術創作很多時候會產生孤獨感,也會有瓶頸期,您是如何克服詩歌創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阻礙的呢?@鄉土詩人-土牛:孤獨是一個詩人無法迴避必須面對的狀態。創作初的無處交流,渴望知己,希望得到專家的指導與認可,產生的焦躁焦慮情緒,會隨著長期摸索學會沉澱,以及在思考中成長成熟起來,並迫使自己適應、習慣和獨享內心的清高與孤獨。
  • 寧波學生舉行了 一場「快閃」新年詩會
    (湯丹文 攝)                     本報訊(記者湯丹文 通訊員李佳贇)行走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極簡」白色空間內,學生們邊走邊吟自己創作的詩歌,並以「快閃」形式穿插了小提琴、鋼琴、古箏等器樂演奏……昨日下午,「鹿鳴詩會——原創詩歌作品吟誦會」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舉行,詩歌之美、音樂之美與學生們的青春風採交相融合
  • 成都雙林小學:用詩歌傳遞家國情懷,向祖國表達生日祝福
    家長與孩子共同朗讀詩歌用聲音傳遞獨特的愛國情懷記者在現場看到,參賽小選手經過精心打扮,穿著、姿態大方得體,井然有序依次走進朗讀亭進行表演。有的小選手朗誦關於成都的詩詞,感受家鄉厚重的歷史文化;有些選手朗誦近現代詩歌,歌頌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小朋友們純真的面龐,稚氣的童音,配上抑揚頓挫的語調,豐富多彩的肢體形態,儼然人人已化身「詩人」。「我愛祖國十月的花,她無比燦爛輝煌,因為她在我的心中,有56種芬芳……」來自四年級四班的學生苟浩洋,正在和媽媽一起練習著愛國詩歌。
  • 【聽天府文化 遊文旅成華】成都人喝酒軼事
    觸摸歷史印記·見證成華風採聽天府文化遊文旅成華| 第38期▲點擊上方音頻收聽成都人宴請外地朋友的時候有一句話最愛亮在檯面上講得口沫四濺眼珠放光「來來來,喝酒,喝酒,曉不曉得,雲煙川酒!
  • 輝縣市詩歌學會傳統古村落鳳凰古村採風暨成立兩周年簡要活動回顧
    一行二十餘人再一次奔赴輝縣市傳統古村落鳳凰古村採風!   靜謐而美麗的鳳凰古村見證了輝縣市詩歌學會的誕生和風採!輝縣市的文化事業必將因為詩歌學會的誕生而更加繁榮!更加多姿多彩!看千年桑樹--百年柿子樹--最原始的深山植被—感受最天然的氧吧!驢拉磨石碾小米,讓人回憶一下已經過去的歲月,讓自己重溫一下曾經兒時的生活,讓孩子感受一下老一輩子人住的古老石頭房子,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激發感恩惜福之心!開創更美好的生活!
  • 投票結束 將從20位入圍者中評選出「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
    昨日17:00,由成都商報策劃推出的「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評選活動網絡投票落下帷幕。微博上,#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的話題有超過200萬的閱讀。「這是一次對成都文化名人的集體打撈,希望更多的文化名人成為成都人的榜樣。」「成都不僅有美食美女美景,還有各個領域的文藝名人,他們讓成都滋養出更多的色彩。」「全方位展示了成都的文化名人,我們成都以他們為榮。」如此的網絡用戶(讀者)討論層出不窮。即日起,「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進入專家評審階段。
  • 英語詩人與勞動詩歌
    提到洋溢著土壤和詩文味道的絕佳組合,不得不提起愛爾蘭詩人希尼,他既是歌頌勞動行為的詩人,又是自幼從事田野耕作的農民。事實上,從他創作的勞動詩歌來看,將勞動模範詩人這個稱謂賦予他毫不為過。1939年,希尼出生在北愛爾蘭的德利縣,父輩沒有文學基礎,終身在田地中耕作。
  • 甘肅省黃河文化主題美術採風活動圓滿結束
    近日,甘肅省黃河文化主題美術採風活動圓滿結束。  甘肅省黃河文化主題美術採風活動,由省文旅廳主辦,甘肅畫院承辦,組織全省各地美術創作機構的28位美術家,於9月21日至9月28日,赴蘭州、臨夏、甘南和白銀等市州開展採風創作。
  • 成都大學成大附小:大運會籌備親歷者揭秘「成都時間」創作
    在「愛成都·迎大運」天府學堂2020成都市中小學開學第一課主會場成都大學·成都大學附屬小學,成都大運會執委會開閉幕式部孔維薇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大運之「成」——大運會的「成都時間」主題課程。▲成都大運會籌備親歷者分享「成都時間」的幕後故事課堂上,孔維薇首先向同學們系統介紹了大運會的相關常識。說到此次大運會為何會選擇成都,孔維薇表示,成都近年來發展迅速,同時她是一座2300歲的城市,積澱了「和諧包容、智慧誠信、務實創新」的精神,孕育著青春的希望,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最佳旅遊城市」。
  • 顧愛玲:從詩歌出發走進中國故事
    從波士頓大學創意寫作專業畢業後,她一直在美國從事中國詩歌翻譯工作。談到 自 己為什麼執著於中國詩歌時,她遲疑了幾秒鐘後說:「我不知道,可能是因為很小的時候就和中文有接觸,也可能是我從小一起玩的中國朋友跟我講的那些中國故事一直在吸引著我。」  「中美兩國可能在經濟上、政治上交流很多,但是在文化方面還缺少真正的了解。
  • 天府黃引發市民大創作,銀杏葉堆出金色「成都」
    隨後,保潔部、綠化部、工程部都參與進來,大家建議可以將落葉創作圖案。在選擇圖案時,考慮到「太陽神鳥」是成都的城市標誌,比較有代表性,大家都熱愛這座城市,便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創作。除了太陽神鳥,保潔員們還根據場地的不同,利用銀杏葉拼出了「我愛青羊」等圖案。「確實沒想到,做好後卻受到了網友的追捧,成為院內一道靚麗風景。」李女士說。
  • 中國年成都味 川菜年夜飯擺到了倫敦、都柏林
    此次活動也是繼2017年走進西班牙、2019年走進德國希臘後第三次走進歐洲,傳播天府文化,講述成都故事。當地時間1月17日下午,正是中國的小年夜,「行走的年夜飯—品味成都」中華美食文化推廣活動來到愛爾蘭都柏林,在一棟建於1909年的老郵局歷史建築裡的知名中餐廳鴻軒,中國駐愛爾蘭大使何向東與愛爾蘭政商文界人士,以及成都代表團一同品鑑處處洋溢著成都元素的年夜飯,通過舌尖上的美味感受天府文化的韻味。
  • 天府文化綻放絢麗藝術之花 5座音樂小鎮特色鮮明
    搶抓「東進」戰略機遇,藉助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區位優勢、洛帶客家古驛文化優勢、文旅發展產業優勢、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生態優勢,突出流行音樂元素,建設具有綜合「音樂、驛站、娛樂、旅遊」等功能的「潮流新驛站·音樂候機廳」中國流行音樂前沿小鎮。洛帶鎮地處「東進」戰略要地,年遊客量600萬人次,是中國西部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古鎮。
  • 巴塞隆納奧運冠軍錢紅:大運會是世界感受天府文化的絕佳契機
    近日接受紅星新聞專訪時,錢紅侃侃而談,另一段此前很少被她提及的、少年時與成都的美好記憶,也隨之重新浮現。  對於2021年的成都大運會,錢紅有很多期待:「這將是一個讓世界近距離感受天府文化的絕佳契機。更重要的是,能夠增強成都市民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吸引更多的成都市民親身參與體育運動,真正起到以賽惠民的效果。」
  • 「名家看四川 再尋周克芹」 解讀天府文化的簡陽表達
    7月9日至11日,由四川省作家協會和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名家看四川·再尋周克芹·走進三新簡陽」文學交流活動舉行,劉慶邦、李鳴生、王祥夫、羅偉章、王十月、弋舟等50餘名全國著名作家走進簡陽規劃館等地,用心感受簡陽之美、領略簡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