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上山文化創作歌曲 省音協來浦採風

2020-11-30 澎湃新聞

為上山文化創作歌曲 省音協來浦採風

2020-10-16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15日,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著名作曲家黃於群,省音樂家協會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著名詞作家施翔應縣文聯邀請,來浦開展上山文化採風活動。

採風組先後來到縣博物館、上山遺址公園等地採風考察,認真聽取了工作人員對上山文化基本情況的介紹,領略了上山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蘊。

隨後,採風組和宣傳部、文聯、融媒體中心等相關人員召開了上山文化歌曲創作座談會。與會人員觀看了上山文化宣傳片,就上山宣傳歌曲的主題、歌詞、譜曲、演唱、傳播途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

今年11月下旬,我縣將舉辦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系列活動。黃於群、施翔表示,將抓緊開展歌曲創作,確保在11月中旬拿出高質量作品,為進一步宣傳、弘揚上山文化發揮音樂的力量。

原標題:《為上山文化創作歌曲 省音協來浦採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甘肅省黃河文化主題美術採風活動圓滿結束
    近日,甘肅省黃河文化主題美術採風活動圓滿結束。  甘肅省黃河文化主題美術採風活動,由省文旅廳主辦,甘肅畫院承辦,組織全省各地美術創作機構的28位美術家,於9月21日至9月28日,赴蘭州、臨夏、甘南和白銀等市州開展採風創作。
  • ...坐而論道、採風創作、詩歌快閃 百位詩人走進成都感受天府文化...
    在開幕後的5天裡,百餘位國內著名詩人、詩評家、學者及部分詩歌刊物主編齊聚成都,坐而論道、採風創作、詩歌快閃……記者了解到,此次詩歌節的配套活動精彩紛呈,詩歌節不光是詩人們的坐而論道,也是普通公眾感受文化魅力的節日哦。
  • 中國當代歌曲創作精品工程評選揭曉,李需民歌曲作品再度入選
    中國當代歌曲創作精品工程「聽見中國聽見你」2019年度優秀歌曲推選活動經過五輪、近百位專家評委的嚴格評選,從全國各省音協推薦的400多首參評歌曲作品中,最後評選出20首優秀歌曲。由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推送的著名作曲家李需民作曲的《雨嶺南》(彭子柱詞 常安演唱)入選。
  • 海南方言歌曲創作演唱大賽落幕 十大金曲揭曉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2月16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望 實習生 秦柏威)12月16日晚上,第三屆海南方言歌曲創作演唱大賽頒獎禮在海口舉行。頒獎禮揭曉了本屆海南方言歌曲大賽創作比賽的十大金曲及演唱獲獎選手。  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俊出席頒獎禮,並為一等獎選手頒獎。
  • 「金鐘之星」藝術團今晚唱響成都 為抗擊疫情、搶險救災的逆行者們...
    據了解,這也是中國音樂家協會(簡稱「中國音協」)在成都召開八屆三次理事會的一項非常重要的配套活動,用歌聲為成都,為群眾送上美好祝福的同時,更是要向最前線抗擊疫情、搶險救災的逆行者們致敬。從此開始,成都與中國文聯、中國音協的合作更加緊密,不斷為中國文化藝術的繁榮助力。而中國音協「金鐘之星」藝術團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帶領音樂家走進基層百姓之中,走進火熱生活之中,彰顯了音樂藝術在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中的獨特優勢,日益成為基層百姓最期待的文化盛事,成為文藝志願服務隊伍中的一支激昂旋律,一項為百姓送歡樂、為音樂鑄輝煌的品牌活動。
  • 首播| MV 《萬年上山》
    >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黃於群作曲,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省音樂家協會文學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施翔作詞,溫州大學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全國聲樂最高獎項「金鐘獎"獲得者陳大帥演唱的《萬年上山》歌曲MV,已由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縣融媒體中心製作完成,特獻給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
  • 《你莫走》催生張家界音樂現象 10萬元獎金徵歌曲翻唱抖音短視頻
    許勇說,他們將堅持「山野民謠」這一定位,唱山唱水唱老百姓的生活,不斷傳播以大湘西文化為代表的湖湘文化。當天,湖南省文聯副主席、省音樂家協會主席鄧東源為許勇、舒維頒發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入會會員證。2020張家界山野民謠《你莫走》創作座談會現場。
  • 文化「執筆」, 讓台州故事「活」起來
    登島採風,大陳島的美景、墾荒隊員的故事,都能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2017年上半年,台州亂彈劇團與著名編劇陳湧泉一同在台州採風,此次採風之行也正式啟動了台州亂彈首部大型現代戲《我的大陳島》的創作。  大陳島鳳尾山的山頂,是上世紀50年代第一批墾荒隊員登島後集體宣誓的地方。
  • 看完我才知道,原來主旋律歌曲也可以和我們這麼親近!
    ,還有我們佛山做扶貧,還有我們對未來的幸福生活的展望,我們是做了有四個篇章,前前後後也都歷時了兩年的時間,這也是我們音協,也是按照這種藝術規律,這種組歌創作的藝術規律來。因為我們都會遇到,頭一年來進行採風和創作,第二年我們在舞臺上進行呈現,這也是我們歷來的一個傳統。
  • 侗族音樂家陳國凡作品音樂會明晚開演,回想我與他的創作故事
    陳老師曾任三江侗族自治縣文化館館長,是多個國家級協會的會員,廣西及南寧市音協會員。經過多年的田野採風,在桂、黔、湘等侗族聚居地區收集整理了眾多侗族民間音樂,其中對侗族大歌進行了重點收集與整理。他創作了幾百部作品,1958年開始發表音樂作品,包括侗族大歌、山歌、戲劇、曲藝、歌舞、器樂等不同類別,獲地市級以上的獎勵有近百件,尤其對侗族大歌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大海知道我走了多遠》歌曲亮相2020福建春晚,唱出無數閩僑心聲
    1月25日(正月初一)晚,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廣播電視局、省廣播影視集團聯合主辦的《福到東南又一春——2020年福建省春節聯歡晚會》在東南衛視播出。福建省先進模範人物、港澳臺閩籍鄉親代表、華僑華人代表及文化藝術界代表近100人共同出席。
  • 深圳原創歌曲40年40首歌單公布 專家:先覺、先行、先倡
    40年來,深圳音樂事業與特區共同成長,深圳原創歌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在燦爛陽光下》《走向復興》《迎風飄揚的旗》《天耀中華》等主旋律歌曲與《瑪麗》《晚秋》《月亮之上》《丁香花》等流行歌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改寫了中國流行音樂的敘述。如今,深圳已經形成了數量可觀的、深圳優秀原創歌曲的「曲庫」,這些歌曲成為千千萬萬深圳的做夢者、追夢人、探險者共同的文化記憶。
  • 過去的一年,南陽文學創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從反映農村改革歷程的長篇小說《三山凹》到扶貧題材長篇小說《第一書記》,從全國著名作家南陽行到南陽作家群大城市建設採風活動,從抗疫作品的井噴之勢到諸多文學獎項的獲得,2020年,南陽作家深入熱騰騰的生活現場,從當代中國的偉大變革中發現創作主題,用文字的溫度和力度直面時代巨變,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充分展現了文學為人民書寫的時代擔當。
  • 絕美山水「飛」出絕唱——《我和我的祖國》歌詞創作與張家界的故事
    鮮為人知的是,這首經典絕唱的歌詞創作靈感來自於擁有絕美山水的張家界。這首歌如何與張家界結緣?張家界如何激發歌詞作者的創作靈感?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一番探尋。 《我和我的祖國》手稿。(資料圖片) 通訊員 攝 一定要創作出一首歌,展現這個勃勃生機的時代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改革開放風起雲湧,經濟、外交、體育等各個領域都是一片繁榮景象,文藝界優秀作品也層出不窮,更多文藝界人士摩拳擦掌,期待創作出時代絕響。 「一定要創作出一首歌,展現這個勃勃生機的時代。」
  • 建黨100周年 | 力子&李虹聯袂創作 烏英嘎演唱《草原和北京夢相連》
    近年來,力子先後創作了500多首歌詞。  19歲時創作的作品三弦獨奏曲《奶酒飄香》曾在內蒙古電臺播出。近年來,她創作聲樂作品近六十餘首,代表作有《阿爸的勒勒車》《美麗的牧羊姑娘》《呼倫貝爾美麗的冬》《草原之戀》《草原和北京夢相連》《鳳凰樓》《豐鎮是故鄉》等。
  • 2016「中國瀘溪·浦市中元節」在浦市舉行
    「中國瀘溪·浦市中元節」活動在千年古鎮浦市舉行。本次活動以「祈福、感恩、敬祖、孝親」為主題,全方位展示浦市古鎮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 活動開幕當日,在上方寺舉行「抬靈官」祭禮儀式,來自十裡八鄉的農民共同祭拜黑龍,祈求平安祥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壽宮內,大家裡三層外三層的穿越時空聽古戲,感受辰河高腔的獨特魅力。辰河高腔,有「東方戲劇活化石」之美譽,源於明末清初,流行於沅水中、上遊流域。
  • 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將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 講述萬年故事
    上山遺址陶雙耳罐這就是浦江上山遺址,迄今這樣的遺址已經發現了19處,它們分布在錢塘江及附近區域,考古學界將這一史前文化定名為上山文化。13、長田遺址;14、太婆山遺址;15、義烏橋頭遺址;16、老鷹山遺址;17、仙居下湯遺址;18、臨海峙山頭遺址;19、金華三潭山遺址研究稻作與上山文化先民的生存上山文化的先民們無疑是勤勞矯健的,主要靠採集、狩獵為生。
  • 【萬年上山·見證者】朱江平:上山守護者
    從最初的一個小山丘,到如今的上山考古遺址公園,20年來這個小山丘經歷了哪些變化?又是誰守護著它一路向前?11月12日起,推出系列報導:見證者:尋訪新聞當事人,帶你走進上山遺址,了解「上山文化」。2006年,以上山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被正式命名為「上山文化」。當時,為了使上山遺址不受自然天氣和人為破壞,縣裡曾在遺址的核心區,加蓋過一個竹棚作為遮擋物。以前的上山遺址並不對外開放,只用於專家、學者的觀摩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