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深度挖掘,讓更多的人驚喜於我們城市的天府文化富礦
■一次炫目展示,將我們城市的文化名人集體推向前臺
■一張口碑榜單,榜單升起,天府文化更耀眼,城市「星空」更璀璨
「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評選網絡投票入圍名單
廖昌永、魏明倫、王毅
阿來、戴衛、李宇春
周春芽、彭先誠、周嘯天
何應輝、劉家琨、彭輝
梁平、張新泉、流沙河
樊建川、譚繼和、林戈爾
馬識途、許燎源
「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評選專家評委組名單
譚平(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
舒大剛(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天府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邦本(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敏(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
王川(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教授)
艾蓮(四川省社科院文學與藝術研究所所長)
尹宏(成都市社科院歷史與文化研究所所長)
譚筱玲(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副院長、天府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陳海泉(成都傳媒集團黨委委員、成都商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
昨日17:00,由成都商報策劃推出的「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評選活動網絡投票落下帷幕。此前,成都商報全媒體用戶(讀者)推選出了40位文化名人,經過網絡投票,進入專家評審階段的20位入圍者揭曉:廖昌永、魏明倫、王毅、阿來、戴衛、李宇春、周春芽、彭先誠、周嘯天、何應輝、劉家琨、彭輝、梁平、張新泉、流沙河、樊建川、譚繼和、林戈爾、馬識途、許燎源。
據了解,此次網絡用戶(讀者)投票評選階段,在成都商報官方微信短短6天投票時間,投出11770982張票。微博上,#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的話題有超過200萬的閱讀。「這是一次對成都文化名人的集體打撈,希望更多的文化名人成為成都人的榜樣。」「成都不僅有美食美女美景,還有各個領域的文藝名人,他們讓成都滋養出更多的色彩。」「全方位展示了成都的文化名人,我們成都以他們為榮。」如此的網絡用戶(讀者)討論層出不窮。
即日起,「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根據評審規定,組委會特別邀請九位專家學者組成專家評委組,從20位入圍者中評選出最終的「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成都商報》於2018年1月17日2版曾對此評審規則作報導)。
成都的文化名人當然不止十大,雖然難免掛一漏萬,但希望通過此次評選活動,有更多的人關注天府文化,傳承天府文化,讓其能夠源遠流長。
多元化的名人榜單多元化的成都文化
1月16日,成都商報策劃推出的「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40位候選人網絡投票啟動以來,引起了成都市民的強烈關注,幾乎攪動了各個文化領域。截至昨日17時投票結束,40位文化名人總共獲得11770982張票!
有網友認為,天府成都大家輩出,評選當代的文化名人,就是對城市記憶的打撈,也是一次傳承。有網友點讚,入圍者都是近年來在國內外有相當知名度、影響力的名人,可以說是成都文化藝術名人的一次集體展示。還有網友說,這份入圍榜單體現了天府文化包容的特質,「馬識途、流沙河等文化大家讓我們看到了厚重的成都,李宇春則讓我們看到了時尚的成都!」
正如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所說,成都聚集了太多文化名家,選出「十大」是一件特別難的事,但又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這是一個特別美好的活動!
用戶的熱情昨天擠爆了成都商報的伺服器。從昨日12點到17點,訪問「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投票活動的用戶非常踴躍,訪問量激增,經測算超出平常訪問量近百倍,致使伺服器嚴重超過負荷。成都商報技術團隊立即啟動緊急預案,升級伺服器,並增加大量伺服器應對突然激增的訪問。但仍然無法徹底解決問題,致使部分用戶一時無法訪問頁面,成都商報對此表示深深的歉意。
見證文化名人之「豐」
發現文化名人之「隱」
40人中,有早已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文學大家馬識途、流沙河,也有藝術大家周春芽,更有默默在背後工作的文博專家王毅、深挖成都歷史文化內涵的學者譚繼和、三國文化學者譚良嘯等較為「寂寞」的文化名人。有網友稱,這是一次成都文化界的集體展示,通過參與活動,了解了一些此前並不熟悉的成都文化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對成都做出貢獻,我們應該記住他們!」
在投票階段,不少年輕的讀者、用戶都為百歲高齡的馬識途、87歲的文化大家流沙河、77歲的巴蜀鬼才魏明倫投票,從側面印證了成都年輕人對文化的熱愛。一位80後的網友在留言中說,自己聽流沙河的講座已經有五六年,「老人家那麼大年紀還在那兒講詩經和其他古詩,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文人精神。」
參選文化名人的譚良嘯表示,自己能否入圍十大是次要的,但活動展示了成都的文化名人,深感欣慰和知足。正如譚良嘯所言,成都商報希望通過文化名人推選這一獨特形式,展示他們的生命足跡、文化旅程和精神風貌,揭示一座城市和一群文化名人之間相輔相成、雙向同構的關係,讓全城的人們更清晰地認識天府文化的內核,也有利於天府文化在更大範圍傳播。成都商報記者邱峻峰
專家評委點評
本土文化名人得成都市民厚愛
組委會介紹,前20名單以網絡得票多少為序,此後票數清零。即日起,「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進入專家評審階段。譚平、舒大剛、王川、艾蓮等專家評委對即將展開的評審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譚平認為,此次評選,顯示了成都市民對本土文化名人的尊重和厚愛,對他們的成就的自信與自豪。「這40人,每一個都擁有大量粉絲和擁躉,不管有沒有進入最後的十人名單,他們都是當代成都的文化大家,都值得尊敬。」
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舒大剛表示,此次評選文化名人也來自各個領域,有歷史文化,有文學藝術,有大眾文化,有高雅學術……反映各個方面,各個層面,不同思維,不同愛好的社會需求,這是天府文化自古以來包容和諧、適應面廣的一大特色。「我們的文化宣傳、名人評選,在熱鬧之中保持理性,在大眾視野之外發現超越性,就是本次評選應當考慮的重要問題。」
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王川說,40位文化名人每一個都赫赫有名,這是成都數千年文化在當代的體現,有機地延續著數千年的城府文脈,顯示了成都社會對本土文化名人們的尊重和自豪,可謂文化自信的天府版。
四川省社科院文學與藝術研究所所長艾蓮則認為,人格化是文化傳播中極富滲透力和感染力的傳播方式。四川正在全省範圍內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這個評選活動也算是別致的呼應。特別令人稱讚的是,在成都商報全媒體用戶推選出的40人中,不乏文壇宿老、「高冷」學者和推廣天府文化的幕後英雄。他們被那麼多成都市民所認知、推崇和敬重,正好顯示了天府文化既時尚優雅又悠長厚重、包容多元的特徵。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