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中的日本鬼子為何喜歡留一小撮鬍子?專家解釋:可以救命!

2021-01-08 網易

  拜電視劇所賜,大家以為劉備是個忠厚老實的長者,說話穩重,從來不口出妄言。

  其實不然,劉備人設的另一面,是一位舌頭上帶刀的段子手

  

  話說當年劉備帶兵入蜀,和劉璋相會,劉璋手下有一位從事張裕,這位老兄荷爾蒙旺盛,滿頭滿臉都是毛。劉備便開他玩笑說,從前我們涿縣姓毛的特別多,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全都有姓毛的,涿縣縣令就說,諸毛繞涿居乎!

  張裕反唇相譏說,從前有個人,先當了潞縣縣令,又當涿縣縣令,人們稱他為潞涿君。涿同啄,就是嘴。劉備嘲笑張裕嘴旁邊全是毛,張裕便反嘲劉備鬍子少把嘴都露出來。

  本來只不過是個玩笑,沒想到劉備記了仇,後來拿下蜀中,竟然把張裕尋事處死,連諸葛亮勸說都沒用。

  倒不是丞相的話沒分量,實在是張裕這人說話不知輕重,你說人家沒鬍子,就是嘲笑人家不是男人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說他不是男人,這可是頂級侮辱了,不殺你殺誰。

  當然,現代人基本上都不留鬍子,所以大家根本難以想像,鬍子在古代對一個男人象徵著什麼。

  剃鬍子是一種恥辱刑罰

  鬍子最早的名字就是須,後來因為五胡亂華時胡人大舉內遷,胡人蜷曲濃密的鬚髮令漢人印象深刻,才有了鬍鬚、鬍子之說。

  古人普遍抱著「身之髮膚,受之父母」的思想,肢體、鬚髮、爪甲都不能輕易棄之,都是身體的組成部分。

  

  在古代,除了太監因為特殊原因長不了鬍子,所有男人都要蓄鬚

  而且,鬍鬚因為具有再生能力,古代還會把鬍鬚再生的速度、多寡,與生命力聯繫起來,陰陽五行之術更是把鬍鬚列入腎經,鬍子茂盛與否與腎功能直接掛鈎

  所以,假冒太監入宮的嫪毐,那鬍子應該是一根一根拔下來的,但是鬍子拔了還能長出來,那麼再撥,不知道反覆了多少次,總之想想都疼。

  古代男人也真是挺難的,天天臉上掛著腎的標誌,想隱藏都隱藏不了……

  

  人們對鬍子隨之產生了迷之崇拜。一個人相貌有沒有王霸之氣,先要看鬍子好看不好看,歷史上的皇帝,大多是隆準、廣顙、美須髯……

  隋朝滅亡陳朝,陳武帝陳霸先的陵墓被仇家扒開,有人竟然看見已經化為白骨的陳霸先,下頦上竟然還有稀稀拉拉幾根黑須,鬚根深深扎進骨頭裡……

  這當然只是個誇大其辭的傳說,但反映了鬍鬚在古人心中的份量。

  古人因此對鬍鬚產生了很多文化、風俗上的講究,比如不能隨意剃鬍須,要在專門的日子修理,《禮記·內則》就說,「三月之末擇日剪髮為鬀」。

  

  鬍子剪掉後也不能隨便扔,要好好地保存起來。

  鬚髮中如果出現白的,還要及時除去,撥掉的白須白髮,還要專門挑時間焚燒。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還記載了專門的「拔白」吉日,每月專門有一天,例如正月初四、二月初八、三月十二等等。

  拔白要在正午時陽氣充沛的時候,拔完即焚,這樣可以使長保鬚髮烏黑。

  

  在古代的刑罰中,把剃鬍子當作恥辱刑的一種,誰要是被剃了個滿臉精光,就是極大的恥辱。

  所以說,《三國演義》裡曹操割須棄袍,一把一把地割掉鬍子,乃是極大的精神侮辱,和電影《少林足球》裡大師兄把內褲帶到頭上沒啥兩樣。

  鬍子多代表子孫後代多

  古人眼中須、發一直是相提並論的,我們都知道,頭髮的造型是隨著年紀變化而變化的,女子的及笄就是十五歲可以出嫁了,男子二十結髮戴冠以示成年。

  鬍鬚的不同造型,也隨著年紀變化而不斷變化,代表著古人不同的年紀和經歷。

  比如留一字胡的人,說明他已經成家;留八字鬍的人,標誌他開始步入社會;已有子女留子孫胡的人,表示他的子女已婚配,或有了孫子,像是影視劇中的「山羊鬍」、「八字鬍」、「絡腮鬍」。

  

  比如電視劇《康熙大帝》中,陳道明的妝容,就隨著年紀的變化,鬍子的造型也在不斷變化。初成年時沒有一根鬍子,後來先是上唇一點點一字胡,而後一字胡向左右延伸,變成了八字鬍。

  後來到了中老年,便留成了山羊鬍。其實山羊鬍論美觀度並不如八字鬍,很多人的鬍子只能維持短短的山羊鬍,但到了中老年即使不好看,也繼續留著,原因無他,就是要和年齡、經歷匹配起來。

  有意思的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還有意無意地把鬍子和子孫後代聯繫起來。

  比如南北朝時,鮮卑族皇帝周武帝宇文邕的兒子宇文贇不成器,大臣王軌向武帝勸諫,竟然捋著宇文邕的鬍子說:「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

  

  無獨有偶,東魏丞相高歡嫁女給魏孝武帝,擔任娉使的李元忠和高歡談論婚事,席間談到興奮之處,李元忠湊近高歡,捋高歡的鬍子大笑。

  可見在不同族群,鬍子都有著大致相同的功能。

  民國軍閥為啥都喜歡留魯迅胡

  當然,鬍子除了象徵年齡、身份、閱歷,更主要的還是代表身份

  特別是官員,須髯是穩重、可信賴的物化象徵。諸葛亮評價蜀中大將,稱關羽都是只稱為「髯」。

  

  宋代名相寇準被宋真宗看好,想提拔起來當大官,可是他年紀輕輕怕難以服眾。寇準為了讓自己看起來穩重、老成,四處找偏方,最後找到了好辦法——就著何首烏吃「三白」,三白就是白蘿蔔、白米飯、鹽,據宋《本草衍義》載,這種吃法可以讓鬚髮變白。

  寇準一頓狂吃,加上心情有點急迫,果然鬚髮變得黑白叢雜,顯得老氣了許多,他也就順利地當了上參知政事。

  中國官兒愛拿鬍子作文章,外國人也一樣。

  看過抗戰片的朋友都知道,日本軍官喜歡在鼻子底下留一小撮方形鬍鬚,叫「板刷胡」

  這種鬍鬚其實並非日本人原創,而是學的德國,希特勒就留著一撮板刷胡。

  

  因為二戰的緣故,這個款式的鬍子,和法西斯、納粹、軍國主義、侵略者等字眼捆綁,成了邪惡的代名詞

  其實再往早了說,板刷胡並不是生而邪惡的。

  大家都知道,西方人毛髮比較濃密,20世紀之前,歐洲男性大多是一臉濃密的大鬍子。大家想一想中學課本上的馬克思、恩格斯,還有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都是大鬍子。

  這麼多鬍子,吃飯肯定不方便,歐洲人為防食物粘鬍子,吃飯時會系一塊餐布,後來慢慢就變成了西服上的領帶。

  到了20世紀初,歐洲各國出於衛生的考慮,開始流行剃掉大鬍子,只在鼻子下面留一小撮鬍子,稱之為衛生胡,因為其形狀像板刷,所以又得了個板刷胡的混名。

  

  此外衛生胡的流行還與一戰有關,德國人率先使用毒氣,給協約國士兵造成極大的傷亡,於是防毒面具便應用而生。但當時的男人流行留大鬍子,這種大鬍子在戰場上帶來諸多不便,蓬鬆的鬍子會影響防毒面具的氣密性。

  於是,士兵們便將大鬍子剃掉,僅留下鼻子下面的一小撮,正好擋住鼻孔,還可以增強防毒面具的氣密性。

  日本人全方位學習西方,上到軍事政治,下到生活習俗,無所不學,衛生胡也流傳到了日本。

  

  中國在民國時代,一度也全面向西方看齊,外交界和軍界名流也都喜歡留衛生胡。

  但是中國人畢竟擁有幾千年的鬍鬚文化,衛生胡過於奇葩、醜陋,所以沒過多久,中國人就換成了仁丹胡,也叫八字鬍、牛角胡。當然,這種款式相比於傳統的小撇兒式鬍鬚,更加濃密、更加粗壯,相當於加強版的八字鬍。

  民國軍、政、文化界的名流,不搭配個牛角胡就顯得不太正統,比如袁世凱、孫中山、黎元洪等。

  

  魯迅的經典鬍鬚,也是仁丹胡。

  現代社會隨著人們衛生意識的提高,都不再提倡蓄鬚,男性的審美標準更多向乾淨、陽光靠攏,除非你的顏值跟胡歌一樣,否則鬍子拉碴或者一臉黑毛,顯得侵略性太強,不招人喜歡。

  不過,隨著韓流湧入,有的年輕男性越來越白嫩化,竟然有的男性還去做脫毛,這無疑有些矯枉過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日本鬼子為何在鼻子下面留一撮鬍子,這都是亂認爹的結果
    日本這個國家從古至今都是非常奇葩的,因此他們國家中也有很多讓外人不能理解的習俗和規定。早在古代中國就記載說:日本的男人每個家裡都有好幾個老婆,這些老婆都是可以互相買賣的,真是顛覆人的三觀。我們在抗戰電影電視劇中經常能夠看到日本鬼子都會留一小撮鬍子,顯得不倫不類,十分可笑,這是為什麼呢?
  • 衛生胡這麼醜,為何德國人和日本人喜歡留?關鍵時刻能救命
    導語:衛生胡這麼醜,為何德國人和日本人喜歡留?關鍵時刻能救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估計大夥對軸心國士兵印象最深刻的,估計就是他們的鬍子了,通常我們稱之為「衛生胡」,也就是鼻子下面的那一撮毛。外觀一般都是正方形,跟鼻子對齊,兩邊拋光,因為很多人都審美觀無法接受,所以給留這種鬍子的德軍和日軍起外號叫做「鬼子」,看起來十分不舒服。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衛生胡這麼醜,為何還要留著?關於這點大有講究。鬍子在個別國家看來,是一種彰顯男性象徵的表現,鬍子越濃密越顯得陽剛,外國人喜歡留大鬍子就是因為這點,但大鬍子有個缺點,那就是清理的難度很大,同時容易引發皮膚病,對於前線士兵來說並不適合。
  • 日本人鼻子下為何留一小撮鬍子?看起來滑稽可笑,但卻有重要用途
    在很多的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電視劇中,我們會發現日本軍官總是穿著大皮靴,鼻子下有一小撮鬍子,看起來很滑稽。讓人一看到留有小撮鬍子的人,就會知道那是日本人。那麼日本人為什麼會留這樣的鬍子呢?並不是刻意醜化的,真正的原因令人很無語。
  • 抗日劇中日本太君人中上留的小鬍子並非源自東瀛習俗
    抗日劇中出現的日本兵給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人中上留著一撮小鬍子。不僅是講述抗日戰爭時期的劇中有出現,講述明朝抗倭戰爭甚至講述唐朝時期日本人使臣的影視劇中都出現過這種形象。這幾乎在中國的影視劇中成了區分是否是日本人的專屬標誌了。
  • 為何日本人要在鼻子下面留一撮鬍子?真實原因你可能都不信!
    為何日本人要在鼻子下面留一撮鬍子?真實原因你可能都不信!文/大千歷史之說二戰爆發的時候,世界各國的軍隊服裝以及裝扮都是各有特色,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哪國軍隊,而在這其中,令大家印象最深刻最了解的恐怕就是日本軍隊了。
  • 我買了一本日本人寫的《抗日神劇大百科》,書裡可不光是搞笑吐槽
    至於反華言論,從前言和書中都可以看出來,作者是真的喜歡看抗日神劇,又想向其他日本人「慢慢地、輕鬆地介紹」抗日神劇,儘管某些吐槽可能會對中國乃至中國文化有一些誤解,但絕不是日本右翼那樣臉紅脖子粗地否認侵略、叫囂反華。作者並不把這些神劇視為反日宣傳,而是作為某種值得分享、研究的無釐頭娛樂作品。
  • 日本也拍了部抗日劇,片中的八路形象令人意外,網友:太真實
    在這些神劇中,「手撕鬼子」、「手槍打飛機」等雷人劇情頻現,在侮辱觀眾智商的同時,也傷害了不少抗戰老兵的感情,如何講好抗戰故事成了如今中國影視市場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在中國拍攝抗日劇的時候,日本也拍起了抗日劇,而且片中八路軍的形象令人意外,有不少網友看後更是表示:和那些抗日雷劇相比,這也拍得太真實了吧!
  • 猛虎下山「手撕鬼子」,這部老虎當主角的抗日神劇爽爆了
    抗日歷史作為一個經久不衰的題材,一直以來都有各種抗日題材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和觀眾見面,拋開抗日神劇不說,中國經典抗日題材電影如《金陵十三釵》、《集結號》、《鬼子來了》等都被奉為經典;韓國電影如《鳴梁海戰》、《軍艦島》等也激烈控訴日軍無恥罪行。而韓國還有一部電影則用隱喻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民族氣節。
  • 真實的日本鬼子進村是什麼樣的?抗戰老兵說八個字,字字戳心
    當抗日劇層出不窮時,我們發現它們的質量卻沒有提高上去,反而變得越來越娛樂化。 在所有的抗日劇中,鬼子進村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抗日戰爭本身就是一部侵略史,從日本的馬蹄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起,中國老百姓就開始受盡日本鬼子的欺凌和侮辱。
  • 抗日神劇又又又挨批了,為什麼這類神劇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以前的抗日戰爭劇可以說是很經典的,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商業化,抗日劇越發得離譜,就像是要有一個劇本就可以拍一部電視劇,最近有一位老前輩實在是忍不了了,怒斥現在的抗日劇!這幾年這些抗日神劇被批評得很厲害,原因就是因為抗日奇俠們太厲害了,有會凌波微步的,有會小李飛刀的,可以徒手撕鬼子,可以手榴彈打飛機,要麼飛刀殺群寇,要麼冷箭射鬼子,總之就是無敵!而且鬼子必須得是獐頭鼠目、猥瑣不堪,智商還低,三個字:傻痴孬,而我方人員,那肯定是相貌堂堂、正義凌然,還三個字:高大全。
  • 日本鬼子老照片:圖2鬼子炮轟中華門,圖5的鬼子色眯眯地看著姑娘
    日本鬼子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鬼子一家人的合影照,從照片中看去,這名日本鬼子的身高竟然不到1.5米,不知是攝影師拍攝的角度問題,還是鬼子本身就比較矮小!
  • 專演日本鬼子,成名後回國慘遭毆打。現將女兒入了中國國籍
    在早期的天天向上裡,有一個主持人是一位日本人——他就是矢野浩二。在參加天天向上之前,他也是一個演員,專門演日本鬼子。 也許因為演了太多日本鬼子,所以他回到日本國內的時候慘遭毆打,這件事發生後,他毅然決然的讓自己的女兒加入了中國的國籍
  • 兇惡強壯,和抗日神劇中的不一樣
    抗日戰爭是我國影視作品中重要的主體,然而近年來一些不尊重婆史實的「抗日神劇」卻頻頻出現,時常把日寇描寫成一些形容猥瑣,行為滑稽的形象,如果侵略者真是這副模樣,中國人民怎麼可能會勝利得這麼艱難
  • 「你滴,死啦死啦滴」,「開路」,日本鬼子這種語言是怎麼來的?
    近些年來抗戰劇比較泛濫,當中雖然不乏一些優秀的作品,但也有很多粗製濫造的作品被譏諷為「抗日神劇」,但無論是優秀的作品還是「抗日神劇」,裡面的日本士兵說中國話總是很奇怪。首先是語法上,協和語常使用日語式的語序,即主語-賓語-動詞的順序,比如「他的姑娘的朋友大大的有」(他有很多女性朋友),這就是「協和語」,仔細想想,影視劇中鬼子兵說話是不是一般也是用這種「語序」。
  • 希特勒為什麼要留著影響顏值的小鬍子?
    在許多抗日神劇中,這款鬍子也是日本侵略者們的標配,一來顯示他們有多壞,二來也足夠滑稽搞笑。確實以現在的審美來說,這款鬍子在造型上確實有點兒對不起觀眾,代表的貌似又是一群反派,難道說這種小鬍子真是壞蛋們的專屬?
  • 二戰時期為什麼日本人的鼻子底下要弄「一撮毛」呢?
    2020-11-27 23:10:53 來源: 易看寵物世界 舉報   抗日神劇大家還是看的很多吧
  • 阿衰:阿衰也愛化妝,意外擦掉了眉毛,留鬍子像日本人,太辣眼了
    導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尤為熱烈,總是喜歡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大臉妹就是經常臭美,非常喜歡化妝,而阿衰一個大男生竟然也喜歡化妝。02脫毛膏女生都不喜歡自己胳膊和腿上有長長的汗毛,這樣太影響美觀了,因此女生都會用脫毛膏來脫掉汗毛,大臉妹就是這樣,一天她就用脫毛膏脫掉了自己胳膊上的汗毛,然後去洗手間時把擦胳膊的毛巾留在了課桌上。
  • 為什麼影視劇中的日本人都喜歡留一朵小鬍子?看完後明白了!
    為什麼影視劇中的日本人喜歡留小鬍子呢?這是影視劇對生活的真實反映,因為現實中很多日本人就喜歡留小鬍子。 其實留小鬍子並不是日本男人的傳統,他們也是從別的地方學來的。
  • 為何古代男性總是留鬍子,而現在的男性不喜歡留鬍子?
    大部分的男性在隨著年紀增長之後,都會慢慢的留起了鬍鬚,意味著自己告別小年輕的形象,表現出一種成熟的狀態,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男性都喜歡留鬍子,是成熟的一種表現,也是身份的一種象徵現在的男性其實大多是不愛留鬍子的,每次鬍子長長之後就會將其剔掉。
  • 盤點銀幕「鬼子」形象發展歷程,風格分三階段,一人無法超越
    ,畢竟我們在銀幕上看過太多的日本鬼子了。像方化在淪陷區的大連上學,其教師就是日本人。鄭保民在學校裡學了一口流利的日語,因此他們在塑造日本鬼子形象時幾乎沒有太大障礙,其對日本鬼子軍官說話的方式、動作和表情可以還原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