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大家還是看的很多吧,對於日本人的形象相信大家也更是深入骨髓的,就連現在的三歲小孩都知道是日本鬼子。我們最熟悉的日本人形象,無非就是一口聽不懂的言語,在加上他們鼻子下面的那一撮毛,這可以說是最能代表他們形象的。其實,這種鬍子名叫衛生胡,流行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早在衛生胡出現之前,時尚圈裡一直推崇著象徵男性魅力的大鬍子。然而,這種鬍子不好清理,吃飯的時候,還會幾根毛掉到食物上,非常的不雅觀,於是,愛乾淨的德國人開始推出了這一種爆款,看起來不僅乾淨,而且幹勁,很多德國的軍官把它當作一種時尚潮流,紛紛開始效防,就連遠在東洋的日本人看到了,也開始有樣學樣。
1936年11月,德、日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9月義大利又加入此協定。這樣,德、意、日三國就正式結成法西斯集團,三國為法西斯集團軸心國家。當時日本為了全盤學習德國,官方下令日本所有人男人都在鼻子中間留點小鬍子,這是也完全模仿德國領導人物希特勒形象所致,多少也有點討好希特勒吧。而在日本出身好地位高的武士或武士後代留鬍子的話是留八字鬍。方塊鬍子則是出身較低的人留的,留方塊胡的往往祖上是商人或從祖父起就只是個平民了。這種鬍子其實在一般亞洲人中是很難留的,一般我們在人中這個穴位想要留出濃密的鬍子很難。當然日本社會認為這種鬍子如果能留住的男人當然是很有男人味的。
其實在中國古代,留須是男子的必備相貌,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甚至是一種境界的體現。中國古人受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思想的影響,對於毛髮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根據年齡的不同,毛髮在相貌上的形式體現也是不同的。比如髮型,幼兒稱總角、男子成年束髮加冠、女子成年束髮及笄等等。然而清朝亡後,經過時代的洗禮,再經過新文化運動的震蕩,人們觀念變了,男人留須的就少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傳統文化一變而為新文化,除了一些老人和舊軍閥、舊官僚,留鬍子的男人已不多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