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近日,美國的《財富》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重點討論了軟體
機器人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們的
應用方面,認為軟體機器人未來或幫助人類實現更多的可能。
什麼是軟體機器人?
提到機器人,在我們的印象中,它們是冰冷又堅硬,不過,軟體機器人卻非常的柔軟,這也讓它們在和人類接觸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可靠和安全。
和機器人一般用金屬材料來製造不同,軟體機器人在製作材料方面,一般都採用非常柔軟的材料,目前比較常見的材料有介電彈性體(DE)、離子聚合物金屬複合材料(IPMC)、形狀記憶合金(SMA)、形狀記憶聚合物(SMP)等等。
這些材料的特點就是,它們更加的智能,而且在研發方面, 也更注重生物模仿,畢竟對於人類發展來說,自然生物也是人類進步最好的老師之一。
近年來,在機器人的研發上,科學家們開始逐漸更加側重於軟體機器人的研發,相較於那些傳統的、並不柔軟的機器人,軟體機器人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不僅可以深入到很多傳統機器人無法抵達的地方,更是有希望進入人體,在人體內穿梭進行手術治療等。
因為柔軟的身體特徵,讓它們可以在狹小的空間裡來去自如,比方說在地震救援的過程中,深入重災區被掩埋的廢墟之下時,這種軟體機器人就可以發揮極大作用,幫助人類展開救援工作,也可以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
軟體機器人真的可以進行人體手術?
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甚至是過去想都不敢想,只能在科幻作品中看到的場景,都在一一變成現實,比方說人類正在嘗試著離開地球,去尋找新的家園,再比方說未來人類做手術,可能不再需要真人醫生親自上陣了,只需要機器人就可以。
研究者認為,軟體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是非常巨大的,大約在2024年左右,就可以達到21.6億美元,而在修復手術方面,軟體機器人或許也可以成為人類身體的一部分。
在納米材料的加持下,這些軟體機器人也被賦予了不一樣的生命,科學家們希望它們未來會成為患者的外骨骼,通過軟體機器人,來讓身體殘缺的人重新變成一個正常人。
看起來是不是非常棒?不過,真正想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因為目前在軟體機器人的研發階段,還是處於起步階段,科學家們對於軟體機器人的了解,目前還只是皮毛,以生物模仿和實驗為主,想要大規模應用,短期內是無法實現的。
此外,未來軟體機器人還將被送上外星球,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先頭部隊」,幫助人類深入到外星球的隱秘角落。
NASA計劃將軟體機器人送上火星
我們都知道,NASA是計劃在2030年前後,進行載人登陸火星的,而為了確保未來人類可以順利登上火星,而且有機會對火星進入實地勘測、確保火星有機會變成人類的第二家園,NASA的科學家團隊,目前也在加緊研發軟體機器人,因為它們可以在火星上執行很多傳統機器人無法完成的任務。
而且由於它們非常柔軟,可以變換各種形狀,這也讓它們未來有機會成為人類在外星球上的「防護掩體」,確保太空勘測任務更加安全。
可以說,在人類研發軟體機器人,甚至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方面,人類的想像力有多豐富,人類就有機會達成多麼不可思議的成就。
這就好像是在過去,我們根本想像不到有一天可以不帶錢包、證件等出門,可是如今只需要一部手機,一切都被裝了進去。
拿人類太空探索來說,似乎再過10年-20年之後,我們就會真的在月球上擁有太空基地了,甚至未來普通人也有機會去太空旅行。
可以說,時代不斷在進步、科學不斷在發展,相信用不了多久,軟體機器人研發方面,就會有更多的成果傳來,未來會成為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甚至伴隨著人類的想像力,或許軟體機器人還將超乎我們的想像。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