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喪禮時為什麼長子要摔盆?還是越碎越好,這些講究你要知道

2021-01-12 藝述史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

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

我們先來說這個盆是什麼?

在傳統的喪葬文化當中,「摔盆」中摔的那個盆,又叫做「吉祥盆」「陰陽盆」。這個盆到現在呢,不會要求大小和深淺了,只需要中間有一個圓形的小孔。有說法是,留一個小孔,是為了漏掉迷魂湯。

為什麼這樣呢?在古代的傳說中,在陰間有個王婆,會將亡靈強行帶走,讓亡靈喝一碗迷魂湯,喝了湯之後就不會再轉世投胎了。大家都很忌諱這點,所以就在盆下面留一個洞。這裡說一句,這個洞,有的地方是一個,有的地方也會留七個洞,各地風俗不一樣。

接著我們來說,誰來摔盆?

這個一般都是由家裡的長子來的,是需要按照長幼之序、嫡庶之分來摔盆。這點也體現了我國的一個宗法制度,還有繼承制度。摔盆的人,在一些地方也被稱之為「孝子」。摔盆的人,就意味著可以繼承其家業的人。

最後我們來說,這個行為有哪些寓意?

想必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碎碎平安」吧,所以啊,在這個摔盆的流程中,最忌諱的就是摔不碎。而摔碎則是寓意著逝者能夠忘記前世的一切,好好走完下半輩子的路。

那以上就是摔盆的一些說法了,不知道大家的家鄉有沒有這個習俗呢?

相關焦點

  • 農村喪禮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到底有什麼講究?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
  • 農村在起靈之前,要孝子摔瓦罐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意嗎?
    問題:農村在起靈之前,要孝子摔瓦罐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意嗎?在農村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對於這些習俗一些不懂的人會認為是迷信,而只有懂得其中特別含義的人才知道它多代表的意義。就拿農村起靈前,孝子摔瓦罐一事來說吧,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看到的只是去世老人的長子摔破瓦罐這麼簡單,有的人還認為這屬於一種迷信應該廢除葬禮時孝子摔瓦罐,是一個關於農村喪葬儀式的重要問題。民俗過程很有意思,也是傳統村落文化的典型代表。另外,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江西,甘肅等地,也有摔火盆的習俗,只是形式上略有區別而已。可見,葬禮摔火盆是一種流傳已久的全國性風俗。
  • 有些地方葬禮時要摔盆子,有什麼講究嗎,為什麼要摔?
    裡面講的是有一個女的特別想生兒子,於是就去撿別人葬禮時摔盆子下邊壓的那個磚,因為據說撿了那個磚的人,家裡面就會生兒子,由此也鬧出來了很多的笑話。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來這個葬禮的時候摔盆子,不論在南北方其實都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習俗,但是在我們家好像沒有見過這種習俗,不知道在各位的家鄉有沒有呢?如果有,你們那裡這個習俗又被稱為什麼?
  • 農村辦白事出殯前要「摔盆」,還必須鑽一個眼,這種風俗你清楚嗎
    01前言中國人非常重視文化的傳承,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地區,許多地方至今還保留著很多傳統習俗。在許多家族中,新生命的到來和老人的逝去,都是兩件重大的事情。在農村地區,葬禮有著許多講究,這些講究中包含了人們對死者的悲傷。但是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一個人的去世並不代表著此生的結束,在古代不同的人去世有不同的稱呼,《禮記》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祿庶人曰死。而到了近代則是用一個老字代替死字,這個老字表達了人們對親人離去的悲傷,同時也體現了其他親友對逝者的不舍之情。
  • 農村白事「三不說,兩不做」,大家一定要記住,別怪我沒提醒你!
    農村在原先有很多習俗,關於婚喪的習俗也是非常多的,雖然農村人文化相對不高,但對於老一輩做事都是謹慎的,農村人在辦事都會找人算一下黃道吉日。農村白事「三不說,兩不做」,大家一定要記住,別怪我沒提醒你!除此之外,在辦事也有很多講究,關於該說什麼做什麼,不然一整年都會不吉利,農村辦喪事有「三不說,兩不做」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有人去世,要經過這些喪禮習俗!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死者為大,雖然現在喪禮從簡。但是農村人傳統的思想觀念依然存在著,一個人過世後要走的程序也很繁瑣。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農村喪禮的流程有哪些。.中國人自古講究要讓死者,走得風光和安心。老人去世後村裡人都會來參加葬禮,對死者表示最大的尊重和哀悼。
  • 農村白事跪拜的規矩你知道嗎?
    尤其是在安葬之前,這些習俗必須嚴守,否則不吉。弔唁弔唁是喪葬禮俗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弔唁的方式因各地風俗不同而有區別。弔唁時,與死者 關係的遠近不同,弔唁的禮數,方式也不同。 死者子女在接到訊息以後,首先要哭悼,然後問明死因,盡一切努力儘快上路奔喪。臨到家時,要"望鄉而哭",出嫁的女兒,有的甚至一路哭來。到家後,先要在靈前跪叩,哭悼, 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
  • 「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農村白事的這些講究,你知道幾種?
    在農村,紅白喜事是家家戶戶的大事,其中也少不了很多的講究,就辦白事而言,其中就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即使是一些很小的細節,如果不加注意,就有可能引發不小的誤會,甚至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影響,因此對農村的朋友來說,弄清楚這些禁忌十分重要,在這方面,部分農村流傳得最廣的是「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
  • 在農村參加白事,這3件事很忌諱,一定不能做,免得惹主人不高興
    要說農民最在意的事情,那麼除了紅事應該就是白事了,紅事指的就是結婚一類的喜慶事,在農村這樣的事情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而白事指的就是喪事,這樣的事情就要特別的顯示其莊重性,在農村,辦理白事的時候有著非常多的規矩,也有很多的禁忌。
  • 農村俗語「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 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都是有專門的酒席大廚的,一般有什麼紅白喜事都會請這些大廚來幫忙。而這些大廚如果進了你的門了,那可就是要大展身手了。農村俗語「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是什麼意思?俗語說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說的就是如果這些農村大廚過來幫忙做菜,那都是需要很多盆的。
  • 農村老人仙逝,為何喪禮上要擺人情簿,有些為何還不止一個
    有老人仙逝,家屬給老人辦喪禮,這件事情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緬懷親人,這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你們見到過一家人辦喪禮,同時放5個人情本的沒有。如果到去世的人家裡惦念死者,在常德話裡就回說成「上祭、弔孝、吃冷肉的」。
  • 農村辦喪事四種不能做的事,你們那有嗎?
    尤其是在農村,保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更多,這在農村人辦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時,體現得尤其明顯。 比如說農村的白事,風俗就跟城裡有很大區別。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
  • 農村俗語「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 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導語:這句農村的俗語「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這麼說呢?想知道的朋友們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農村的生活想必很多的農民們都已經很習慣了吧,然而小編作為一個在城市長大的人,基本上是沒有多少的機會可以去鄉村和農村裡去遊玩的,對農村的鄉土人情也沒有多了解,但是有時候過年的時候回去外婆家,倒是能領略到一點村裡的感覺。
  • 防控疫情,看看農村喪禮怎麼舉行
    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不能選擇何時到來,也不能選擇何時去,一切都是順其自然。實話說「死者為大」,在農村這種民風淳樸的氛圍中,不管是過年還是過節,只要村裡有老人過世,村裡人都會自發地去幫忙。老人去世也算喜事,非常熱鬧。
  • 農村辦喪事為什麼一定要大擺宴席?這是陋習嗎?
    農村家裡有老人過世後,一般都會邀請親朋好友到家裡來,請上一個戲班子,吹吹打打鬧個幾天,除了掛著的白布倒看不出有喪葬的氣氛。那麼這一習俗是怎麼形成的呢?農村上人情社會的壓力現在農村上年輕人都外出念書或者工作,留在農村的人體力已經不能支持獨立完成農活,這就更加需要周圍鄰居的協作。而如果你不依據習俗,那麼周圍鄰居就會根據他們的價值觀來評判你,繼而跟你這個異類保持距離不相往來。如果不依據習俗來辦,那你就是不孝。
  • 參加葬禮時為什麼要送花圈?給逝者送哀悼花圈要注意哪幾點講究?
    花圈為喪禮專用的。參加葬禮時,人們常常敬送花圈,作為對逝者的追悼。花圈最初並不是為喪禮專用的。 花圈的「發源地」據說在希臘,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是裝飾神像的「聖物」。教堂中的祭司後來也戴起花圈來,花圈傳播到各地後就不一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
  • 農村的喪禮習俗:你知道這些不成文的規定嗎?其中有什麼講究
    基本上每一個農村人都會去遵守,不會有人輕易的去改變或者是去反抗,因為這些規定是老祖宗制定下來的,沒有人敢輕易的去觸碰老祖宗的威嚴。可是為什麼這些不成文的規定沒有人可以拒絕呢?那麼今天就這個話題我們來仔細地探討一下。
  • 農村辦白事沒有了「人情味」,農民感嘆:世道變了,怎麼回事?
    在陝西的一個農村,葬禮上人來人往,偏偏在抬棺的時候就沒有幾個人上手,連老一輩臉上都掛不住,催促年輕人幫忙,卻被年輕人以"嫌晦氣"為由拒絕。同時,也是受許多民間傳聞和鬼故事的影響,總是害怕玄乎的事。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人想得多,講究的也多,對喪禮這種儀式接觸的少,對死亡的敬畏就多,也難免會發生這種現象。但在許多民風淳樸的鄉村也有這種現象是為什麼呢?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有道理嗎
    但是,我們看一句話或某件不成文的規矩時,要明白它有沒有道理,還得去追溯它的來源,就是這句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講究是怎麼出現的,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農村事物的理解去判斷有沒有道理。像是這句「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我們初看這句話時都會會心一笑,因為這句話裡的講究幾乎是全國性的,特別是正月不理髮,幾乎所有地方都有這個規矩。
  • 農村白喜事講究多「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都是指什麼?
    雖然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但是在農村裡紅白喜事的講究還是很多的,在平時可能大家感覺沒什麼,但是在辦理紅白喜事的時候,有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卻會引起很大的誤會。在農村裡關於白喜事的禁忌,流傳著「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