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 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2021-01-10 福祿故事社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純屬原創,歡迎大家關注。

導語:這句農村的俗語「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這麼說呢?想知道的朋友們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

農村的生活想必很多的農民們都已經很習慣了吧,然而小編作為一個在城市長大的人,基本上是沒有多少的機會可以去鄉村和農村裡去遊玩的,對農村的鄉土人情也沒有多了解,但是有時候過年的時候回去外婆家,倒是能領略到一點村裡的感覺。

不多說,在年夜飯的飯桌上,就能聽到外婆和外公們說的那些俗話和俗語,聽了之後,小編也開始有了點興趣,也就去問了一下他們這些俗語的意思。不多說,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說這句話「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的意思。

其實,這句話我們從字面行來理解就差不多能猜到這句話的意思,俗語說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說的就是如果這些農村大廚過來幫忙做菜,那都是需要很多盆的。這些盆可不是拿來裝菜的,而是拿來裝各種各樣的調料的。可能你會說調料不知道用瓶子裝嗎,那是你沒有看過農村辦酒席,那都是用一個個鐵臉盆裝著的,直接就可以用勺子舀出來,非常方便。

當然為何會說是二十四個,那是以前的人比較講究,真的就是用二十四個,只不過現在都是按需要來買盆了,已經用不了那麼多的盆了。畢竟現在大家的思想已經不像以前那麼迷信了,現在講究的是實際和實踐,按自己的所需所求來去找自己想要的東西才對。

那麼,大家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大家還有什麼俗語呢?也可以寫在評論區裡讓我們分享一下。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 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都是有專門的酒席大廚的,一般有什麼紅白喜事都會請這些大廚來幫忙。而這些大廚如果進了你的門了,那可就是要大展身手了。農村俗語「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是什麼意思?俗語說廚子進了門,二十四個盆,說的就是如果這些農村大廚過來幫忙做菜,那都是需要很多盆的。
  • 農村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啥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無不蘊含著老祖宗的大智慧,有些是日常生活的經驗總結,有些是用來規範人的行為。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句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不知道你聽過沒?啥意思?為什麼這麼說?「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從字面上不好理解,會讓人一頭霧水。
  • 農村俗語:「野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寒之門」,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野貓子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寒之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嗎?在農村裡,人們對一些動物的到家也是非常忌諱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可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俗語吧。比如有俗語說「狗來富,貓來窮」,「喜鵲報喜,烏鴉報喪」等俗語。
  • 農村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發財夢 發財夢 所謂「財不進急門」意思是說,財富一般是不會輕而易舉地跑進急於發財致富人家的大門的。防止受騙 所謂「福不入偏門」意思是說,福氣不會無緣無故地跑入靠弄玩旁門左道,搞偏方異術人家的大門的。古人常說,福氣來自於德性。可見有福之人,必是品德高尚,有修養,講禮義,遵紀守法,樂善好施,德高望重的人。
  • 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啥意思?急門、偏門指的都是啥
    文/明酉禾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啥意思?急門、偏門指的都是啥人這一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幸福快樂。對於快樂的定義,有的人認為有錢就能得到快樂;有的人認為健健康康才能快樂;而有的人,則認為凡事知足最快樂。每個人的願望都不一樣,他們對於自己目標的追求也不一樣。
  • 辛丑牛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啥意思呢?
    今天是2021年的1月6日,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三,昨天剛過小寒的節氣,再過幾天就要到了大寒的節氣,大寒的節氣過後可以說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就算走完了,然後到出春節的時候,立春的節氣開始後,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又重新開始輪迴了,這個時候也是即將進入到了臘月,對於農村這個時候來說,沒有農活可做,村裡的老人有時間的話就會聚在一起研究農耕的事情
  • 農村俗語:「娶親不找『半個』人,迎親不走屋後門」,是啥意思?
    俗語是漢語詞彙中為群眾所創造而且在群眾中口口相傳的一種語言單位。這種語言具有通俗、簡練和形象化的特點,能夠被許多群眾所接受。一般來講,大部分俗語都比較易於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俗語卻有些晦澀難懂。比如,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娶親不找『半個』人,迎親不走屋後門。」就是比較難懂的一句農村俗語。
  • 農村俗語:「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堂」,是啥意思?又是為什麼?
    今天的主題是:農村俗語:「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堂」,是啥意思?又是為什麼?「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堂」是什麼意思?這裡的「羊」指的是屬相羊,不是家裡養的牲口那個羊,意思是十個屬羊的裡九個命運坎坷,要麼沒有父母,要麼中年喪偶,要麼老無所依,所以在農村辦一些事情上,比如生孩子、結婚等,都是很避諱屬羊的出現在現場。
  • 農村俗語「王八有錢出氣粗,侄兒有錢不叫叔」啥意思
    農村俗語「王八有錢出氣粗,侄兒有錢不叫叔」啥意思,分享幾則很有意思的俗語。金秋十月,一個豐收的季節。走在農村的道路上,引入眼裡眼帘首先是道路兩旁即將收割的玉米,還有那三五成群,站在一個比較舒服地方,談天說地的老農。農村俗語大都是透過這樣的的方式傳播的。
  • 農村俗語「好女無毛旺三代,好男有毛值萬金」,啥意思?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農村俗語「好女無毛旺三代,好男有毛值萬金」,啥意思?現在這個時間,正處於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和白露之間。
  • 2021辛丑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婦遇牛,六人分餅」,啥意思?
    「寡婦年」是什麼意思?寡婦年在民間有很多種叫法,有的地區稱「啞年」「滑年」,有的地區稱「黑年」「盲年」,主要的意思就是在農曆的年月兩頭沒有立春的意思,這個年月在過去的時候被稱為「無春年」。閏月的產生就會使得當年是閏年,閏年有13個月,而一年12個月有二十四個節氣,那麼就是15天一個節氣,這就導致了如果出現閏年13個月,那麼最少會出現25個節氣的產生,按照立春是第一個節氣的規定,也就是在閏年兩頭都會出現立春,也被稱為「兩頭春」,2020年就是閏四月,所以2020年就是兩頭春的年月。
  • 農村有句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這話是啥意思呢?
    在農村,不少人都喜歡講俗語諺語,大家對俗語諺語也都不陌生。其實平日生活中,我們總能有意無意的說出幾句俗語諺語,或者從別人口中聽到一些俗語諺語,這些俗語往往能夠起到點明說話的中心內容中心思想的作用,使得平常的語言交流有了「起伏」的感覺。
  • 農村俗語「立春在臘月,天寒在三月」,啥意思?
    導讀:農村俗語「立春在臘月,天寒在三月」,啥意思?進入臘月之後,年味就更濃了,冬天的氣息也從大雪紛飛中更佳了,寒冬臘月裡,我們期待春節的到來,春節快到了,春天還會選嗎?春季啥時候到來?從氣象學上說,春天應該是按照二十四節氣來安排的,二十四節氣分辨四季,一季有六個節氣,四季是這樣區分的:春節: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從以上可知,春季是從立春節氣開始的。
  • 農村俗語「墳對凸,門對凹,宅基好壞不管它」是什麼意思?
    但是在農村,自古以來對自己的房子都是相當講究的,地理位置、朝向、地勢高低等都有很多的經驗道理在裡面,因此也就流傳下來了許多關於房子的俗語。記得以前聽到農村老人講「墳對凸,門對凹,宅基好壞不管它」,當時並不太理解,有誰知道它的意思嗎?
  • 明年辛丑寡年,農村俗語:「牛年遇寡年,豬狗要吃黑」,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古時候人們種地耕田都離不開二十四節氣,因為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代表的都是不同的氣候特徵,所以人們會通過各個節氣的氣候特徵來選擇做哪樣農活。農曆每年是354-355天,而陽曆是365或者366天,中間有著近11天的差距,為了解決這個時間差問題,農曆設置了閏月,所以農曆年就有平年和閏年的區別,閏年是13個月,會出現一年385天的情況,立春在陽曆年的時間基本是固定的一般是2月3日-5日,但在農曆年卻因為月份有12個月或者13個月,所以就會出現立春在正月或者在臘月的情況,如果出現在閏年,那麼就有可能是兩頭都有春,這樣就會直接導致閏年的下一個年是兩頭都無春
  • 明年是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不逢春,遇牛五穀登」,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不逢春,遇牛五穀登」,啥意思?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小寒節氣。小寒節氣的到來,也宣告著全年最為寒冷的季節來臨。小寒處於二三九,天寒地凍人亂吼,這個季節是滴水成冰氣溫低的凍的人都亂吼。
  • 農村建房俗語「門對窗人遭殃,門對門必傷人」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風水並不是迷信,只是一種人文環境知識,說得是人與環境的之間的關係。農村俗語說的「門對窗」和「門對門」,指的是鄰居街坊之間的門窗關係,如果處理不好,鄰居街坊就會鬧矛盾,起糾紛的。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傷了和氣真的不好。這種現象,多出現在隔著街道相對而居的鄰裡之間。在以前,農村門對門的鄰居建房,多半都不會大門和大門正對應著,一般都會稍微的錯開一些。
  • 2021年是寡婦年,俗語說:「牛遇寡婦年,糧食必生蟲」啥意思
    為什麼會初年一年裡沒有立春節氣這種情況呢?我們要知道,我們常用的幹支紀年法是我們常說的農曆,也就是陰曆,是以月亮的運轉周期來推算的,其實農曆對農業生產的指導意義並不大,在古代,真正對農業生產有指導意義的是「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的運轉規律來推算的,這跟我們現在常用的陽曆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們會發現二十四節氣中每個節氣的時間點從陽曆上來看會更加固定。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啥意思?為什麼這樣講?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啥意思?為什麼這樣講?俗語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組成的一部分,起源,一般都是在古代的農村之中,因為俗語不像詩詞歌賦之類的藝術形式,門檻較高,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較為理解,這也就使得俗語能夠在農村之中快速的流傳,現在很多人對於以前的知識都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封建落後的思想,但這些知識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定然是具有著一定的道理,我們現在也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對於可信度低的俗語,聽一聽也就過去了,而對於可信度高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