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媽今年58歲了,這天因為倒垃圾問題,和樓下的張大爺吵個不停,吵了一會王大媽就感覺自己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於是家人趕緊送去了醫院,結果診斷為「應激性心肌病」,所幸送醫及時,王大媽情況好轉。
吵個架,也能引發心肌病?
應激性心肌病,也叫心碎症候群,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短暫性左室心尖球囊樣擴張,這種病雖不常見,但是一旦發病,多數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類似於急性心梗。
應激性心肌病在發病前常有軀體或心理刺激的誘因,例如爭吵、打架等。患者在爭吵過程中,會造成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釋放大量兒茶酚胺,而兒茶酚胺可導致心肌毒性並作用於左心室,也可導致心肌微循環障礙、心肌頓抑,增加心臟後負荷,最終造成心肌損傷而發病。
不良情緒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生氣、焦慮等負面情緒還會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引起心跳加速、情緒激動,從而引起冠脈痙攣,使病變的冠脈管腔進一步狹窄。
國外就有研究發現,經常在社交軟體上使用憤怒、焦慮、壓力等負面情緒字眼的越多,冠心病死亡風險越高;相反,經常使用積極性詞彙的人,冠心病的死亡風險則較低。
國內也有研究報導,納入108家醫院7773例的急性心梗患者,結果顯示,相較於男性,女性因生氣、焦慮等負面情緒所誘發急性心梗的風險也會更高。
如何遠離負面情緒?
1、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類型
愛生氣的性格通常被稱為「A型性格」,這類人通常爭強好勝、急於求成、脾氣暴躁,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可以大發雷霆。研究顯示,「A型性格」的人發生冠心病的風險遠高於其他性格的人,而且在冠心病患者中,「A型性格」的人也佔了絕大多數。
2、懂得滿足
「A型性格」的人,無論在工作、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中,都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學會止步與滿足,就不會因為欲求不滿而心生怨恨與焦慮。
3、多與他人溝通
與親朋好友交流溝通,將自己的不滿、疑慮、擔心說出來,心平氣和地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還能轉移注意力,將焦點轉移至他處,可以暫時避免憤怒與煩惱。
4、減少娛樂活動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休息與運動需要平衡,不可過多參與娛樂活動,例如長時間的打麻將、跳廣場舞、聚餐、看電視等等,尤其在睡前更要停止一切娛樂活動,儘早入睡,有利於保持情緒穩定。
5、清淡飲食
高油、高鹽以及辛辣飲食,也會增加情緒激動的風險,所以要儘可能吃得清淡一點,減少鈉鹽的攝入。
6、學會暗示
遇到自己看不順眼的人或事時,或者感覺到自己受了委屈、吃了虧,要學會暗示自己:生氣是對自己的懲罰,但是那些讓我生氣的人,卻不會因為我生氣了而受到一絲影響或傷害,那麼我為什麼還要生氣呢。
7、適度逃離
如果正處於憤怒和焦慮的環境中,例如鄰裡、同事關係緊張,可以選擇適度逃離這種令人生氣、緊張的關係,可以選擇搬家、換工作,對於家庭還可以暫時性分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