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毆打!消除家庭暴力,請從轉變觀念開始

2021-01-20 法制現場

「沒有國家能躲過新冠病毒,也沒有國家能免遭家庭暴力的禍害。」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據聯合國婦女署官網報導,此次「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的活動主題是「橙色點亮世界:資助、回應、預防、數據收集」。

2020年,發生了很多起屢屢刺痛人心的家庭暴力事件。不久前,山東德州女孩方某洋因無法懷孕被婆家虐待致死,3名施暴者卻被「從輕處罰」,讓人們震驚;

結婚前的方某洋是個愛笑的姑娘。圖:澎湃新聞

今年9月,四川省阿壩州女子拉姆在家中上直播時,被前夫唐某用汽油焚燒,傷重不治離世,而在此前,她已在家暴中沉默隱忍了十幾年……

拉姆曾曬離婚證稱感覺自己安全了。圖:央視新聞

家庭暴力帶來的慘痛後果,觸目驚心。相比成年人,兒童往往更容易成為家暴的受害者。今年10月,遼寧6歲女童被母親及其男友用熱水澆頭、鉗子拔牙、鋼針扎腿……幾個月的虐待把她送進了醫院重症監護室,生命垂危。

遼寧6歲女童受傷前後的照片,這對比讓人心疼不已。圖:遼瀋晚報

不久之後,媒體又曝出廣東茂名7歲男孩被親生父親用菸頭燙得滿身傷疤,雙手面臨截肢……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曾對2008年至2013年6年間媒體報導的697例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進行統計,發現其中85%的案件為父母施暴。

各國家暴案為何激增?

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封城的影響,其他各國的家暴案也在激增。

據法新社23日報導,疫情封城期間家暴案激增,家反而成了對一些婦女而言最危險的地方。

從奈及利亞和南非性侵案激增、秘魯失蹤婦女人數增加、巴西和墨西哥婦女遇害率上升,到歐洲婦女團體處理相關案件應接不暇,都顯示出疫情加重了性暴力問題。根據聯合國9月底發布的數據,疫情封鎖措施導致投訴或通報家暴的電話在阿根廷增加了25%,在賽普勒斯和法國增加了30%,新加坡則增加了33%。

幾乎在所有國家,限制新冠病毒傳播的封鎖措施導致婦女和兒童被「關在家裡」。摩洛哥婦女團體4月份呼籲政府對家庭暴力激增作出緊急回應,稱「對婦女來說,家是最危險的地方」。

聯合國7月曾警告稱,一段6個月的封鎖期就可能在世界範圍內導致3100萬起額外的性暴力事件及700萬起意外懷孕事件。近來,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賴比瑞亞和羅馬尼亞等國接連爆發支持婦女權益的示威遊行活動。法新社稱,目前全世界只有1/8的國家採取措施減輕新冠疫情對婦女兒童的影響。

遭遇家暴後該怎麼辦?

要消除家庭暴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全社會樹立家暴零容忍觀念,摒除「和稀泥」心態。這看上去像是陳詞濫調,但實際上,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搖擺不定」。面對導致重傷甚至死亡的家暴事件,絕大多數人都會義憤填膺,要求嚴懲暴力;但是,當面對的「僅僅」是鄰居夫妻吵架中動了手,或者是家長伸手打了幾下小孩呢?

惡性家暴事件因為更挑戰道德底線,更容易引起輿論關注。可是,家庭暴力的一個特點就是具有長期性和隱蔽性,施暴方往往從一個巴掌、一次推搡開始,在沒有遇到反抗後愈演愈烈,肆無忌憚;而受害者則因為種種原因,往往選擇隱忍。全國婦聯在2015年披露的數據顯示,家暴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後才會選擇報警。而根據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的前述研究,未成年人對父母的家暴行為進行報案的只佔2%。

據世界銀行調查顯示,20世紀全世界有25%-50%的婦女都曾受到過與其關係密切者的身體虐待。在美國,根據調查,每15秒鐘就有一名婦女遭到其丈夫、男友或夥伴的毆打;英國一項調查顯示,在倫敦北部,有30%的婦女遭受過家庭暴力。而受害婦女平均要在向12個機構發出求救信號之後,才會得到幫助。

在中國,據全國婦聯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會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毆打。

2016年3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了《反家庭暴力法》,對家暴的範疇、預防、處置、人身安全保護令和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規定,這意味著中國的反家暴之路正式法治化。

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家庭暴力該怎麼辦?

有六大救助途徑:

1.就近求助。向受害人或者加害人所在的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

2.報警。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鑑定傷情,並根據家庭暴力情節輕重,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出具告誡書、治安管理處罰。

3.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除了禁止實施家暴外,人身安全保護令還可以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以及其他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措施。

4.尋求臨時庇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到政府設立的臨時庇護場所獲得臨時生活幫助。

5.申請法律援助。如果需要法律服務,可以向所在地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6.撥打熱線電話。可以撥打婦聯組織的「12338」婦女維權熱線、司法行政機關的「12348」法律諮詢熱線等進行諮詢。

而作為旁觀者,發現身邊發生家暴事件時,請放下「與我無關」的心態,聽見、看見家暴事件時,請選擇喝止、報警,你的每一次「路見不平」,都可能對家暴按下暫停鍵。

因為家暴根本不是家務事!今天是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國際日,讓我們一起對家暴說:「不!」

一起反對、拒絕、抵抗家暴!

綜合自光明日報、環球時報、澎湃新聞、央視新聞、中國婦女報等

編輯:小白

【來源:今日女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女子自曝長期遭丈夫毆打,還手後被打得更慘
    近日,廣州一位叫做小玉的網友爆料,稱自己遭受了丈夫的家庭暴力。丈夫脾氣火爆,嫌她囉嗦,時不時地就會毆打辱罵她,嚴重時,她的身體被打出過淤青。此外,她的丈夫還罰孩子跪在地上寫作業,認為這樣孩子腳疼,會寫得更快一點。有網友質疑她為何打不還手,她表示以前還過手,但是被打得更慘了,就不敢還手了。
  • 光明時評:消除家庭暴力,從這一刻開始
    家,這個本該最溫馨的詞語,卻與殘酷的暴力聯繫在一起,成為危害深重的社會惡疾。在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再次談起這個話題,令人心情沉重。但是,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認真地談一談家庭暴力,也是剷除家暴之路上的小小努力。
  • 家庭暴力如何認定?施暴者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家庭暴力如何認定?施暴者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原標題: 2016年3月1日,我國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兩年來,這部法律施行情況如何,反家暴有哪些進展?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通報了相關情況。
  • 《聽見她說》:妻子在丈夫葬禮上大笑,被家暴的女人還能做什麼
    終於,老五生病去世了,馮愛梅終於解脫了,她在海南買了房子,開始了新的生活。2在中國,24.7%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遇家暴,也就是說,每4個女人中,就有1個正在經歷著家庭暴力,而女性平均在經歷35次家暴後才會選擇報警,更多的女性選擇了一次又一次的忍受。
  • 國際反家暴日談消除家庭暴力
    不久之後,媒體又報導了廣東茂名7歲男孩被親生父親用菸頭燙得滿身傷疤,雙手面臨截肢……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曾對2008年至2013年間媒體報導的697例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進行統計,發現其中85%的案件為父母施暴。要消除家庭暴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全社會樹立對家暴零容忍的觀念,摒除「和稀泥」心態。
  • 11月25日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
    暴力侵害婦女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全世界每三個女性中就有一人在其一生中遭受過毆打、被迫進行性行為,或遭到其他方式的虐待,而施虐者往往是其所熟悉的人。聯合國設立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國際日,旨在提高公眾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 賢妻勒死丈夫的背後:三成多家庭存在家暴
    鄰居眼中為人和氣、老實本分的一名女子,用絲襪纏繞丈夫的脖子,將其勒死。行兇後,女子在丈夫的遺體旁呆坐了一晚,等待警察的到來。這樣一個口碑良好的女人為何要殺死自己的丈夫?據稱,她的丈夫嗜酒,頻頻酒後施暴,她不堪忍受,痛下殺手。這是一起源於家庭暴力的悲劇。據統計,我國35.7%的家庭存在家暴——這項數據是否超乎你的想像?
  • 增城女性真實案例!毆打、輕生、致死……向家暴勇敢說「NO」!
    家是避風的港灣、心靈的歸宿 而家暴卻破壞了家庭的幸福 11·25「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 讓我們一起行動 對家暴說「不」!
  • 當前婚姻家庭女性犯罪心理的案例剖析
    殺人、傷害、投毒等女性犯罪大都是由婚姻家庭引發,據筆者調查的40名中,其中家庭暴力引發5名,佔12.5%,第三者插足4名,佔10%,毒品引發3名,佔7.5%,迷信思想嚴重引發2名,佔5%,作風輕浮引發4名,佔10%,買賣婚姻4名,佔10%,欲佔財產引發2名,佔7.5%,情感轉移引發3名,佔7.5%,嫌貧愛富引發2名,佔5%,嫉嫌與虛榮引發2名,佔5%,感情不和引發4名,佔10%,賭博引發
  • 婚後有暴力傾向的男人,女人如何處理?
    今天我們講一個女性比較關心的話題,婚後有暴力傾向的男人,女人該怎麼去處理呢?我先給大家講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據全國婦聯的統計,我國二點七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過jb,平均每七點四秒就會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的毆打。大家數一下,數七秒就有一個是不是很可怕!
  • 買婚、家暴與冥婚:農村殘障女性的生死掙扎
    男性婚姻擠壓的另一個後果是女性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女性面對的失蹤、拐賣和暴力的風險上升。巫山童養媳馬泮豔是為人熟知的典型案例。劉雨晴的生活也是如此。她的母親就是被拐賣到魏縣,然後逃走。劉雨晴從小就被賣掉。她兩次結婚,又因低智和對性生活的牴觸而受到丈夫家庭的質疑,最終被送入精神病院,遭到性侵併懷孕。另一個普遍存在的替代性方案是跨國買婚。
  • 11月25日是第21個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人身安全保護令咋申請
    遭遇家庭暴力該怎麼做  第一時間報警留存證據  遼寧省婦聯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如有婦女兒童遇到家庭暴力情況,要第一時間報警,注意留存證據,如照片、診斷等。有必要的可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提起離婚訴訟。還可以撥打12338婦女維權熱線,尋求幫助。
  • 拿什麼保護你,被家暴的女性|羅翔老師
    掙扎了很久,終於鼓起勇氣跟大家說出這個事實,我不想再沉默,我不希望有女孩子跟我一樣.在過去的半年中,我可以說是每天活在噩夢當中。關於家暴的這一切,我必須說出來!」那天正好是「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據全國婦聯及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三次婦女地位社會調查」,我國有24.7%的女性曾遭受家庭暴力,相當於全國約有1億女性曾遭受家暴。
  • 對方有家庭暴力致輕傷,要求離婚,法院能判嗎?
    法律知識要點:夫妻一方在生活中,對另一方實施家庭暴力,該行為是法定的離婚理由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二項的規定,如果有證據證明夫妻一方對另一方實施家庭暴力,法院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認定雙方的感情確已破裂,依法應當判決準予雙方離婚。
  • 反親密關係暴力需要全社會的警覺
    一段發生在公共場合針對女性的暴力侵害,硬生生地成了多幕劇,其中還經歷了從不報警到報警的波折,這樣的劇情「反轉」以及在反轉中透露出的各種細節著實值得社會各方面反思。而復盤此前有關「不報警」的因由,應當承認,其中的諸多關鍵環節並不僅是局限於個案範疇,而對女性合法權益的保護同樣具有示範和警示價值。首先,路人偶遇當街施暴,在運用便捷的取證手段固定證據的同時選擇為受害人報警求助,是難能可貴的社會義舉。特別是據當事女子所言,其此前被當眾毆打已4次,卻僅有這次有路人通過報警尋求法律的幹預和介入。
  • 三大條件認定家庭暴力
    李某曾書寫過保證書一份,保證以後不會打罵張某,積極治療張某受到李某毆打頸椎外傷遇溼冷天氣疼痛症狀。張某在2012年12月26日書寫收條一份,內容為:今收到李某賠償張某被打已花銷的醫藥費3000元。判決 多份證據直指家暴 法院判決前夫賠償法院經審理認為,婚姻中無過錯的一方有權利要求有過錯方給予賠償,該請求權可以在離婚訴訟時主張,也可以在法院判決離婚後的特定期限內提起。
  • 惡意降低生活費是家庭暴力?法院發布典型案例敲警鐘
    家庭暴力僅僅是毆打等身體暴力嗎?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11日通過新聞發布會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提醒民眾,以愛的名義施暴和精神控制,惡意減少支付撫養費、贍養費等經濟控制,以非法手段定位跟蹤騷擾……都可以構成家庭暴力。施暴者也不分男女。
  • 有獎對決!11月23日—29日中午12點,反家暴法律知識線上大PK!
    為提高人民群眾反家暴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反對家庭暴力的濃厚氛圍,在國際反家暴日來臨之際,市婦聯特別推出「拒絕家庭暴力,共享美好生活」反家暴法律知識線上PK活動,增強全社會關心和維護婦女權益的法治觀念,教育引導家庭成員互相關愛、遠離暴力、和睦相處,以家庭小平安促進社會大平安。
  • 美妝博主宇芽遭遇家庭暴力引人深思:面對家暴男,女性該怎麼辦?
    愛情也好,婚姻也罷,原本是每個人都心嚮往之的,但是卻一直有家暴事件接二連三爆出:前一段時間的歌手具荷拉因經歷前男友家暴和負面新聞、網絡暴力患抑鬱症,最終死亡;5月份在廣東汕頭也出現了家暴新聞事件,施暴男子已被當地警方帶走調查……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但卻是相似的事件,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在家暴中,大部分的受害者都為女性,因為女性在力量上是弱於男性的,一旦遇到家暴,反抗能力幾乎為零,越是因為如此
  • 重慶法院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
    05謾罵、恐嚇等對家庭成員的精神實施侵害的行為本身也構成家庭暴力,可以依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基本案情申請人(女)與被申請人(男)系夫妻關係。此前,被申請人多次對申請人進行言語辱罵、暴力毆打。2020年7月,為保護自身人身安全,申請人前往位於外地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