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之後,加拿大開始擔憂豌豆、大豆和豬肉的對華出口了

2021-01-15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

由於多次被檢測出有害生物,加拿大兩家油菜籽公司的對華出口已經被中方叫停。最近,加拿大的大豆、豌豆和豬肉商又開始著急了。

據路透社當地時間4月29日報導,中國的進口檢驗越發嚴格,貿易商表示,加拿大的大豆和豌豆對華出口,都面臨著障礙。另外,加拿大政府上周還稱,由於文件問題,對華豬肉出口也遇到了困難。

這種情況下,許多加拿大農民不得不開始種植小麥等其他作物,他們希望這些作物不會出口受阻。畢竟,中國是加拿大多數農產品的最大買家。去年,中國購買了價值27億加元(約合135億人民幣)的加拿大油菜籽、價值5.14億加元(約合25.7億人民幣)的豬肉。

2012年3月28日,江蘇南通一糧油接運碼頭正在從外輪上卸運進口大豆/IC Photo

加拿大出口商DG Global總裁德懷特·戈林(Dwight Gerling)說,今年1月份的時候,港口大豆檢查一般只需要幾天時間,現在,則需要3周時間,這導致不少中國買家避免購買加拿大產品。

戈林稱,「這是在發出一個信號:從加拿大購買,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困難」。

但是,時間延長的原因,是和加拿大農產品的質量有關。

今年早些時候,一位中國買家告訴戈林,一位政府檢查員在他的34個貨櫃(約680噸)加拿大大豆中發現了螞蟻。

儘管如此,戈林還是聲稱,這種現象是罕見的,他將此看作是中方「玩遊戲」,對其「施加壓力」。

但路透社也提到,中方表示,叫停加拿大的油菜籽企業,是一項常規的檢驗檢疫措施,目的是保護中國的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

加拿大農業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無法證實中國對油菜籽以外的農產品實施了更嚴格的措施。加政府本月表示,希望派遣代表團前往中國討論這一問題。

戈林的公司已經停止向中國銷售大豆,在東南亞尋找其他買家。

加拿大大豆產業組織(Soy Canada industry group)的數據顯示,由於此前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加拿大在2018年向中國出口了價值17億加元(約合85億人民幣)的大豆,同比大幅增長。但現在,銷售已經放緩。

此外,加拿大政府上周一(22日)表示,一些加拿大豬肉出口商在向中國出口豬肉時使用過期的證明表格,造成延誤。加拿大豬肉協會發言人蓋理·史託迪(Gary Stordy)稱,此類問題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時有發生,但很少造成破壞性後果。

加拿大拿大豌豆出口商則開始擔心,他們可能成為下一個。行業組織Pulse Canada的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進口了價值7.18億加元(35.9億人民幣)的加拿大豌豆,但現在進口速度已有所放緩。

總部位於多倫多的博德穀物大宗商品公司(BroadGrain Commodities)物流主管塔伊米·克魯茲(Taimy Cruz)表示,中方已開始更嚴格地審查進口文件和產品樣品。

目前,中國檢驗檢疫部門在批准每批豌豆進口前都會對其樣本進行檢測。克魯茲說,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還限制了一種許可證下允許的大豆運輸數量,減緩了運輸速度。

克魯茲說:「我們必須格外小心,他們現在非常嚴格。」

中國政府此前暫停兩家加拿大企業的油菜籽進口,都是因為其質量問題,而不是所謂的「施加壓力」。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3月6日表示,近期,中國海關多次在從加拿大進口的油菜籽中檢出危險性有害生物,其中一家企業出口的油菜籽檢疫問題尤為嚴重。在此情況下,中國海關根據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作出暫停進口的決定完全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加拿大作為全球最大的油菜籽生產國,最大的油菜籽、菜籽油出口國,相信也一定明白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將對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道理。同其他任何國家一樣,中國政府也需要保障自己國民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加拿大否決中企收購,對華出口煤炭也成泡影,渥太華抱怨睚眥必報
    根據加拿大媒體當地時間12月25日的最新報導稱,由於加拿大本國的製造業逐漸成了空心產業,因此對於如今的加拿大出口行業來說,最賺錢的事情就是對外賣資源。恰巧加拿大又是個黃金儲備大國,因此很多黃金開採企業在加拿大領土上如同雨後春筍一般開了起來。除此之外,加拿大本身還有著豐富的煤炭儲備,美國很大一部分工業煤炭都需要從加拿大進口。
  • ICE油菜籽上漲 因油菜籽基本面形勢利多
    生意社01月08日訊   溫哥華1月7日消息:周四,洲際交易所(ICE)的加拿大油菜籽期貨市場收盤上漲,扭轉早盤因多頭平倉而引發的跌勢,其中近期期約創下新高。
  • 怙惡不悛:加拿大竟還敢「犯錯」?特魯多:相信川普「人品」!
    俄羅斯《塔斯社》8月26日報導稱,自去年年底以來,加拿大犯了嚴重錯誤,與中國的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如此,加拿大也成為全球國際新聞的頻繁討論熱點,加拿大當地人感到非常慚愧,但加拿大當局並不在意,並堅持向美國靠攏,據了解,作為美國的鄰國和盟友,加拿大已成為川普口中最緊密的盟友,因此,每當美國需要幫助時,第一次總是想到加拿大,所以在華為事件中,加拿大已經成為美國馬前卒。
  • 牛盾3月8日會見加拿大農業及農業食品部副部長
    2010年3月8日下午,牛盾副部長會見了來訪的加拿大農業及農業食品部副部長約翰·諾布萊(John Knubley)一行,雙方就加強中加農業合作及中加農產品貿易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牛盾副部長指出,中國和加拿大都是世界重要的農業大國,中加農業合作有力促進了兩國經貿關係發展,農產品貿易合作不斷擴大。
  • 加拿大變態殺人案,豬販用女人的肉餵豬,鄰居吃7年豬肉毫無察覺
    一些作案手法怪異的兇手,往往都會打上「精神分裂」,加拿大犯罪史上最兇殘的連環殺手羅伯特·皮克頓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皮克頓(1949年出生)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高貴林港市的一個豬農,他在溫哥華附近有一個佔地7公頃的家族養豬場,父母都是職業豬農,他從小就在農場長大,沒有什麼朋友,自從父母死後,他就一個人經營著養豬場。
  • 2019年是豬年,豬肉該不該吃?能不能吃?
    感染了瘟疫的豬,身體免疫力下降,器官衰竭,內臟、肉質可能已經變質或攜帶其他病菌,這種豬肉吃下去確實不會被傳染,但是可能會生病啊!!瘟豬由於免疫系統缺損,會成為各種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場所。煮熟也不是萬無一失之策,像肉毒桿菌的芽孢是耐熱的,煮熟之後常溫放置一段時間又會長出來。此外還要考慮手、餐具的沾染,即使沙門氏菌這種不耐熱的也不能掉以輕心。所以雖然不要過於恐慌,但是吃瘟豬肉是絕對不提倡的。
  • 國際豬業:農曆新年,豬肉吃多少?
    一如往年,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將回家過年,這意味會有更多的人口流動和潛在的豬肉汙染危機。最重要的是,在農曆新年期間,因中國傳統對豬肉的需求量非常高。但是非洲豬瘟已經使得生豬存欄量遠遠低於正常水平,因此情況十分複雜。因很多人慾從高價豬肉中獲利,使得中國政府為之擔憂。
  • 玉米價格瘋漲,豬肉和雞肉價格還會下跌嗎?
    當玉米價格上漲之後,從今年9月初開始,國內的豬肉價格卻連續7周出現下跌。資料顯示,豬肉集貿市場價格每公斤50.56元,比今年2月最高點低了9.08元,也就是每斤降了4元錢。我去周邊的超市看了一下,豬肉的價格基本上在26-28元/斤左右,的確比之前的價格下降了一些,老百姓的購買需求有所恢復,但購買豬肉的人還是不太多,目前豬肉價格在平穩下跌之中。
  • 對華大米出口卻少74%,越南開始揣揣不安?
    最新數據顯示,第二季度越南GDP增長6.71%,超出早前預期,其中加工和製造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增長最快。但是,儘管經濟成績單亮眼,可越南國內擔憂的聲音卻變得越來越多,「看似受益,其實正置身於長遠風險」。
  • 英國農場主明年起向中國出口豬精液和種豬
    據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據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報導,英國農戶很快將向中國同行出口豬精液。英國正尋求從中國市場不斷飆升的肉類需求中獲益。    戴維·卡梅倫(DavidCamer-on)利用他的訪華之旅,幫助推動與中國政府達成協議,為英國從明年初開始銷售豬人工授精材料鋪平道路。這是英國首相促進英中雙邊貿易之努力的一部分。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也是最大的豬肉消費國。
  • 1月16日豬價下跌,玉米價格上漲,小麥和大豆價格行情如何?
    生豬價格下跌是因為昨天向市場上投放了3萬噸的冷凍肉,這是中央儲備庫為了調節市場上的豬肉價格過高,保護消費者豬肉消費的利益而進行的政策性的幹預。畢竟近期生豬價格確實的在不斷的暴漲,而且生豬價格又恢復到了18元每斤以上,這個行情使得豬肉價格30元左右一斤,消費者確實有購買能力有限。加上今年新冠病毒疫情造成了消費者收入下降,甚至好多消費者失去了就業崗位。
  • 氣候致大豆減產預期上升 短期豆價強勢不改
    近日,巴西政府發布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巴西大豆出口量創下歷史次高紀錄,與此同時CBOT大豆期貨也創六年半高位。而拉尼娜氣候對豆類市場價格主要體現為巴西大豆延後收割擔憂,儘管這部分風險將隨著3、4月份巴西大豆上市逐漸消退,但是3月之前仍會成為市場炒作的熱點。另據報導,巴西大豆頭號產區馬託格羅索州的收割工作開局緩慢,當地農民稱,收割進度落後於上年同期,因年度之初降雨不足。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阿根廷,目前阿根廷也面臨降水不足的問題。
  • 澳洲鐵礦石對華出口創紀錄,愈發盛氣凌人,印度趁火打劫高喊漲價
    在經歷煤炭、葡萄酒、牛肉、海鮮和木材等一系列的限制和制裁之後,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年度貿易量會受到多大影響呢?對於澳大利亞來說,在煤炭和農漁產品貿易量銳減的前提下,對華出口貿易額是否受到歷史性重創呢?答案可能令人感到疑惑。《澳華財經在線》1月8日報導稱:澳大利亞統計局(AB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的中澳雙向貿易額達到2088億澳元(約合10480億元人民幣)。
  • 23家肉企暫停輸華,國內豬價連漲7周!德國巨頭看準中國「商機」
    最近,豬肉成為輿論的焦點。一方面,多國肉類加工廠爆發疫情,促使我國暫停國外肉企產品輸華。截至目前,我國已暫停美國、英國、加拿大等9國共計23家企業肉類對華出口。另一方面,豬肉與生活息息相關,自5月下旬以來,國內豬肉價格已連續7周反彈。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測,7月13-19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為每公斤37.54元,同比上漲103.7%。
  • 韓機構:韓國對伊斯蘭國家燒酒豬肉出口正不斷增加
    (觀察者網訊)韓國產豬肉和燒酒面向伊斯蘭國家的出口正不斷增加。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3日稱,在超90%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度尼西亞,韓國燒酒大受歡迎。近年來韓國面向阿聯杜拜的豬肉出口也在連年攀升。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分析稱,雖然在印尼等國穆斯林消費者禁止飲酒,但在大城市和景區等地,非伊斯蘭教及外國人飲酒是被允許的。印尼的非穆斯林人口佔13%,達3450萬人。同時,酒類在社交活動中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都市年輕人的酒類消費不斷增加,當地的酒類市場也在不斷擴大。據了解,此前銷往印尼的燒酒主要以韓國餐廳為主,但近來為迎合年輕人口味,當地出現了不少的燒酒雞尾酒酒吧。
  • 美歐貿易協議八字還沒一撇 大豆買賣實際意義也不大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將他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會面稱作「自由和公平貿易的大日子」,但分析人士指出,關於雙方如何調和他們在貿易上的分歧,此次並沒有給出具體計劃,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而且歐盟購買美國大豆的承諾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象徵性的。
  • 秋糧收穫之際 大豆玉米生產者補貼為何命不同
    從目前東北省及內蒙古各地傳出的消息來看,今年該區域大豆種植仍舊受政策傾斜,而玉米生產者補貼則大幅低於大豆。其中,內蒙古突泉縣玉米生產者補貼每小畝79.4元,遼寧省玉米補貼每小畝76元,大豆補貼每小畝276元,黑龍江玉米生產者補貼每小畝30元,大豆補貼每小畝255元,水稻生產者補貼每小畝地上水133元,地下水每小畝補貼93元。
  • 表面上是出口豬肉,實際卻在輸出病毒!
    美國不僅對我們進行誣陷,給我們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還在呼籲全世界和美國實現通航,想要全世界的人都去美國旅遊!近日美國政府再次口出狂言,稱要加大豬肉出口,尤其是對中國!做生意講究的是你情我願,強買強賣那一招是行不通的!美國因為疫情的影響,經濟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滯後,現在的美國政府一心想要發展經濟,但是發展經濟也不能建立在全世界崩塌的基礎上吧!
  • 2017年全球豬肉行業規模分析:豬肉產量達11103.4萬噸
    由於2016年豬肉產量的減少,豬肉消費產量也隨之減少。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全球各國豬肉銷量情況來看:2017年歐洲聯盟國家豬肉消費量最多,達2061.3萬噸,其次為俄羅斯,達326萬噸,巴西以291.7萬噸位列全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