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最近,豬肉成為輿論的焦點。一方面,多國肉類加工廠爆發疫情,促使我國暫停國外肉企產品輸華。截至目前,我國已暫停美國、英國、加拿大等9國共計23家企業肉類對華出口。另一方面,豬肉與生活息息相關,自5月下旬以來,國內豬肉價格已連續7周反彈。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測,7月13-19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為每公斤37.54元,同比上漲103.7%。
去年,國內豬價大漲刺激了大量企業加大到養豬產業,就連萬科這樣的大型房企也想跨界入局,再加上國家出臺扶持計劃,國內養豬業一時之間成為投資風口。如今,國內豬價再次迎來一波上漲,德國兩大化工巨頭也對養豬產生了興趣。
1、中國一年產7億頭豬,德國化工巨頭加碼中國養豬業
據第一財經的報導,7月20日,全球化工巨頭德國巴斯夫宣布投資中國生豬智能服務商睿畜科技。據了解,本輪投資由中企發起領投,巴斯夫和另一家德國化工巨頭贏創共同跟投。其中,巴斯夫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2019年光是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就超過73億歐元,在德國和美國市場的銷售額更高。
中國是全球生豬養殖的重要市場,2018年,中國的生豬養殖量高達7億頭,約佔世界一半,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生豬智能化養殖發展空間非常大。睿畜科技是一家通過智能傳感器和數位化等手段優化生豬養殖的企業,當前巴斯夫投資該企業,不難看出是在看好和加碼中國智能化養豬市場。
另一方面,巴斯夫的加入也將有利於中國養豬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據悉,除了化工業務,巴斯夫還提供在農業和畜牧領域包括飼料提供、養殖環境改良等多環節的服務。藉助與睿畜科技的合作,未來巴斯夫可以更科學地優化飼料配方,幫助養殖戶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為生豬提供更優質的飼養環境方案。
目前,中國已經開始形成智能養豬的生態,很多大企業都在關注農業智能化道路,網上也不斷傳出企業開高薪招納養豬專業人才的新聞,可以看出中國的養豬業正在邁向專業化道路。最近,隨著豬價又一輪上漲,想要投資生豬養殖業的聲音越來越密集,但事實上,除了專業外,生豬養豬還面臨著許多難以想像的經營風險和門檻。
2、生豬養殖面臨三大風險,豬價或在三季度企穩
首先,養豬行業前期投入非常高。在養豬前期,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做準備工作,包括購買種豬、建造豬舍、購買設備等;後期養殖過程,還要進行飼料加工、生豬繁育、飼養、防疫等工作。一般來說,生豬養殖周期為10個月,這意味著還需要有較多的資金用於經營流轉。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中,富豪王健林感嘆,蓋個十萬頭豬的豬場要幾個億,蓋個五星級酒店才多少錢,沒想到豬場那麼貴。不難看出,養豬工作流程繁複不說,資金投入還很巨大。
其次,養豬行業政策趨嚴。出於環保、管控疫病等方面的需要,我國對生豬環保養殖的要求正在提高,比如2017年,約有2000萬頭豬因環保問題被市場淘汰。同時,環保要求下的養豬集約化和規模化也在被鼓勵。數據顯示,2019年1~9月,我國前10養豬企業出欄量佔全國的10.8%,較2018年明顯提升(8.6%)。
最後、養豬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且受外部市場環境影響大。比如去年,由於生豬供給量減少,豬肉價格出現大漲,但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豬肉價格出現短期下降,但隨著經濟恢復、汛期出現、多省嚴查跨省調運等多因素影響,豬肉價格又迎來了連續7周的上漲。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漲勢可能並不持續。7月13日,我國農業農村部表示,我國生豬存欄和仔豬供給量連續5個月恢復增長,預示7月以後可出欄的豬將逐漸增加,市場供應緊張局面將得到緩;同時,今年豬肉進口量同比增加100萬噸,預計三季度之後豬肉價格沒有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
文 | 鍾志生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