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逆行小行星 命名亮了
小行星是唯一能由發現者自由命名的天體,所以取個什麼名字要多隨意就有多隨意。微博認證為天文學及行星科學專業研究生的@小龍哈勃 說:「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逆向行駛的小行星之後,決定把它命名為星行小。。。 」「星行小」早在1999年就被發現,因為它的軌道公轉方向與大型行星相反,因此天文學家把它命名為「Dioretsa」,即「Asteroid」(小行星)一詞的逆寫。至於為何會逆向飛行,@小龍哈勃表示是大行星引力操縱的結果。
-
背景:第17606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吳孟超星"
永久命名為「吳孟超星」的第17606號小行星,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於河北省興隆縣的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發現的,發現時間為1995年9月28日。 9月28日夜,是一個沒有月光的晴夜,該項目組的周旭、李雅平、陳玉靜等工作人員利用興隆基地的60/90釐米施密特望遠鏡進行了搜尋小行星的工作。
-
巴西天文學家發現小行星光環
新華網裡約熱內盧3月26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巴西天文學家在26日報告說,他們在南美洲多個站點觀測發現,半人馬小行星群中的女凱龍星(小行星10199)被兩道光環圍繞,這是太陽系中迄今發現最小的一個帶光環的天體。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間,有一群小天體顯現出小行星和彗星的雙重特徵,它們被命名為半人馬小行星群。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逆行近地小行星(組圖)
據新華社倫敦5月2日電美國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一顆繞太陽公轉的近地小行星,其直徑在2千米到3千米之間。天文學家之所以對這顆小行星感興趣,是因為它屬於罕見的逆行小行星,而且它與地球最近時的距離比其他逆行天體都要近得多。 太陽系中有極少一部分小行星繞太陽公轉的方向與地球、火星等天體相反,這些小行星被稱為逆行小行星。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天上有30多顆星星與浙江有關 給小行星命名有啥規則
【摘要】昨天,NASA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據不完全統計,以浙江地名、人名或其他事件命名的星星有30多個。 浙江在線杭州4月10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胡昊 編輯/沈正璽) 昨天,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編號為41981。
-
...專家警告說,一顆以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外媒:48年後小行星可能撞地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27日報導,專家警告說,一顆以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正在加速前行,有可能在48年後撞上地球。據報導,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證實,體積較大的「阿波菲斯」小行星在非均勻輻射的影響下提高了飛行速度,如同被裝上了小型助推器。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小行星命名也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獲批後將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永載天文史冊。
-
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胡喆)記者近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天文學家發現奇特小行星 黯淡「低調」常「逆行」(圖)
紫金山天文臺的專家說,天文望遠鏡拍攝的空間照片,通過計算機處理後發現,在一些不動的恆星背景上,有這顆小行星在不停地運動。 這顆小行星屬於奇特的達摩克族小行星。這類星星都很有「個性」,一方面非常黯淡,特「低調」,另一方面卻「我行我素」,經常是「逆行」(即逆時針轉動運行)。到目前為止,該「小行星家族」被發現的很少,全世界天文專家加起來只發現了70多顆而已。
-
中科院發現的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彭桓武星」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一九九七年發現的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第四八七九八號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被正式以中國理論物理事業第一人的名字永久命名為「彭桓武星」。
-
如果天文學家給星雲命名這名字 原諒我笑出聲
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LHA 120-N 150號星雲,星雲的組成主要是塵埃和氣體,看起如一團雲霧,因為星雲在塌縮過程中存在角動量,所以在恆星周圍還會留下一些繞行的行星和小行星。星雲通常被認為是恆星形成的溫床,對這以特殊區域的研究能夠幫助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大質量的恆星是如何形成的。這團星雲在處理過的圖像中呈現出粉紅色,周邊環繞著許多年輕的行星。歐航局在3月1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大質量的恆星形成理論模型認為,它們應該在恆星群內部形成,但是實際觀測的結果顯示,也有10%的大質量恆星是孤立形成的。
-
水星逆行諸事不順?天文學家稱:視覺錯覺!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16年,「水星逆行」現象將會出現四次,持續總時長約80天。在佔星術中,「水星逆行」往往意味著諸事不順,佔星師通常會建議人們在水星逆行期間儘量避免啟動任何新的項目,應該去反思和回顧過去的決定並重新評估。然而,天文學家並不認同這一觀點。
-
易烊千璽張藝興楊洋,這年頭粉絲直接送愛豆小行星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天文學家的工作十分辛苦,每當下雨或者雲多的天氣,看不到星星,很多工作人員就會坐在一起聊金庸的書,聊書中的英雄人物,因此決定以「金庸星」命名。2001年命名,編號為第10930號。3.林青霞——林青霞星2000年8月,一位天文愛好者發現了一顆後來被編號為38821的小行星,這也是他在美國發現的第四顆小行星。
-
走進恆星與行星,體積微小的小行星
體積微小的小行星小行星是指那些圍繞著太陽運轉、但體積太小而不能稱之為行星的天體。最大的小行星直徑也只有1000千米左右,微型小行星則只有鵝卵石一般大小。直徑超過240千米的小行星約有16個。它們都位於地球軌道內側到土星的軌道外側的太空中,而絕大多數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
神秘小行星隱藏太陽系10億年,不知從何而來,繞太陽逆行十分異類
它們包括一顆名為2I / Borisov的彗星,該彗星於2019年被發現並仍在通過,還有一顆名為'Oumuamua的小行星於2017年迅速通過。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在太陽系中發現了一個更永久的局外人。這是一組星際小行星,它們在很久以前就被檢查過,從未消失。根據本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它們已經隱蔽了數10億年。
-
為第一個中文命名的大天體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也有無數的小行星,但在行星和小行星之間,還有一種天體被叫做矮行星,數量也不少,天文學家預估整個太陽系中矮行星的數量至少有數百顆。
-
天文學家拍攝迄今為止最清晰的「高爾夫球小行星」-智神星的圖像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拍攝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小行星智神星(Pallas)的照片。新的圖像顯示出這個小世界的表面上滿是坑坑窪窪,以至於人們將其稱為「高爾夫球小行星」。智神星直徑512公裡(318英裡),是小行星帶中的第三大的天體,僅次於穀神星和灶神星。
-
怎麼給一顆星星命名?
在201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天文學家埃裡克·瑪瑪傑克(Eric Mamajek)發起了IAU星名工作組(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WGSN,以下簡稱工作組)。創建這個工作組的動力來源於2015年IAU組織的首次命名活動「NameExoWorlds」,該活動邀請公眾來為一系列系外行星和它們的寄主星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