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胡喆)記者近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中科院發現的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彭桓武星」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一九九七年發現的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第四八七九八號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被正式以中國理論物理事業第一人的名字永久命名為「彭桓武星」。
-
「吳偉仁星」!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此次命名的「吳偉仁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於2011年6月獲得國際永久編號281880號。2020年4月,由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和紫金山天文臺推薦,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設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吳偉仁星」的正式命名獲得一致通過。據測算,「吳偉仁星」繞日運行周期約5.75個地球年,2021年1月24日衝日時距離地球3.25億公裡。
-
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要多努力?「吳偉仁星」來了,湖南天文協會...
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獲批後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永載天文史冊。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天上有30多顆星星與浙江有關 給小行星命名有啥規則
【摘要】昨天,NASA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據不完全統計,以浙江地名、人名或其他事件命名的星星有30多個。 浙江在線杭州4月10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胡昊 編輯/沈正璽) 昨天,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編號為41981。
-
中國油田技術奠基人王德民獲小行星命名
近日,這位80歲高齡、年輕時酷似吳彥祖、被稱為「史上顏值最高學霸」的石油院士,獲得了小行星國際命名,國際編號為21023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史上曾獲此榮譽的名人,包括達文西、牛頓、居裡夫人等。一位石油界院士憑什麼獲此榮譽?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之初,時年57歲的王德民以大慶油田採油高級工程師的身份成為首批院士。
-
共工星,太陽系第20大天體以中文定名!為第一個中文命名的大天體
也得以命名,國際天文聯合會決定將這顆位於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命名為「共工」。那麼為什麼用共工的名字來命名這個小行星呢?,直徑約為1535公裡,也是太陽系中第20大的天體,開始的時候,天文學家們認為這顆矮行星上很可能是白雪皚皚,因此將其稱之為「白雪公主」,但是後來的天文觀測又發現其表面看起來呈現出紅色,於是推測這顆矮行星表面被甲烷、一氧化碳和氮冰所覆蓋,這種情況跟新視野號所看到的冥王星表面的性質差不多,因此又決定不再稱呼其為「白雪公主」。
-
中國院士獲小行星命名 長相酷似吳彥祖(圖)
近日,這位80歲高齡、年輕時酷似吳彥祖、被稱為「史上顏值最高學霸」的石油院士,獲得了小行星國際命名,國際編號為21023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史上曾獲此榮譽的名人,包括達文西、牛頓、居裡夫人等。一位石油界院士憑什麼獲此榮譽?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之初,時年57歲的王德民以大慶油田採油高級工程師的身份成為首批院士。
-
太陽系小行星帶三傑:灶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
小行星帶示意圖關於小行星帶的形成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木星和火星軌道之間,本來也存在著一顆太陽系大行星,後來由於強烈的天體碰撞,導致大行星碎裂,從而形成數以萬計的小行星。另一種說法是,由於木星這個太陽系行星中的大塊頭的存在,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就難以形成大行星,只能以小行星的形態存在。
-
走進恆星與行星,體積微小的小行星
1801年,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發現了一個新行星,命名為穀神星,它距太陽2.77天文單位,但因它的體積和質量太小,不能與大行星為伍,故稱為「小行星」。以後的幾年裡,人們又發現了另外三顆較大的小行星,它們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隨著19世紀後期照相技術在天文學上的廣泛應用,使發現的小行星的數目急速增加。
-
1號小行星衝日,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此外,8月28日還有一象是1號小行星穀神星衝日。儘管這顆小行星我們用肉眼完全看不到,但它可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在今天的內容裡,北京天文館天文專家寇文老師,也將會和您詳細地聊聊這顆小行星的發現故事。七夕天象月相、牛郎星、織女星、銀河
-
著名晶體物理學家閔乃本先生去世 有小行星以其名字命名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閔乃本於9月16號下午病逝,享年83歲。
-
灶神星警告!巨大的小行星呼嘯而過地球,體積是英國的三倍
小行星灶神星正以極快的速度掠過地球。看看這顆巨大的小行星,它的體積是英國的三倍。這顆被稱為「灶神星4號」的巨大小行星雖然距離地球數百萬英裡,但在7月中旬之前肉眼仍能看到。這顆巨大的小行星在夜間肉眼可見灶神星目前正以1.06億英裡的速度在太空中快速移動,但其巨大的體積和亮度使它成為夜空的亮點。在火星和土星附近的人馬座星群中,高速行駛的太空巖石在夜間可見。
-
美國「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進入灶神星軌道
新華網華盛頓7月17日電 美國航天局17日宣布,「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顯示,該探測器已於16日被灶神星捕獲並進入其軌道,它也成為首個進入太陽系小行星帶主要小行星軌道的探測器。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張國榮」被命名為天上星星名字,有3個理由
近日,又有一位中國人被命名為天上的星星名字,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飛春讀傳上網查了查,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用中國人和中國地名命名的星星可是越來越多了,他們的名字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
灶神星,地球可見的最亮小行星
平均直徑525公裡,質量約為(2.67 ± 0.02)×1020 kg,密度約為3.4 g/cm3。 根據黎明號飛船的探測資料,可以推算出灶神星的內部結構:有一個經由金屬鐵鎳所組成的內核,直徑約為214~226km,佔總質量的18%,外面是橄欖巖石的幔和最外部的巖殼。
-
逆行小行星被天文學家命名為「星行小」 網友:好隨意
微博博主@小龍哈勃 說:「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逆向行駛的小行星之後,決定把它命名為星行小。。。」 「小行星」與「星行小」,「孫行者」與「行者孫」,你們天文學家起名真是隨意…… 「星行小」早在1999年就已經被發現,因為它的軌道頗為特別,其公轉方向與大型行星相反,因此天文學家便把它命名為
-
易烊千璽張藝興楊洋,這年頭粉絲直接送愛豆小行星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天文學家的工作十分辛苦,每當下雨或者雲多的天氣,看不到星星,很多工作人員就會坐在一起聊金庸的書,聊書中的英雄人物,因此決定以「金庸星」命名。2001年命名,編號為第10930號。3.林青霞——林青霞星2000年8月,一位天文愛好者發現了一顆後來被編號為38821的小行星,這也是他在美國發現的第四顆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