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發現的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彭桓武星」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一九九七年發現的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第四八七九八號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被正式以中國理論物理事業第一人的名字永久命名為「彭桓武星」。

中科院、中國科協二十五日在北京舉行「彭桓武星」命名儀式,九十一歲高齡的彭桓武先生出席儀式,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鄧楠向他頒發了「彭桓武星」命名證書和「「彭桓武星」圖片。

中科院院士、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彭桓武被譽為中國理論物理事業第一人,是中國核物理理論、中子物理理論以及核爆炸理論等奠基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他推動並發展了中國凝聚態物理理論、固體和統計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加速器等原理。

彭桓武院士組織領導和參加了核潛艇、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理論研究和試驗,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一九九九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他還十分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工作,在七十多年科研教學實踐中,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優秀人才,為發展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建立培養中國核科學人才隊伍做出重要貢獻。

「彭桓武星」於一九九七年十月六日即彭桓武誕辰日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河北興隆觀測基地發現,該星繞日運行周期約四點六年,絕對星等十四等。此前,國際小行星中心已發布公報,將永久命名「彭桓武星」通知國際社會。

相關焦點

  • 背景:第17606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吳孟超星"
    2010年7月26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公報通知國際社會,把4顆由中國國家天文臺新發現的小行星,分別以黃昆、吳孟超、李振生、閔恩澤等4位在學術上造詣精深、貢獻巨大的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
  • 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胡喆)記者近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中國油田技術奠基人王德民獲小行星命名
    近日,這位80歲高齡、年輕時酷似吳彥祖、被稱為「史上顏值最高學霸」的石油院士,獲得了小行星國際命名,國際編號為21023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史上曾獲此榮譽的名人,包括達文西、牛頓、居裡夫人等。一位石油界院士憑什麼獲此榮譽?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之初,時年57歲的王德民以大慶油田採油高級工程師的身份成為首批院士。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中國院士獲小行星命名 長相酷似吳彥祖(圖)
    近日,這位80歲高齡、年輕時酷似吳彥祖、被稱為「史上顏值最高學霸」的石油院士,獲得了小行星國際命名,國際編號為21023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史上曾獲此榮譽的名人,包括達文西、牛頓、居裡夫人等。一位石油界院士憑什麼獲此榮譽?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之初,時年57歲的王德民以大慶油田採油高級工程師的身份成為首批院士。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中科院院士閔乃本去世 有小行星以其命名
    △ 圖片來源:南京大學△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楊戟向閔乃本院士(右)贈送"閔乃本星"命名證書和命名銅匾佘治駿攝付出大半生,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上世紀50年代末,閔院士在著名物理學家2013 年,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命名國際編號為( 199953 ) 號小行星為"閔乃本星"。閔乃本院士提出"介電體超晶格"的概念,和他的團隊將準晶結構引入介電體超晶格,建立了"多重準位相匹配理論",預言了準周期介電體超晶格可以同時實現多種波長的雷射倍頻和直接實現雷射三倍頻, 隨後用實驗證實。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2004年9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一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落下閎是西漢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是當時傑出的民間天文學家和歷算學家。他是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渾天儀製造者,張衡的渾天儀也受到了他的影響。除了人以外,四川、涼山西昌等地名也擁有以自己姓名的小行星。
  • 天上有30多顆星星與浙江有關 給小行星命名有啥規則
    【摘要】昨天,NASA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據不完全統計,以浙江地名、人名或其他事件命名的星星有30多個。   浙江在線杭州4月10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胡昊 編輯/沈正璽) 昨天,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編號為41981。
  • 著名晶體物理學家閔乃本先生去世 有小行星以其名字命名
    閔乃本   閔乃本,著名晶體物理學家,1935年8月生,江蘇省如皋市人,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1984年8月特批為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1986-1987年在日本東北大學作訪問教授並獲榮譽博士學位。1987年10月起任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0年9月起任南京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是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創始人和首屆系主任。
  • 逆行小行星被天文學家命名為「星行小」 網友:好隨意
    微博博主@小龍哈勃 說:「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逆向行駛的小行星之後,決定把它命名為星行小。。。」 「小行星」與「星行小」,「孫行者」與「行者孫」,你們天文學家起名真是隨意…… 「星行小」早在1999年就已經被發現
  • 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要多努力?「吳偉仁星」來了,湖南天文協會...
    此次命名的「吳偉仁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於2011年6月獲得國際永久編號281880號。小行星命名需怎樣才能公布於世美劇《生活大爆炸》裡,拉傑發現了一顆小行星,討論為其命名時,萊納德建議用女朋友的名字命名,這樣顯得既浪漫又很在乎對方。那麼,現實中小行星的命名權是否屬於個人?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逆行小行星 命名亮了
    小行星是唯一能由發現者自由命名的天體,所以取個什麼名字要多隨意就有多隨意。微博認證為天文學及行星科學專業研究生的@小龍哈勃 說:「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逆向行駛的小行星之後,決定把它命名為星行小。。。 」「星行小」早在1999年就被發現,因為它的軌道公轉方向與大型行星相反,因此天文學家把它命名為「Dioretsa」,即「Asteroid」(小行星)一詞的逆寫。至於為何會逆向飛行,@小龍哈勃表示是大行星引力操縱的結果。
  • 走進恆星與行星,體積微小的小行星
    體積微小的小行星小行星是指那些圍繞著太陽運轉、但體積太小而不能稱之為行星的天體。最大的小行星直徑也只有1000千米左右,微型小行星則只有鵝卵石一般大小。直徑超過240千米的小行星約有16個。它們都位於地球軌道內側到土星的軌道外側的太空中,而絕大多數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 巴西天文學家發現小行星光環
    新華網裡約熱內盧3月26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巴西天文學家在26日報告說,他們在南美洲多個站點觀測發現,半人馬小行星群中的女凱龍星(小行星10199)被兩道光環圍繞,這是太陽系中迄今發現最小的一個帶光環的天體。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間,有一群小天體顯現出小行星和彗星的雙重特徵,它們被命名為半人馬小行星群。
  • ...專家警告說,一顆以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外媒:48年後小行星可能撞地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27日報導,專家警告說,一顆以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正在加速前行,有可能在48年後撞上地球。據報導,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證實,體積較大的「阿波菲斯」小行星在非均勻輻射的影響下提高了飛行速度,如同被裝上了小型助推器。
  • 天文學家發現奇特小行星 黯淡「低調」常「逆行」(圖)
    資料圖片  「2010EJ104」,這是一顆非常特別、非常黯淡的小行星代號,可就是這顆距離地球1.72億公裡遠,直徑只有幾十公裡的小行星,卻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科學家們大膽地推斷出在距離太陽中心700至1000個天文單位(即1050億公裡到1500億公裡,相當於地球和月亮距離的30多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