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童年受的傷,是怎麼影響你和另一半的?

2021-01-13 小紅帽的大冒險

朋友小琴,上班時突然跑來找我,問她怎麼了,她哭哭啼啼地,說自己和談了兩年的男友分手了。我正納悶呢,小琴開口了,「姐,我就想讓他證明他是愛我的,難道也錯了?」

這事若只偶爾為之,也許根本不是問題。但如果兩年的相戀時光,其中有一年半時間都在重複這個問題,男友能不感到疲倦麼?

小琴很後悔,其實她知道很多時候自己都很「作」,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只要男友下班晚歸或者和朋友外出,她都認為男友不在乎她,或者擔心男友在外面胡來。到後面,她甚至連男友聊個天也要過問,男友倍感無奈,「我要怎麼做,你才會放心?」小琴一時語塞,這個問題她自己也不知道。

美國心理諮詢師羅西·馬奇-斯密斯曾說: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時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愛)沒有得到滿足,她自我的一部分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並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尋求補償。

深以為然。

小琴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卡在父親身上的那部分需求,她就一再試圖要從男友身上補償回來。

剛滿6歲時,小琴的父母就離婚了。父親搬走後,母親整天以淚洗面,單親家庭的環境,讓她感到特別受傷,內心沒有安全感。

她總是認為自己從小就沒人要,有時還會覺得父母離異是自己的錯。

有人說,從小缺愛的人,在處理親密關係中會變得很糟糕。

小琴正是這樣。和男友戀愛後,她總是擔心男友會像父親那樣,隨時會拋下她。於是,她就用各種「作」來逼男友一次次地證明他是愛她的。

我最近在看克裡斯多福·孟的著作《親密關係》,發現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確實有著深刻的影響。作者也在書裡提到,

如果在童年時期,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那這個需求的空洞將由未來的伴侶來滿足。

不止很多像小琴一樣的普通人如此,其實不少明星也是這樣。比如臺灣明星伊能靜,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伊能靜是家裡的第七個女兒,自小被父親嫌棄,父親後來拋家棄女遠走他鄉。之後,她隨改嫁到日本的母親一起生活。

母親時常對她說:「如果沒有你,媽媽可能會過得好一點。」而在日本讀書時,同學對她辱罵毆打,是常有的事。

伊能靜在她的文章《餓》裡,曾經這樣寫起父親:

「為什麼不愛我?為什麼?我開始讀書識字時,日記裡寫滿的全是我對愛的饑渴。每當有人愛我時,我便著急地想這份愛不能失去,便著急地攀扶,像在懸崖峭壁,一步一步都是驚險和難安。」

從小缺愛,尤其是缺少父愛,形成了伊能靜人生的底色。

18歲時,伊能靜和庾澄慶相戀。由於兩人家庭身份懸殊,全臺灣都不看好他們的感情。

伊能靜自己後來坦言,其實第一段婚姻她應該要很有安全感的,可那時的她,並沒有把自己修煉好。

有一次她喝醉酒,打電話給庾澄慶,歇斯底裡地哭,庾澄慶問她怎麼了,她也不說話,就是一直哭。

對庾澄慶的那份愛,伊能靜不止要告訴對方,還會把兩人的甜蜜說給全世界聽。凡是上綜藝,她的話題就離不開庾澄慶,或講他們如何結婚,或講他們如何甜蜜、自己如何被寵。

有人說,人缺什麼就要去索取什麼。伊能靜正是這樣,因為在原生家庭中極度缺愛,所以,她需要庾澄慶不斷地給予她關愛,甚至不斷地、無條件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可庾澄慶想要的,也許只是一份低調平淡、細水長流的婚姻。

一方需要瘋狂被愛,另一方卻慨嘆掌握不住對方,這樣的關係無疑是致命的。果不其然,這段疲憊不堪的婚姻,讓兩人終於漸行漸遠,最後走到了分手的地步。

那些從小缺乏父母關愛的女生,心裡往往缺乏安全感,她們在長大後,總是想要去尋求他人的關愛。而在親密關係中,她們總是習慣性地讓伴侶來滿足自己的安全需求。

她們總是向伴侶不停地索求關愛,用以填滿自己在原生家庭缺愛的黑洞。而試圖通過他人來填補內心缺愛的黑洞,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寫在最後:

當你因為愛的匱乏或自我的缺陷,去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並且各種索取、重度依附……

在這種畸形關係中,你不僅得不到真正的療愈,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極有可能,還會和上文中小琴或伊能靜那樣,愛最終會慢慢地變質。

每個人終其一生,也許都會追求完美,尋找關愛,這並沒有什麼錯。

但你先要明白:人的一生,實則是一個渡己的過程。

那些心靈深處的空洞,那些原生家庭帶來的傷,都需要你通過自我療愈與成長,一次次地自救。

是的,愛自己方能愛人。先療愈自己,然後變成更完整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童年時受的傷,是如何影響你和伴侶的關係的
    1試想一下,有一天,你的伴侶(或者叫男女朋友,對象,老伴兒,那口子)下班後遲遲未歸,同時,微信不回,電話不接,留你在家中苦苦守候,顧影自憐,這時,你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呢?一般來說會發生如下三種情形:第一種:屏幕前的有些同學讀到此處已經咬碎一口鋼牙,想像出872種酷刑以及分手後自己回憶起那時你儂我儂點點滴滴的場景了。
  • 童年受的傷,是怎樣影響我們的?
    01 陳喬恩:童年的陰影, 讓我擔驚受怕40年 在真人秀《旋風孝子》中,陳喬恩說起小時候媽媽對她的棍棒教育:「她經常壓力很大,我不知道怎麼跟她講話,我怕她隨時會打我。」因為那段痛苦的記憶,成年後的陳喬恩,仍然會常常感受到不安和恐懼。你能想像嗎?40歲的成年人,訪談時還會好幾次恐慌到突然回頭,確認母親是否在場。
  • 【心理@西亞斯】心理小課堂:童年受的傷真的會影響你一生嗎?
    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這幾年,關於「原生家庭」的說法眾說紛紜,有些人說,很難有人能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還有些人說,把自身的失敗甩鍋給原生家庭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那麼,原生家庭究竟是如何影響人的一生呢?為什麼很多人終身都難逃原生家庭的陰影?
  • 童年受過的傷,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qingtuanzi
    本文已獲授權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01    當你回想童年的時候,有幸福的感覺嗎?    我的童年雖然也有很多快樂的回憶,但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每次不聽話的時候,媽媽歇斯底裡的怒吼,聽得最多的話就是「早知道就不要生你出來了」「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哪有像你這樣的?」。
  • 親密關係測試:你和Ta的戀愛關係健康嗎?答案很扎心!
    如果不懂及時發現矛盾,通過理智科學的方法平衡調解,就容易導致感情的天秤傾斜,甚至讓雙方被感情所傷。我認識一位很喜歡幫朋友解決情感問題的女性朋友,每次和男朋友吵架,小姐妹們都很喜歡找她商量對策,每次她提的意見都是一針見血,儼然一位資深情感專家。但這位感情專家自己的感情卻一團糟,她的男朋友最近很喜歡通過冷處理來解決問題。
  • 原生家庭與童年創傷,如何穿越那些你在成長中曾經受過的傷?
    -阿多尼斯 原生家庭的生活經歷對我們的一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包括對自我的認識,對待他人的方式,甚至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很多時候,雖然我們的生理年齡已經成年,但是因為童年時期的創傷沒有解決,我們內心還住著一個身心發育不良的兒童。
  • 從月亮星座看你的親密關係
    摘自韓良露金星掌管審美,戀愛與情感,火星管sex與行動接觸一點佔星的人都知道,不能只光看金星、火星就去斷言一對伴侶或任何關係的情緒親密程度。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感覺的親密,只有月亮能管。親密關係有很多種,當我們問別人,「你和他親密嗎?」其實我們常常問的是「你們有沒有發生過關係?」這是性方面的親密關係。
  • 獅子座在親密關係中的「隱藏」,就是折磨你們關係的「根源」所在
    如果因為獅子的這些優點不管不顧的&34;,不懂得適可而止,獅子座的絕情,冷漠,會要你&34;。 獅子座在親密關係中的包容度很強,也許對方有很多缺點,一開始也許獅子會&34;,相處時間越久,慢慢的獅子座自己會覺得這些缺點也很&34;。愛上一個人獅子就會包容對方的一切。 獅子座的人對生活有儀式感,對愛的人也是一樣,總會製造浪漫,小驚喜等給ta們的愛情升溫。獅子自己也享受被愛的人,依賴,需要,樂在其中。
  • 39歲楊蓉自曝被「猥褻」:童年受的傷,長大後如何真正走出來?
    出走半生,我還是那個受傷的孩子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底幾乎都藏著一些沒治癒的傷:有的人從小被父母拋棄,童年動蕩不安,吃了太多的苦;有的人遭受校園暴力,生活在不安和恐懼中;有的人遭遇過壞人的傷害,身體的或者精神的;有的人從小見證父母間的暴力,以為愛就是帶刺的;還有的人從小被孤立,沒體會過被溫暖的感覺……不同的經歷和傷害,在我們心底形成不一樣的反應機制,不管過去多少年,我們的外表如何變化
  • 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童年的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有一個回答講述了幾個影響。1、與內在失去聯結2、受虐的孩子長大極有可能成為罪犯3、自戀性失常症狀4、失去對人的信任5、產生不實際的幻想6、無法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7、思想扭曲8、內心空虛童年創傷有多大?
  • 童年創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下)
    這樣的問題,好像固定了一個觀點:童年有愛,長大就有愛;童年受創傷,長大就會去傷害別人。這種思想是錯誤的。有愛和受虐,那只是童年時候,我們周圍環境造成對我們心理的影響。環境能影響人,但不代表你就要選擇妥協。我們擁有的最好的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就是自由的選擇權力。
  • 童年的傷,身體會記得
    這些故事透露的不僅僅是美國和中國的文化基因,甚至是全世界通用的「教育模板」。然而,這些故事是不完整的,它僅僅告訴我們一個艱難的開頭、克服的過程以及美好的結局。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童年逆境對於那些經歷過童年創傷的人來說,究竟意味著怎麼?
  • 童年受的傷,我現在還在疼
    如果他小時父母經常吵架,長大後會控制不住地用吵架破壞親密關係或者用攻擊表達親密。當內化了父母之間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模式,無論有多現實的原因,也不過是潛意識尋求被看見的表達。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成人愛翻舊帳,願意把以前的創傷反覆拿出來說事兒。就像兒時被冤枉的閨蜜,委屈、憤怒、媽媽的不信任、無原由的羞恥……在小女孩內心深處擾動,無人傾聽、無人理解,於是始終在尋求表達。
  • 深井效應:童年的傷,身體會記得
    孩子一出生,與他們最親密的人就是父母,而能在早期給他們最大影響的,也是父母。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深井效應》,作者娜丁·伯克是美國知名兒科醫生,也是一位童年不良經歷研究領域的專家。費利蒂醫生覺得自己發現了被侵犯和肥胖症之間的隱秘關係,後續的經歷驗證了他的猜測:接下來的186個肥胖症患者當中,幾乎每一位患者都承認有類似的童年經歷!那麼,其它病症的患者,是否也在童年遭受了不幸呢?這就是費利蒂醫生童年不良經歷研究的開始。
  • 經歷過童年創傷的人長大後都怎麼了?
    幸運的人一輩子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輩子去治癒童年。在精神分析的理論裡,有一個觀點叫作【客體關係理論】,這裡面的關係,就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童年,並且塑造這個人。童年是每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很多人的性格乃至人格都是在這個時候經過培養而得來。
  • 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童年的傷,你的身體會記得
    原本很多人以為童年不良經歷是一個很嚴重的事,只有被虐待、毆打、霸凌和侮辱才算是陰影。 有可能是父母無意一句傷人的話:「你看看別人,怎麼就你不省心」、「你是姐姐,為什麼不能讓一下弟弟」、「我工作那麼忙,沒時間陪你」 也有可能是童年被無視的一個願望:比如即使考了第一名也沒有買的玩具;還有可能是掩蓋在每一句「我是為你好」之下的那些壓力:「我打你是為你了你好」、「我這麼辛苦也是為你了好
  • 《親密關係》:親密關係必經的四個階段,你都了解嗎?
    兩個人關係好時可以無話不說,親密無間,翻臉後卻形同陌路,反目成仇。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為什麼人的關係會發生這麼大的轉變呢?答案都在克裡斯多福的《親密關係》裡。親密關係不僅限於男女愛情,還包括室友、同學、同事、同伴、家人等,只要兩個人親密到一定程度,向對方敞開心胸到一定程度,都算是親密關係。
  • 潛意識創造的最大的「命運」就是你的親密關係
    潛意識創造的最大的「命運」就是你的親密關係「老師,我找了一個男生,感覺特別不靠譜,這就要結婚了,可是看不到未來。而且其實交了兩三個都是如此。」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理論中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最早同某些神經症和精神病聯繫。力比多與社會文化產生衝突,導致焦慮,為緩解焦慮,需要防禦機制。主要的防禦機制有以下幾種:1壓抑。衝動被排除到意識之外,使自我阻止激起焦慮的那些年頭,情感和衝動達到意識水平。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選擇性遺忘。2投射。指把自己內心不被允許的態度,行為和欲望或其他事物,如「借題發揮」。
  • 童年受過的傷,會是一種成就
    人生實苦,童年的傷害,成年的無助,都是人生道路上的石子,或許我們不畏縮不退讓,也許能夠認真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據統計75%的孩子都遭受過或大或小的童年逆境,都存在著童年的傷疤,不管是在校園裡還是在家庭生活中。沸洛伊德說過:「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 4種跡象,代表你有還未療愈的童年創傷,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要「改寫」童年時期的創傷,需要我們在創傷感受出現時,要保持一定的自我意識,而不是沉溺在這種創傷引發的負面感受之中。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童年的創傷經歷與許多心理疾病的發生存在著緊密的關聯,也會因此影響到一個人壽命的長短。如果以下4種跡象常常在你的生活裡出現,那麼意味著,那些童年時期的創傷,依然還未曾獲得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