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跡象,代表你有還未療愈的童年創傷,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2021-01-16 漫畫心理學

蕭伯納在《父母與孩子》裡寫了這麼一句話。

童年時代是生命在不斷再生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人類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再生過程中永遠生存下去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強迫性重複」,它指的是一個人會不斷的去重複自己童年時期的創傷體驗,實際上是源自於潛意識裡想要「改寫過去」的需求。

也就是說,當我們童年的創傷,如果在成年後還未曾獲得療愈,那麼,它就很有可能會在我們的生活裡不斷地重複出現。

要「改寫」童年時期的創傷,需要我們在創傷感受出現時,要保持一定的自我意識,而不是沉溺在這種創傷引發的負面感受之中。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童年的創傷經歷與許多心理疾病的發生存在著緊密的關聯,也會因此影響到一個人壽命的長短。

如果以下4種跡象常常在你的生活裡出現,那麼意味著,那些童年時期的創傷,依然還未曾獲得療愈。

莫名的恐懼

恐懼,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情緒。

在危險面前,恐懼是我們面對它所產生的一種應激反應,源自於每個人的一種求生本能。

可是在你的生活裡,是不是常常會有一些時刻,明明什麼事情也沒有,內心卻燃起了一種強烈的恐懼感。

這意味著,這種情緒並非來自於外界客觀的事實,而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心理事實」,也就是說,來自於潛意識裡一種固有的危機意識——由於童年時期缺乏保護,形成了一種內化的恐懼感,從而泛化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之上。

害怕失敗,是我們很好理解的一種動機;可有的人,還害怕成功,害怕被別人關注,害怕被愛,這實際上是源自於在童年時期缺乏一種安全的生存環境,害怕成為一隻被打壓的「出頭鳥」。

可人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存在感是一種必要的元素,同時渴望被愛,也是人一種本能的動機。

當這兩者的矛盾產生時,一個人內在的糾結便產生了。

完美主義的思考

你是否會對自己的未來做很多規劃,可是卻很少真正地去執行?

你是否常常在思考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喜怒無常?

想太多,也有可能是童年時期遺留下來的創傷。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完美主義的體現。

害怕犯錯,源自於過多的約束與過強的處罰。

人都有一種渴望去探索外部世界的動機,因為要豐富自我,需要有更多的經驗去內化到自己的心裡。

而當探索隨之而來的是處罰,那麼人也就會心生恐懼,更加依賴於用「想法」去探索,而不是實際行動,最後一無所獲。

總是覺得自己很糟糕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明明很優秀,可是卻總是覺得自己很糟糕。

可能你也是這樣的人,始終無法正視自己的優點,相反,不斷地強調自己的缺點。

這種習慣性的消極信念,往往是由於在成長的過程中,自我價值不斷地受到忽視,甚至是打壓造成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受到重視,缺乏關注,因此,也就形成了「我沒有價值」的這種信念,一直延續到成年的生活之中。

容易喜歡上一些糟糕的人

一個心裡有傷的人,往往也會喜歡上一個不善待自己的人。

正如前面提到的,我們會主動地去重複童年時期的創傷,而選擇一個能夠傷害自己的人,就是一種可以實現這個目的的方式。

很多人,會陷入到一段糟糕的親密關係裡,甚至明明已經意識到了,卻依然不願意離開。

創傷感受,能夠給人一種強烈的存在感。當一個人無法通過正面的方式去尋求關注時,就往往會選擇傷害自己的方式來獲得這種感覺。

很多「渣男體質」、「渣女體質」的人,同時,一些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也會吸引到一些索取型人格的人,這都是這種現象的體現。

一個人的童年,會貫穿於一個人的一生之中。

有的人說,一個人老了,就好像恢復到了自己童年時期的狀態。

事實上,不管處在哪一個年齡階段,每個人內心都一直住著一個「孩子」,只是成年人擁有許多需要去完成的社會任務,才會選擇性的去忽略內心的這個聲音。

要療愈自己童年時期的創傷,意味著我們要時常關照自己內心的這個孩子,關心照料它,去彌補童年時期缺失的愛。

每個人都值得被愛,先從內心培養一種對自己的愛,那麼外面的世界,才會給予自己同樣的愛。

相關焦點

  • 童年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
    2019年11月,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童年創傷在人的一生中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影響。該報告使用了來自美國25個州超過14.4萬名成年人的調查數據,發現約60%的美國人在童年時期至少經歷過一次童年創傷。15.6%的人經歷過4種或4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童年創傷。
  • 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童年的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有一個回答講述了幾個影響。1、與內在失去聯結2、受虐的孩子長大極有可能成為罪犯3、自戀性失常症狀4、失去對人的信任5、產生不實際的幻想6、無法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7、思想扭曲8、內心空虛童年創傷有多大?
  • 童年創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下)
    人擁有的最珍貴的禮物 就是自由選擇的權利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空白用心等待,屬於你的終究會找到你。這樣的問題,好像固定了一個觀點:童年有愛,長大就有愛;童年受創傷,長大就會去傷害別人。這種思想是錯誤的。有愛和受虐,那只是童年時候,我們周圍環境造成對我們心理的影響。
  • 童年創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上)
    如果把現在看作從童年開始到當下的終點,那麼童年的影響不可改變,不止童年,已經既成的事情都是不可改的。如果把現在看作未來的起點,那麼,童年的經歷只是一個背景,告訴你為什麼你現在所站的是這樣一個起點,未來會怎樣,要看你從現在開始走了一條什麼樣的路。
  • 童年創傷如何影響一生的健康
    90年代中期, CDC和Kaiser Permanente發現: 暴露於某種事物中會極大地增加死亡風險, 七成美國民眾的首要死因皆可能引起。 暴露劑量較大時,會影響大腦發育, 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 甚至影響到基因的讀取和轉錄方式。 暴露在極高劑量下的人群, 有3倍的風險患上預防和預防, 預期壽命延長20年。
  • 童年的創傷,影響一生
    從心理諮詢師的角度看,這位來訪者極端的個性,與她童年遭受的創傷緊密相關。童年創傷有一個專業名稱叫「童年逆境經歷」,包括身體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情緒或身體上的忽視,家庭成員濫用暴力、藥物或有精神疾病,父母分居或離婚等。這些傷害不是情緒悲傷那麼簡單,後者稍作調整或用時間可以治癒,而嚴重的童年創傷會在我們的身心刻下印記,改變著人格,影響人的一生。這種深遠影響有物質基礎。
  • |童年創傷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精神學家弗洛伊德說過:人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12年,我第一次讀《看見》,有一節是藥家鑫殺人案,撞人後連捅張妙十幾刀。而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女主人公松子從小缺少父愛,長大後只要別人對她一點點好,便會為他不顧一切不管是對是錯,這種對愛的渴望是她悲劇的源頭也是她童年創傷的另一種表現。似乎所有成年後的人格缺失都能從童年時期追根溯源。但這種潛在危險性非常具有迷惑性,比如說在兒童期受到創傷的人並沒有產生神經症。
  • 童年創傷:會形成哪些身心疾病,在怎樣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01童年創傷很多孩子都經歷過,很嚴重的應激創傷,有2/3的孩子可以自行緩解,深深的埋進記憶深處,如果沒有突發事件或者是孩子後來成長得比較順利,這段創傷就會像撕掉的日曆,不會再起波瀾。但是1/3的孩子,創傷會成為他們的症狀。
  • 被忽略的童年創傷,真的會伴隨一生嗎?
    童年的傷,身體會記得有人說:幸福的人一生都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這句話看起來有點聳人聽聞,但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不幸的童年,不僅會影響未來的心理健康,更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攻擊免疫系統。
  • 水星順行凱龍星逆行|12星座如何處理童年創傷
    凱龍的創傷有二個:1. 被遺棄 2. 被無意傷害不可逆轉凱龍的成就是:1. 超越的棄兒命運 2. 克服了獸性和欲望 3. 在獸性和智慧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度敏銳的對未來的預測能力 4. 後天習得的教育/學習/療愈他人能力在出生盤上,凱龍星既象徵著最原始的創傷,又與教育、智慧以及療愈相關。
  • 原生家庭與童年創傷,如何穿越那些你在成長中曾經受過的傷?
    -阿多尼斯 原生家庭的生活經歷對我們的一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包括對自我的認識,對待他人的方式,甚至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很多時候,雖然我們的生理年齡已經成年,但是因為童年時期的創傷沒有解決,我們內心還住著一個身心發育不良的兒童。
  • 童年對人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度過的童年,是健康快樂,那他以後患心理疾病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因為在他童年時期,他的心理沒有受到傷害,而且是快樂的,這個基礎很大程度上保證他人格上的健康與健全,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遭受過心理的傷害,並且這個傷害沒有及時得到治癒,那麼這個傷害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形成一個陰影,這個陰影可能伴隨著一生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今日分享:《原生家庭》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人1.為什麼家會傷人?問問你自己,有沒有過想對親人施暴的衝動?我想就算有,我們也會立即否認。
  • 哈佛研究:這3種童年的家庭創傷,帶給孩子的是一生的傷害
    文丨箐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可見,童年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往往是一生的,它就像影子一樣,在人們日後的生活中,形影不離。因此,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做到的,因為這是父母應當承擔的責任。
  • 不要躺在童年創傷中等待你的「金秀賢」
    「所謂的童年創傷,並不是偶像劇裡演的那樣簡單。」(以下會涉及劇透及創傷情節。)最近很多人都在追一部名為《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韓劇,名字讀起來很拗口,但弄明白後意思也很簡單:講精神病患者的。下一秒鏡頭就變為了童年的文康泰與高文英對坐,眼中閃爍著希望。
  • 深井效應:童年的傷,身體會記得
    書中闡述了一個令人深省的研究結果:「不好的童年經歷,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改變孩子的發育軌跡,生理機能,改變基因呈現和細胞複製的方式,從而大幅度地增加心臟病、腦卒中、癌症、糖尿病,甚至包括阿爾茨海默病的罹患風險。」這個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已有的認知。
  • 童年受的傷,是怎樣影響我們的?
    回憶你的童年,你是感到幸福?還是和陳喬恩一樣心有餘悸?大概只有少數人,能底氣十足地說出幸福;更多的人,或許會說記不清了,但潛意識從未忘記;或許有一段不願重提的記憶,也在試圖擺脫過去,但有些事越抗拒,反而糾纏越深。
  • 拆解12宮5大面具,還你自由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或許是他們早期的創傷還未被療愈,因此退行回到了安全區。佔星學上,有這樣一條軸線,聯結了過去與未來,貫穿了安全到成就,這就是:月亮南北交點。03 南北交點揭示的5種人格面具Lise Bourbeau認為,在我們人生中,每個人都在經歷不同創傷,療愈這些創傷是自我實現路途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我們的創傷有五種表現形式:被拒絕、被拋棄、經歷背叛、感到羞辱以及受到不公正對待。
  • 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終於知道凌霄為什麼說尖尖就是他的「心藥」了
    (文/一隻深沉的獅子)最近在看金尚的《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是一本心理學書籍,有實用的療愈童年創傷的方法,之前沒怎麼看過這方面的書,也不知道其他的書都怎麼樣,但感覺這本書還不錯。這本書的作者叫金尚,本名李紅豔,是一個溫暖而洞見的心理學專家,國家首批認證心理督導師,曾經著有《永遠成長的蘋果樹》《滾蛋吧!
  • 公益「微課堂」:回歸生命本真,中年心理健康保健(11月7日)
    主題:《回歸生命本真,中年心理健康保健》課程內容:1.破解身體生病的秘密2.發現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內在孩童3.療愈內在小孩4.做真實自在的自己主講人:李靜(眉山市拘留所副所長、健康指導師、完形療愈導師、眉山市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志願服務隊副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