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一點心理學,讓生活輕鬆一點。
01 陳喬恩:童年的陰影, 讓我擔驚受怕40年
在真人秀《旋風孝子》中,陳喬恩說起小時候媽媽對她的棍棒教育:
「她經常壓力很大,我不知道怎麼跟她講話,我怕她隨時會打我。」
因為那段痛苦的記憶,成年後的陳喬恩,仍然會常常感受到不安和恐懼。
你能想像嗎?40歲的成年人,訪談時還會好幾次恐慌到突然回頭,確認母親是否在場。
回憶你的童年,你是感到幸福?還是和陳喬恩一樣心有餘悸?
大概只有少數人,能底氣十足地說出幸福;
更多的人,或許會說記不清了,但潛意識從未忘記;
或許有一段不願重提的記憶,也在試圖擺脫過去,但有些事越抗拒,反而糾纏越深。
在那些不幸裡,痛苦有千萬種:
· 軀體虐待:有時候沒有原因,就會被父/母暴打;
· 軀體忽視:因為家裡經濟拮据,看到同齡人吃飽穿暖,但你只能勒緊褲腰帶假裝不餓;
· 情感忽視:想和爸/媽分享今天的傷心事,但他們叫你自己玩、別吵鬧;
· 情感虐待:爸/媽總是辱罵你,無論你多努力多優秀,也從來沒有誇過你,甚至說都是因為你,他們才過得不好;
· 性虐待:有人對你有過界親熱的行為,當時你不明白,事後痛苦不堪。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擁有新的生活,不再提起童年的久遠回憶。
但很多人還是生活在陰影下,痛苦如影隨形。
02 童年受的傷,是怎樣影響一個人的?
我曾遇到一個重度酒癮的小姐姐,高中起,她就偷偷沾上了喝酒的習慣。
她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有時全身淋溼了回家,身上也帶著傷;但父母吵的不可開交,顧不上她。
於是她一個人躲進父親的書房裡,打開書櫃低層的存酒,偷喝幾口,再若無其事地上學。
漸漸地,「喝酒」就成為習慣了。酒精為她擋住了外界的一切吵鬧與不安,她說,「剛開始,我靠酒去麻木生活中所有不愉快;後來,生活順遂我也離不開酒,又因為喝酒,我把生活搞得一塌糊塗。」
春節,她在家人面前還是扮演「好孩子」,偶爾失蹤一段時間,跑到一個離家很遠的小賓館,一個人喝酒,喝完在冰水裡除酒味,然後嚼著口香糖暈乎乎回家。
她知道喝酒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被送到醫院時她也惜命,可就是無法戒除這種行為。
即使談戀愛時有男朋友關心,也管不住她,最終因為更需要喝酒,她和對方分手了。
不是不愛男朋友,不是不想得到對方的愛,可是她不會維持關係,她的經驗只告訴她,有矛盾了,要麼吵架、要麼冷戰;如何溝通感情,她沒見過,也沒試過。
「我甚至不知道如何接受他的善待,陌生到我總是逃離……」
童年受到的身體虐待和情感忽視,雖然好像不會再讓她感到悲傷了,可她始終難以發展新的健康模式。
每當離幸福近一點,童年的慣性就把她拉回熟悉的痛苦中。
類似的:控制不住自己暴飲暴食、言不由衷地傷害身邊人、對別人的靠近避而遠之、不敢表達內心的需求……等等,都是童年陰影」教會「我們的。
從創傷中長大的人,要麼讓自己繼續受苦,要麼破壞關係傷害身邊人。
03 走出陰影,轉身擁抱陽光!
難道受過傷的人們,就只能繼續痛苦下去嗎?
當然不是,任何人都具有超越過往、重塑內在自我的力量!
我認識那位姐姐的時候,她還沒有戒除酒癮,但已經可以坦然地說出那些往事了。
她在心理諮詢和匿名戒酒會的幫助下,慢慢走出過去,學習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和關係。
第一次戒酒會上,她和其他成癮者圍成了一個圈,逐一介紹:「大家好,我是個酒鬼。」
很簡單的一句話,但要說出口並不容易,終於說出來的那一刻,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中還會有反覆和掙扎,不過她說,」過去我竭力在外人面前,維持好孩子、好姑娘形象,其實很累,現在我可以從容的做個正在戒酒的酒鬼了。「
是的,只有陰影被看見,我們才知道陽光的位置,才能離幸福近一點。
不幸的經歷,我們總想去否認或掩蓋。
但芥川龍之介說過,「刪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瞬間,我都不能成為今天的自己。「
我們無法統一意識和行為,無法得到想要的幸福生活,通常就是因為某部分自我,還未被看見,未被接納與整合。
當你終於承認所經歷的悲傷,哀悼從未得到的,當過去封存的痛苦情緒釋放之後,有力量的自我便能找到出口,活出幸福!
所以親愛的,去抱抱過去那個受傷的孩子吧,看見他的傷痛。
長日盡處,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將看到我的傷痕,知道我曾經受傷,也曾經痊癒。——泰戈爾
當你的內在自我越穩固,童年陰影對你的影響就會越小。
(本平臺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