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頒布背景
張之洞、張百熙等人基於對西方學制的認識提出了更為系統的學制設想,以《壬寅學制》為藍本,對《壬寅學制》進行了增刪修改,形成了學堂章程。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頒行了《奏定學堂章程》,也稱為《癸卯學制》。
二、地位
《癸卯學制》是我國近代實施的第一個學制。
三、內容
根據《癸卯學制》,整個教育仍為三段七級,整個學制長達25年,規定了各級各類學堂的修業年限、入學條件、課程設置及相互銜接關係。
《癸卯學制》反映的是「中體西用」的思想。例如,在學校課程設置中,既規定了讀經課程,也規定了各級各類學堂開設一定數量的西學課程,促進了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政治思想學說在中國的傳播。
四、教育目的
1906年3月,清帝下諭,正式確定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為教育宗旨,體現了「中體西用」精神。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正式頒布的教育宗旨。宗旨的前兩項強調維護君主專制制度和儒家禮教,體現了封建教育的根本性質。後三項分別與德育、體育和智育對應,但出發點都是國家本位的。「尚公」強調國家利益和公民道德,「尚武」的目的是強兵,「尚實」的目的是使國家富強。
五、教育權利
《癸卯學制》頒行後,對其批評的焦點之一,便是男子獨享教育權,而將女子完全排拒於官學校門之外,這顯然與男女平享教育權的世界民主潮流不符,因而亟待改進。
1907年3月8日,在慈禧太后的幹預和授意下,學部頒行《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師範學堂章程》,使女子教育首次在學制上佔領地位,從而衝破了中國數千年來學校教育的「女禁」。《女子小學堂章程》規定,女子小學以單設為原則,不得男女合校。
這份章程的頒行,無疑表徵了中國教育的重大進展。但是,修業年限的減少,說明對女子教育依然相對輕視尤其是對「女德」的反覆強調,諸如服從父母、夫婿,不準參加公共集會,不得赴會表演,長杉必須過膝等規定,也依舊透露出陳腐的氣息。
六、義務教育
初等小學堂為強迫教育,首次明確提出了義務教育的思想觀念,並把義務教育和強迫教育視為同義概念。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