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功夫」就不得不提李小龍,李小龍的一生雖短暫,但所創造的無數奇蹟卻讓人嘆為觀止。李小龍所創9大世界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其一;李小龍自創的人體極限訓練動作,至今無人敢嘗試;李小龍是近代武術發揚著,自創「截拳道」,至今影響世界;李小龍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華人武術家,無人出其左右。
雖然李小龍的輝煌是如此耀眼,但這些輝煌不僅代表著李小龍,更多的是「詠春葉問」的影子。大家都知道李小龍學習的是「詠春拳」,恩師葉問,包括之後的「截拳道」,其中很多基本功法和招式都擺脫不了「詠春」的影響。李小龍輝煌的一生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他的貴人,師兄「黃淳梁」;一個就是恩師葉問,但葉問卻早早斷言「李小龍短命之相」。
最初的李小龍其實只是個身體孱弱的少年,正因如此,李小龍最初接觸的是「體操式」的太極拳,為的僅僅是強筋健骨而已。李小龍身子雖孱弱,但性格極其爭強好勝,直到拜入「詠春」,老恩師葉問門下,遇到了一生的貴人,師兄「黃淳梁」。
當時「詠春」掌門人葉問已年事已高,李小龍的基礎功夫基本都是由師兄「黃淳梁」手把手教授。黃淳梁雖身為「師兄」,但性格跟李小龍相仿,也是爭強好勝,最愛打架。愛搞事情的李小龍碰見了愛打架的師兄「黃淳梁」,結果是什麼可想而知。
最初的李小龍身體不好,每次和黃淳梁交手過招,幾乎都是輸的;但李小龍不服氣,不顧傷痛站起來繼續和師兄打。黃淳梁雖然身為師兄,除了平時對李小龍這位師弟照顧有加之外,真兩人打鬥交手,黃淳梁卻毫不留情。
如此兩人打來打去,漸漸地關係越打越親密,李小龍的功夫也在實戰中突飛猛進;師兄黃淳梁見李小龍技藝精進,也毫無保留的將「詠春」精髓傾囊而授。黃淳梁是影響李小龍一生的貴人,李小龍的精湛功夫多數都是與師兄實戰交手中鍛鍊出來的,尤其是以後的「截拳道」,李小龍更是坦言「截拳道是詠春的延伸」。可以說,沒有黃淳梁,就沒有以後的李小龍以及「截拳道」。
美國媒體評價李小龍為「功夫之王」;日本媒體稱李小龍為「武之聖者」;香港媒體說李小龍是「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李小龍身受如此多的讚譽和褒獎,這也離不開恩師「葉問」的悉心教導。
葉問雖是「詠春」掌門人,但卻並沒有所謂的「門派」之分;見徒弟李小龍在學習「詠春拳」的同時仍偶爾習練「太極」,也為非但不反對,還積極鼓勵身體還比較孱弱的李小龍多多習練「太極」。用葉問的話說「小龍身體不好,太極拳行緩柔和,小龍正合適。」
李小龍成名後,曾求恩師葉問示範「詠春木人樁」並拍成影片帶回美國自行學習;但葉問說「只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如此豁達的心胸和對待徒弟一視同仁的大家風範,也多被李小龍吸收在他的「功夫哲學」中。
初時的李小龍除了身體不好之外,其實還有一點「習武」的致命缺陷,就是天生「平足」。李小龍「平足」致使其走路時都會有一點「顛」;這一點是「習武」大忌,因為李小龍每次下蹲腳跟都不能著地。葉問其實早發現了這一點,但並沒因此嫌棄李小龍,仍舊不遺餘力的傳授「詠春拳」。
葉問曾對黃淳梁笑言「小龍走路腳跟不著地,正是短命相。」並一再囑咐黃淳梁再教李小龍的時候一定要多加照顧。之後黃淳梁也把恩師的話說給了李小龍,李小龍生性倔強,在練習時尤其注重鍛鍊有缺陷的「腿」,這也鑄就了之後名震天下的「李三腳」。
李小龍的「腿」在其功夫中最為厲害,在上世紀香港曾流傳「李小龍的腿,陳惠敏的拳」,足可證明李小龍的腿上功夫尤其厲害;當然,鑄就李小龍「腿功」的最大功臣肯定是「葉問」。
但在1973年,李小龍還是沒能擺脫葉問當年斷言其「短命」的魔咒,年僅33歲的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龍猝死殞命。
但李小龍對無數的貢獻是永遠不可磨滅的,還有影響他最深的兩個人,師兄黃淳梁堪稱李小龍的「貴人」,恩師葉問則影響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