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自稱為「朕」,那麼太上皇又自稱什麼?乾隆是這麼說的

2021-01-09 起叔讀史記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的、分化離間、連橫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最終於公元前221年第一次統一了全國,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中的「皇」以及五帝之中的「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丞相李斯建議用「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秦始皇嬴政很高興地應允了。

其實「朕」這個稱呼在先秦之前,是一個很平常的稱呼。沒有什麼特別,不分尊卑貴賤,所有人都可以自稱「朕」。據《爾雅·釋詁》記載:「朕,身也。」也就是說「朕」其實就是是第一人稱,和「我」這個詞沒有什麼不同。

到了秦漢時期,除了自稱為「朕」之外,還會成自稱為「寡人」還有「孤」等等。但是到了唐朝之後,基本就統一稱呼了。當然其中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他最初是乞丐出身,所以經常自稱為「咱」。

但是我們知道,歷史上除了皇帝之後,還有太上皇。一般來說就是年紀大了讓位給自己兒子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一共曾出現過17位太上皇。那麼根據規定,只有皇帝才能成為「朕」。那麼太上皇又自稱為什麼呢?

歷史上最早的太上皇,應該是秦始皇的父親嬴楚。他本來被作為人質流落到趙國,後來又回到秦國繼承國君之位,在三十五歲那一年病逝。他的兒子嬴政在成為皇帝以後,尊稱他為太上皇,所以也談不上什麼自稱了。

第二個太上皇,應該要算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了,在劉太公的眼裡,其實劉邦是最不爭氣的。二十多歲了還遊手好閒連農活都不做,靠家裡養著。但是他做夢都沒有想到,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最後竟然當上了皇帝,自己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活著的太上皇。

不過劉太公當了一輩子的農民,那裡有當什麼皇帝的心思?當初劉太公被抓項羽說要將劉太公煮了,劉邦竟然說要讓劉邦分一杯羹給自己,可見對於這個老爹劉邦也並不是如何在意,實際上就是贍養在宮中,別提什麼尊貴的自稱了。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太上皇」還真不多,要說最為著名的一位,那麼還得是離我們最近的乾隆帝了。乾隆生於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從1735年登基在位整整60年整。

在他八十五歲的時候,將皇禪讓給了自己的兒子嘉慶帝永琰。然而卻並沒有完全交出實權,清朝史料的記載中,乾隆皇帝曾說過:「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意思是,所有的軍國大事,都先交給嘉慶皇帝處理,之後在將事情告訴給自己。所以乾隆在退位之後,依舊自稱為「朕」,表明他即便是退位了依舊是清朝權力最大的人。

相關焦點

  • 皇帝自稱「朕」,太上皇自稱什麼你知道嗎?
    大家會經常看到影視劇中,皇帝一般自稱「朕」,比如說「朕的大清都亡了。」但是皇帝的父親,在世的話,被稱為太上皇,但是太上皇一般都自稱什麼呢?這個歷史的細節,可能有很多的朋友不清楚。其實這也不足為怪,畢竟中國歷史幾千年,做過太上皇的人,沒有幾個,史料統計,大概只有17位太上皇。
  • 皇帝真的自稱朕?可別被電視劇騙慘了,帶你看看歷朝歷代皇帝自稱
    中國古代的皇權專制社會,是一個等級極為分明甚至於可謂是森嚴的社會,具體表現在人們的日常行為方式,都有著很多的區別,從衣食住行乃至於是日常的稱呼上面,不同身份的人稱呼也不相同。我們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就能夠看到古代的時候,皇帝們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自稱為「朕」的,那麼歷史上的皇帝,是否真的自稱為朕呢?
  • 古代皇帝為何用「朕」自稱?專家:你把「朕」字拆開念,便能知曉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皇帝們都是用「朕」來自稱的,並且這個稱呼是皇帝的專用稱謂,除皇帝之外誰要是敢用「朕」來自稱,那就是掉頭的大罪。但鮮有人知的是,在秦始皇登基前,其實老百姓們平時都是用「朕」來自稱的。
  • 古代帝王的自稱都有什麼
    我們看清宮劇,皇帝自稱「朕」,而太后自稱「哀家」,皇后自稱「本宮」,這些特有的自稱代表著身份和地位,古代的皇帝自稱是不斷變化的,影視劇中其實存在很多錯誤,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帝王自稱的演變。「朕」這個自稱再秦統一六國以前是大家都可以用的,上學的時候大家有沒有因為背誦《離騷》而生不如死,屈原在裡面有一句這麼說:「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爸爸叫做伯庸,他自稱朕,說他爸爸是「皇考」,這要放在清代,這一句就夠抄家滅族的了。後來秦朝建立,秦始皇覺得自己作為統一六國的千古一帝必須得有一個符合自己身份的自稱,所以「朕」就被他獨佔了,除了他以外誰也不能用。
  • 為何歷代皇帝都用「朕」自稱?專家:你把「朕」字拆開,就明白了
    然而秦朝建立後,「朕」字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專有的自稱,其他任何人皆不可再自稱為「朕」,皇帝的命令叫「制」或「詔」,那麼秦始皇為什麼從這些第一人稱代詞中獨獨選中了「朕」?歷朝歷代的皇帝也都以「朕」自稱,它有著什麼樣的奧妙?
  • 秦始皇為何自稱「朕」,專家:把「朕」字拆開,其中大有內涵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創造了很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歷史,他還將「朕」這個字改成了皇帝的專屬自稱。在秦始皇之前,「朕」並不是作為皇帝專屬自稱而存在的,不過始皇帝建立秦朝之後便自稱為「朕」,這個稱呼從此也和其他自稱區別開來了,那麼你知道為什麼秦始皇獨獨選中了「朕」這個字嗎?
  • 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是「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秦始皇#人們在看電視劇時,看與秦始皇有關係的影視,秦始皇把自己稱為朕,「朕」到底什麼意思?秦朝以前,中國的歷史上四分五裂,諸多諸侯稱霸各地,經歷了數百年時間的戰亂,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的過去,戰國七雄最終主導了天下大勢,秦朝在經歷數代之後,終於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中最強大的諸侯國。
  • 大臣自稱奴才,被皇帝申斥:邀寵 自稱臣,也被訓斥:不服
    秘事記|「高貴」的奴才「奴才」一詞,本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一句罵人話,意為無用之人,只配為奴,故又寫作「駑才」。可見「奴才」不是個好詞,古代更沒有自稱奴才的,自稱奴才豈不是自己罵自己。西周春秋時對奴隸的稱謂是男奴叫臣,女奴叫妾。《左傳·僖公十七年》:「男為人臣,女為人妾。」
  • 古代君王自稱「孤寡」 龔自珍:是最尊之詞
    然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這兩個詞加上「朕」卻是最高統治者皇帝的自稱。戲曲曲藝類文藝作品或傳奇小說中常有所謂皇帝「稱孤道寡」,這其實是錯誤的,只有先秦的諸侯以及後來的一些諸侯王或割據一方的軍閥才自稱「孤」或者「寡人」,真正意義上的皇帝是不大會自降身份「稱孤道寡」的。  春秋戰國時,諸侯王皆稱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
  •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 螞蟻莊園5月5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 螞蟻莊園5月5日答案
  • 為什麼清朝乾隆皇帝寵臣和珅的第一條死罪是私藏吉林東珠?
    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驕傲自信了一輩子,但在自己究竟能活多少歲這事上,卻不夠驕傲自信,做了一個錯誤了估計。他沒有料到自己竟然差點活過了90歲。嘉慶四年正月十三,89歲的乾隆頂著「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和「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兩大殊榮,心滿意足死去。
  • 乾隆帝在太上皇的歲月裡,都幹了哪些事呢?
    第四年剛過去兩天,即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於養心殿,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實際上乾隆的禪位並非如宋高宗一樣真心實意,而是給康熙帝一個面子,表明自己的孝心,才履行自己的承諾的。乾隆帝自然不會像主父、唐玄宗、宋高宗等君主徹底放手的。乾隆對權力有很大的控制欲,他是歸政不歸權,那麼他在做太上皇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呢?
  • 自稱千古完人的乾隆,對其父並不感冒,為何表示不敢超過祖父康熙
    ),他親自撰寫了《十全武功記》,熱烈地對自己一生所取得的赫赫功業給予了自我肯定,與此同時他開始自稱「十全老人」,並御書「寶說」,並解釋了十全武功雖然可以永載史冊,「十全本以紀武功,十全老人之寶則不啻此也。
  • 王凱自稱「官家」的背後,大宋朝天子為啥不稱「陛下」 ?
    但細數歷來文獻記載,像是「朕」、「寡人」、「陛下」、「國主」此類常見稱謂就可達70多個。帝王的稱謂雖多到數不清,但尚可大致為其分個類。皇帝的稱謂主要有口頭稱謂與書面稱謂兩種,而口頭上又可分為自稱和臣民稱。先說說自稱。我們在影視劇中聽到的皇帝自稱通常是「朕」、「寡人」、「孤」等等。
  • 古代皇帝的壽命為何大多不長?一個惡習所致,乾隆戒掉後活了89歲
    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即便拋開那些陷入戰爭或者宮鬥,因此死於非命的君主之外,大部分太平盛世期間的皇帝,壽命也不長久,按照道理,雖然古代生產力落後,但是他們吃穿用度,無不是用得最好,為什麼會出現壽命不長的現象呢?實際上,一個惡習佔據了很大的原因,那就是煉丹術。
  • 我國古代皇帝都號稱九五之尊,九五究竟有著什麼特殊含義
    中國古代的皇帝在自稱的時候都說「朕」,而群臣子民則說皇帝是「九五之尊」,慢慢的這就成了皇帝專屬名詞,好像是一種身份光環一樣。那麼這個尊貴的「九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著什麼特殊的含義?關於這個稱謂,有2種說法,認可度比較高。
  • 乾隆禪位後又執政三年,這期間都幹了什麼?六件事傷害了國家
    乾隆皇帝的太上皇,當得是實至名歸,真的是皇帝之上的皇帝。在他之前,北魏的獻文帝拓跋弘、唐朝的唐睿宗李旦、宋朝的宋孝宗趙昚,也都是手握實權的太上皇,但是能算善始善終的只有乾隆皇帝。他雖然名義上將位置讓給了嘉慶,但是國家的實權從未旁落。而嘉慶帝也是低眉順眼,不敢對父親的旨意有絲毫違逆。
  • 身為皇帝卻不敢自稱「朕」,帝王生涯成為張邦昌畢生之恥
    可是,誰不想做皇帝呢?哪怕一方天地,卻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後宮佳麗三千人,生殺大權只在一念之間,百官跪地山呼萬歲,聲勢波瀾壯闊,儼然一個天下之主,這樣的皇帝榮耀多少人夢寐以求且不可得呢?哪怕當一個短命王朝的皇帝都樂意。可是,張邦昌作為大楚皇帝,他非但沒有一朝飛上天的快意,反而伏地卑微,卑躬屈膝,每日如坐針氈,甚至恨不得一死了之,這究竟是為什麼?
  • 乾隆陵墓:滿清最有福氣的皇帝,自詡十全老人,結果屍骨卻被扔在臭水裡
    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他是滿清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25歲登基,在位60年,禪位後又當了3年太上皇。乾隆是滿清最有福氣的皇帝,以89歲的高齡去世。乾隆自稱「十全老人」,具體來說就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大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這是一組反映乾隆墓地裕陵的照片。
  • 乾隆禪位給嘉慶後,仍在養心殿當了3年太上皇,這3年他幹什麼了?
    但在清朝的時候卻上演了一出和平禪位,那就是在公元1796年時,乾隆帝禪位給了嘉慶帝,從此自己成為了太上皇,繼續把持朝政,直到1799年去世之後,這才把皇權真正交給了嘉慶,而在這三年之內,乾隆帝都在幹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