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自稱「孤寡」 龔自珍:是最尊之詞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古代君王自稱「孤寡」 龔自珍:是最尊之詞

  「孤、寡」在現在的語義中,指的是無兒無女無依無靠的老人。然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這兩個詞加上「朕」卻是最高統治者皇帝的自稱。戲曲曲藝類文藝作品或傳奇小說中常有所謂皇帝「稱孤道寡」,這其實是錯誤的,只有先秦的諸侯以及後來的一些諸侯王或割據一方的軍閥才自稱「孤」或者「寡人」,真正意義上的皇帝是不大會自降身份「稱孤道寡」的。

  春秋戰國時,諸侯王皆稱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載:「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經·邶風》:「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從漢至五代,也有此稱。劉邦為漢王時,韓信為齊王時,隋楊廣為晉王時,後漢劉贇被迎立時,均自稱寡人,唯漢時尚多見,漢以後較少見。

  當時作為一方諸侯的統治者,為何自稱「孤寡」?很多學者給出的解釋是謙虛。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謙虛到自比禽獸草木,稱自己的兒子是「犬子」,叫自己的老婆是「拙荊」。

  事實並非如此。古人認為,寡是至尊之意,並非謙辭。「寡者,為人上者也;眾者,為人下者也。」事實確乎如此,越是人上人,人數很少,寡也。所以清人龔自珍說:「寡者,無二無匹最尊之詞;孤亦無二無匹最尊之詞。」王侯稱寡人在春秋戰國時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稱「寡人」。

  在秦始皇之前,作為第一人稱的「朕」是誰都可以用的,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屈原的《離騷》開篇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中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書·舜典》:「汝作朕虞。」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

  秦始皇作為始皇帝,千古一人,自然要不同以往,自稱當然也要改革。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漢末中平十八年,獻帝派御史大夫郄慮去魏,晉封曹操為魏公。詔書一開始說「朕以不德,少遭感兇」,回顧了狼狽的遭遇。接著推崇曹操的祖父、生父的有功漢室,「其孰能恤朕躬」,並鄭重聲明「朕實賴之」。要求曹操接受「魏公」的爵位和待遇。「其敬聽朕命」。全都用「朕」字作為第一人稱了。

  秦以後,朕作為皇帝自稱的專用詞彙固定下來,直至封建時代結束。 文/張勇

相關焦點

  •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 螞蟻莊園5月5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 螞蟻莊園5月5日答案
  • 古代帝王的自稱都有什麼
    我們看清宮劇,皇帝自稱「朕」,而太后自稱「哀家」,皇后自稱「本宮」,這些特有的自稱代表著身份和地位,古代的皇帝自稱是不斷變化的,影視劇中其實存在很多錯誤,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帝王自稱的演變。最早是沒有皇帝的,春秋戰國前的周王朝,最大的官職就是周天子,「天子」乃是天下之主,夏商周是一樣的,當時天子的自稱是「予一人」或者「餘一人」,三個人看起來挺複雜,但是這可不是我編出來的,是史書裡記載的。《書經.湯誥》裡記載:「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禮記·曲禮下》說:「君天下,曰『天子』;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 龔自珍在己亥年 | 潘靜如
    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己亥年有關的文學作品,最有名的恐怕就是龔自珍的《己亥雜詩》。這組詩共315首,作於道光十九年己亥,即一百八十年前的1839年。那一年,四十八歲的龔自珍決定辭官南歸,這組詩即是途中所寫。組詩第14首有云:「鍾簴蒼涼行色晚。」當然是在說自己辭官時的些微倉皇、些微頹喪,然而也未嘗不是關於清王朝的一種浩嘆、一句讖言。這使龔自珍的己亥之行帶上了蒼涼的底色。
  • 學者餘世存推出新著 己亥年重讀龔自珍
    2019年己亥年,一本名為《己亥》的新書把一位歷史人物重新帶入讀者視野:這位歷史上的詩人用自己的創作讓「己亥」和自己的名字寫在一起,他是龔自珍。三個甲子年後,學者餘世存重讀《己亥雜詩》,寫成了這本新書。
  • <中國詩詞大會>聽酈波老師點評<已亥雜詩>說龔自珍直擊時代命脈
    發現古代寫詩,都把景物擬人化了,很形象生動,也讓人心動。那麼上面的兩句詩都分別來自哪裡呢?下面我把原詩放上。宋代賀鑄的《芳心苦·楊柳回塘》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返照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暮秋獨遊曲江 李商隱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 古代不同身份的人不同的叫法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正室夫人自稱「梓童」,《論語季氏》中規定:「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到了宋元之後,這些皇后又普遍自稱或被稱為「梓童」。《前漢書平話》裡說, 「呂后:『子童領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宮下,斬訖韓信也』。」我們現在去看《西遊記》,那裡面很多國王就稱自己皇后做「梓童」。
  • 古代的皇帝自稱為「朕」,那麼太上皇又自稱什麼?乾隆是這麼說的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的、分化離間、連橫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最終於公元前221年第一次統一了全國,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中的「皇」以及五帝之中的「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丞相李斯建議用「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
  • 自視甚高的龔自珍是如何被林則徐折服的?
    大戶人家覺得他將來定是非凡之器,就主動和林父商量,讓林則徐陪伴自己的孩子們讀書,當時的林則徐只有十二歲,林則徐興旺發達便從此開始。林則徐年輕時就很守誠信。讀書的時候和小夥伴一起出遊,路上見一八十歲的老奶奶掉了錢包,灑出百錢。林則徐和小夥伴,二人一起幫著拾取,小夥伴卻偷偷用腳踩了一個銅錢藏起來。林則徐發現後,與之不歡而散。
  • 一篇《詞論》罵遍詞壇16位,一篇詠梅詞自稱千古第一
    更令我感到李清照的狂是她的一首詠梅詞,她在為這首詞做序的時候,自稱是"千古第一",一個人對自己竟然有如此高的評價,可見李清照的狂不是浪得虛名!首先讓我們看一看李清照的序是怎樣寫的:"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意思是說:世人作了很多的詠梅詞,我卻覺得都很俗氣。看我小試牛刀,為你們填上一首,你們看過之後,就知道我不是在說大話了。
  • 皇帝真的自稱朕?可別被電視劇騙慘了,帶你看看歷朝歷代皇帝自稱
    中國古代的皇權專制社會,是一個等級極為分明甚至於可謂是森嚴的社會,具體表現在人們的日常行為方式,都有著很多的區別,從衣食住行乃至於是日常的稱呼上面,不同身份的人稱呼也不相同。我們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就能夠看到古代的時候,皇帝們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自稱為「朕」的,那麼歷史上的皇帝,是否真的自稱為朕呢?
  • 為何己亥年對龔自珍如此重要?|餘世存讀《己亥雜詩》
    每當大家提到龔自珍,就會聯想到龔自珍著名的《己亥雜詩》。龔自珍幾乎是將己亥年變成了自己的專屬年號的歷史文化人物。為何己亥年對龔自珍來說如此重要?那一年對中國的近代史來說,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龔自珍又是在何種人生境遇和社會背景下寫下這些膾炙人口的詩篇?今年也是己亥年,在當下重新讀兩甲子前的《己亥雜詩》,又能獲得什麼啟發呢?
  • 謝娜自稱喜神、太陽女神,那神話中真正的喜神和太陽女神是誰呢?
    喜歡看綜藝節目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主持人謝娜一直自稱是「喜神」和「太陽女神」。當然啦,關於這一自稱,網上褒貶不一,但作為純路人的我來說,我比較好奇喜神和太陽女神。因為喜歡神話傳說,所以每次聽到這兩個詞我就在想,在中國神話中是否真的存在這兩位神仙呢?若是存在,那他們有分別所指何人呢?
  • 天人感應,古代君王與江山社稷,和太陽有什麼關係?
    關於太陽的形成,承古代「元氣創世觀」,認為是「日積氣之中有光耀者」,並說它是「陽之精」,因此認為太陽是「陽德之母」。而在封建時期,君王為最高統治者,聖人扶陽而尊君,古代便提出「日者天之象,君父夫兄之類,中國之應也」的說法(漢·劉向)。鑑於此,我們就來說說太陽與君王及江山社稷的關係。
  • 兩個己亥年 兩位大師隔空對話 餘世存巧解龔自珍
    它的作者是,龔自珍。四川在線消息(記者肖姍姍 發自北京)8月22日,當代著名學者餘世存攜新作《己亥:餘世存讀龔自珍》,在2019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四川出版展館與讀者見面。餘世存將該書定義為龔自珍的心靈傳記,同時也是他與龔自珍穿越180年、三個甲子的精神對話。1839年,農曆己亥年。
  • 為什麼在古代很多帝王不立嫡長子為接班人
    在各個等級中,繼承財產和職位者,必須是嫡妻長子;如果嫡妻無子,則立庶妻中地位最尊的貴妾之子。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就成了後來古代社會的選立家族繼承人的標準。然而我們說雖然有這樣的規矩,但也有很多諸侯或者皇帝是不遵守古制的,在古代「廢長立幼」的現象也十分普遍。那麼「廢長立幼」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小編大致總結了有以下三種原因,總結的不算全面但大致情況基本也就是如此。
  • 12星座專屬「古代帝王」,獅子座霸氣君王,天秤座千古一帝
    12星座專屬「古代帝王」,獅子座霸氣君王,天秤座千古一帝。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出現過很多的明君,有的開創了一個朝代,有的將時代推向了巔峰,還有的統一了整個國家。那麼如果十二星座的人穿越到古代又會是哪個帝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
  • 「秦杜虎符」我國現存最早的虎符,古代調動千軍萬馬的「將軍令」
    正文共1546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古代沒有電話傳真,手寫信件易被修改,如果敵方大軍壓境,戰事欲起,皇帝會指派一名親信拿著信物調兵遣將前去迎戰,交接兵權時需要什麼憑證呢?珍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秦杜虎符"就是二千多年前能調動千軍萬馬的"將軍令"。
  • 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是「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秦朝以前,中國的歷史上四分五裂,諸多諸侯稱霸各地,經歷了數百年時間的戰亂,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的過去,戰國七雄最終主導了天下大勢,秦朝在經歷數代之後,終於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中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始皇嬴政上位以後,憑藉著秦國強大的實力,將其他六個國家逐一收復,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稱自己為始皇帝,將自己的功績和三皇五帝相提並論,肆無忌憚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