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南街街道:家門口的養老服務,用愛播撒新時代敬老情

2021-01-09 華聲在線

街道舉辦的社區老年文化藝術節,讓居民樂在其中。

新湖南客戶端10月29日訊(通訊員 唐慧)作為老年人口大省之一的湖南,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老年人失能化也在迅速加劇。截至2017年底,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200多萬人,老齡化居全國前十,其中省會城市長沙60歲及以上人口125萬,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6.8%(1990年老年人口佔比不到10%),高於全國16.1%的平均水平。而在天心區裕南街街道居委會,這個比例超過了30%。

東毗城南路,西臨湘江,南鄰金盆嶺,北連勞動路,由「裕利有大利」而得名的裕南街街道地處城市核心圈,面積5.5平方公裡,下轄11個社區,常住人口近6萬。這是一條聞名長沙的「老」街,老年人口約佔街道總人口的30%。年輕人不願「留」,老年人不願「走」,再加上配套設施不齊、服務功能單一、服務人員短缺等問題接踵而至,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老齡化成為了裕南街發展的一塊「心病」,解決「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成為了街道班子成員的頭等大事。

破局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社區參與居民受益

為社區老人贈送愛心老年保險,提供健康保障,一份保險,萬千愛心。

「剛開始接手居家養老這塊工作的時候,真的是困難重重:一方面老百姓的呼聲日益強烈,另一方面沒有可借鑑參考的成熟經驗,責任大,壓力大。」裕南街街道副主任李園說道。

現實成了「攔路虎」,但裕南街街道的班子成員並沒有輕言放棄,反而激發了他們的鬥志,他們定下「磨針志」,拿出「愚公精神」,下定決心要改變裕南街的現狀。

如果街道、社區有這樣的一個地方或者一種機構,健康時有多種文化娛樂團體充實你的生活,行動不便時有多種居家養老服務提供選擇,完全失能時可以在專業的護理院保有生活的尊嚴。那麼這樣的養老方式是不是可以讓老年人放心地把餘生託付呢?

這成為了裕南街街道班子成員苦苦思索的新課題。他們深知,養老既是大民生,也是大產業,不能只看到老齡化的弊端,而要站在高處去更辯證、更理性地去思考怎樣去破解這個社會難題,「變廢為寶」,讓它助推、改善街道的發展,成為樣本工程。

2014年7月,國家國家發改委和民政部確定長沙市成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之一。這條好消息對於裕南街街道的班子成員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

長沙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工作,市委書記、市長多次專題調研養老工作,市委、市政府多次專題研究。2015年,《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以市政府1號文件印發,隨後《長沙市養老機構管理辦法》、《長沙市養老機構服務基本規範》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定,「1 x」政策出臺,長沙養老服務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社區參與,居民受益。裕南街街道班子成員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攻克了「抗老」道路上一道又一道難關,最終憑著一股永不言敗的鬥志和苦幹實幹加巧幹的作風,用了2年時間建立了一個資源共享,互相補充,相融共生,共同發展的以老年大學為載體的,以社區文化養老為特色,以「3+3」為基本運營模式的小型區域化養老綜合服務一體化模式,向人民群眾遞交了一份十分搶眼的「抗老」成績單。

成長

居家養老,交融嵌套,家門口的養老服務

志願者在養老機構陪老人做手工,讓老人動起來。

「要想做好養老這一門大學問,得靠『專業人士』。」秉著將街道居家養老工作做實、做精、做好的初心,裕南街街道班子成員協調各方,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扶持政策,按照「網際網路+」「社區+」「市場+」「社會組織+」等模式,引進專業化社會組織和養老服務企業運營。

2017年9月,長壽老人家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開始入駐社區。機構通過開辦老年大學、組建老年志願服務隊等方式,聚攏起社區裡處於零散狀態的老人,讓社區的老人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和老有所為。

在街道、社區內,失能型、半失能型老人也不佔少數,急需長期護理,對此,街道嘗試醫養結合,於2018年引入巴普護理院。在護理院內,設有養老院、護理院、健康管理中心等,護理院配備專業醫護人員。對於入駐巴普養老院的街道居民,街道給予優惠政策,每人可減免100元費用,針對特困居民以及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居民,每人可享有200—500元的優惠。機構工作人員介紹,自四月份試運營到現在,機構內的40多個床位已全部住滿,供不應求。

9月27日下午,長沙市天心區巴普護理院的護工正在生動形象給裕南街街道杏花園社區的老人們開展「老年人疾病及預防」知識講座。家住棗子園小區的羅爺爺認真聽取了講座,並現場領取了免費的理療卡和治療卡。

「年紀大了,多參加社區的知識講座活動,增長見識、保重身體雙管齊下,真的不錯!」羅爺爺是「養生」講座的常客,對街道的養老工作嘖嘖稱讚。

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內做活動、學課程、做志願,在護理院內做療養,養老服務一體化模式實現老人需求全覆蓋,各社區實現養老資源共享,轄區內營造了濃厚的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老人在一個街道區域內即可實現安心養老,裕南街街道的廣大老年人獲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居家養老服務存在投資時間長,風險大等特點,若經營管理不善,養老機構將走向兩個極端,一是走向非法運營,二是缺少資金,無再生能力,僅僅依靠政府撥款也難以為繼。因此,除對養老機構進行日常督促、規範管理之外,街道一直在探索養老服務機構的盈利模式,幫助機構完成造血。

除居家養老的工作以外,街道鼓勵機構發揮團隊力量,整合自身資源,承接社區的黨建、垃圾分類等其他服務型項目,機構在解決社區困難的同時,也節約了自身運營成本。「機構能夠存活下來,並且越來越好,他們的服務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對居民和街道管理都是有利的保障。」街道副主任李園說道。

蛻變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敬老愛老情暖桑榆

社區老年文化藝術節,老人們盡情展現快樂和青春活力。

走進長沙市天心區巴普護理院,濃烈的中藥味兒撲面而來,在護理院一樓,幾十位老人在這裡做艾灸、用中藥藥劑泡腳,在護理院四樓和五樓的養老院區域,老人們在房裡或靜養休息,或聊天進食。

「這個效果還蠻好,腰這邊沒有以前那麼痛了。」居住在長沙市天心區裕南街寶塔山社區的王阿姨最近舒心了不少。長期以來,王阿姨的腰椎就有毛病,在知道社區裡的長壽老人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可以做免費的腰椎按摩後,王阿姨沒事就來這裡做腰椎按摩,順便用這裡的泡腳儀泡泡腳,安安神。

裕南街裡,像王阿姨這樣的幸福老人還有很多,裕南街街道居家養老模式漸入人心。

一套適老化服務的標準體系,一個完整的智能化為老服務平臺,一套適用於醫養結合項目推進的老年人健康檔案系統,一支多元化的敬老志願者服務組織,一個系統的社區老年大學教育體系,一套適合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一個以社區老年黨員為核心的社區老年黨建工作小組……裕南街街道嚴格執行國內養老服務行業的國家標準,以社區為依託,藉助信息化服務手段,整合豐富的為老服務社會資源,通過專業化的養老、社工、醫護和志願者服務隊伍,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樂、助急、助浴、助行、助醫等多元化、便捷、實惠的養老服務,讓老年人在不離家、不離圈(生活圈)的前提下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為社區老人創造「和諧社區,幸福養老」的頤養樂園。

「我們街道居家養老模式採取以『3+3』的模式。何謂『3+3』,即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站3個不同等級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以醫養結合為核心的康復中心、以特護群體為核心服務主體的小型社區為老服務工作機構和為社區老人生活提供需求的愛心廚房等3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輔助性服務的功能性業務,這樣就為老人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服務。」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道。

此外,為彌補養老服務人員不足,多方面滿足老年人的需要,裕南街還設置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充分挖掘和用好這支寶貴的『銀髮人才』隊伍,畫好「銀髮同心圓」。及時發布政府養老政策、社區助老項目、文娛活動通知等內容,進一步整合社區志願服務人群,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打造「時間銀行」互助養老……裕南街精準發力開展多元化養老服務,打造老年人「幸福港灣」,做好時代答卷,繪就最美夕陽紅。

展望

智慧養老,覆蓋全街,居家養老「裕南」樣本

社區養老機構聯合專業眼科醫院為社區老人舉行眼科義診。

「我們都會老的,這既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民本情懷。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裕南街街道工委書記顏日強的話,溫暖而有力,道出了裕南街居家養老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近年來,天心區立足區情實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把養老服務作為民生大事抓緊、抓實、抓好,打通「堵點」,消除「痛點」,積極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持續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舉辦了多種形式的孝老愛親主題活動,讓「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從夢想照進現實。而裕南街街道這幾年打造的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全社會共同助力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正在成為長沙的樣本。

老人白天可以在託老所接受照顧,晚上回家感受家庭溫暖。這樣,既能在家庭力量不足時,用社會力量來補充,又可不用違背自己的傳統觀念,「住在家裡」。一舉兩得,不可謂不好。

據裕南街街道副主任李園介紹,街道在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上每年投入300多萬元,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每年600多萬元,形成了持續而穩固的資金輸送鏈條。經過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豐富,截止到目前,裕南街街道每年共為社區3萬多名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優質養老服務。此外,街道正大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全覆蓋,並根據社區陣地和居民需求設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站。

下一步,裕南街將積極推進智慧養老服務覆蓋全街,讓數據多跑路,讓老人少跑腿,進一步加大信息數據整合與應用,打通社區老人的生活圈與養老圈,讓社區老人實現在家門口養老。與此同時,裕南街將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專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志願者參與」的模式和「管辦分離」的原則,最大限度發揮養老服務企業優勢,開拓創新居家養老新模式,打造有影響力的養老服務品牌,以期在長沙市內實現複製推廣。

老街一天天在發展變化,裕南街街道成為了投資興業的熱土。如今的裕南街街道,所到之處,無不能感受到居民們臉上洋溢的喜悅和幸福。曾經的「老年城市」已慢慢蛻變為「宜居城市」。

[責編:譚好]

相關焦點

  • 長沙構建「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人口老齡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命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養老保障和為老服務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近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對《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了第一次審議,《條例》提出,今後,已建成住宅小區要實施適老化無障礙改造。
  • 天心區打造養老綜合體,給足老人安全感
    天心區打造養老綜合體,給足老人安全感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金慧 通訊員莫坤 陳治平 背靠沙發,腳做足浴,頭上帶著蒸汽眼罩……長沙市天心區裕南街街道的張奶奶,很會養生,10月29日一大早,就來到家門口的巴普護理院,花了
  • 四川啟動「最美老人」「孝親敬老楷模」「優秀養老護理員」評選
    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9月10日,四川省民政廳下發通知,為充分營造全社會「孝老、愛老、助老、敬老」良好氛圍,民政廳從即日起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第二屆「最美老人」「孝親敬老楷模」「優秀養老護理員」評選活動,最終評出「最美老人」、「孝親敬老楷模」、「優秀養老護理員」各10名。
  • 老有所養 長沙如何探索全方位養老新路徑?
    長沙,到底是如何探索全方位養老新路徑,如何構建起「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的呢?來看記者的調查。社區養老搭建15分鐘養老生活圈冬季的長沙,寒冷、多雨。天心區裕南街道白沙路,依稀有趕路的行人迎著刺骨的寒風匆匆而過。
  • 壽光:金秋重陽敬老行 濃濃關愛暖人心
    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在關愛老人的同時,其真正的意義在於通過節日宣傳紀念,弘揚民族孝老傳統,引領社會敬老風尚,激發人們的敬老自覺。10月9日,社會各界廣泛開展了醫務人員義診、文藝組織慰問演出、愛老敬老志願服務、關愛社區老年人等形式多樣的愛心活動。
  • ...家園老年社區服務中心探索居家養老新路:家門口養老晚年備受呵護
    社區探索居家養老新路子,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養老服務,令社區老人們的生活更有品質,享受放心、暖心、貼心的晚年生活。近日,記者在和平區勸業場街新疆路社區採訪時,看到了溫馨的一幕。日間照料7月31日9時30分記者來到和平區勸業場街新疆路社區幸福美好家園老年社區服務中心,活動室內傳出老人們的歡聲笑語。記者走進活動室看到,老人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揮毫潑墨。每周,書畫老師周玉琴都會來社區,教老年人畫畫和寫大字,和老人們嘮家常,交流繪畫心得。周老師告訴記者,她專門建立了一個群,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還開了網上授課,讓老人們在疫情期間也不無聊。
  • 新時代文明實踐丨一場有溫度的重陽節敬老活動暖人心
    10月21日,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孝老的傳統美德,營造關愛老人的良好社會氛圍,無錫市志願者總會市愛心車隊總隊聯合市第九人民醫院、梁溪區迎龍街道迎濱社區、濱湖區榮巷街道桃園社區,榮氏研究會等單位在傳統佳節「重陽節
  • 無錫市首屆「最佳養老機構院長」和「最美養老護理員」選樹活動...
    曾帶領街道居家養老運營團隊先後榮獲第一屆全國「敬老文明號」、「江蘇省十佳巾幗志願服務隊」、「江蘇省示範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無錫市老齡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20年被無錫市民政局聘為無錫市養老服務行業專家庫成員。
  • 吃愛心長壽麵話濃濃敬老情 廈門市開展豐富而有愛的重陽節敬老活動
    記者陳理傑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陳佩珊 彭怡郡 晉君)「愛心長壽麵濃濃敬老情」——2020年廈門市「我們的節日·重陽」愛心敬老活動走進了社區、護理院等,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傳統。  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九九」重陽是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民俗和無盡思念。今時的廈門,重陽有愛。
  • 點點愛老心 濃濃敬老情——各地開展重陽節活動弘揚尊老敬老優良...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題:點點愛老心 濃濃敬老情——各地開展重陽節活動弘揚尊老敬老優良傳統新華社記者又是一年重陽節,伴隨著新中國迎來70華誕的喜慶氛圍,神州大地處處洋溢著尊老敬老的節日氣氛。
  • 重陽節敬老!重慶小學生為老人過「集體生日」
    小學生為老人送蛋糕 活動方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3日22時訊(記者連肖)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重慶小學生近日在百康年養老院為老人們過「集體生日」,以此表達敬老之情。小學生們來自重慶沙坪垻區濱江小學,孩子們表演節目、切蛋糕、送祝福,用一片童真童趣,逗得老人們笑開懷。「這家養老院裡的老人,很多是社區裡的老鄰居。」組織活動得家長表示,讓孩子們和鄰居的爺爺奶奶在一起娛樂玩耍,彼此更有親近感。
  • 財源街道:展幸福畫卷,繪時代藍圖
    財源街道作為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主戰場,自覺扛起了抓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時代重任,加大創新力度,進一步推動資源力量下沉,健全運行機制,積極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組織保證。強化街道黨工委 " 龍頭 " 作用。把握機構改革有利契機,調整優化街道機構設置,充實基層黨建、基層治理、服務群眾機構的人員力量。
  • 重陽節|太平社區丨敬老活動
    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重陽 濃濃敬老情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不是春光,勝似春光。
  • 2020年全市「十佳」「百優」養老護理員
    24日,2020年長沙市「十佳」「百優」養老護理員表彰會議暨長沙市慈善總會「最美夕陽紅」特困養老護理員援助金發放儀式舉行,楊貴菊、董秀麗等10人被授予2020年長沙市「十佳」養老護理員,孫正兵、楊玉梅等百人被授予2020年長沙市「百優」養老護理員。會議還向長沙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翟浩霖頒發證書和獎章。養老護理是一份有愛的職業養老護理是一份什麼樣的職業?
  • 長沙市第三醫院被授予2020年全國「敬老文明號」榮譽稱號
    紅網時刻12月28日訊(通訊員 胡立莎 夏聖平)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聯合公布了《關於表彰2020年全國「敬老文明號」和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範人物」的決定》,長沙市第三醫院被授予2020年全國「敬老文明號」榮譽稱號,黨委副書記、院長昝家寧被授予2020年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範人物」榮譽稱號。
  • 松崗街道:豪邁跨入地鐵新時代
    當日下午,該線路西北部終點碧頭站迎來一批特殊乘客:寶安區松崗街道邀請近百名社區居民、老黨員、老幹部一同乘坐地鐵,感受現代軌道交通的便捷和舒適,領略「最美地鐵線」的獨特魅力。 下午3點10分,在地鐵公司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這批特殊乘客懷著激動的心情分坐在兩節商務車廂內。他們從碧頭站出發,僅用30分鐘,就抵達寶安中心區。
  • 家門口的文化生活
    社區天文館的大門模擬了宇宙空間站的太空艙,用掌紋系統識別開門。百餘平方米的空間被不同層次的藍色氛圍燈光包圍,邁入天文館,仿佛置身於浩瀚宇宙。進門右側是3臺天文望遠鏡,一排定製的渾天儀、地平儀、赤道經緯儀等天文模型。左側的陳列櫃裡展出了登月模型、十二星座圖等。花上低廉的租金,還可以把天文望遠鏡租回家,輕鬆實現在家探索遙遠宇宙的「小目標」。
  • 《養老內參》 2020年11月23日
    id=456&aid=85384  山東:社區食堂、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讓老年人樂享晚年  近期,山東各地開啟養老新模式,通過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眾多貼心的優待政策,營造良好的敬老孝老社會氛圍,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老年人生活更美好。
  • 敬老院裡相約百歲——記星城敬老院百歲老人肖發芝
    敬老院裡相約百歲 ——記星城敬老院百歲老人肖發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周凱波 「疫情過後盡開顏」。12月6日,農曆十月二十二。一向陰冷雨水過後,長沙的天放晴了。冬日暖陽映照著一張張笑意盈盈的臉龐。
  • 「讓歲月永遠年輕」 金科全國首屆重陽敬老節溫情落幕
    除了精彩的歌舞秀匯演外,金科還在全國活動現場統一發布「中國首個社區敬老宣言」,將「敬老」作為鄰裡文化的重要公約付諸社區實踐。10月25日是中國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共和國英雄老兵的到來賦予此次敬老節更深刻的意義:敬老,我們敬的不是他們的年齡,而是敬他們經歷過的偉大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