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摘自《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人口老齡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命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養老保障和為老服務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
近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對《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了第一次審議,《條例》提出,今後,已建成住宅小區要實施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讓更多老年人在生活中更從容面對智能技術帶來的變化。
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長沙不僅步履鏗鏘,還不斷探索創新,如今,長沙已基本健全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養老服務網絡,「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間,長沙將瞄準「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居家養老」「智慧養老」等主題,進一步完善全市養老服務體系、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讓全市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長沙縣青松老年公寓。
老有所養 著力構建四級養老公共服務網絡
半年前,九旬高齡的陶奶奶住進了巴普護理院,也從此開啟了一段全新的「養老生活」:在這裡,每天都有專職醫生詢問老人身體健康狀況,還有專業護理員照料她的洗漱和一日三餐。考慮到她是江蘇人,護理院還特地為她準備了清淡菜品。
據巴普護理院董事長文華介紹,該護理院集養老院、護理院和居家上門服務於一體,作為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護理院針對不同的老人需求提供不同的精細化、標準化養老服務,「健康的老人可以在這裡休閒娛樂,遇到小病小痛也可以在診室尋醫問藥;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齡老人,也可以在這裡享受貼心的醫養結合的專業服務」。
在天心區城南路街道白沙路上,白沙古井周邊,如今扎堆聚集了巴普護理院、華人照護、葆真堂、東瓜山康乃馨、白沙泉老年公寓等多家大型養老機構,覆蓋周邊坡子街、裕南街、城南路、金盆嶺等街道近6萬名老年人。
「目前,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健全。」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市級層面,長沙全面推動市級福利院發展,打造全市養老機構的示範標杆;區縣(市)層面,每個區縣(市)建設一個不少於300張床位的社會福利中心,為區縣(市)困難老年人提供兜底保障;街道(鄉鎮)層面,每個街道建成一個具備託養、日間照料、上門照護功能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每個鄉鎮建成一個敬老院,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需求的基礎上,為轄區困難老年人提供低收費託養服務,開展社會寄養、日間照料、上門照護等服務;社區(村)層面,推進社區(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為社區(農村)老年人提供就近服務。
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192家、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958家,總床位4萬餘張;全市建成3家市級大型福利機構,床位數近5000張;全面推動區縣福利中心建設,累計投入近8億元改擴建敬老院84所,投入0.4億元建設敬老院照料護理區100所。
「十四五」期間,全市還將進一步做精做細做實居家養老服務,推動敬老院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發展。
製圖/戴瑩芳
老有所享 「千戶計劃」「助餐配餐服務」溫暖萬千老人
「康爹爹,我們送餐來了。」每天中午,長沙縣星沙街道灰埠社區康紫健、韓愛純夫婦都能聽到熟悉的聲音,原來,這是康怡養老公寓的工作人員過來給他們送飯。從今年7月1日開始,兩人成為長沙縣「長者餐廳」的首批服務對象,享受低價送餐上門服務。
2019年起,長沙探索開展老年人助餐配餐試點,計劃到2021年底,實現城市社區特殊困難老年人助餐服務全覆蓋,推動養老助餐配餐服務標準化、規範化發展。
如今,老年人助餐配餐試點已在全市鋪開。在開福區,老年人助餐企業建立中央廚房,向居家養老服務站、中心及養老機構輻射延伸;天心區向餐飲企業免費提供公共服務用房,並給予水電氣方面的政策優惠,支持餐飲企業給予老人用餐優惠;雨花區則鼓勵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各自開展助餐服務;長沙縣精準摸底助餐需求,對行動不便的困難老人送餐上門,生活自理老人在配餐點(社區)就餐。
和康紫健、韓愛純夫婦一樣感受著社會溫暖的,還有雨花區鄱陽小區六旬低保戶龍新建。「過去只能扶牆走,現在牆上有了扶手,洗澡、上廁所也不怕滑倒了。」對龍新建來說,免費改造的衛生間不僅安裝了防滑墊、牆壁扶手,還有可移動的坐便椅和穩當的浴凳,讓他享受更便利也更安全的生活。
2018年7月初,長沙開始實施「千戶計劃」,免費為特困老人進行適應老齡化居家環境改造,計劃分期分批推進,每年惠及1000戶家庭。截至目前,已完成約3000戶困難老年人家居適老化改造。
探索開展老年人助餐配餐試點,開展困難老年人家居適老化改造項目,開展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這些長沙老年人生活的「幸福瞬間」,均來自長沙在養老服務上孜孜不倦的探索。
據介紹,多年來,長沙不斷豐富養老服務載體,堅持將養老服務做準、做精、做細,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專業力量實施老年人行為能力評估、承接居家上門服務等,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專業水平。
老有所盼 著力打造養老服務新樣本
「在這裡不僅僅是養老,更是生活。」入住康乃馨老年公寓後,年過八旬的曾端梅老人如願開啟了退休後的新生活。「剪紙、紐扣花、絹花、畫畫,這些都是從這裡學的。」她說。
近年來,長沙大力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先後培育了和樂健康、永濟養護院、康乃馨、康樂年華、青松、紅楓、吉祥、銀杏等一批示範性民辦養老機構,各區縣(市)至少建有1家以上的民辦養護院或護理院,全方位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多年來,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前謀劃,全速推進全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十三五」以來,長沙借力獲批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醫養融合改革試點城市,先後出臺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等政策文件,逐步完善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啟動養老服務立法工作,制定《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從制度層面規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通過建立長沙市養老服務監管平臺,綜合養老服務企業基本信息、服務信息、信用信息、供需信息等要素,將全市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平臺管理。」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天心區通過實施「網際網路+養老」工程,開發智能居家養老、養老一鍵呼、智慧健康養老雲平臺等項目,讓群眾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各種服務;長沙縣已構建「1個縣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N個社區為老服務商」的聯動運作模式,為老年人提供緊急呼叫、安全監護、健康管理等服務。
「十四五」期間,民政部門還將進一步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創優養老服務發展環境,加快完善四級養老服務網絡,著力打造養老服務的新樣本,並根據國家、省市相關要求,進一步加大適老化改造力度,讓更多老年人享受現代社會的便利。
記者手記
夕陽無限好,星城重晚晴。
當銀髮浪潮來臨,養老已成為這個時代的一道「必答題」。答好這道題,不僅事關個人、家庭,更事關社會、國家民生大局。
在長沙,應對老齡化趨勢的「行動」早早就已啟動,為市民悄然建起一張全方位的「養老服務網」。
當你漫步社區,你會發現,正鋪開的社區15分鐘養老圈,讓居家養老並不遙遠;公辦、民辦養老機構攜手同行,用貼心、專業的醫養結合模式,提供更高水準的養老服務;而養老服務沒有遺漏農村陣地,農村敬老院的改造也在全市如火如荼開展,力爭用更完善的服務,讓農村老人也能享受社會的發展成果。
在長沙,日趨完善的全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養老服務網絡裡,不僅有標準化的養老服務規範,還有溫情脈脈的為老創新服務:為城區困難老人開展的「適老化」改造,改出舒適環境,送去溫馨關愛;為居家老人提供的助餐配餐服務,用低廉的價格,給予悉心的照護……
人人都會老去,家家都有老人。當城市以貼心的養老服務相迎,這樣的夕陽生活必然無限美好。
(來源:長沙晚報)
【來源:雨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