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長沙11月6日訊(記者 胡芳)「我這樣子難看嗎?」「不難看哩,您老很精緻。」11月5日,在長沙天心區巴普護理院,百歲老人劉玉梅不記得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家住哪兒,但卻很關心自己美不美。護理員剛剛為她洗了澡,笑著回答她。
多名百歲老人「扎堆」住在白沙井附近的長沙老城核心地帶,白沙路上一連5家品牌養老機構入駐。長沙有酒吧一條街、米粉一條街,是許多遊客和市民熱衷的打卡地。白沙路這一帶可謂長沙的「養老一條街」,營造了養老敬老的濃厚氛圍。
11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巴普護理院,臨街5層樓,一樓大廳裡老人們自娛自樂,旁邊的沙發椅上有老人在做足浴。
「70多個床位全部都住滿了,居家上門服務能輻射周邊2萬多老人。」巴普護理院董事長文華表示,不同於其它養老院,巴普護理院是長沙市首家醫養融合試點院,打造了集養老院、護理院、日間照料、居家上門養老於一體的養老綜合體,真正讓老人在15分鐘生活圈內享受全方位的服務。
沿著巴普護理院往前走不遠,就是華人青山祠社區康養中心,樹蔭籠罩下,一棟4層小樓,擁有獨立院落,環境清幽。
該中心是湖南首家以「康養融合、智慧養老」為特色的標準化社區養老機構,負責人小彭是一位90後,照顧著社區300多位老人,每天忙得停不下腳。「我從民政學院畢業就來這裡工作了,能用自己的專長為老人做貢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除此之外,白沙街周邊還有白沙泉老年公寓、葆真堂養老中心、冬瓜山康乃馨老年養護中心3家大型養老機構,每個機構面積都超過1000平方米,最多的有4000多平方米,總床位近200張,輻射周邊近6萬老人。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機構扎堆一條街?
長沙市天心區養老行業協會負責人介紹,天心區養老的基礎條件非常好,老城區老街老巷多、老人多,對養老服務有很大需求;各養老機構之間形成了良性競爭,形成了集聚效應,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非常重視養老機構。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天心區民政局負責人就多次帶隊往各大養老院送菜、送米、送口罩和防護物資。
近年來,天心區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主動引導一批品牌實力企業來天心區興辦養老事業,並給予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天心區民政局副局長彭承剛介紹,全區建立完善「一社一點、一街一中心、全區多機構」三級養老服務網絡,促進多種養老服務形態聚集、融合、創新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有機結合」四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