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地兒的老人有福!事無巨細有人管 居家養老不操心

2020-11-25 浙江在線

2020-11-11 11:31 |海寧日報

「大伯,我們又來給您理髮嘍。」近日,在海寧馬橋街道柏士社區的張張榮老人家中,護理人員正在為他提供每月一次的上門服務,包括測量血壓、洗頭理髮、護理指甲等。張張榮今年81歲,有高血壓,行動也不太利索,無法完成剃鬍須、剪指甲等細緻活。如今有了護理人員代為服務,老人生活無憂。

據悉,海寧現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19.11萬人,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近年來,全市將養老服務作為品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城鄉均等化原則統籌城鄉養老服務,讓每一位老人都收穫滿滿幸福感。

以柏士村為例,2018年完成撤村建居工作;2020年,為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柏士村正式掛牌更名為柏士社區。去年,柏士村又投入30餘萬元,將原先的黨群服務大廳場地重新設計、裝修,提檔升級為如今5A級的柏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並委託專業社會組織,以服務項目菜單化形式提供集中照料和居家上門服務。

馬橋街道康頤養老文化服務站負責人蘇瓊介紹,為轄區內高齡、半失能老人提供護理服務時,有一份專門的清單,包含面部清潔、按摩、口腔清潔等16項服務項目,由護理對象自己或者家屬來挑選,滿足不同老人的需求。

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會定期上門走訪,為老人測量血壓,問問近況,排憂解難。「朱大伯,血壓量出來還是挺高的,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比較好。」居住在柏士花苑的朱呂松,今年86歲,患有高血壓,一直不太穩定,走訪人員為他測量血壓後如此建議。

「我們會根據老人的生理狀況、情緒狀況、家庭支持等維度,將服務對象細分為『重點關注、定期探訪、活力老人』三大群體,建立紅、黃、綠三色『一人一檔』服務檔案。」蘇瓊介紹,在檔案中,記者看到,紅色代表每月需2次及以上上門探訪;黃色代表需每月2次上門探訪;綠色則代表「活力老人」,可邀請參加活動,每月1次上門探訪。

據統計,2019年至今,柏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員共上門護理200餘人次,上門探訪1100餘人次,助餐服務9100餘人,上門建檔(60周歲以上老年人)1115人,覆蓋率100%。馬橋街道社會事務辦副主任呂鳳燕說,希望轄區內的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與城市無差別的居家養老服務,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學。

「把樹葉當材料做成一條小金魚,是不是很有趣?」現在每天一過午飯時間,柏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就熱鬧起來,工作人員帶著老人們玩一些適老化遊戲——樹葉貼畫等。姚連松老人今年83歲了,但身體還算硬朗,每周二三四他都會來到照料中心,玩遊戲、看電視、聽戲曲。他告訴記者,以前自己只能一人閒在家,現在有了照料中心,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裡環境氛圍特別好,呆著很舒服。」

據悉,佔地500多平方米的柏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設有日託室、手工室、書法室等10多個功能室,共輻射社區周邊1000多名老年人,每天下午,這兒便是老人們歡聚的樂園。

而這僅僅是全市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縮影,這些年,海寧通過全局謀劃,不斷推進城鄉統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已建成212個村(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以及10個具備生活服務、康復護理、中短期託養、家庭支持服務等功能的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因地制宜設置綜合型、託養型、居家照護型、醫養結合型等4種模式,兩者都已實現城鄉社區全覆蓋。

同時,海寧在養老服務補貼應補盡補的基礎上,加大對經濟困難家庭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保障力度。「針對失能老人護理難問題,實施長期護理服務項目,全市共有2300多名重度失能老人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對中度、半失能老人實施居家護理服務項目,委託專業社會組織開展上門護理服務。特別在為老助餐方面,我們實現了城鄉全覆蓋,為高齡、獨居、困難老年人等特惠對象日均配送量達到2500多份,70%以上助餐對象屬於老年人。」市民政局局長倪繼紅說。

據悉,接下來,海寧將持續推進城鄉養老一體化建設,尤其是在家院融合、康養醫養結合等方面再謀新篇,不斷提升老人獲得感、幸福感。

1605065500000

相關焦點

  • 2019年養老新政策出臺,擔心子女不孝順的老人有福了
    再加上,閨蜜的爸媽是農民,辛苦一輩子,也沒有退休金,養老更沒有保障。其實,閨蜜想得太悲觀了,就算不買商業保險,她爸媽也不至於沒有養老保障。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養老問題,2019年還出臺了一些養老新政策,比如取消養老保險資格集中認證制度,老人辦理業務更方便。而且,還有很多關於農村養老的優惠政策。養老政策傾斜農村,農村老人養老有了保障,不用再顧慮「養兒防老」。
  • 湖北加快布局養老產業 九成老人明年可在家門口養老
    昨日開幕的政協湖北省十一屆二次會議上,養老問題成為眾多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    讓老人在家門口體面養老    全省建成千餘居家養老中心    昨日,81歲高齡的胡蘭田老人,正愜意地在花橋街育才居家養老中心下棋。每天,有一百多名像他這樣的老人,在愜意中忘記時間的消逝。
  • ...家園老年社區服務中心探索居家養老新路:家門口養老晚年備受呵護
    社區探索居家養老新路子,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養老服務,令社區老人們的生活更有品質,享受放心、暖心、貼心的晚年生活。近日,記者在和平區勸業場街新疆路社區採訪時,看到了溫馨的一幕。日間照料7月31日9時30分記者來到和平區勸業場街新疆路社區幸福美好家園老年社區服務中心,活動室內傳出老人們的歡聲笑語。記者走進活動室看到,老人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揮毫潑墨。每周,書畫老師周玉琴都會來社區,教老年人畫畫和寫大字,和老人們嘮家常,交流繪畫心得。周老師告訴記者,她專門建立了一個群,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還開了網上授課,讓老人們在疫情期間也不無聊。
  • 視頻|長沙「養老一條街」 百歲老人扎堆兒
    紅網時刻長沙11月6日訊(記者 胡芳)「我這樣子難看嗎?」「不難看哩,您老很精緻。」11月5日,在長沙天心區巴普護理院,百歲老人劉玉梅不記得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家住哪兒,但卻很關心自己美不美。護理員剛剛為她洗了澡,笑著回答她。
  • 天心區打造養老綜合體,給足老人安全感
    除此之外,這棟臨街五層小樓,集養老長期照護、康復護理服務、居家上門服務和日間照料於一體,打造養老服務綜合體,讓老人在這裡享受一站式的放心服務。 打破先例,註冊湖南首家「護理院」
  • 人到晚年,用錢養老和子女養老,哪個更靠譜?4個老人的話很現實
    人到晚年,就不得不面對自己的養老問題,有些老人,對兒女不信任,只信任錢,所以他們把私房錢攢著,決心靠錢養老,有些老年人只重視感情,他們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兒女身上 ,那麼人到晚年,用錢養老和子女養老,哪個更靠譜?周女士,60歲。 人心都是不靠譜的,指望人心只會讓自己失望,雖然我有兒女,雖然我和兒女的感情也算融洽,但我沒指望兒女養老,我一直都是靠自己存錢來養老的。
  • 重陽節裡過生日,這兒的老人真幸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重陽逢生日 老人展笑顏鮮花、蛋糕、壽桃……現場美食盡顯節日氛圍,舞龍舞獅、金猴拜壽、神奇魔術以及歡歌熱舞,讓老人們臉上笑容不斷。為「朝陽壽星」頒發證章獎金、壽星集體過生日、宸冰講敬老故事、贈送「壽」字……歡聲笑語中,老人們打心眼裡感受到了幸福。特別是今年的「生日趴」上,38位高壽老人一起過生日,在場的每位老人還收到了990元的現金紅包,甭提多高興了!「這是我第二次來這兒過集體生日了,心裡說不出的高興。生日撞上節日,大家一起過,熱鬧!」
  • 廣州番禺小谷圍街:讓長者享受專業優質的社區居家養老
    1月25日上午,在近100位長者和社區居民村民的見證下,廣州番禺區小谷圍街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新址正式啟用。作為小谷圍街首個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以專業為基礎、服務為目的,政府購買形式委託廣州市大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服務,旨在為長者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養老環境,打造具有小谷圍街特色的老齡工作。
  • 養老迎來「雙保險」?國家再出新規,子女不用再擔心父母養老了
    從長遠來看,這不只是人口老齡化這麼簡單,老人養老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前些年網上就有人表示,現在養老金儲蓄池在逐漸縮水,如果保持這樣的發展趨勢,以後老人退休,也許無法領取到退休金。這樣的說法發酵了很長一段時間,隨著「漸進式延遲退休」正式施行,人們才停止討論養老金儲蓄池縮水的問題。因為延遲退休一旦實施,那就不用再擔心養老金儲蓄了。
  • 天生勞碌命的星座,事事愛操心,有福不會享
    文 | 老巫有些人在生活中就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什麼事情都不操心,總等著戀人來替自己做;但是還有些人就喜歡操心,尤其結婚後,每件事都要親力親為才行,那麼這幾個天生勞碌命的星座是哪幾個呢?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1、處女座處女座的性格天生就是很愛操心的類型,有福也不會享,不管做什麼事都希望能夠做到最好。
  • 破題「養老難」 重慶智慧養老雲平臺明年上線
    做兩頓飯、給魚缸換一次水,簡單洗幾件衣服……對於家住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87歲的張美霞老人來說,這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近日,上海市推行智慧養老試點項目,給獨居老人安裝一個智能水錶,受到新華社發文點讚。看上海「四小件」全方位守護獨居老人「我們獨居老人最怕的,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街道說要給我裝智能水錶,我舉雙手贊成!」
  • 老有所養 長沙如何探索全方位養老新路徑?
    馬路旁的小巷裡,有網紅美食打卡地「東瓜山」,其實,有好多家頗具實力的養老機構在這裡扎堆,卻少有人知。記者走進最靠馬路邊的長沙天心巴普護理院,只見20多位老人聚在一樓大廳裡談天說地、打牌娛樂,一股熱騰騰其樂融融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全然感覺不到一絲冬季的溼冷。
  • 俗語:有福之人不落無福之地,有福是什麼?為什麼不落無福之地?
    那麼老話:「有福之人不落無福之地」是什麼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要想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首先要知道「有福之人」和「無福之地」的意思。有福之人指的是運氣好、有福報,上天眷顧的人,也指那些福緣深厚、逢兇化吉的人;無福之地指的是環境不好的地方,也指災禍出現的地方,災禍當然也包括天災人禍。這句話大概意思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不會流落到沒有福分的地方,即使遇到災禍也能逢兇化吉、有驚無險。
  • 裕南街街道:家門口的養老服務,用愛播撒新時代敬老情
    如果街道、社區有這樣的一個地方或者一種機構,健康時有多種文化娛樂團體充實你的生活,行動不便時有多種居家養老服務提供選擇,完全失能時可以在專業的護理院保有生活的尊嚴。那麼這樣的養老方式是不是可以讓老年人放心地把餘生託付呢? 這成為了裕南街街道班子成員苦苦思索的新課題。
  • 長沙現「養老一條街」
    長沙市有酒吧一條街、米粉一條街,是許多遊客和市民的打卡地。記者近日在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上發現,不到500米的距離,竟有5家品牌養老機構扎堆入駐,不僅為周邊老人提供了便利,更營造了養老敬老的文化氛圍。
  • 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孝順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虎爸虎媽分享轉發)養老問題已經是現如今社會的熱點話題之一了,隨著我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如何養老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養老問題處理不當,會直接影響兩個家庭之間的關係,這不單單是子女的事,也是老人自己的事。
  • 長沙構建「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據巴普護理院董事長文華介紹,該護理院集養老院、護理院和居家上門服務於一體,作為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護理院針對不同的老人需求提供不同的精細化、標準化養老服務,「健康的老人可以在這裡休閒娛樂,遇到小病小痛也可以在診室尋醫問藥;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齡老人,也可以在這裡享受貼心的醫養結合的專業服務」。
  • 杭州一個老小區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
    我們一個個勸,『大媽,你早就已經退休了呀』『大媽,你還認不認識我們,我們這裡是社區』……都沒用,最後只好通知大媽的兒子把她接回家。」 鄧奶奶一共有四個孩子,三兒一女,兄弟姐妹之間輪著班,每天都有人來照看。但是,畢竟也都有各自的家事要忙,沒辦法24小時待著。
  • 《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3月20日起正式實施 以法治保障「大城養老...
    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老人看病掛號、乘坐公交會有困難嗎?老人想去周邊城市養老,養老補貼會不會兩頭「踏空」?《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今年3月20日起將正式實施,老人們關心的這些話題在立法中都有所回應。交通便利、環境舒適、性價比高,越來越多的上海老人選擇赴周邊城市異地養老。但老人最大的困擾就是看病就醫,他們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回上海看病。老人們還擔憂,在上海享受的長護險、居家養老等補貼要放棄了,而周邊城市養老院的養老補貼也享受不到,可謂兩頭「踏空」。
  • 952個長者飯堂覆蓋全市城鄉 廣州市「一口熱乎飯」破解社區居家...
    提及自己在錦旗上所寫的這句話,60多歲的馬蜂很有感慨:「人老了不想動,尤其是每天買菜、做飯這些家務,做起來費工夫,吃起來沒胃口。」剛退休在家時,他每天都為買什麼菜、吃什麼飯而發愁。設在家門口的長者飯堂開業後,馬蜂馬上就成為這裡的固定食客。眉豆花生雪耳湯、苦瓜炆鴨、榨菜蒸肉片、鹽水生菜,一餐只需9元,就可以享受到每天不重樣的三菜一湯。「不用買菜做飯,現在每天的日子都過得輕輕鬆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