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瀏陽西鄉石圍袁氏舉人袁松喬時,提到袁松喬年二十餘師從師舉人婁謙光。婁謙光是譙國堂瀏溈婁氏遷瀏始祖景華公次子迎龍房政卿公的嗣孫,跟景華公長子國井房瑞卿公下志諒公嗣孫,湖南提督婁雲慶(派名良大)同輩份。地圖上看,迎龍是緊鄰著石圍的,距離國井也不遠。
婁謙光派名明獻,號靄農,晚自號鏡渠子。早年在童軍時受善化賀熙齡(字光甫,號庶龍)的器重,賀熙齡曾贈聯曰「得蘇韓之縱橫筆意;與燕趙間豪俊交遊」。婁謙光中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舉人,揀選知縣,欽加直隸州銜,留京師金臺書院。後掌教瀏陽南鄉文華書院及攸縣柳、陳、張家私塾。曾作六十自壽詩云:辭官免造蒼生孽,無病都疑陸地仙。著有《老子道德經注》待梓。

道光十九年己亥預行庚子正科舉人,婁謙光,保舉知縣,加五品銜。
婁明獻,文馨公次子,榜名謙光,字吉士,號靄農,一號鏡渠,行坤一。清道光十九年己亥歲邑庠生本年預行庚子正科聯科舉人,例授文林郎,欽加五品同知銜,截取知縣,例授奉政大夫。嘉慶十七年(1812年)壬申六月初一日未時生,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四月初六日寅時歿,壽六十五,葬胡家岸,祔祖墓下坐向右邊乾山巽向,另有小傳。
原配鄧氏,例贈宜人,韓家港其清公之女,年三十三歿。
繼配歐陽氏,例贈宜人,長沙縣太學生在玫公侄孫女,儒生慶堂公之女。生子一,學愚。生女舜貞,適瀏陽山邑庠生陳燮勳。
瀏陽迎龍、井龍婁氏(譙國堂)
明洪武初,婁師德十八代孫婁時遜,居江西南昌府新建縣十字街鐵樹宮,長子景衡徙居湘潭,次子景華徙居瀏陽,三子景譽(字仁慶)徙居寧鄉,四子景隆、五子景和不詳。遷瀏始祖婁景華,字茂實,號潔齋,生有三子,長子瑞卿居國井(今普跡鎮團結村),次子政卿徙居迎龍(今普跡鎮普官村),其後南木公分遷井龍(今鎮頭鎮北星社區井龍片),三子榮卿徙居湘陰。婁政卿為瀏陽迎龍支、井龍支婁氏支祖。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瀏陽、寧鄉《湖南瀏溈婁氏合修族譜》的主修就是本支十九世孫婁立騊,字梓昭。

各支原字派:(前20字)
景卿白志,孟世溪添,憲尚成高,忠應啟賢,良登首選。(瀏陽國井支)
景卿白志,永壽鬥南,用一奎嗣,玉世士文,明學立德。(瀏陽迎龍支)
景秀大文,章高仕成,奎光長毓,祥顯耀祚,榮芳原本。(寧鄉支)
續派:(接前20字)
紹述儒宗,綱常輔翼,道義尊崇,家全孝友。
國重勳庸,丕承先業,奉揚仁風,精誠團體。
於穆時雍,根深源遠,枝幹益隆。
瀏陽迎龍婁氏世系:(政公系)
婁景華——婁政卿(字廷弼)——婁白琳(字重器)——婁志先(字有光)——婁永迪(字惠吉)——婁壽(字松筠)——婁廷鬥——婁南椽(字石塘)——婁用政(字紹塘,忠房支祖)、婁用大(貞房支祖)——婁一憲(字玉吾)——婁次奎(鬥公房支祖)、婁象奎(璧公房支祖)、婁聯奎(張公房支祖)、婁先奎(星公房支祖)——
婁謙光家世系(忠房璧支)
婁象奎(字文像,行璧二)——婁嗣芳(字蘭谷,號可令)——婁璞(字廷琢)、婁珊(字佩遐)、婁珽(字搢珽,號載質)、婁珥(字玉瑱tian,號載晉)、婁班(字文中,號獻章)——婁世鍾、婁世錦(字炳文)、婁世錚——婁士元(字魁五,號渾齋,原配劉氏生二子,繼配張氏生三子,湖北張玉麟之女)——婁文贊、婁文襄、婁文馨(字懋昭,號治堂)、婁文旭、婁文藻——
婁文馨——婁明獻(榜名謙光,字吉士,號靄農)、婁明猷(捐名觀光,字賓王,號逸鶴)——婁學愚(庠名毓麟,字敦讓,號海春,行二),婁學貫(一名敦棣,考名繹,字子長,號漱泉)——婁立暄(字潤囿,號少麟,一號兆榜)、婁立暾tun(字振銓,號韻桐);婁立碩(名振鋒,字砥人,號候吾)——婁德淦(字俊斌,號礎湘)、婁德潢(字定國,號政模);婁德波、婁德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