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的中畫幅相機GFX50S發布有三年時間了,這部打破中畫幅入門門檻的敲門磚究竟有何魅力,偶然的機會我拿到相機體驗了一天,配合的鏡頭有富士的GF32-64mm f/4 LM WR廣角鏡頭,還有尼康的小型空氣切割機——105mm f/1.4E定焦鏡頭。
富士GFX 50S相機內藏著一顆43.8x32.9mm 的中畫幅傳感器,CMOS尺寸是全畫幅傳感器面積的1.7倍,焦距轉換係數約為0.8倍。相機做了大幅輕量化的設計,單機身740g的重量比尼康D850還要輕170g,凹陷的手柄握持起來非常舒適,這也是比起GFX50R犧牲了體積便攜性換來的優勢。唯一不喜歡的是相機背後液晶屏模塊的巨大凸起,視覺觀感就很笨重。
拍攝選擇了RAW未壓縮和JPEG精細畫質,一張RAW文件100M左右,隨機附帶的16G內存卡容量根本不夠用,只能拍七十幾張照片,充滿電從下午4點出來拍攝,巨大的數據量加上UHS I孱弱的卡速,每拍一張,相機的指示燈都要等待十幾秒保存照片,這樣的拍攝節奏讓我每次拍攝都是帶著思考謹慎地按下快門,每一張照片都很珍貴,反而有種使用膠片相機拍攝的感覺。
以下照片全部是RAW通過LR後期調色,80%畫質輸出。
富士GFX50S&尼康105mm f/1.4E
富士GFX 50S使用G卡口,直徑為65mm,法蘭距為26.7mm,尼康105E勉強覆蓋了富士的44*33相場,但是暗角還是有點重,f/1.4光圈全開在中畫幅相機上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夢幻虛化效果,5000萬像素的高解析度讓拍攝的物體真實地展現在眼前,立體感,空氣感都是手裡的尼康全畫幅不可相提並論的。轉接方案的劣勢就是只能手動對焦,儘管手動對焦時開啟了斑馬紋輔助,但由於大光圈下景深極淺,操作稍有不慎很容易跑焦。
富士GFX50S&GF32-64mm f/4 R LM WR
富士GF32-64mmF4 R LM WR是為全新G卡口44x33mm中畫幅傳感器設計的標準廣角變焦鏡頭,非常適合風光拍攝,整個鏡頭掂起來挺壓手的,金屬質感十足。操作邏輯繼承了X系列鏡頭的設計理念,對於玩過富士的玩家來說很容易上手。全開光圈畫質就很銳利,光圈縮到f/9左右時解析力更為驚人,100%放大時景物的每一個細節都以生動刻畫,加上5140萬像素的加持,畫質非常紮實。
經過一天時間的體驗,富士GFX 50S提供的優異圖像質量令人印象深刻,讓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用於攝影創作的相機,如果你專注靜態照片拍攝,需要大尺寸輸出,鍾情100%放大的震撼細節,對畫質有極高要求,這是一部值得擁有可以用很久的好相機。就像首頁圖的寓意一樣,這應該就是我使用攝影器材最終停靠點。
優點
超高解析度,大傳感器帶來的獨特立體感和虛化效果
寬容度高,提亮後暗部沒有明顯彩噪
獨特的色彩,豐富的明暗細節、優異的色彩層次還原
相對完善的高性能鏡頭群
良好的轉接兼容性
缺點:
非全尺寸中畫幅(儘管畫質已經相當爆炸)
稍弱的對焦性能,只有反差式對焦,對焦速度較慢
最高1/4000s的焦平面快門,非鏡間快門,閃光拍攝時性能不如鏡間快門系統鏡頭
視頻格式最高只有1080 30p,碼流低
後背醜,機身略厚
電池電量不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