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情願重用一個有「反骨」的人,為何也不重用趙雲?

2020-11-22 騰訊網

趙雲原本是公孫瓚手下的將軍。因為在公孫瓚手下鬱郁不得志,恰好又和在公孫瓚那裡寄居的劉備志趣相投,在公孫瓚敗亡後改投劉備。從此以後,趙雲跟隨劉備,不離不棄,他是真的把忠肝義膽這四個字化作了行動。

趙雲武藝高強,他最輝煌的事跡莫過於他曾經兩次拯救幼主劉禪。第一次是在長坂坡,趙雲接受主公之命,保護其家眷,但因為亂兵的衝擊使得家眷四散奔逃,死的死,傷的傷。趙雲逃出去之後,想到自己保護主公劉備家眷的責任,於是毅然返回長坂坡,救下小阿鬥。

此刻,趙雲又身陷重圍,他懷抱小阿鬥,手持銀槍,騎著駿馬,一點點從人海中廝殺出來,救下了幼主。第二次則是在江邊,從孫夫人手中奪回劉禪,保護了劉備當時僅有的骨肉。

相比趙雲,魏延投奔劉備晚得多。因為魏延是赤壁之戰後才投靠的劉備。當時魏延殺了太守韓玄,從而獻城來降。諸葛亮一看到他就請求劉備將其誅殺,原因是魏延長有反骨,這一無釐頭要求遭到劉備拒絕。劉備倒是很欣賞魏延,並重用魏延,讓其隨自己一道入川作戰。

魏延作戰勇猛,具有大將之才。劉備入主成都以後,為其加官進爵。這還不算,我們知道劉備的地盤分成三個部分:荊州、益州及漢中。劉備把荊州交給了關羽,自己坐鎮益州,大家皆以為劉備會把漢中交給張飛,畢竟張飛是劉備的結拜三弟,對大哥劉備忠心不二,能力很強。然而讓大家想不到的是,劉備居然把漢中交給了名不見經傳的魏延。

那就是說,魏延成為了蜀漢實打實的封疆大吏,掌握了蜀漢三分之一的江山。那劉備為什麼情願重用一個有「反骨」的魏延,而不重用趙雲呢?

第一,趙雲生性謹慎,卻武藝高強,一直以來的角色就是保鏢。

我們可以回過頭想想,從趙雲剛加入劉備集團開始,他所做的工作就是保護劉備及其家眷安全。剛開始這樣那是因為劉家軍人數有限,只需關羽和張飛就能夠很好地進行管理。隨著劉備的勢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湧入蜀漢,這使得趙雲更沒有機會去獨領一軍在戰場上奔馳。所以說,趙雲缺少大兵團指揮打仗的經驗,倒是偶爾也可以帶兵軍隊打打先鋒,但這畢竟和指揮打仗是兩碼事,這也就是將和帥的區別。

相比之下,魏延更有能力,他在戰場上能夠做到行雲流水般地指揮士兵打仗,而且能夠很好地駕馭下屬。所以魏延在軍中的威望非常高,將士們都很信服他。將軍好遇,帥才難求。在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劉備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複合型人才。所以說,劉備重用魏延,看中的就是他的綜合能力比趙雲更強。

第二,正直的趙雲在朝中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這也是為什麼他不得重用的原因。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大部分人都在等著封賞。這時候趙雲站出來說:

「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

趙雲這番話拯救了劉備,但是卻給自己挖了個坑,得到的結果就是朝中沒朋友。這對劉備給他安排工作其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為和大臣如若不能和睦相處,必定會影響辦事效率。趙雲太過於剛正不阿,眼中不容沙子,所以還是留在自己身邊做侍衛長更好,不能託付大事。

相比趙雲,魏延雖然他為人很高傲,但是他懂得培植勢力,蓄養家臣。也正因為如此,劉備就不得不重用他。劉備的部隊構成複雜,有北方兵、荊州兵、益州兵等。背後所代表的正是多股勢力。

劉備總不能只重用關羽、張飛、趙雲這幾個武將,他必須要做到公平,這樣才能夠統馭各部分勢力,從而為自己所用。而重用魏延,則是劉備向眾人釋放的一個信號,表示只要是青年才俊,我是不會分什麼新人老人的,絕對會以一顆公正之心來任用提拔。

可以得見,在劉備重用魏延以後,其手下的青年將領工作積極性更強了,而且不論是哪方勢力都不會去埋怨說劉備只重視老人,對降臣和新人漠不關心。所以說,馭下是一門學問,領導需要從多方面去考量問題。其實也不存在什麼重用不重用的問題,對領導來說,物盡其才,人盡其用,這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從五虎上將諡號看,當年劉備看似不重用趙雲,趙雲的福氣卻在後邊
    這部小說中,作者刻畫的關羽神勇無雙、諸葛亮神算無雙,趙雲忠義無雙,這並不算是美化,只能算是作者對這三人的偏愛。而歷史上原本一個能吟詩作對,長相俊美的貴公子張飛,卻被刻畫成了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糙漢子。可見《三國演義》只能做參考,不能真把他當作史實來看。
  • 此人曾讓曹操吃虧,趙雲不能與之匹敵,為何劉備到死都沒重用他?
    他因為長相俊秀,並且在戰場上經常穿著一生白袍銀甲,所以人送外號「錦馬超」;他是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曾經曹操都在他手裡吃過虧,可見其到底有多厲害;然而這樣一位猛將自從他跟隨劉備之後從未被重用過,因此他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功勞。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劉備這樣一位愛惜人才的君主,一直把他閒置呢?
  • 諸葛亮不重用魏延,只是因為天生反骨?性格才是決定因素
    而魏延也不負劉備所託,與曹軍對峙十年,牢牢護住漢中。劉備登基後,大手一揮,封魏延為鎮北將軍,魏延躋身成為蜀漢一流大將。劉備死後,諸葛亮作為蜀漢的實際領頭人,執行北伐計劃。但是魏延卻以為一個「子午谷奇謀」的計策,沒有被採納,導致心理一直耿耿於懷,並且被當做不被重用的體現。
  • 「反骨」只是一個戲劇性的解釋,這才是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魏延「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劉備將漢中攻打下來之後,讓魏延做漢中太守,對他很是賞識。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腦後有反骨」、最終為「自己人」所殺的負面人物形象。當然「反骨」只是一個戲劇性的解釋,諸葛亮這樣不賞識魏延並且不重用他,又使他落得如此悽慘下場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
  •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殺他,有沒有私心?提起《三國演義》中最為熟知的人,莫過於被後世譽為「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然而,諸葛亮身上卻也有抹不去的汙點,比如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識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設計殺魏延致使蜀中無大將……其中,最為人所爭議的莫過於諸葛亮判斷「魏延腦有反骨,必反」而留錦囊妙計殺之。那麼,魏延被殺時反了嗎?
  • 劉備臨死前趙雲一特權,諸葛亮聽懂卻要不吭聲,趙雲:什麼意思?
    三國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在東漢末年,分出的三個國家,三國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而當時三國裡的劉備,被大家稱為劉皇叔,乃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也是當時蜀國的皇帝。因為但是大漢天子昏庸,被當時的梟雄曹操半道劫持到許昌。曹操的這個舉動就是為了表明自己要真心挾持皇帝,人後就逼著漢獻帝將他封為丞相。
  • 名將魏延為何被污衊腦後有反骨
    而魏延在韓玄手下不得重用想投奔劉備,趁著機會救下黃忠殺韓玄投靠劉備。在古代的忠義面前,此時的魏延殺主自然在諸葛亮眼中是個不忠不義的小人。而魏延的反骨自此之後就帶上了,而且帶了幾千年。但是畢竟是小說,小說更多的為了凸顯主要人物,自然次要人物就被利用和其他化。魏延就是其中之一,羅貫中老前輩也沒有想到他的小說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自然也不會照顧一個很久以前的將軍的名聲。
  • 三國演義:趙雲的話讓劉備明白,最寵的趙子龍從來不是忠誠於他
    ,趙雲也是三國時期最為亮眼的一個將領,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也一直把趙雲當作關羽、張飛之後的第三個拜把子兄弟,雖然趙雲並沒有和劉備拜把子;但這一定都不影響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劉備是什麼人,他很快就搞懂了趙雲話裡的意思,而仔細一想心都涼了,這個跟了自己一輩子的男人,竟然不是忠誠於自己,如果自己不姓劉,身上沒有流著漢家皇族的血液,那麼趙雲或許是不會跟著自己的。
  • 魏延的腦後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反骨?
    了解三國的讀者們都知道,在劉備命令關羽率領攻打長沙的時候,諸葛亮用了小小的計策,破壞了韓玄對他屬下黃忠的信任,韓玄決心殺掉黃忠,這時候魏延站了出來,殺死了韓玄,救了黃忠,將長沙獻給了劉備。卻在出城投降下馬的時候,諸葛亮摸了摸他的腦袋,當時就說出了魏延腦後有反骨這樣意思的話,勸劉備不要留這種人在身邊,而劉備為了顧全大局,考慮到魏延剛剛立下如此巨大的功勞,不能這樣對待他,這樣會讓天下的賢能之士對他劉備產生意見,於是乎劉備就留下了魏延。
  • 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反骨是什麼
    魏延雖然在武力顏值和謀略方面是可圈可點的,其功績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但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一直得不到諸葛亮的信任與重用。諸葛亮對魏延有著強烈的反感。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便要將他拉出去咔嚓了。劉備問其原因的時候,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說的劉備和在場的人都一愣一愣的。那麼諸葛亮說的反骨是什麼呢?難道魏延的腦袋和別人的腦袋長得不一樣嗎?
  • 古代有反骨的人,真的不忠不義嗎?就因為有反骨就遭諸葛亮殺害
    三國中,著名的反骨當屬魏延。反骨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枕骨,諸葛亮說他後腦骨頭有異於常人,是反骨仔。所以在他投奔蜀漢的時候,註定了他的一生悲劇。我想每一個人都沒有天生的背叛吧。正如現在說的,別人不和你幹,不是傷了心就是錢沒到位。當你周圍所有人都告訴你,你要反的時候,久而久之,你必反。
  • 被諸葛亮污衊頭生反骨,世皆為其鳴冤,他真的冤嗎?
    三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將軍,演義中一出道便被諸葛亮汙為頭生反骨,是個叛徒的材料,但他一生隨劉備南徵北戰,並深受劉備重用,乃至超過義弟張飛,從未起過叛變之心。及至到最後,他也沒有北降曹操,東降孫吳,卻被馬岱殺死,還被夷了三族,成為三國時期千古第一大冤案,他就是蜀漢大將魏延。魏延,字文長,河南桐柏人。
  • [雜談]趙雲竟是女兒身!~
    一九九九年三月,中央政府的一支考古隊伍將劉備墓出土,發現了一大批東漢未年的文物。當中最叫人咋舌的,是發現了漢先主劉備的手稿,揭開了二千年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三國名將趙雲,竟然是女扮男裝的花木蘭,而且與劉備有著不只是君臣的關係手稿中劉備多次提到與諸葛亮討論趙雲的名份問題。
  • 諸葛亮一直忌憚魏延,不是魏延天生反骨,而是因為他殺了一個人
    諸葛亮和魏延之間的故事,大家應該有所耳聞,素來他倆不合,劉備過世後, 魏延也一直未能得到諸葛亮的重用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並不是因為魏延天生反骨,而是因為他殺害了一個人。諸葛孔明人盡皆知,三國時期最頂尖的謀士之一,他對蜀國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後來的蜀地。
  • 蜀漢最終有多慘,最後只能用這幾人,一個降部一個反骨
    就像諸葛亮多次提到的那樣,先帝劉備是帶著遺願走的,雖然在劉備人生中的最後一場戰役大敗,但是這一點都不能影響劉備一生的輝煌。他從一個賣草鞋的普通人,幾經生死考驗,歷經人生曲折,最終建立了一個帝國,與曹魏和東吳形成鼎立之勢。
  • 魏延有反骨,為何能活到最後?諸葛亮:沒他,我打不贏這位猛將
    三國時期有很多名將,他們風格不一樣,比如呂布擅長打殲滅戰,趙雲擅長衝鋒陷陣,夏侯淵擅長千裡奔襲,關羽擅長因地制宜,諸葛亮、周瑜會利用天氣作戰。正是因為百花繚亂的作戰方式,三國史才讓人這麼著迷。
  • 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一說法有無科學依據?
    可在蜀漢集團,論叛變,魏延排不上號。比如糜芳,作為劉備妻子糜夫人(甘夫人是妾,死後扶正,糜夫人很可能是正妻)的兄弟,投降吳國,致關羽被殺。再如孟達,三次叛主,反覆無常。諸葛亮為何不嚇唬他們,偏拿魏延練手?難道真是魏延的長相太奇特?在《三國演義》前身《全相平話三國志》中,劉備見魏延的場面完全不同:「軍師班軍入荊州見皇叔。
  • 魏延天生奇才卻說成天生反骨
    極善相術的諸葛亮是何等乖覺精細之人 ,他早就看出魏延的腦後長有「反骨」,心細如髮的他知道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所以在臨死前將軍權授予長史楊儀,並暗自囑託馬超之弟馬岱,讓馬岱待魏延謀反證據坐實後,將其一舉誅殺。正史《三國志》記載的魏延出身低微,身為軍中部曲的他隨先主劉備入川,因作戰勇猛,屢立戰功,被升為牙門將軍。
  • 諸葛瑾:一輩子沒幹成啥大事,為何反倒受到孫權重用平步青雲?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大哥,不過人們對他的印象僅此而已,他有什麼功績,很多人估計想破腦袋都想不出。細品諸葛瑾的一生,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一輩子沒幹成啥大事,卻得到孫權的重用,在東吳平步青雲,卒於大將軍任上,這是為何呢?「名不副實」的大將軍諸葛瑾字子瑜,徐州琅琊人。公元200年,諸葛瑾為躲避戰亂遷徙至江東,得到孫權姐夫弘諮的引薦。
  • 諸葛亮「說」魏延有反骨,以貌取人真是古代用人的一條硬指標?
    比如糜芳,作為劉備妻子糜夫人(甘夫人是妾,死後扶正,糜夫人很可能是正妻)的兄弟,投降吳國,致關羽被殺。再如孟達,三次叛主,反覆無常。諸葛亮為何不嚇唬他們,偏拿魏延練手?難道真是魏延的長相太奇特?在《三國演義》前身《全相平話三國志》中,劉備見魏延的場面完全不同:「軍師班軍入荊州見皇叔。皇叔看三將:為首者是龐統,皇叔言:『賢人也。』又看魏延,『賢德也』。言:『不若吾弟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