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們新中國誕生了,當年為了給新中國取名字,大家可是費盡心思、討論無數次才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7個大字,每1個字都有它的特殊含義,看似簡單卻內有乾坤。
但是為了方便起見,大家平時都用「中國」這個簡稱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國家也一樣,比如美國、俄國、法國,但在正式的國際場合中,每個國家都必須用自己的全稱,比如美國叫「美利堅合眾國」、法國叫「法蘭西共和國」、俄國叫「俄羅斯聯邦」。
細心的朋友肯定發現了,國家名稱的最後部分是不一樣的,因為它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政體性質,比如咱中國就是「共和國」,指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的國家,與之對立的是「君主國」。
但今天要說的日本,現在它的全稱也就3個字——「日本國」,根本看不出來是什麼政體,其實「日本」這2個字跟幾千年前的中國有分不開的關係,咱接著看。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日本這個國家本身是沒有什麼悠久的歷史和文明的,根據現有資料可知,「日本民族」都是由古代中原人、長江下遊的吳越人、微量馬來人等人混合而來,逐漸遷移到日本生活,才繁衍了下來。
公元57年,是我國漢朝時期,九州的倭奴(日本福岡縣的一個小國)國王就派人來漢朝朝貢,還想我國皇帝給他們賜個名字,《漢書》是這樣記載的:「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可知這時候我們叫日本「倭國」、日本人是「倭人」。當年光武帝劉秀還賜給他們一枚金印,日方接受了「倭國」的稱呼。
不過日本人向來自負,其實對「倭國」這個名字是不滿意的,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時間很快來到了唐朝。「遣唐使」大家都聽過吧?當年日本為了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制度,舒明天皇選派了19次遣唐使來中國,持續了260多年,日本使者們看見啥都抄下來帶回去學。
終於,他們等來了一個機會,當年唐高宗平定了高句麗,倭國趕緊派來使者祝賀,順便提出了想給國家改個名字,《新唐書》記載道:「鹹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使者自薦了「日本」這個國號,因為他覺得自己國家的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才取了這個名字,唐高宗當時心情挺好,同意了他們的請求,所以「日本」又被稱為「日出之國」。
日本對這個新名字非常滿意,用了1000多年,直到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改成了「大日本帝國」,因為那時候被當作傀儡的天皇終於奪回了政治權力,開始大力改革、全方面效仿西方,國力大大提升,成為當時世界列強中唯一的亞洲國家。
天皇突然就「膨脹」了,覺得「日本」2個簡單的字配不上他們,於是改名為「大日本帝國」,但這個高調而囂張的名字並沒有伴隨他們多久,1945年日本投降,沒多久這個名字就廢掉了。
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大日本帝國」這個名字退出了歷史舞臺,又要改名字,但一時半會兒又想不出個好的,就直接刪掉「大」和「帝」2字,成為「日本國」,並沿用至今。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名字其實就是那個國家的歷史,真是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新唐書》《明治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