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唐代的時候,費州境內多虎暴,當地以多建高樓避趨之。
開元中,刺史狄光嗣的孫子名為望博。他的乳母有一喚作費忠的女婿。有一回,從州中背負米袋回家。山路崎嶇難走,不覺已是日暮時分,但仍有三十餘裡路要趕。
費忠暗自叫苦不迭,業已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屈身到周邊樹叢中撿拾枯枝,堆燃柴火於周圍,以此自守。
隨著夜幕漸漸降臨,有虎嘯聲連綿不斷,山林震動。費忠驚懼,忽然想起先祖求生的法子。遂用頭巾冒住米袋,把腰帶束縛在上面,立在火光之前。自己則挺身上樹,隱藏在枝杈之間窺看。
少頃,有四虎同至。四虎望見米袋,並不趨前撲去,卻徘徊再三,相視默然。費忠詫異,只捺住性子往下看去。
恐怕見等待無果,次虎先引二子離去,獨留下大虎。不久,有墨雲抵住了月光。那大虎忽然直起身子,脫去皮毛,露出一白髮老人的身影。老者環顧四周,不見有動靜,便枕樹睡去。
費忠見對方原只是一老者,心裡輕視他,趁著老者熟睡的機會,躡手躡腳地扶樹而下,猛地扼住他的喉嚨,又掏出刀子架在他的脖子上。老者驚醒過來,連連哀求。
費忠用繩索束縛,詰問道,「你是何人,為何要吃我!」老者自言是北村費老,被罰為虎,天曹有日曆,令食人。不信,可在其腰邊翻看。費忠在他腰邊摸尋,果然得一日曆,上面確實標明了他的姓名。
費忠質問道,「如何救我。」老者道,「此系天命,凡人不可脫逃。倘要離此山,確另有辦法。天曹若有責罰,不過是忍耐幾日的飢餓罷了。」
費忠面容悲戚,料想家中情境,道,「死生有命,不須強求。奈何家有老小,須到家中料理後事。」
老者道,「不妨,你到樹上還我虎皮,待我變化為虎,並不久留,天明便去。你且記住樹上抓牢,一旦穿上虎皮,便再不認人,倘被吼下,必當被食。事先稟告,不是我背棄誓言了。」
費忠反身上樹,抓牢了,這才把虎皮擲下。老者穿上虎皮,旋即化為大虎,在樹下大吼數十聲乃去。等第二天天亮,費忠得以還家安排後事。
申明:故事改編自《太平廣記》,請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此類民間故事的朋友,歡迎添加關注。將定期為大家更新有趣的故事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