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叢樹
來源|魯商儒風
本來想寫一篇文章,讓大家討論一下,山東的企業家裡,誰更接近任先生,後來擔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就改成這樣的標題。
山東的企業家裡,其實放眼中國,能達到任先生境界和成就的幾乎沒有,否則也不會僅一家這樣的牛企業了。但很多人在某一個方面與之相似。
1、張瑞敏
海爾是中國最著名的企業之一,品牌價值排名第二位,同時海爾也是山東唯一年淨利潤超過200億元的企業。張瑞敏無疑是山東最成功、最知名的企業家。
但張瑞敏最值得尊敬之處是,不是讓海爾賺了多少錢,而自1984年他執掌海爾以來,一直讓海爾處於不斷適應時代的變革中,他也成為中國甚至世界級的管理大師。
最新應對網際網路的改革、人單合一等,是一項讓很多人看不懂甚至提心弔膽的自我挑戰。所謂的人單合一,與任先生「讓聽到炮聲的人決策」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他的變革有了成功的跡象。在不久前公布的中國獨角獸名單中,海爾有3家企業入圍,尤其是卡奧斯,成為中國第一個工業網際網路獨角獸,這可能是山東在網際網路上彎道超車的機會。
2、張士平
張士平將魏橋集團打造成山東最大的民營企業,是一大傳奇,更傳奇的是,他是在兩個傳統行業實現的——將紡織和鋁業都做到世界第一。
他與任先生有2點非常相似,其中歸結起來其實就一個詞——專注,一是專注於行業,他只專注於這2個行業,不被房地產、金融等來錢更快的事所誘惑;二是專注於做企業,他幾乎不接受採訪,不參加圈子,極少出席公開活動,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做企業上。
一輩子兢兢業業,為人低調、簡樸,不過多追求名利。
可惜,他已於去年5月去世。
類似低調的還有信發集團的張學信,而且他還有一點相似,企業不上市。
他們都是40後,但任更年長一些,出生於1944年,張士平出生於1946年,張學信出生於1947年,張瑞敏出生於1949年。
3、丁建生
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他執掌的企業被稱為「化學界xx」——萬華化學,他當然應該被提及。
萬華化學是中國極少數在世界上有定價權的企業,一切都源於他們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而使萬華化學能到達這一高度的,正是丁建生。
他從基層做起,歷任煙臺合成革總廠MDI分廠車間副主任、生產技術科科長、副廠長兼總工程師等,直到成為煙臺萬華董事長,執掌企業。
正是他當初「死磕」技術,才讓萬華突破了跨國公司對MDI製造技術的壟斷和封鎖,才有了煙臺萬華化學能在世界上擁有定價權,是少有靠技術而不是規模、價格立足於世界的企業。萬華化學也因此成為山東A股市的盈利王。
4、孫丕恕
浪潮如今的執掌者孫丕恕也是一位技術派出身,90年代面臨方向抉擇時,有的選擇「貿工技」,成為組裝電腦的老大;有的研發,成為世界通信老大;浪潮當時在電腦上要超過聯想,但他們選擇了伺服器。
當初帶領團隊研發出電腦的孫丕恕,正是伺服器的堅定選擇者,他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小型伺服器,執掌浪潮後,帶領企業轉型伺服器。如今,浪潮已經連續10多年在中國伺服器市場佔有率第一,全球第三,尤其是其AI伺服器,佔有率更高。中國幾乎所有網際網路企業背後,都站著浪潮。
5、馬宏
馬宏是山東第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睿創微納董事長。他與任先生是另一種相似——分錢。
雖然上從阿里馬首富口中說出的「員工離職無非2個原因,一是受委屈了,二是錢給少了」,他確實也很捨得分錢,但其實最捨得分錢、而且最會分錢的是任先生,十幾萬人都擁有股票,每年享受分紅。
睿創微納有77個自然人股東,7月份上市一周時,大部分人的股票解禁,按當時的股價,有25人持股數超過170.97萬股,股票市值超過1億元,41人持股超過187萬股,股票市值在1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
這在山東企業中是絕無僅有的。
6、陳光威
還有一個人,外界也很陌生——陳光威。
他是光威集團的創始人。在很多人看來,光威集團無非是一家生產釣魚竿的企業,釣魚竿只是人們閒暇時打發時間的玩物,雖然光威做到了世界第一,但無關國計民生。
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生產釣魚竿要用到一種材料,叫碳纖維,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等jg領域,一直以來西方國家這種材料以及生產這種材料的技術、設備都進行嚴格封鎖,被稱為「三封鎖」——產品、技術、設備。最初他們材料都是進口的,對方還要派人來看是不是真的用來做釣魚竿,有沒有用在其他方面。給不給貨,什麼價格,更是由人家來定。
陳光威決定研發生產這種材料。
碳纖維研究曾被納入863計劃,但科研人員束手無策,找到了陳光威。陳光威只了句「為國家做點事」就開始了。光威不大,但他們先後投入了數十億元,公司幾度因資金鍊斷裂走到破產邊緣。
好在陳光威堅持住了,取得一個個突破,最終打破了壟斷。他因此被一位將軍稱為民族之光。
2017年4月,陳光威去世,沒等到幾個月後光威復材上市。臨去世前,他對企業因此「脫富致貧」十分內疚,說「對不起光威」。
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企業家,你認為誰更值得尊敬,還有哪些企業家也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