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還原:民國大同,背煤工的心酸史

2021-01-12 龍山大先生
大同口泉附近

筆者家鄉大同有「煤都」的美譽,現在採煤,無論大煤礦、小煤窯都是機械化了,那麼在民國期間也就是舊社會小煤窯的煤是怎麼開採出來的呢?恐怕就很少有人說得清楚了,筆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好多高齡的煤礦工人,終於得到了一個滿意答案,現普及於關心此問題的讀者。

大同口泉附近

就以大同口泉一帶煤窯為例,那時候出煤是全靠人背的。背煤工人生產組織、生活、工資分配、消費一套管理方式是由人貨櫃掌握的。眾所周知山有山主,窯有窯主,民國時候豪強富家兼領有山主,習慣相沿,無憑無據反正哪怕一個幹山頭,如果要開窯,就得先和山主商量妥當了。不然,山主是不讓開採的。

大同口泉

開窯的出資人叫窯主。舊日大同有諺語:「尋窯、領戲、拴馬車、澄(deng)地,全靠運氣。」意思是指這四件事都投資大,須承擔一定的風險,比如尋窯,窯主須僱大量石匠,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地往下鑿,費工費力不見煤,便開窯不成了,就成了所謂的「廢井」,這在口泉乃至大同周邊,過去司空見慣,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大同老照片

如果窯主幸運的很,一井見煤,可選擇自家經營或者籤訂合同由他人經營。但無論何種經營方式,首先得找背媒的礦工,提供礦工的機構,當地人習慣稱作「供人貨」,也叫「人貨櫃」,背媒的礦工都歸它管理。一個小煤窯,很少只有一家「人貨櫃」的,通常是三到五家,是根據窯的深淺(越淺越有人爭著「供人貨」)、煤質好壞及交通條件,離城遠近,車戶運途長短等諸多因素而決定的。當時大同口泉一帶比較知名的「人貨櫃」有忠義堂、三義堂、公義成等等。名字起得都很響亮,實際就是把頭,相當於現在的領工、工頭一類。

大同老照片

那個年代,背煤工人是以「遭「計算工資的。「一遭」就是自井下背上來一次煤,通常以140斤為「一遭」,不過秤,只憑目測。剝削工人也主要在「遭」上打主意,背不夠150斤出頭,記不了「一遭」。「半遭」、「八釐」,任憑人貨櫃說了算,背媒工人也明知有折扣,但都無可奈何,選擇沉默。因為他們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哪裡的「人貨櫃」都是如此。

大同老照片

窯主既折扣「人貨櫃」,又折扣車戶。一個小煤窯,窯主安有站場子的。「人貨櫃」給煤工記「遭」數是一個數字,窯主收「人貨櫃」的煤的遭數又是一個數字,層層折扣,至於車戶拉煤,裝上車後,由站場人目測,估計一下,開票叫「出山證」,憑以出窯,到山口要處,有專人檢驗驗「出山證」,然後放行。

大同老照片

「人貨櫃」用「墊支」的辦法招引工人,「墊支」就是預支,工人有家口的,向「人貨櫃」支米、面;抽大煙(鴉片)的,先過菸癮,「人貨櫃」有「片兒煙」(將煙膏挑在小片油紙上)供應;甚至「皮鞋」(背煤工下井穿的鞋如拖鞋,麻繩納鞋底,前後綴帶,為炭屑進足下,倒出方便)、「墊背」(背煤用的襯背,長尺半左右,厚二寸,寬五寸左右)、「皮條」(背煤的繩子,用麻編成,扁而寬),工人都得「挨鬼」(吃虧,不等價交換的方言)向「人貨櫃」說好的、央求。這些墊支品,當然要高過市價的,工人明知有「鬼」,也不得不自賣本身。

大同老照片

當時有句諺語「半遭煤,養全家;一遭煤,不夠花」的諺語。是說剛頂上半個勞力,十二三至十五六歲初背炭,背不動「一遭」煤,掙上錢能養活了老母親;等到長大了,背「一遭」,反而抽大煙、賭博、嫖妓、掙多少也不夠揮霍,那時候叫「窯黑子」,是被人瞧不起的。「人貨櫃」有的兼營「雜易行(hang)」。「雜易行」就是現在的小型超市,經營一些吃的,喝的,菸酒,鴉片等等。但凡背煤工人用得著的,他都一應具有,其目的利益而已。

大同老照片

一直到本世紀三十年代,口泉有了有了近代煤礦豎井,逐步擠掉人工窯;背煤工人也丟棄小煤窯而去機井,可以得到較多工資,生活才有所改善。一個井上推車工,一個班兒可賺到二角七分錢(當時農民鋤一天田,工錢五分,管飯,那時一元錢可買40斤莜麵,或120斤小米),也在由此,「人貨櫃」逐漸被淘汰了,消失在歷史的舞臺。筆者此文的初衷,並非敘述舊時煤礦工人心酸史,而是要把「人貨櫃」這個特殊年代的特殊職業做一個詳細的記錄,不知讀者讀完此文會有何感想,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大同老照片

張夢章: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相關焦點

  • 臺灣 | 電飯鍋公司的大同寶寶
    以電視為主要產品的大同公司,在討論後決定採用該公司員工王安崇建議,模仿日本電器生產業者,推出大同寶寶作為該公司的企業娃娃。大同公司創立於民國7年(1918年)該民國58年生產第一個大同寶寶象徵該公司創業年數的數字(將這個數字加上1918即是出廠年份)恰巧臺灣普遍使用的民國紀元相似(民國紀元加上1911即為西元年)。
  • 50年曲折《民國史》:如今完全停滯(三)
    氣氛似暖還寒 1984年,官修《中華民國史》剛剛出版了第二本,南京大學已經開始率先在全國高校裡招收民國史的研究生,但是苦於沒有教材,不能靠一些零星的資料維持教學。
  • 《民國元年》尋求還原尋求真實
    這是寫作《民國元年:歷史與文學中的日常生活》時所面對的議題。與其他著作不同,本書把文學引入歷史敘述,細膩展現「民國元年」這個歷史切片中的民間日常生活——男女、衣著、娛樂……改朝換制的困惑,亂世飄零的艱辛,新舊道德的碰撞,歲月滄桑的感慨,文學敘述構建的空間對此往往表現得更有質感,擁有更多的歷史細節。
  • 民國70年,每個中國人都該了解的歷史
    全面、真實、幽默解讀1840~1945的百年歷史!自幼便喜歷史,尤對民國史特別感興趣。多年來研讀國內外民國史名家著作無數,對民國史頗有獨到見解和解析。曾赴美國矽谷工作多年,在此期間,開始在業餘時間寫作《歷史深處的民國》。作品在完成第一部之後,便在美國同事之間傳閱,得到了大部分美籍華人的高度讚賞。尤其是美國知名軟體公司TechExcel的CEO周鐵人博士,對這個作品十分喜愛,積極勸說筆者爭取出版。
  • 《性史1926》被禁88年後再版 收錄民國時真實性經歷
    作者:張競生出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定價:38元1926年,民國學者張競生編撰《性史》引來爭議,這本飽受爭議的圖書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再版。在近日舉辦的座談會上,學者江曉原認為,張競生當時主編《性史》是出於性學研究,該書的出版體現了時代的進步。陳平原教授則認為,張競生的文學趣味性和背後商業元素是該書當時引爭議的重要原因。《性史》令張競生毀譽參半張競生的《性史》1926年出版後,引起巨大爭議,令張競生毀譽參半。該書此前在大陸一直沒有再版。
  • 濟南這個商圈還原了民國街,一起穿越回1904年吧
    而近日,老商埠內又「開張」了一條民國風情街,一起跟著新時報記者穿越回民國時期吧。該民國街位於融匯老商埠負一層的下沉廣場,全名為「老商埠1904集食行樂」,是民國風特色美食步行街。據市民介紹,此處未改造成風情街以前,是一家射擊俱樂部。而如今,這處風情街的確「風情萬種」,完美還原了1904年濟南開埠後的繁榮景象。北洋小劇院、津浦商場、萬紫巷等地標性建築物重現在這座步行街內。
  • 武林舊夢:民國年間為何武學興盛
    正在訓練大刀的西北軍29軍近代武林的真實與虛妄在講述近代武術史的時候,大抵有「民間」和「國家」兩條線索:一方面,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以來,勃興的民間武風,這股風潮迅速從京畿、華北蔓延到全國。這兩條線索本身各有側重,也有不少研究的史料,但也有著各自的真實與虛妄。比如,「民間」的武術材料中,最有價值的是能直觀看到武術演練、格鬥及傳播演變的生態。武藝技術的沿革,大都依照民間格局傳承,只有極少數受到國家層面的幹預,如戚繼光的戚家軍、民國的武士會、國術館官定「國術」。從北方農村在打穀場上兩個人「拉架子」,就知道傳統武術與空手道、跆拳道在形式上有什麼差別。
  • 從晚清到民國,百姓怎樣打官司——《龍泉司法檔案》還原捲紙背後的...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記者馮源)7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從晚清到民國,百姓怎樣打官司——《龍泉司法檔案》還原捲紙背後的司法史》的報導。「升——堂——」「威——武——」「堂下何人,所為何事?」
  • 82年前張競生的《性史》到底寫了啥(圖)
    ——張競生《性史》提倡性教育第一人張競生,1888年出生於廣東饒平。19歲考入黃埔陸軍小學(編:該校雖名小學,所授課程實為高等學校課程),在那裡選修了法文,認識了孫中山。辛亥革命南北和議時,他曾是孫中山指派的民國代表團的秘書,與不少國民黨元老人物交情不淺。不過張競生對於政治沒有什麼興趣,和議後他表示要出洋求學。
  • 大同古城與瑤光星
    它的氣質與大同古城非常相符。有歷史記載,中國古代戰爭,有一半發生在山西附近。而大同城位於山西最北部,它附近的戰爭又佔山西的一半。大同城有破軍星的氣勢,此話不假,因為大同古城和它的雁北軍,作為山西晉北一支能徵善戰的部隊,留下非常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大同古城二、雁北鐵軍大同城如今的文化特質是剛明,而剛明在大同留下的身後印記恰恰是雁北鐵軍。
  • 《中華民國史》歷時四十年終於出齊
    「文革」時在質疑中上馬《中華民國史》的編撰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其時正值「向科學進軍」的熱潮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在那年制訂的國家科學發展十二年規劃中,列入了民國史研究的計劃。中華書局總經理李巖回憶,1961年,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紀念之際,曾經親歷辛亥革命的革命前輩董必武、吳玉章等,又提議開展民國史研究。
  • 老照片:1984年的山西大同,最有味道的老照片重溫大同舊時光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是80年代的山西大同。跟隨這些老照片,一起去回首一下30多年前的大同生活吧。圖為80年代的大同街頭的一角,那時候的大同城區馬路上車輛還不是很多,但是天空是那麼藍,讓人覺得懷念。80年代的大同街景,那時的大同還沒有如今這麼多的高樓大廈,看上去納悶淳樸、順眼,非常接地氣。80年代的大同機車廠的工人們。大同機車廠始建於1954年,是大同著名的企業,曾是國內最大的蒸汽機車製造廠。雖然非常辛苦,那時候的工人幹勁兒還是很足的,面對鏡頭,這些工人們一個個面帶笑容。80年代的大同鼓樓東街附近,一家副食商店的門前。
  • 除了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大同還做過哪些都城,時間共多少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夏商到民國,朝代持續更替,產生了很多國家,有的大一統,有的則處於分裂時期,而無論是不是大一統王朝,國都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是國家的重要象徵。而國都不僅有首都,還有陪都,輔佐首都的若干職能。大同,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被評為中國第九大古都,在大同歷史上,一共有多少次成為都城的朝代,每次作為都城的時間是多久,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 近代史所2018年度學術會議計劃匯總表
    「百變民國:1930年代之中國」青年學者論壇 「百變民國:1930年代之中國」。
  • 樂山收藏愛好者還原民國新式婚禮:66年前份子錢送美元
    民國時期的結婚證是什麼樣子?婚禮要收多少禮金?日前,樂山收藏愛好者張旭東用他收藏的一套藏品,向成都商報記者還原了一場民國時期的「新式婚禮」。結婚證書顯示,當時婚禮於1948年8月20日在「成都外南竟成園」舉辦,而禮簿單上則記錄了17人趕禮,份子錢共計5300萬元。
  • 民國苦情劇回顧:《娘妻》妻子當媽太雷人,楊冪劉愷威定情作狗血
    而十年前泛濫的民國苦情劇、大家族情感倫理劇已經成為了時代的眼淚了,不過偶爾回顧一下還能發現不少的驚喜。民國苦情劇能在當時與抗日劇、古裝劇形成三足鼎立的場面,還是很有它的一套的。靠虐人虐心的劇情,賺足了大家的眼淚,又用波折狗血的內容,讓觀眾憤怒的同時又忍不住看下去。仔細研究不難發現,這類劇的劇情套路都很相似。
  • 中國國歌變遷史:道路是非常曲折的
    我國的國歌,經過了清朝、民國和人民共和國等幾個朝代的建設,道路是非常曲折的。A、清代國歌一、普天樂(臨時國歌)1880年,清政府駐英、法大使,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均演奏國歌,甚為羨慕和感動。於是上奏朝廷,並呈上自己擬就的國樂草案《普天樂》。
  • 賈靜雯坦言當年離婚背後的「心酸史」,奉子成婚,太衝動
    近日,賈靜雯在接受採訪時,就談起了當年離婚背後的「心酸史」。據賈靜雯所說,她在嫁給前夫孫志浩前就已經懷孕,直到生子半年後,兩人這才組建的家庭。關注賈靜雯的都清楚,嫁入豪門的她,婚後生活並不如意。數次被傳出家庭不和,直到2010年選擇了離婚。
  • 老照片:大叔用獨輪車運糞,最後一張是八路軍打勝仗後真實樣子!
    老照片:大叔用獨輪車運糞,最後一張是八路軍打勝仗後真實樣子! 民國時期,挑鹽的鹽工,赤著腳,挑鹽一個來回滿頭大汗,回家洗腳時會隱隱刺痛,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
  • 137個民國文化名人真實照片一覽
    著有《中國哲學史》等。 張恨水(1895-1967),安徽潛山人,創作了《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上百部通俗小說,人稱「民國言情第一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