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曲折《民國史》:如今完全停滯(三)

2021-01-13 網易新聞

2009-06-29 05:10:45 來源: 國家歷史

舉報

氣氛似暖還寒

1984年,官修《中華民國史》剛剛出版了第二本,南京大學已經開始率先在全國高校裡招收民國史的研究生,但是苦於沒有教材,不能靠一些零星的資料維持教學。為此,時任南大民國史教授的張憲文找到了孫思白,說這套民國史至今編不出,可是學生們要教材,能不能先編一套簡明的民國史給學生看。

當時,政治上兩岸喊話,呼籲三通,鄧小平提出了80年代三大任務,解決兩岸和平統一正是其中之一。社會上也跟著掀起了一股熱潮,每個行業都響應這個號召,歷史學界自然也不落人後,紛紛立項要修民國史,和島內通材料。

在這個節骨眼上,張憲文提出編寫一部民國史教材的想法,希冀藉此對緩慢的編寫工作輔以推手。而他的這個想法,卻多少讓後者覺得有些學術趕潮的味道。當時,編寫組的專家們經過反覆討論,答案是,條件還不成熟。

社會上有熱潮,而歷史學家們還比較冷靜。在民國史研究領域裡,學者們的境遇總是隨著大形勢的起伏而時晴時陰。

當時,杭州大學的教授楊樹標在國內率先開設了蔣介石研究這門專題課程,在社會上轟動不小,旁聽生雲集。這門課程中當時最引人矚目一句話,是楊引用一個日本學者在1931年代說的。他說,在中國只有兩個半中國人是懂得中國的,一個是魯迅,一個是蔣介石,而那半個是毛澤東。

這句話其實是作家馮雪峰在回憶兩個偉人之間的關係時提到的,文章曾經發表在《人民日報》。楊樹標引用這句話,就是想告訴大家,蔣介石最起碼是個強大的敵人。

但就是這句話在後來引起了麻煩。1983年初,全國清除精神汙染,浙江省紀委把楊樹標作為典型上報給了中央。後者還專門派了調查組。

浙江省紀委認為楊樹標在授課的時候散布錯誤言論。其中就有「兩個半評價」的問題,另外,楊樹標在授課時提到,「國民黨是一個具有光榮歷史傳統的黨。」紀委也認為是錯誤言論,對蔣介石的反動罪行有翻案之嫌。

好在當時社會風氣已然逐步實事求是,這個風波不久就逐漸平息了。楊樹標後來在1989年寫了本《蔣介石傳》,成了大陸第一本有關蔣介石的傳記。

張憲文碰了釘子,回去後決定自己來編。兩年後,他主編的《中華民國史綱》出版,是解放後大陸出版的第一部中華民國簡史。

1986年出版,一度很轟動。美聯社的記者來採訪他,開門見山就問,編寫民國史,你們有沒有政治背景?一句話問得張憲文啞口。

本文來源:國家歷史 作者:王剛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國國歌變遷史:道路是非常曲折的
    1569年,荷蘭為抵抗西班牙的統治,高唱《威廉凡那叟》衝向敵人,並最終戰勝了西班牙統治者。於是此歌便成為荷蘭的國歌,開創了世界國歌之先河。我國的國歌,經過了清朝、民國和人民共和國等幾個朝代的建設,道路是非常曲折的。
  • 《中華民國史》歷時四十年終於出齊
    《中華民國史》共有36冊,其中分為「中華民國史」共16冊、「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共12冊,以及「中華民國史人物傳」共8冊三部分,全套約2000萬字。其中,「中華民國史」以重大歷史事件為核心,按照中華民國創立、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等歷史分段;「大事記」採用編年體方式寫成,編排從1905年到1949年間歷史大事;「人物傳」以簡傳方式記錄民國年間各領域的上千名代表人物。
  • 19歲民國貴公子,愛上10歲女孩,用6年等她長大終成佳話
    19歲民國貴公子,愛上10歲女孩,用6年等她長大終成佳話文|民國風史要說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時期,小編認為民國時期應該首當其衝,這個時期由於封建餘毒還未完全清除,而西方傳來的新思想與其又發生了非常劇烈的碰撞,導致民國時期產生了很多浪漫而又悽美的傳奇故事。
  • 這些民國的黃魚金條,在幾十年硝煙過後,能有多少價值?
    民國是一個極端混亂的時期,從大體的概念上來說,我們可以將民國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1912年到1928年存在的北洋政府時期,第二部分就是1928年到1949年存在的國民政府時期。因為是兩股完全不同勢力的原因,所以他們所使用的貨幣是有些不一樣的。
  • 近代史所2018年度學術會議計劃匯總表
    會議將由三部分人員構成:重要史學期刊的主編和重要作者、優秀審稿人。同時,2018年也是俄羅斯總統選舉年,新總統的選舉是否給俄羅斯的內政外交乃至對華政策產生什麼變數,尚需要認真研究。尤其2018年作為中俄區域合作年,如何加強中俄的區域合作,需要廣大學者獻計獻策。
  • 民國1塊「大洋」,在2020年能值多少錢?1萬銀元購買力嚇死人?
    隨著越來越多歷史影視劇的出現,很多人開始對中國的古代史感興趣。除了春秋戰國、唐宋元明清之外,很多人對於民國時期的感情更為特殊。作為一個特殊的時代,民國時期也誕生了無數位名人。雖然我們將從清朝到新中國建立的這段期間,統稱為「民國」,但其實民國大體是分為三個階段的,從1912年開始,1月到3月是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期。而1912年3月至1928年,則是北洋政府時期,也就是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統治時期。第三階段就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從1927年直到1949年,也就是新中國正式成立這一年。
  • 《性史1926》被禁88年後再版 收錄民國時真實性經歷
    作者:張競生出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定價:38元1926年,民國學者張競生編撰《性史》引來爭議,這本飽受爭議的圖書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再版。在近日舉辦的座談會上,學者江曉原認為,張競生當時主編《性史》是出於性學研究,該書的出版體現了時代的進步。陳平原教授則認為,張競生的文學趣味性和背後商業元素是該書當時引爭議的重要原因。《性史》令張競生毀譽參半張競生的《性史》1926年出版後,引起巨大爭議,令張競生毀譽參半。該書此前在大陸一直沒有再版。
  • 家財萬貫:也就30萬至50萬元左右,民國三年壹圓袁大頭 最新收藏價值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3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8、9、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
  • 家財萬貫:也就30萬至50萬元左右,民國三年壹圓袁大頭 最新收藏價值
    民國三年壹圓袁大頭價格多少?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後又成為正式大總統。
  • 羊年展望民國瓷 2015能否迎來市場逆襲之勢?
    與傳統粉彩相比,民國粉彩瓷在造型、線條、色彩、光彩、意境等方面,吸收了近代畫的技法,實現了「瓷」與「畫」的完美結合。民國粉彩的全盛時期是在1912年至1940年間,許多投資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珠山八友」,但真正在拍賣市場上受寵的還是第一代民國粉彩畫師潘匋宇和汪曉棠。
  • 命理分析李若彤曲折的情感之路
    2020-12-10 13:23:56 來源: 睢初珍愛娛樂 舉報   命理分析李若彤曲折的情感之路
  • 南京市民發現民國時期老井蓋 經80年仍在用(圖)
    在南京中華門外,南京城市記憶民間記錄團發起人高松,近日意外發現了幾個民國時期的老井蓋。他興奮地表示:「這可能是全國最老的窨井蓋了」。  此前,高松已在南京中山北路發現幾個刻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字樣的老井蓋。記者分別採訪民國史專家以及南京自來水總公司、南京電信局等單位後才發現,這些老井蓋「不容小視」——它們見證了第一批喝上自來水和第一批使用電話的南京人。
  • [海南周刊]溯源海南環島公路:民國期間14年修通
    據1931年的廣東建設廳編印的《公路特刊》記載,瓊山至海口之瓊海路是在民國八年五月興工,同年十二月完成,系地方政府投資官辦的,長7華裡(合4公裡),路基寬8.1公尺,沙泥路面,最大縱坡百分之一,平曲線最小半徑為120公尺,涵洞六座,均系鋼筋三合土結構或石砌,可載重九噸的公路。  如今的海府路也僅4.3公裡,大致算到府城瓊臺書院一帶,這條路接近5公裡。
  • 民國三十年十分幣價格行情 民國三十年十分幣值多少錢?
    收藏市場上,錢幣不斷以高價成交,尤以晚清民國時期的錢幣最受歡迎,可謂是一片紅火。在眾多版別中,民國三十年拾分的錢幣如今在市面上比較少見,物以稀為貴,具有很不錯的收藏價值。中華民國三十年十分幣一枚,1935年11月,國民黨政府宣布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在市面流通,隨後發行可在市場上流通的21種版別的鎳幣。
  • 民國上海市圖書館將改建為楊浦圖書館,最快2017年開放
    秘薇 圖        楊浦區黑山路181號是完工於1935年的民國上海市圖書館,當時它是1930年代「大上海計劃」中的核心建築之一,如今這棟民國中國式塔樓建築已經破敗,它四周被圍牆包圍,牆內雜草叢生,空地成為旁邊同濟中學的停車場,大門緊閉,看門說,這裡由同濟中學和楊浦區教育局主管。
  • 女神玉女命運總顛沛流離曲折 李若彤走出抑鬱
    另一方面,這幾位女神的回歸,也讓人們關心起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的港星們如今的生活——被譽為香港三代玉女掌門人的周慧敏、楊採妮、梁詠琪命運各有不同,梁詠琪新婚不久便消失人海,只是偶爾被人拿來和鄭伊健、邵美琪對比調侃一番;周慧敏經歷倪震出軌事件後開始安心守家,只是偶爾來內地撈金;而楊採妮又重回第一線,導演處女作《聖誕玫瑰》收穫不少好評。
  • 統治山西38年,被稱為「九尾狐狸」的閻錫山,可謂一生一部民國史
    他統治一省之地長達38年,曾得到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馮國璋、曹錕、張勳、段祺瑞、蔣介石的接見。他曾和李宗仁、白崇禧、馮玉祥、汪精衛、周恩來、朱德會面,蔣介石是他的學弟,他還曾成為美國《時代》封面人物。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華民國史,他就是閻錫山。閻錫山,字百川,山西五臺人。
  • 辛亥革命與民國初年的北京大學
    民國初年,北大經歷了一段曲折複雜的歷程,頗具典型意義和研究價值。   辛亥革命和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作為當時最高學府和第一所國立綜合大學的京師大學堂當然也受到極大震動。
  • 真實還原:民國大同,背煤工的心酸史
    大同口泉附近筆者家鄉大同有「煤都」的美譽,現在採煤,無論大煤礦、小煤窯都是機械化了,那麼在民國期間也就是舊社會小煤窯的煤是怎麼開採出來的呢?大同口泉開窯的出資人叫窯主。一個小煤窯,很少只有一家「人貨櫃」的,通常是三到五家,是根據窯的深淺(越淺越有人爭著「供人貨」)、煤質好壞及交通條件,離城遠近,車戶運途長短等諸多因素而決定的。當時大同口泉一帶比較知名的「人貨櫃」有忠義堂、三義堂、公義成等等。名字起得都很響亮,實際就是把頭,相當於現在的領工、工頭一類。
  • 民國軍閥史(一):小站練兵,袁世凱的發家之路
    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終結都會出現軍閥或是軍閥割據,例如東漢滅亡後的三國爭霸,西晉滅亡後的五胡十六國,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還有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民國軍閥。今天開始,我們將通過民國軍閥時期發生的十場大戰,為大家梳理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30年中原大戰這20年時間裡風雲激蕩的民國軍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