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古代文學中的動物圖騰崇拜:「牛圖騰」

2021-01-15 萬有引力匠心社

關於傣族的圖騰崇拜有多種說法,但大多是以風俗習慣等來做說明。古代文學是傣族圖騰崇拜的有力證明,從傣族古代文學中可以看出,傣族沒有形成統一的圖騰,傣族圖騰崇拜根據地區和人群的不同有所差異,其動物圖騰有牛圖騰、鳥圖騰、龍圖騰、象圖騰和虎圖騰等。

葫蘆生蛋

流傳在德宏地區的傣族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葫蘆生蛋》是傣族最原始的牛圖騰崇拜的載體。這個神話說,在荒遠的古代大地上什麼也沒有,天神就派了一隻鷂子和一頭母牛來到地面上。這頭母牛在天上已經生活了幾十萬年了,來到地上後活了三年生下三個蛋就死了。

鷂子每天孵這三個蛋,其中一個蛋裂開出來一個葫蘆,從葫蘆裡走出許多人來,於是有了人類。由此可以看出,遠古時候的傣族先民在探索人類自生起源問題時把牛視為人類的始祖。

神牛之女

在景谷、西雙版納等地區流傳的傣族民間故事《神牛之女》說:神牛在河邊喝水時聞到菠蘿的香味,便將頭伸進菠蘿園裡咬了一個菠蘿,但才咬了一口那菠蘿就掉進河裡漂走了。河的下遊有個姑娘在洗頭,菠蘿漂到她面前停住。她將菠蘿拾起來吃了,不久懷孕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南我弄(神牛姑娘)。

南我弄長大以後到光麻宛達神山找到了自己的父親——神牛。她和神牛父親生活了三年,學會了種植山谷、山瓜的本領,告別了神牛父親,回到母親身邊。離別時神牛給南我弄一把谷種,叫她帶回平壩種植。這個故事中的南我弄(神牛姑娘)是人類和牛通過菠蘿感應而生成的。

蘇札晚那阿鑾

流傳在德宏地區的傣族民間故事《蘇札晚那阿鑾》說:很久以前有一個父母雙亡的窮姑娘到山裡砍柴,因口渴就喝了牛腳印裡的水,不料這牛腳印裡的水是牛的尿液,於是姑娘懷了孕,十個月後生下一個小男孩,因為家裡太窮養不起,就把小男孩送給了佛祖,讓他修行。

這個故事表明當時的傣族人認為人類女性喝牛的尿液可以懷孕,自己的祖先與牛有血緣關係,並加入了佛教的因素。這應該是傣族準原生態的牛圖騰崇拜的載體。

另外,傣族舊時「祭勐神」時以牛為主要犧牲,這從表面上看似乎與圖騰崇拜不相吻合,因為人們不應捕殺圖騰物。但從這一習俗的深層內涵中又可見到傣族人對牛的崇拜。

傣族以圖騰物——牛作為犧牲祭祀「勐神」的目的和用意也正是如此,希望以圖騰物——牛為信使,捎信給「勐神」,請「勐神」在冥冥中保佑自己。

所以說,用牛做犧牲並不能說明牛非圖騰,而是恰恰相反,表現了圖騰動物——牛的神聖。現今的某些現象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這一問題,德宏州潞西市傣族村寨「大灣」以牛和象作為村寨的保護神。這與傣族古代的牛圖騰崇拜不無關係。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各部落圖騰,黃帝部落的圖騰並不是龍
    文/曉夢閣主圖騰一詞最早來自於北美印第安人鄂爾吉布族的方言,後來被西方人類學家所採用。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族徽的標誌,是最早的原始崇拜對象。我們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不斷融合形成的一個大集體——華夏,華夏的圖騰是我們崇拜的龍。在古代圖騰崇拜是氏族制度所特有的宗教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在相信本氏族同某種動物或植物之間存在超自然的關係,該動物或植物就叫圖騰。
  • 論契丹神話傳說中的多圖騰崇拜與文化演變
    二、契丹神話傳說反映的圖騰崇拜  (一)關於髑髏圖騰  聞一多在《伏羲考》中說:「圖騰有動物,有植物,也有無生物,但最習見的還是動物。」[4](P.78)但髑髏成為圖騰,卻不包含於其中,這是頗令人驚訝的。
  • 龍圖騰的變遷:起源於天象崇拜
    圖騰崇拜和龍的形象結合  人類社會進入氏族社會以後,圖騰崇拜開始成為各個氏族重要的崇拜對象,而動物形象則是眾多部落選擇的對象。  「在氏族社會中,人們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種特定的動物、植物或其他無生命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就會逐步發展成為氏族祖先的象徵和保護神,大概是和狩獵文化相關的原因,動物圖騰成為最為主要的形式。
  • 華夏民族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崇拜龍圖騰的?上古時期就可能有了
    大家知道,在我國古代,龍紋服飾是身份尊貴的人的象徵,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一般人是不能隨便用龍圖案的,龍是存在於神話中的一種生物,龍圖騰一直是華夏民族崇拜的主要圖騰,但是,華夏民族又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對龍圖騰開始崇拜的呢?
  • 歷史上,圖騰和紋身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裡面周星馳要和梁家仁飾演的師叔出去闖蕩江湖的時候,元華在他後背刻上紋身「龍的傳人」,但是寫到一半,旁邊有人告訴他「你寫錯了」,於是我們就看到一個非常搞笑的版本。要說紋身,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在自己身上刻紋身。年輕人寧願忍受這種疼痛也要去做這件事,看來和痛比起來,潮更重要。其實很多人並沒有仔細想過紋身的作用是什麼?
  • 精神的力量:精神圖騰的無窮吸引
    他們就是古代和現代所謂的野人和野蠻族群。他們一定程度上能為後人所知的,是通過其文明的後代以及從這些文明後代的文字作品中所看到的流傳下來的思想和習俗。2.早期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人類心理的統一性。早期的這些部落之間的生活習俗和習慣信仰可能不盡相同,這是當然的,但是這些差異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多。令人吃驚的是,在生存的基本問題上,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人們的想法是那麼的一致。
  • 綠松石龍形器與夏部族圖騰崇拜
    夏部族的圖騰是什麼?古史記載有不同的說法。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夏都二里頭遺址02VM3號貴族墓內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為探討夏部族的圖騰崇拜習俗,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龍本是中華民族神話傳說中的圖騰神物。因此,這裡發現的綠松石粘嵌的龍形器,應是夏部族圖騰神物的象徵。 我國遠古時代設有專職的豢龍氏和御龍氏,來負責對龍的飼養和祭祀活動。《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 龍作為夏部族的圖騰神物,夏王朝當設有專門主管祭祀龍圖騰的職官御龍氏。
  • 生殖變成圖騰,這本身就是革命
    男人是雄性的動物,也是野心的動物。男權的確立,今天看來也許不對,但在當時卻勢在必行。滄海橫流危機四伏之時,族群需要的不是溫柔敦厚,而是鐵腕、鐵血和鐵面。因此,新生的部落不但需要雄心勃勃的男人來當核心,還需要強壯有力的動物來做圖騰。比如牛。
  • 揭秘 ▏傳統十二生肖起源與十二獸首生肖圖騰的前世今生
    生肖圖騰是古代華夏部落原始社會人類崇拜十二生肖動物的一種信仰,從而形成人和生肖動物的混合形象(獸首人身)的十二獸首,用來做作氏族的保護神和圖騰標誌。遠古時代的不少氏族、部落有以鼠為圖騰,納西族崇敬牛神,把牛視為本族圖騰,白族虎氏族把虎視為本族圖騰,保安族有供奉馬神習俗,羊圖騰在許多民族中也佔有重要位置,哈薩克族崇拜山羊神為本族圖騰,廣西南丹縣瑤族則以猴為圖騰,白族雞氏族以雞為圖騰,瑤族以神犬-狗為圖騰,滿族也把野豬神列為部落守護神,蛇也是古越人的重要圖騰,而中國的龍,具有圖騰的很多特徵,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圖騰神。
  • 法國圖騰、日本圖騰、美國圖騰、印第安人圖騰,都不如最後一個!
    法國圖騰、日本圖騰、美國圖騰、印第安人圖騰,都不如最後一個!印第安人圖騰 羽蛇神,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崇拜的神,掌管雨水和豐收,世界上許多研究者都認為,墨西哥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來自中國,中墨兩國古代文明可能有某種聯繫法國圖騰 雄雞,法國重大的體育比賽都會抱雞上場象徵著好運來臨,他們用雄雞紀念法國當初趕跑西班牙殖民統治日本圖騰 貓頭鷹,在日本被譽為福鳥,代表著吉祥和幸福,人們害怕貓頭鷹就認為可以用它來驅除邪惡美國圖騰 白頭鷹代表勇猛
  • 馬圖騰
    於是出現承載神的靈魂的載體圖騰----被遠古先民人格化了的崇拜對象。用圖騰解釋神話且形成民俗民風是人類早期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化現象,我們將其稱為圖騰崇拜。源於先民對生活的理解和詮釋,包含著古人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以及行為習慣。
  • 一個極愛水的古老民族,以孔雀大象為圖騰,崇拜佛教具有獨立語言
    我們的祖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古代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朝代的更換,以漢族和漢文化為主體,逐步形成了一個多民族大融合的國家,如今在中國就有五十六個少數民族,各自有著各自的傳統文化和民風民俗,甚至有些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以及信仰的圖騰,在歷經歷史長河的變遷和發展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圖騰象徵
    我國上古時代有不少部落崇拜龍,引龍為同類,認龍為祖先,對龍祭拜,又懷有禁忌,這就是圖騰崇拜的特徵;表示婚姻關係的「龍鳳呈祥」的花紋圖案,這又是它的另一個特徵。龍為雄,鳳為雌,是兩個通婚氏族在圖騰名稱上的遺痕,龍鳳為兩個外婚單位,後人以龍鳳結合為題,創作出象徵婚姻美好、長久的花紋圖案來。所以說龍的產生與圖騰有關,但從發展中發現龍已不是純粹的圖騰,它已有人為的因素在內。
  • 每個姓氏都有自己專屬的圖騰,你姓什麼,看看你的姓氏圖騰是什麼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圖騰,就像美國的圖騰是鷹,我們在當時背鍋的徵兵廣告中就能看見,上邊有一隻老鷹,俄羅斯的圖騰是北極熊,而我國的圖騰,是龍。但其實除了國家,許多東西也會有相對應的圖騰,在我國連姓氏也有,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專屬圖騰,這其實和甲骨象形字有很大的關聯。
  • 中華民族龍圖騰是怎樣產生的
    並且相信每個部落都與某些動物有著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該動物便是氏族的圖騰。軒轅黃帝雕塑據《新書.制不定》記載:「炎帝者,黃帝同父母第也,各有天下之半。」黃河上遊的黃帝部落以熊為圖騰,下遊的炎帝部落以牛為圖騰。東夷部落自認為是神鳥的後代,南方的三苗部落奉女媧為始祖,便以蛇為圖騰。經過無數次的戰爭,黃帝部落使以熊、貔、貅、虎等野獸為圖騰的氏族歸自己所有,海打敗了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緊接著又打敗炎帝部落,佔領了整個黃河流域,一統中原,成為黃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聯盟首領。
  • 中國人最早的神祗:天地、圖騰、社稷與祖先
    《山海經》中的「帝」,或為黃帝,或為炎帝,或為禹,或指堯。殷商的「上帝」和周的「天帝」不是來源於自然神,不是天神的升格,而是商、周時期社會生活在宗教上的反映,是中國古代多神崇拜向崇拜一神為主神的階段過渡的產物。殷虛卜辭證明,上帝具有廣泛而強大的神力。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說:「卜辭中上帝有很大的權威,是管理自然與下國的主宰。」上帝神性,概括起來可以歸納為兩大方面。
  • 你聽說過廣南壯族「弄婭歪」與牛圖騰崇拜的故事嗎?
    你聽說過廣南壯族「弄婭歪」與牛圖騰崇拜的故事嗎?壯族「弄婭歪」表演中,除了扮演神牛的表演者,還有頭戴面具的「大頭娃娃」,隨鼓點不停地做趕牛動作,有舞刀弄劍的「武士」作為護衛以及戴猴頭面具的「戲牛人」,模仿猴子彈跳動作戲牛取樂。鑼鼓聲、刀劍聲、呼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仿佛把觀眾帶回到句町古國時代。
  • 龍騰中國,古代玉龍中蘊藏的龍圖騰崇拜
    龍的觀念興起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時期。自古以來,水便是農耕社會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人認為龍有興雲布雨的功能,華夏文明崇龍敬龍的文化由此產生。祭師們在祭祀中使用玉龍,祈求風調雨順。
  • 中華民族為什麼以龍為圖騰?
    關於中華民族的龍,在歷史傳說中它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的身子、獅的鬃、鹿的角、牛的耳、鯰的須、鷹的爪和魚的鱗。
  • 圖騰的出現,代表部落的身份認同
    炎帝也把族群的圖騰從羊變成了牛。牛和羊,有什麼區別?羊是過渡時期,牛是圖騰崇拜。那什麼是圖騰?對於原始民族來說:圖騰就是自己的「國名」,「國旗」,「國徽」。是身份的認同。原始部落圖騰所謂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它們不僅不會傷害自己,而且還能保護自己,並且能獲得它們的超人的力量,勇氣和技能。